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了发现于云南的缨尾酱麻蝇Liosarcophaga(s.str.)fimbricauda n.sp.新种。云南酱麻蝇是该属新组合的种,在广西首次发现。噶伦堡亚麻蝇和伊萨乌拉亚麻蝇都是云南酱麻蝇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整理1985年采集的麻蝇科标本中,发现所麻蝇属(SarcosolomoniaBaranov)1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云南省卫生防疫站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家蝇MuscadomesticavicinaMa-cquart的人工饲养时,发现一种有趣的共栖现象,即麻蝇Sarcopohagesp.与家蝇的共栖。笔者于1992年在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期间,曾用罐头瓶装麦麸饲养家蝇幼虫。由于罐头瓶的纱网盖上缝隙较大,发现常有麻蝇飞到罐头瓶中的麦麸内产卵。于是,在同一罐头瓶中同时生活着麻蝇幼虫和家蝇幼虫。当麻蝇卵与家蝇共栖于同一瓶中时,麻蝇卵能正常孵化,幼虫生长良好,幼虫百头重及百头蛹重都为家蝇的2倍多,成虫比家蝇成虫大,所产的卵也比家蝇卵大。将麻蝇与家蝇分开单独饲养时,饲养家蝇幼虫的罐头瓶中的麦茨,经…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工作者于1977,1978两年曾对托木尔峰进行综合科学考察,采到一批昆虫标本,我们对其中的麻蝇科(sarcophagidae)进行了初步研究整理,共发现31种,其中麻蝇亚科Sarcophaginae有四个新种,现记述如下。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1.巨尾折麻蝇,新种Blaesoxipha(s. str. )magniforcipis sp. nov. (图1)  相似文献   

5.
在整理1982—1983年采集的麻蝇科标本中,发现两个新种,分别隶属于伊麻蝇属(Iranihindia Rohdendorf,1961)和细麻蝇属(Pierretia Robineau-Desvoidy,1863)。现报道如下,伊麻蝇属在我国也是首次记录。模式标本均保存于云南省卫生防疫站。 一、密刺伊麻蝇,新种 Iranihindia spinosa sp. nov. (图1—3) 鉴别特征 新种雄性肛尾叶后缘中部特别凹人,端部两侧都有复行的刺状鬃;前阳  相似文献   

6.
叉麻蝇属(Robineauella)系麻蝇科、麻蝇亚科中一个较小的属,由Enderlein氏在1928年以巨叉麻蝇(R.scoparia Pandell?,1896)为属模而建立。1937年Rohdendorf氏将它降为亚麻蝇属(Parasarcophaga)的一个亚属,并将伪叉麻蝇(R.pseudoscoparia Kramer,1911)归在该亚属内,翌年,氏记述了产于锡霍特山区的该亚属另一个种阔叶叉麻蝇(R.grunini)。此后,到1964年范滋德氏以伪叉麻蝇为亚属模建立了腹指麻蝇亚属(Digitiventra)与Robineauella并列为亚麻蝇属的两个亚属,并描述了锚形叉麻蝇(R.anchoriformis)隶属于前者,黄山叉麻蝇(R.huangshanensis)隶属于后者。同年,Kano et Field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采自内蒙古、新疆托木尔峰、青藏高原和横断山等地区的野麻蝇亚科(Agriinae)、蜂麻蝇亚科(Miltogrammatinae)和巨爪麻蝇亚科(Macroaychinae)的标本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发现11种为中国首次纪录。 1.拉氏小野麻蝇Sarcophila rasnitzyni Rohd. et Verves, 1985  相似文献   

8.
在整理锦州地区的蝇类标本中,发现蝇科、麻蝇科计6种系国内新纪录:1.胸刺厕蝇 Fannia fuscula Macq.,1835 辽宁省(北镇县1)2.六痣秽蝇 Coenosia sexnotata Meigen,1826  相似文献   

9.
折蜂麻蝇属Oebalia Robineau-Desvoidy,1863隶麻蝇科蜂麻蝇亚科,由于雄性尾器形态特殊而极易辨认;过去仅知分布于欧洲及亚洲北部。本属长期以来以Ptychoneura Brauer et Bergenstamm,1889为属名,后经(1963)订正,确认Ptychoneura仅为本属的一个亚属。本文就青海省蝇类调查中发现的一新种进行描述,这也是本属在我国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1980年3月至1982年5月对太原市常见麻蝇的生态学调查研究结果,共获麻蝇科35种,其中以棕尾别麻蝇、白头亚麻蝇、红尾粪麻蝇、红尾拉蝇、黑尾黑麻蝇及酱亚麻蝇等为当地优势种群。并对优势种群的季节消长、越冬及其幼虫孳生习性分别作了介绍。太原市常见麻蝇活动期限在3月中旬至11月中旬,7、8月份多数种类出现高峰,高峰季节与当地肠道流行病的高峰有关。优势种类主要以蛹期越冬,但急钩亚麻蝇也有幼虫越冬的现象。发现幼虫孳生场所5类:人粪便类、畜粪便类、腐败动物质、腐败植物质及垃圾。文中并对防蝇灭蝇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早昔,有关我国麻蝇科麻蝇亚科种类的记载,有Bottcher,1912,Baranoff,1931,Rohdendorf,1937,Seniorwhite,1924、1940,Thomas,1949,等人的记述,何琦教授在三十年代致力于麻蝇的分类研究工作,报告了产自北京、河北东陵、浙江义乌、广东海南岛等地的麻蝇新种和调查结果,为我国麻蝇分类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后,先有中国麻蝇亚科Sarcophaginae名录郭郛氏报告了上海的麻蝇,后范滋德、马忠余、叶宗茂等分别报导了麻蝇14个新种(亚种),1965年范滋德氏出版了《中国常见蝇类检索表》,记述麻蝇亚科种类73种,是对前一阶段调查研究工作的总…  相似文献   

