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伞花木(Eurycorymbus caraleriei)为中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单种属植物,雌雄异株。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其5个自然居群和1个人工迁地保护居群的等位酶变异进行了初步研究。对7个酶系统中14个位点的等位酶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伞花木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其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1.6,平均多态位点比率P=42.9%,平均预期遗传杂合度Hr=0.216;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但都表现为严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杂合子过量;其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93.1%),居群间分化较小(Gst=0.069),居群问遗传一致度较高(I=0.965~1.000)。推断这可能是由于其古老孑遗性、雌雄异株、混和传粉方式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长寿命的生活史等原因所导致;同时,居群间的较高基因流(Nm=3.128)也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还使用UPGMA聚类方法推断了武汉植物园迁地保护的野外居群来源,在对迁地保护居群的评价中发现迁地保护居群仅保存了该物种基因型多样性的16%,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的保育策略。  相似文献   

2.
缙云山特有植物缙云黄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检测了重庆缙云山特有植物缙云黄芩7个居群70个个体的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淀粉酶和酯酶5种等位酶,获得20个基因位点的资料,由此分析了其遗传分化水平。结果表明:缙云黄芩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多态位点比率P为45.7%,平均每个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A为1.46,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205,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352。缙云黄芩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Gst=0.401,居群间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0.741和0.300。缙云黄芩遗传多样性的40.1%来源于居群之间的基因差异,59.9%属于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因而对缙云黄芩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应保护其较多的居群。  相似文献   

3.
龙脑香科植物望天树的居群遗传结构及分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巧明  许再富 《云南植物研究》2001,23(3):313-320,T001
运用“水平切片淀粉凝胶是泳等分析”方法,对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望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居群分化的研究,通过对分布于滇南,滇东南和桂西南的9个天然居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引种载培的2个人工居群作为对照),11个酶系统16个等位酶位点的研究表明,望天树群体内遗传变异水平极低,多态位点比率P为6.25%-12.50%(平均为6.82%),等位基因平均数A为1.06-1.13(平均为1.0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032-0.054(平均为0.03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063,所有居群Pgm-1位点的基因型均为杂合体,其余位点的基因型均为纯合体,居群间存在低水平的遗传分化,GST值为0.030,结果表明不同于其它热带植物的报道,望天树群体的遗传结构单一,一方面反映了群体内存在大量的内繁育(无融合生殖,近交),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进化过程中该种曾经历了严重的瓶颈效应,遗传变异大量丧失。  相似文献   

4.
简曙光  吴梅  刘念   《广西植物》2005,25(6):566-569,561
采用等位酶技术,分析了葫芦苏铁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6个酶系统,共获得了13个基因位点, 结果表明:葫芦苏铁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性,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56.9%,等位基因平均数A=1.62,等 位基因多样性指数Ho=0.105,He=0.164,居群杂合体过量的位点为50%。居群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大部分 遗传变异(93.6%)存在于居群内(FST=0.064),居群间分化程度甚微。根据葫芦苏铁的居群遗传结构式样并 结合相关研究,提出了就地保护所有居群,迁地保护从东一、王下和水田三个大居群取样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湖北海棠的等位酶变异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康明  黄宏文 《生物多样性》2002,10(4):376-385
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的9个野生居群和2个人工栽培居群的等位酶变异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12个酶系统29个酶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湖北海棠有25个酶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10个居群发现稀有等位基因,并有11个(37.9%)重复位点;湖北海棠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很高,等位基因平均数A=2.127,多态位点百分率P=74.927,平均预期杂合度He=0.376;居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224。与其他苹果属植物相比,湖北海棠具有中等丰富的遗传变异水平。居群间的基因流仅为Nm=0.866,表明遗传漂变是影响居群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滇龙胆中萜类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龙胆(Gentiana rigescens)为传统中药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生长季节滇龙胆的根部及茎叶部位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及当药苷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季节,滇龙胆的根部与茎叶部位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明显差异。龙胆苦苷主要积累于根部;獐牙菜苦苷、当药苷主要积累于茎叶部位。相关性分析表明,龙胆苦苷含量受气候因子的影响,月平均温度与茎叶部位龙胆苦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7,P〈0.01),月降水量与根部、茎叶部位龙胆苦苷含量呈显著(R=-0.48,P〈0.05)或极显著(R=-0.74,P〈0.01)负相关;根中当药苷含量与獐牙菜苦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P〈0.01),茎叶部位獐牙菜苦苷含量与当药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38,P〈0.05)。研究结果表明,滇龙胆中龙胆苦苷含量受降水量和温度的影响;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及当药苷的含量变动具相关性;9-11月较适宜滇龙胆药材的采收。  相似文献   

