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荧光假单胞菌鞭毛蛋白对黑松细胞的致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分析、细胞染色观察、电导率测定以及基因组DNA电泳分析技术,研究了松材线虫携带的荧光假单胞菌分泌的鞭毛蛋白对黑松愈伤组织细胞的作用及其致死方式。结果表明,鞭毛蛋白与黑松细胞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鞭毛蛋白处理的细胞,细胞膜皱缩变形、细胞质浓缩、细胞核解体,形成若干小核,细胞质中的RNA降解;处理细胞的着色力增强,细胞培养液的电导率增加,说明鞭毛蛋白可增加处理细胞的细胞膜透性;基因组DNA的电泳分析证实,处理细胞的DNA发生了断裂,但无明显的梯子形成,推测鞭毛蛋白对黑松细胞的致死方式为非典型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细胞凋亡可用多种方法进行检测,但对其形态学特征的透射电镜观察是确定细胞凋亡的最可靠的方法。动植物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基本相似,细胞凋亡过程中突出的超微结构变化为细胞核染色质凝集成团块状或染色质边集,细胞质显空泡化,凋亡细胞发生碎裂,形成凋亡小体,同时伴有细胞器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神经酰胺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细胞有机体中,凋亡对正常组织的发育和稳态是必需的。神经酰胺(ceramide,Cer)作为一种脂类分子,不仅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凋亡参与者。在细胞膜上,它能够自发地聚集,形成招募死亡受体和配体的结构域从而促进信号的传导和放大;在细胞质中,它作为信号通路的中介者,通过许多不同的分子机制去调控机体的凋亡通路;在细胞核膜和核内,通过其代谢变化,决定细胞的增殖或凋亡;而且它的浓度和位置以及与其它分子的比例及其相互作用都会影响到细胞和组织的命运。综述了近来关于Cer及其代谢物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4.
绒毡层凋亡过程是小孢子发生中的重要事件,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被子植物,蕨类植物尚未见此方面的报道。该研究首次采用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技术对蕨类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绒毡层细胞凋亡的细胞学过程进行了观察,以明确紫萁绒毡层细胞的发育类型和凋亡特征,为蕨类植物绒毡层细胞凋亡的深入研究以及孢子发育研究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紫萁的绒毡层属于复合型,即外层绒毡层为分泌型,该层细胞发育过程中液泡化,营养物质被吸收;内层绒毡层为原生质团型,经历了细胞凋亡的过程。(2)绒毡层内层细胞在凋亡过程中细胞壁和细胞膜降解,细胞质浓缩且空泡化;细胞核内陷、变形,染色质浓缩凝聚,形成多数小核仁,DAPI荧光由强变弱;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逐渐退化,液泡中多包含纤维状物、絮状物、黑色嗜锇颗粒和小囊泡等;出现多泡体、多膜体和细胞质凋亡小体,上述特征与种子植物绒毡层凋亡特征基本一致。(3)与种子植物相比,紫萁绒毡层的细胞凋亡开始得早,在整个凋亡过程中没有核凋亡小体的产生;除了产生孢粉素外,绒毡层细胞内产生了大量的丝状物质、絮状物质和电子染色暗的颗粒物,这些物质可能用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细胞培养下检验加入龙脑液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人鼻咽癌、肺鳞癌、肺腺癌,乳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株,保持细胞正常培养基浓度下,用不同浓度稀释的龙脑液培养细胞,培养不同时间用四唑盐(MTT)比色试验观察龙脑液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细胞涂片染色观察细胞死亡性质,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凋亡率和性质.结果:二倍稀释浓度的龙脑液能快速导致癌细胞凋亡,四倍稀释浓度的龙脑液培养,均有细胞凋亡发生,凋亡程度从高到底依次为肺鳞癌、肺上皮癌和鼻咽癌,正常细胞293T则只有基础水平的凋亡发生;在撤出龙脑液回到正常培养环境下正常细胞能较快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而癌细胞则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发生凋亡.在形态学上出现胞膜起泡或出芽,染色质凝聚分裂、细胞质减少,细胞碎片化等.早期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明显导致细胞凋亡,也通过Caspases3凋亡通路变化而引起癌细胞凋亡.结论:龙脑对癌细胞有促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鳖病毒感染宿主的细胞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鳖病毒经人工感染可引起健康中华鳖发病和死亡。对病鳖组织细胞瓣超微结构观察,同时见有以染色质高度凝集和边缘化,核裂并形成“凋亡小体”等表现有典型的类似于细胞凋记形态变化的细胞,和以核膜崩解、线粒体膜膨大、细胞膜破裂、细胞质严重液泡化等表现为坏死性变化的细胞。DNA片段化分析表明,感病鳖组织细胞的DNA发生了严重的片段化,且以肝组织细胞的DNA片段化最为严重。研究提示,中华鳖病毒导致宿主死亡同时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测PTD4-GFP-VP3融合蛋白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效应及其在肿瘤细胞中的定位与其凋亡效应关系的研究.方法 构建PTD4-GFP-VP3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利用人源肝癌细胞株HepG2,经细胞透膜实验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PTD4介导的融合蛋白透膜效应,DAPI染色观测该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利用TUNEL法观察PTIM-GFP-VP3融合蛋白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效应,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结果 PTD4-GFP-VP3融合蛋白在孵育细胞0.5 h后即可透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质中,12 h后定位于细胞核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48 h达到最高凋亡效应.