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对从根管中分离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群的部分菌株:牙髓类杆菌、牙龈类杆菌、中间型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观察发现牙髓类杆菌、牙龈类杆菌表面有放射状排列的菌毛样结构;牙龈类杆菌表面有荚膜;多数细菌的细胞膜外有多个小泡状结构;这些结构可能在细菌吸附于组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CAR杆菌(cilia-associated respiratory bacillus)是目前尚未分类的、一种实验啮齿类和兔类的呼吸道感染细菌。CAR杆菌体外培养困难,因为CAR杆菌不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生长,给CAR杆菌的检测带来了困难。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检测方法有PCR,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学以及血清学方法;PCR方法是目前针对CAR杆菌最迅速和特异的一种诊断方法。本研究利用CAR杆菌的特有16SrRNA基因序列,通过从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获取的CAR标准株DNA,建立CAR杆菌的PCR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百日咳是一种人类呼吸道疾病。使用全菌百日咳菌苗已有效地控制该病。然而,仍然需要一种含必要保护性抗原和反应原较少的菌苗。向改良菌苗方向进军的重要步骤,包括分离和鉴定百日咳杆菌的毒性成份和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4.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4种犬科动物针毛的结构进行观察,发现4种犬科动物在针毛鳞片结构上具有明显区别,提示利用毛鳞片的类型和排列规律作犬科动物种类鉴别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此法在法医物证检验方面的应用需要建立野生动物毛样数据库及先进的图像处理系统来完善.  相似文献   

5.
约氏黄杆菌属于黄杆菌科,黄杆菌属,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环境微生物。约氏黄杆菌研究集中在降解机制和滑动机制上,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同时在致病性上也有研究。概述了约氏黄杆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性状,并对其降解机制、滑动机制和引起的疾病进行了综述。目前,该菌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通过研究发现,其降解机制、滑动机制和致病机理三者间存在相关性。因此,联合研究三种机制可能成为以后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早在1907年,秘鲁科学家Alberto Barton首次在Carrion病患者红细胞内发现杆菌状致病性病原体,后将其命名为杆菌状巴通体(Bartonella bacilliformis),其所引起的疾病称之为巴通体病(bartonellosis)。长期以来,杆菌状巴通体被认为是巴通体属中唯一的一种病原体。在其分类上,《伯杰系统细菌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气、液相色谱分析法(Gas-Liquid Chromatography,GLC)分析细菌代谢产物,结合微生物学鉴定和微量快速生化反应,在我国首次定量测定了麻鸭小肠、大肠每克内容物4种厌氧菌的菌数,初次确定在小肠有卵形类杆菌、发酵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空肠弯曲杆菌4个种;在大肠有卵形类杆菌、多形类杆菌、解脲类杆菌、发酵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短双歧杆菌、空肠弯曲杆菌和粪弯曲杆菌9个种。类杆菌和乳杆菌等是麻鸭肠道正常微生物群。  相似文献   

8.
蜡样芽孢杆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是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食源性条件致病菌。蜡样芽孢杆菌能够产生多种毒素,这些毒素决定了其致病性。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蜡样芽孢杆菌检测方法对疾病的诊断和发病后的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年来检测蜡样芽孢杆菌的菌体与毒素的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主要是对各方法的原理、检测范围、优缺点等进行比较,并探讨新方法的可行性,以期为科学检测、鉴定蜡样芽孢杆菌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东亚钳蝎消化道中的可培养细菌,并研究其产消化酶活性和耐药性,探讨消化道细菌对东亚钳蝎消化食物的影响。方法野生东亚钳蝎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离其消化道内可培养细菌,利用16S rRNA序列进行细菌的分子鉴定;利用平板透明圈法测定可培养细菌产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消化酶的活性;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进行消化道可培养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在东亚钳蝎消化道中共分离到4个属10种细菌,其中芽胞杆菌属7种,分别为蛋白水解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婴儿芽胞杆菌和长形赖氨酸芽胞杆菌;葡萄球菌属、纤维微菌属和短波单胞菌属各1株,分别为松鼠葡萄球菌、纤维化纤维微细菌和泡囊短波单胞菌。对10种细菌的产消化酶活性分析表明,8种细菌有产消化酶活性,占细菌总数的80%;5种细菌有产蛋白酶活性,分别为蛋白水解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松鼠葡萄球菌和纤维化纤维微细菌;7种细菌有产淀粉酶活性,分别为蛋白水解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巨大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松鼠葡萄球菌和婴儿芽胞杆菌;未筛选到产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的细菌;蛋白水解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松鼠葡萄球菌可同时产2种消化酶。在药敏试验中,8种细菌对多粘菌素B耐药,5种细菌对四环素耐药,3种细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东亚钳蝎消化道中可培养细菌的组成相对单一,多数细菌有分泌淀粉酶和蛋白酶的功能,说明东亚钳蝎消化道中的细菌可能有协助其进行食物消化的功能。消化道细菌对抗生素多表现为敏感,推测其生存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较少,同时在对东亚钳蝎人工饲养的场所进行消毒时,要谨慎选择抗生素,防止抗生素使用不当致使东亚钳蝎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疾病。  相似文献   

10.
自1955年 Duguid 氏将细菌菌体表面所带有的与鞭毛不同的发样细丝命名为菌毛以来,一直认为:“菌毛主要见于革兰氏阴性的肠道杆菌,……”。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进展,逐步发现在自然环境中能形成菌毛样结构的微生物种类甚多。菌毛的遗传学、分类原则、形态学,抗原组成及功能,已引起微生态学、环境与生物学、以及空间科学界等多个领域专家的密切关注。现已证明:革兰氏阴性细菌中的奈瑟菌属、布拉汉氏菌属、肠道杆菌科、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弧  相似文献   