7.
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了云南省中北部昆明、富民、宾川3县(市)及四川省西南布拖县的硬枝野荞麦(Fagopyrum urophyllum)6个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硬枝野荞麦居群内维持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比率为50.0%,预期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251和0.471。并对硬枝野荞麦(F.urophyllum)与栽培荞麦之间遗传变异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利用HPLC法测定了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根、茎、叶和花中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包括马钱苷酸、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苷)的含量,并对来源于不同产地秦艽和小秦艽不同器官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4种秦艽属植物不同器官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含量差异明显,来源于3个产地(陕西太白、甘肃西河乡和马狭)的秦艽和2个产地(青海互助和陕西麟游)的小秦艽不同器官中4种环烯醚萜苷含量也均具有明显差异。4种秦艽属植物根、茎、叶和花中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分别为质量分数5.996%~10.869%、0.310%~4.065%、0.235%~4.138%和0.545%~5.591%;根中獐牙菜苦苷和獐牙菜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516%~0.953%和0.042%~0.210%,茎中分别为0.173%~0.383%和0.031%~1.700%,叶中分别为0.068%~0.684%和0.020%~3.208%,花中分别为0.460%~0.832%和0.138%~3.827%。粗茎秦艽各器官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均最高,小秦艽各器官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均最低,总体上,秦艽和粗茎秦艽中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总量高于小秦艽和麻花秦艽;小秦艽茎、叶和花中獐牙菜苷含量均最高,而秦艽茎和叶及粗茎秦艽花中獐牙菜苷含量均最低。4种秦艽属植物根部龙胆苦苷和马钱苷酸含量均明显高于茎、叶和花,獐牙菜苦苷在根和花中的积累较多,獐牙菜苷在花中的含量均相对最高。产自青海互助的小秦艽茎、叶和花中獐牙菜苷含量均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2.884%、5.215%和7.321%。研究结果表明:4种环烯醚萜苷成分含量不但与植物种类和器官有关,而且与产地和采样时间也有关。  相似文献   