12.
报道采自中国四川西部和北部麻蝇科 Sarcophagidae 2 新种:阿坝亚麻蝇Parasarcophaga abaensis,sp.nov.;蜀西细麻蝇Pierretia shuxia,sp.nov.。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麻蝇科麻蝇族细麻蝇属的两个新种,全部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14.
现将我国麻蝇科Sarcophagidae新纪录29种,记录如下:1.坡坦折麻蝇 Blaesoxipha(Servaisia)potanini Rohd.分布 新疆拜城塔列克阔坦。2.宽角折麻蝇 Blassexipha laticornis Meigen 分布 辽宁、新疆(昭苏阿腊散、木扎特达板)。3.菲利折麻蝇 Blaesoxipha filipjevi Robd.分布 北京、内蒙古。  相似文献   

15.
对常见麻蝇早期幼虫的形态观察研究有助于蝇类早期幼虫的分类及其所致蝇蛆病的诊断。有关蝇类早期幼虫形态的扫描电镜研究报道很少。菊池滋(1972,1974)及作者先后对肠胃蝇(Gasterophilus intestinalis)、牛皮蝇(Hypoderma bovis)、纹皮蝇(H.1ineatum)、羊狂蝇(Oestrus ovis)及7种丽蝇与绿蝇(景涛1985)的早期幼虫与三龄幼虫用扫描电镜作过观察研究。但对麻蝇幼虫的观察至今尚未见详细报道。为此,1981年至1983年对常见4种麻蝇早期幼虫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材料与方法标本来源从野外采到怀孕的雌性麻蝇,或用诱蝇笼在旁边开一12×12cm的口,缝…  相似文献   

16.
薛万琦  冯炎 《昆虫学报》1989,32(4):485-487
整理近年来采自四川省西部地区的麻蝇科标本,发现细麻蝇属Pierretia R.-D.1863一新种,特此描述。正模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葫突细麻蝇Pierretia lageniharpes新种 鉴别特征 新种雄性肛尾叶末端呈喙状;前阳基侧突端半部呈槽状;阳茎膜状突-  相似文献   

17.
1.麻蝇复眼x200 2.麻蝇足垫、指勾x200 3.麻蝇后翅特化为平衡棍(维持身体平衡),基部有一排排感受器(感受温度、气味、风向等)x180 4.感受器放大x1 4"00 5.一个感受器的超薄切片放大X8000麻蝇外部形态电镀照片@卢宝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电镜室  相似文献   

18.
叉形亚麻绳Parasarcophaga scopariiformis为Senior-White 1927年记述,仅有雄性,模式产地为斯里兰卡,当时被列为Sarcophaga dux Thomson的一个变种,1937年Rohdendorf将它归入亚麻蝇属并作为独立的种,至今未见到雌性的描述。1965年虞以新在广东海南岛蜈蚑洲采获一对正在交配的麻蝇,雄性已确认为叉形亚麻蝇,从而得到本种的雌性。胡氏亚麻蝇Parasarcophaga hui(Ho)和海南刺麻蝇Sinonipponia hainanensis(Ho)均为何琦1936年记述,仅有雄性,模式标本同时采自海南岛,至今亦未见到雌性描述。1982年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测序Cytb基因和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来推定15种麻蝇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在世界麻蝇名录中,本研究的15种麻蝇能够代表麻蝇属Sarcophaga的6个亚属。连接序列(972 bp)被用于系统发育分析;分析方法包括了了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以及贝叶斯法。我们的结果提示了亚麻蝇亚属Parasarcophaga、别麻蝇亚属Boettcherisca以及红麻蝇亚属Liopygia的单系性,同时也表明蛇麻蝇亚属Liosarcophaga和德麻蝇亚属Pandelleisca并不是单源的。不过,目前的研究并不能分辨野德麻蝇S. (Pandelleisca) similis和峨眉叉麻蝇S. (Robineauella) coei的系统发育位置。此外,最大简约分析和似然功能分析在scopariiformis-iwuensis进化枝和polystylata-hui进化枝的关系上产生了不一致的系统发育推断。因此,后续研究不仅需要其他的分子标记,也需要更多的分类取样。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测序Cytb基因和COⅠ基因的部分序列来推定15种麻蝇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在世界麻蝇名录中,本研究的15种麻蝇能够代表麻蝇属Sarcophaga的6个亚属。连接序列(972bp)被用于系统发育分析;分析方法包括了了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以及贝叶斯法。我们的结果提示了亚麻蝇亚属Parasarcophaga、别麻蝇亚属Boettcherisca以及红麻蝇亚属Liopygia的单系性,同时也表明蛇麻蝇亚属Liosarcophaga和德麻蝇亚属Pandelleisca并不是单源的。不过,目前的研究并不能分辨野德麻蝇S.(Pandelleisca)similis和峨眉叉麻蝇S.(Robineauella)coei的系统发育位置。此外,最大简约分析和似然功能分析在scopariiformis-iwuensis进化枝和polystylata-hui进化枝的关系上产生了不一致的系统发育推断。因此,后续研究不仅需要其他的分子标记,也需要更多的分类取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