11.
<正>破伤风和白喉引起严重影响健康的问题遍及全世界。自从在人群及其周围环境中,发现白喉棒状杆菌和破伤风梭状杆菌广泛地存在以来,未免疫人群面临着感染这两种疾病的危险。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由于破伤风可其并发症引起50多万人的死亡。美国1966~1976年十年间,疾病控制中心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西藏灵菇酸奶对寻常性痤疮的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寻常性痤疮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几种疾病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面部的美观,使许多人为之苦恼。有资料证实,皮肤表面栖居着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群,有细菌20多种;真菌7、8种;还有一定数量的病毒和原虫等。面部皮肤优势菌群主要有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丙酸杆菌,这些常驻菌形成了和谐的微生态系。这些细菌受面部皮脂腺分泌、pH值以及外环境的影响,可发生演替。该文用微生态理论做指导,以调整面部菌群失调达到对寻常性痤疮的治疗,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苍白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人苍白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其感染多与机体全身或局部免疫低下有关,主要引起菌血症、脑膜炎、化脓性感染等疾病。近年,随着感染范围的扩大和病例数的增加,目前已成为人类常见的病原菌。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化、耐药性较广以及与某些病原有交叉凝集等特点,致使预防和临床诊疗变得较为复杂。就人苍白杆菌的生物学特性、鉴别诊断、免疫性、耐药性及基因组特征等研究进展予以概述,为该病的预防、控制和诊疗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是一种人体共生菌,尤其富集于口腔,在特定情况下可导致机会感染.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群与健康或疾病相关性研究的深入,具核梭杆菌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备受关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具核梭杆菌在CRC中更为富集,且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2002-2004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感染分布和耐药现状。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采用Kirby-Bauer法对19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分析试验结果;分析感染患者基础疾病特征。结果3年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267株.96.25%分离自住院患者。3.75%分离自门诊患者。该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呈多重耐药。多重耐药菌株在逐年上升。它主要引起住院老年人和严重外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正常人群肠道双歧杆菌的定量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双歧杆菌的选择鉴别培养基,并用该培养基对重庆市正常人群肠道双歧杆菌进行了定量分析,进而确定了正常值,为进一步研究双歧杆菌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以及生态学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显示了正常人类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含量与年龄及性别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低出生体重儿肠道细菌分布情况,并分析影响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因素。方法以低出生体重儿(1 500g≤体重2 500g)为研究对象,采用16SrRNA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3天、7天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4种细菌的含量,比较正常新生儿与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构建的差异;分析不同胎龄、体重、喂养方式、疾病状态等因素对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结果 (1)低出生体重儿组和健康新生儿组粪便中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与婴儿日龄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且低出生体重儿组婴儿粪便4种细菌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2 000g≤体重2 500g组低出生体重儿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含量在各日龄明显高于体重2 000g组新生儿(P0.05),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在3日龄和7日龄阶段明显高于体重2 000g组(P0.05),而1日龄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母乳喂养组在3日龄和7日龄阶段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明显高于乳制品喂养组(P0.05)。(4)无并发症患儿组在3日龄和7日龄阶段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含量明显高于有并发症组(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构建规律异于正常新生儿,尤其是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定植差异更为突出;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体重与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含量呈正相关;母乳喂养对低出生体重儿肠道中益生菌的定植有明显的优势;新生儿相关疾病直接影响低出生体重儿肠道微生态的构建,可导致其胃肠道生态系统的异常;16S rRNA荧光定量PCR技术适用于评价婴幼儿肠道微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8.
<正> 在绝大部份最近的医学微生物学教科书中,需氧芽胞杆菌章节可能集中在炭疽芽胞杆菌,并谈及众所周知的食物中毒菌——蜡样芽胞杆菌的一些资料。最近个别课本可能指出,蜡样芽胞杆菌是条件致病菌,但更常见的是蜡样和其它需氧芽胞杆菌常被作为污染来菌予以排除。诚然,它们作为污染杂菌都是重要的。如果从另一方面提到,在大自然界、医院及家庭的外环境中,处处都有这些菌大量存在,并产生有抵抗力的菌内芽胞,这些事实将使人吃惊。事实上,一项研究已经显示需氧芽胞杆菌属各个种是注射海洛因和注射器械上最常见的杂菌,也  相似文献   

19.
金城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2):416-416
<正>巴尔通体(Bartonella species)是一群革兰氏染色阴性、难于培养的兼性胞内寄生菌,21个种及亚种,其中9种可致人类疾病。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欧美地区的一些流浪人群中出现了菌血症、心内膜炎,一些艾滋病人群中出现了杆菌性血管瘤等由巴尔通体引发的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为新发传染病,对巴尔通体及其疾病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由于巴尔通体生长缓慢、生化反应不活泼,表型鉴定的方法不能应用于巴尔通体的分类鉴定中,因此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是鉴定巴尔通体的唯一  相似文献   

20.
<正> 引言 百日咳菌苗传统的形态,由杀死的百日咳杆菌组成,亦即它是全细胞菌苗。这种菌苗包含有对促进保护性应答不需要的成份,而且这些成份可能对副反应起作用。在日本,自1973年一直从事由百日咳杆菌分离其有效因子,并尽可能多的除去不需要的成份。一些保护性抗原已在百日咳杆菌培养物的上清液中被证实,并曾尝试发展一种由一或两种这些抗原组成的菌苗。含有两种主要保护性抗原即由百日咳杆菌培养物上清液中分离出的百日咳毒素(PT)和丝状血凝素(FHA)的精制百日咳菌苗(无细胞百日咳菌苗),自1981年已应用于日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