9.
我国部分金莲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RAPD标记对来自不同产地的24份金莲花种质从分子水平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为综舍评价我国金莲花资源现状及植物资源的合理保护提供参考。结果显示,30条RAPD引物共扩增获得194条清晰可辨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8条,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5.67%,金莲花总多样性指数为0.1460,居群内遗传多样性为0.0591,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2248;通过UPGMA进行聚类分析,将24份金莲花种质划分为3个大类,根据总遗传多样性和居群内遗传多样性计算不同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6902,基因流估计平均值为0.2244。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金莲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指教偏低,应该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对不同金莲花资源进行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地区流苏石斛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西双版纳分布的兰科濒危植物流苏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5个居群共11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了12条用于扩增,共检测到117个位点,其中105个为多态位点。分析结果表明,流苏石斛居群水平遗传多样性较低。在物种水平上,流苏石斛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9.7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日为0.3227,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见。为0.4779;在居群水平上,各个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差异较大(6.84%~39.32%),平均值为23.9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0871,各个居群的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见平均为0.1290。AMOVA分析的结果显示,流苏石斛的遗传变异大多数存在于居群间,占总遗传变异的74.79%。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7443。各居群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I)范围为0.5882~0.8331。Mantel检测发现,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2419,P=0.2416)。鉴于流苏石斛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和居群遗传结构,我们建议对流苏石斛居群所有个体实施及时的就地保护,同时建立迁地保护居群,促进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西南特有的菊科单种属植物栌菊木10个居群、149个个体、11个酶系统及16个酶位点的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分析表明,栌菊木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特有种中较高,在居群水平上,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1.1—1.4,多态位点百分数P=6.3%—43.8%,实际杂合度Ho=0.063~0.250,期望杂合度He=0.043~0.194;物种水平上A=1.6,P=37.5%,Ho=0.143,He=0.141。居群间遗传一致度I=0.902—1.000,杂合性基因多样度比率FST为0.2395。栌菊木居群间分化程度较大,云南南盘江流域碧云寺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低,明显低于金沙江流域的居群。栌菊木可能是来自冈瓦纳古陆祖先的后裔,可能是古地中海退却以后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分化出来的特有属,并且可能由于湿度等生态因子的限制,其分布区未能进一步扩大,仅在南盘江流域形成零散分布。等位酶分析结果还表明栌菊木遗传多样性总体水平较高,建议对遗传多样性较高的金沙江流域的居群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2.
广西石灰岩地区蜈蚣蕨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等位酶分析方法 ,研究了广西石灰岩地区蜈蚣蕨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分析了其空间变化趋势。检测了 8个酶系统 ,1 5个酶位点。分析结果表明 :广西石灰岩地区蜈蚣蕨居群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 ,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 1 .6 7,多态位点为 5 7.78% ,平均期望杂合度为 0 .2 4 9。蜈蚣蕨居群的遗传组成在居群间有一定的差异 ,但差异的程度并不与空间距离成正比  相似文献   

13.
采用等位酶电泳 技术测定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南部金阳、雷波和米易3县的苦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8个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结合农业生物学性状进行了分析。苦荞麦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1.8,多态位点比率为46.6%,平均实际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187和0.218,FST值为0.22,居群间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4.
藏药麻花秦艽中苦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藏药麻花秦艽药材中主要苦苷类成分龙胆苦苷与落干酸含量的分析方法,对栽培和野生藏药植物麻花秦艽中苦苷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栽培麻花秦艽代替野生麻花秦艽入药进行了品质评价,结果表明,栽培植物藏药麻花秦艽不仅可代替野生药材入药,并具有深度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版纳青海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巧明  许于富 《云南植物研究》2001,23(2):201-208,T001
我国龙脑香料特有种版纳青海(Vatica guangxiensis)仅局限分布于滇南(勐腊)和植西南(那坡),本文应用“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等位酶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的研究。对14个酶系统23个等位酶点的研究表明,其居群变异水平很低,多态位点比率P为13.0%-21.7%,等位基因平均数A为1.1-1.2,平均期望杂合度0.056-0.130,平均观察杂合度H为0.055-0.130。F统计分析表明版纳青梅具有较高水平的群体分化,基因分化系数高达CST=0.265。这与其居群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以及种子的重力散布有关;另外,也可能是在其进化过程中,由于居群的缩小而发生了遗传漂变。此外,本研究也从等位酶水平为广西青梅(V.guangxiensis)和版纳青梅(V.sishuangbannaensis)的合并作一佐证。  相似文献   