结论 PTD4能携带GFP-VP3融合蛋白穿透细胞膜,在肿瘤细胞中具有核定位效应,并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为后期进一步研究VP3的凋亡机制及其抗肿瘤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Jurkat细胞凋亡的实时电旋转芯片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是当今生物学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当前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一般都需要对细胞进行化学处理,不能实现对凋亡的实时监测。为了研究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膜电容的变化规律,采用电旋转芯片测量凋亡细胞的电旋转频谱,进而推算出细胞的膜电容。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增加,凋亡细胞的膜电容逐渐减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用电旋转芯片测定细胞膜电容的方法来检测细胞凋亡。该方法无需对细胞进行化学处理,可以实现对细胞凋亡的实时监测,为研究细胞凋亡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植物细胞凋亡的ELISA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TUNEL方法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苯胺灵诱导的玉米根尖细胞死亡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苯胺灵能诱导玉米根尖细胞发生主动性的细胞凋亡,具有细胞凋亡典型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即细胞核浓缩并形成核碎片、染色质边缘化及DNA特异片段化等(Fig.1)。首次利用ELISA方法在群体水平上对这种细胞凋亡进行了进一步检测。结果表明:动物细胞研究常用的ELISA方法同样也适合用于植物细胞凋亡的检测。在凋亡前期,随着凋亡过程的进行,细胞质中的OD值逐渐上升(Fig.2)。剂量实验表明,0.2mg/mL苯胺灵最适合于诱导细胞凋亡(Fig.3)。  相似文献   

10.
冠状病毒感染调控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状病毒是常见的感染人类和动物并造成健康危害的主要病原性微生物之一,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后,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病毒为了在细胞内转录翻译和装配下一代,应对细胞免疫应答的同时,还参与到许多细胞活动中,当细胞特定受体与病毒蛋白结合后,细胞即启动凋亡程序。冠状病毒的许多蛋白在细胞凋亡程序中起促进或抑制凋亡的不同作用,如病毒S蛋白与细胞膜死亡受体作用诱导细胞启动外在凋亡途径,病毒感染细胞后产生的M、S蛋白引起细胞内质网应激、Ca2+失衡,诱导细胞启动内在凋亡途径,而E蛋白则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冠状病毒对侵染细胞的促凋亡或抑制凋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通过了解病毒不同蛋白在各种凋亡途径中的不同作用,希望为人工干预调控细胞研究提供思路,为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MGd1对体外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MGd1对SGC-7901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细胞凋亡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Gd1抗原(MGd1-Ag)的亚细胞定位。结果: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MGd1均对SGC-7901细胞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P=0.02);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MGd1可诱导SGC-7901发生凋亡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1);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MGd1-Ag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结论:以上结果证实胃癌特异性单抗MGd1可抑制SGC-7901的增殖并促进凋亡发生。它可能通过与细胞膜上抗原特异性结合,影响下游信号传导,从而发挥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2.
原位复染鉴别细胞的凋亡与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0μg/ml去甲斑蝥素作用于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24h,诱导其发生凋亡。采用台盼蓝染液染色,再瑞特-吉姆萨染液原位复染的方法,验证了凋亡细胞与坏死细胞质膜通透性不同的说法。利用此方法可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把一张涂片上的凋亡细胞、坏死细胞及活细胞区别开来。该实验也表明,常规用台盼蓝染液拒染细胞数来统计活细胞数的方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MGd1对体外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MGd1对SGC-7901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细胞凋亡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Gd1抗原(MGd1-Ag)的亚细胞定位。结果: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MGd1均对SGC-7901细胞产生明显的抑制效应(P=0.02);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MGd1可诱导SGC-7901发生凋亡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1);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MGd1-Ag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结论:以上结果证实胃癌特异性单抗MGd1可抑制SGC-7901的增殖并促进凋亡发生。它可能通过与细胞膜上抗原特异性结合,影响下游信号传导,从而发挥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4.
