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PS)、D-二聚体(D-D)、糖蛋白2(GP2)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9例AP患者,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健康组。对所有AP患者均开展MSCT检查,并分析相关影像学特征。比较两组血清AMY、LPS、D-D及GP2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明确MSCT联合血清AMY、LPS、D-D及GP2诊断AP的效能。结果:AP患者的MSCT影像学表现特征明显,且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体积普遍正常或呈轻度增大,可见均匀强化,胰腺轮廓清晰或模糊。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以胰腺体积显著增大为主,可见不均匀强化,形态规则性较差,胰腺轮廓模糊。在血清AMY、LPS、D-D及GP2水平方面对比,研究组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MSCT联合血清AMY、LPS、D-D及GP2诊断AP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五项单独诊断。结论:MSCT联合血清AMY、LPS、D-D及GP2诊断AP的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急性脑梗死症状发生至96 h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有进行性加重分为进展组(45例)和非进展组(55例),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非急性脑梗死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Hcy、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TG、TC、LDL、HD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Hcy及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进展组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TG、LDL、Hcy、D-二聚体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HDL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Hcy、D-二聚体水平异常,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Hcy、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根据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临界值标准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肺血管造影(CTPA)对367例疑似APE患者进行诊断,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比较传统临界值标准(500μg/L)和根据年龄校正的临界值标准[(年龄×10)μg/L]对诊断APE的敏感度、特异性、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367例疑似APE患者中,共确诊64例,检出率为17.4%。APE患者的D-二聚体浓度为(2108.5±335.9)μg/L,显著高于非APE患者D-二聚体浓度(486.8±65.2)μg/L(t=27.61,P0.05);年龄≥60岁的APE患者D-二聚体浓度为(2931.8±509.4)μg/L,显著高于年龄60岁的APE患者D-二聚体浓度(1806.1±319.6)μg/L(t=10.77,P0.05)。根据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临界值诊断APE的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AUC)较传统D-二聚体临界值显著升高(P0.05);两种临界值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的浓度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根据年龄校正的D-二聚体临界值标准可提高其对APE的诊断效率,减少漏诊,尤其适用于5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比较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并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同时行CT和MRI检查,并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结果:124例患者,经临床最终诊断为急性胰腺炎96例,28例为非急性胰腺炎,以临床最终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4.38%、75.00%、92.05%、58.33%、82.26%,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5.83%、78.57%、93.88%、84.62%、91.94%,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显著高于CT(P<0.0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和MRI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两者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但MRI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灵敏度、准确度优于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抗癌治疗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预后意义。方法:测定97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及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D-dimer、FIB水平并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因素之间关系及预后价值。结果:肺癌组血浆FIB、D-dimer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肺癌组FIB与TNM分期有关,D-dimer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单因素分析提示FIB、D-dimer、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相关,而多因素分析仅提示D-dimer、FIB是老年NSCLC患者的独立危险预后因素。结论:检测老年NSCLC患者抗癌治疗前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可以指导预后,为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联合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31例SAP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患者入院后24h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和IL-10水平,并进行BISAP评分,同时以接近IL-6、IL-10、BISAP评分中位数的自然值为界值,比较不同预后(死亡、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死亡、MODS、感染患者血清IL-6水平、BISAP评分高于局部并发症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局部并发症患者(P0.05);死亡、MODS患者血清IL-6水平、BISAP评分高于感染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感染患者(P0.05);死亡患者血清IL-6水平、BISAP评分高于MODS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MOD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65μg/L、IL-1040μg/L、BISAP评分≥3分患者死亡、MODS、感染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IL-6、BISAP评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17,P0.05),IL-6、BISAP评分与IL-10之间呈负相关关系(r=-0.572、-0.611,P0.05)。结论:IL-6、IL-10、BISAP评分是评估SAP预后的重要指标,IL-6水平、BISAP评分越高、IL-10水平越低,患者预后越差,联合应用的预测价值高,临床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0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好转出院)82例和死亡组(住院期间死亡)19例,分析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Ranson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CT严重指数(CTSI)、病因、血钙(Ca)、血清白蛋白(ALB)、血糖、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谷草转氨酶(AST)、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胸腔积液发生率、脓毒血症发生率、休克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II评分、血糖、Cr、BUN、脓毒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Ca、ALB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包括APACHE-II评分、FPG、Cr、BUN、AST、脓毒血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保护因素包括Ca、ALB。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给予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常规治疗。检测盒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氧合指数(PaO_2/FiO_2)、碳酸氢根离子(HCO_3~-)、血肌酐(Scr)水平、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MODS评分)及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存活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RP、ALT、HCO3~-、Scr水平均明显下降,PaO_2/FiO_2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CRP、ALT、HCO_3~-、Scr水平低于对照组,而PaO_2/FiO_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和MO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多器官功能,降低体内炎症反应,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压、颅温及血清D-二聚体(D-D)、白蛋白预测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24例STBI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开展颅脑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按照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的差异分为预后不良组(GOS评分≤3分)43例以及预后良好组(GOS评分>3分)81例。记录术后颅内压、颅温及入院时血清D-D、白蛋白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TBI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颅内压、颅温及血清D-D、白蛋白水平预测STBI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术后颅内压及入院时血清D-D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术后颅温以及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低于预后良好组,多发性损伤、脑疝、高钠血症以及脑干损伤发生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颅内压(较高)及入院时血清D-D水平(较高)为STBI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颅温(较高)以及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较高) 为STBI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颅内压、颅温及血清D-D、白蛋白水平联合检测预测STBI患者术后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上述四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术后颅内压、颅温及入院时血清D-D、白蛋白水平均为STB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联合上述四指标预测STBI患者手术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273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引流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273例患者中,131例患者仅经过PCD术后治愈出院;103例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CD术后全身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后期再采用经腹膜后内镜下清创术治愈出院,39例患者无好转,中转为开腹手术,PCD术的成功率为100%。103例经内镜下清创的患者中2例死亡,39例无好转的开腹手术患者中13例死亡。患者引流后外周血白细胞(WBC)、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引流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SAP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的有点,可使部分患者免于手术,或者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联合奥曲肽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以奥曲肽治疗,观察组给予Ala-Gln联合奥曲肽治疗。记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6、CRP、淀粉酶(AMY)、乳酸脱氢酶(LDH)、前清蛋白(PA)和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P0.05)。两组治疗10 d后血清IL-6、CRP、AMY、LDH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血清IL-6、CRP、AMY、LDH水平的改善程度均更为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10 d后血清PA、ALB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治疗10 d后血清PA和ALB水平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奥曲肽治疗更能有效消除或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症状与体征,控制机体炎症反应,提高营养代谢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对老年重症胰腺炎腹内压及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我院收治的高龄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34例,其中对照组行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肠道粘膜屏障功能以及症状指标。结果:(1)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D-乳糖及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水平明显比治疗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D-乳糖及DAO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3)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血淀粉酶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4)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内高压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腹内高压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文献雷同。结论:联合奥美拉唑以及生长抑素对老年重症胰腺炎患者能纠正患者腹内高压并改善患者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AP患者11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研究组(n=59),对照组在基础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B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炎性因子以及T细胞亚群。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6.10%(39/5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6.55%(27/58)(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CBP治疗SAP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大黄保留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胃肠激素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SAP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炎症因子、血淀粉酶以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55%(41/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4.55%(30/55)(P0.05)。研究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淀粉酶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水平升高,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MTL、CCK水平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大黄保留灌肠治疗SAP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淀粉酶水平及胃肠道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