16.
普通野生稻保护和未保护居群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评价普通野生稻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用24对SSR引物对5个保护居群(江西东乡庵家山JXD、湖南茶陵HNC、湖南江永HNJ、广东高州大岭GDD、海南儋州HND)和3个未保护居群(广西武宣GXW、广西来宾GXL、广东高州朋山GDP),共计356个单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24个位点均表现为多态,其中18个位点表现杂合子不足,RM339位点观察杂合度最高,RM336位点预期杂合度最高。SSR分析结果表明,8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都较高,其中5个保护居群的Ae变幅为1.780(JXD)~2.504(HNJ),肌变幅为0.397(JXD)~0.555(HNJ);3个未保护居群Ae变幅为2、153(GDP)~3.226(GXL).He变幅为0.492(GDP)~0.640(GXL)。5个保护居群与3个未保护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0.6585)。这说明虽然有些居群得到了保护,但未保护居群的保护、收集价值仍然很大。居群间遗传分化明显(Fst=0.399),居群间遗传距离最小的HNJ居群与GXL居群的相似系数也只有0.43。F一统计显示所用居群都偏离了Hardy—Weinbery平衡(Fis=0.147),其中GDD、GDP、HND居群Fis〈0,表现为杂合子过剩;居群JXD的Fis为0.109,表现轻微的杂合子缺乏;HNC、HNJ、GXW、GXL的F括〉0,Fis值变幅为0.315(GXW)~0.473(HNJ),说明这4个居群中杂合子不足,可能与这些居群自交比例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等位酶分析,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阿尔拜特(Arpette)和拜阿尔普(Belalp),沿三个不同的海拔梯度,研究了高山黄花茅3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变异和分化。研究结果表明,平均的多态性位点比例为64.9%,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37,平均期望杂合性为0.252。亚居群间平均的遗传距离为0.011,发现7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基于等位酶分析,边缘亚居群与中心亚居群似乎有类似的遗传变异性。相对比较高的遗传分化、低的亚居群间基因流和小的邻居大小值暗示,近交和随后的遗传漂变可能是导致阿尔拜特黄花茅居群遗传变异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凉山州北部栽培苦荞麦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等位酶电泳技术测定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越西和甘洛2县的苦荞麦「Fagopyrum tataqricum(L.)Gaertn.」17个栽培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结合农业生物学性状进行了分析。对7个酶系统的15个位点的检测表明,苦荞麦居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该州南部的苦荞麦和其他地区甜荞麦,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为1.9,多态位点比率为52.1%,平均实际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19  相似文献   

19.
极濒危植物中华水韭休宁居群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极濒危蕨类植物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现存于安徽休宁的5个亚居群的等位酶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水韭居群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1.7,平均多态位点比率P=55.56%,平均预期杂合度He=0.201。居群中半数的多念位点表现为等位基因的“固定杂合”,5个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但都表现出严重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的杂合子过昔;其遗传变异主要发生于亚居群内(94.27%),亚居群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小(Gsl=0.0573),亚居群间遗传一致度较高(I=0.960—0.999)。我们推断这可能是由于居群构建之初的奠基者效应或者原种群曾经历了较为严重的遗传瓶颈所导致;此外亚居群间便利的基因交流也可能起到了很大作用(Nm=4.5062)。取自休宁居群的75株样品由13个专一多位点基因型(18个位点等位酶基因型)组成,亚居群及个体间高度遗传均质。本文还就中华水韭休宁野生居群濒危的遗传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保育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特有种疏花水柏枝的保护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超薄平板微型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方法对三峡库区特有种疏花水柏枝 (Myricarialaxiflora)的 13个自然居群和 1个人工迁地保护居群的等位酶遗传变异进行了初步研究。检测了 5个酶系统 ,得到 13个等位酶位点 ,遗传多样性及其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疏花水柏枝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平均多态位点比率P =78.7% ,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 =1.8,平均预期杂合度He=0 .317,高于中国植物特有种的平均水平 ,且群体中杂合基因型个体偏多 ;其遗传变异主要发生于居群内 ( 84.86 % ) ,居群间又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Gst=0 .15 14) ,居群间平均基因流Nm =1.40 1,居群间遗传距离为 0 .0 0 2~ 0 .176 ;UPGMA聚类分析显示疏花水柏枝在三峡湖北境内的白水河—泄滩一带分为上游和下游 2个居群组 ;武汉植物园迁地保护的混合居群基本保育了其遗传多样性总水平。在分析讨论疏花水柏枝遗传多样性与其繁育系统、生境及其起源进化的关系的基础上 ,探讨了疏花水柏枝濒危的主要原因 ,推断其应为第四纪冰期影响后的古孑遗种。最后 ,在评价迁地保护成果的基础上 ,提出了今后进一步保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