Bax(Bcl-2-associated X protein)是bcl-2家族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促凋亡蛋白,在正常的细胞生理状态下,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在UV等凋亡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则从细胞质转位到线粒体从而诱导细胞色素C的释放,最终引起细胞凋亡。缺失Bax的细胞对UV诱导的细胞凋亡有抗性,因此研究Bax的特性有助于深入了解UV诱导的细胞凋亡信号转导通路的分子机制。以前的研究大都采用生化的手段,无法在活细胞上实时动态的观察Bax蛋白的变化过程。运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成像技术单细胞实时检测了UV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Bax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UV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Bax的转位大约起始于UV照射后5 h-6 h,整个转位过程持续20 min-30 m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大鼠CB1(r CB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检测r CB1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研究r CB1对人宫颈癌Ca Ski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从大鼠脑组织中提取总RNA,RT-PCR扩增r CB1基因,通过酶切、纯化、连接PCR纯化产物与p CDNA 3.1(+)质粒,构建pc DNA3.1(+)-r CB1。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到HEK293和Ca Ski细胞,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联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方法检测r CB1的表达及定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 CB1、Bcl-2、Bax、Bad表达。结果酶切重组质粒获得5300 bp的载体片段和1500 bp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和r CB1基因序列(NM_012784.4)一致。转染HEK293细胞后,r CB1在HEK293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表达。转染Ca Ski细胞后,r CB1使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r CB1基因上调Bax、Bad的表达,同时抑制Bcl-2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pc DNA3.1(+)-r CB1真核表达载体,r CB1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质,r CB1可以明显促进宫颈癌Ca Ski细胞凋亡,其机制是上调Bax、Bad和抑制Bcl-2表达。  相似文献   

16.
以Molt-4、Jurkat细胞株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bloodlymphocyte,PBL)为靶细胞,检测细胞膜上Fas的表达。人重组Fas配体(recombinanthumanFasligand,rhFasL)诱导细胞6~36h后用改良后的API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及诱导凋亡过程中细胞周期蛋白的变化,探讨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显示:rhFasL诱导Molt-4、Jurkat细胞株和植物血凝素刺激进入细胞周期的PBL的凋亡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并始动于G1期;而G0期PBL的细胞膜上虽然也有Fas的表达,但不能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还发现rhFasL诱导细胞凋亡时G1期的细胞周期蛋白D3明显升高,细胞周期蛋白E明显下降。以上结果表明rhFasL体外诱导的细胞凋亡发生在晚G1期,细胞凋亡的发生与细胞是否通过限制点进入细胞周期有关,细胞凋亡发生于晚G1期是G1期细胞周期蛋白E的下降和检测点的监督导致DNA受损的细胞不能通过G1/S交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途径是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特定的刺激下,例如高糖条件,可以通过caspase依赖性和非依赖性两种途径诱导多种细胞凋亡.但线粒体凋亡途径在高糖引起成骨细胞凋亡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证明,高糖可以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成骨细胞凋亡.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高糖可诱导MC3T3-E1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发现,不同浓度D-葡萄糖(11,22,33 mmol/L)可以引起线粒体中Bax蛋白表达的增加,使Bax蛋白由细胞质中易位到线粒体,激活了线粒体凋亡途径.JC-1荧光探针检测证实,高糖处理成骨细胞后,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表明线粒体途径被激活.而细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增加,细胞色素c和AIF从线粒体中释放到细胞质中,释放到细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使caspase-3、caspase-9剪切活化,从而激活了caspase依赖性凋亡途径.因此,线粒体凋亡途径可能是高糖诱导成骨细胞凋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核/质转运和细胞凋亡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细胞内过程,它们是密切相关的.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的凋亡损伤伴随着多种多样的促凋亡因子在细胞质澈活并进入细胞核.DNA损伤产生的死亡信号也需要传递到细胞的各个部位,来确保细胞死亡的协调执行.因此,凋亡信号的核,质穿梭是细胞凋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糖鞘脂(glycosphingolipids,GSLs)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在维持细胞膜稳定性、调节包括粘附、增殖、凋亡和识别等多种细胞过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参与细胞多种生命活动。除此之外,GSLs与细胞凋亡过程密切相关,肿瘤相关GSLs有望作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志物和免疫治疗靶点,这些发现对研究细胞凋亡及肿瘤治疗的新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综述了GSLs介导细胞凋亡及其影响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GSLs代谢途径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基于GSLs的靶向治疗策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流式细胞术研究细胞凋亡的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发生凋亡时,会伴随着一系列形态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性质的变化,包括细胞皱缩,核染色质凝聚,细胞膜通透性改变,Caspases激活,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膜磷酯酰丝氨酸外化,胞质Ca2+浓度升高,DNA片段化及含量变化等特点.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凋亡的研究,对于探讨胚胎发育、衰老以及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化等病理生理过程和病毒感染及免疫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细胞凋亡的特征、基于细胞膜功能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和基于细胞器功能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