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纤维堆囊菌模式菌DSM14627的生理生化和药敏性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研究显示该茵能利用葡萄糖及纤维素,不能分解利用麦芽糖、蔗糖等12种碳源;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及明胶液化实验为阳性,过氧化氢酶、β-木糖苷酶等13项实验均阴性;对丙氟哌酸、万古霉素、多粘霉素B等15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及苯唑青霉素等10种抗生素有极强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巴马小型猪腹泻的细菌并筛选出对其敏感的特效药物。方法通过常规细菌学检测、分子生物学鉴定、生化试验等方法对疑似细菌感染的巴马小型猪进行分析,同时选用呋喃妥因、美满霉素、庆大霉素等25种药物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实验。结果通过以上实验判定巴马小型猪为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血清型为O138;药敏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仅对青霉素、链霉素、头孢曲松和呋喃妥因4种药物敏感,对磷霉素、磺胺脒、左氟沙星等高度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广泛存在耐药性,该研究结果为防治相关实验动物大肠埃希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成都动物园因腹泻死亡的凹甲陆龟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源菌,经选择性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等,确定该病源菌为D群肠炎沙门氏菌,其抗原结构式为1,9,12∶ g,m∶ -.该菌株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引起人工感染小鼠大量死亡,且从其体内分离到相同特性的菌株;药物敏感性试验证实该分离菌对头孢曲松、氧氟沙星、卡拉霉素、多粘菌素、复方新诺明、呋喃唑酮等敏感,对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耐药;同时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的沙门氏菌毒力因子ivnA和ivnE的基因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对该菌进行PCR检测,结果在该菌中成功扩增并检测出ivnA和ivnE基因.本试验尝试了沙门氏菌的PCR检测方法,为该分子诊断技术的全面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今后该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猕猴感染志贺氏菌的状况,寻找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采用不同选择培养基对13份病猴粪便样品进行分离培养、细菌革兰氏染色、镜检,并对分离的疑似菌株进行细菌生化鉴定和分子鉴定,经小白鼠致病性实验后,再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株对2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从13份猕猴粪便样品中共检出12株志贺氏菌,检出率为92.31%,其中痢疾志贺菌(A群)1株、福氏志贺菌(B群)10株、宋内氏志贺菌(D群)1株;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2株菌均能在72h内致死小白鼠,并能回收到注射的菌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中分离到的志贺氏菌对头孢噻肟(86.49%)最敏感,对头孢三嗪(75.00%)、头孢他啶(66.67%)次之,对多粘菌素B、羧苄西林、苄唑西林素等抗生素耐药性强。结论初步确定猕猴感染志贺氏菌普遍存在,进而引起腹泻、痢疾的可能性较大,头孢噻肟等为最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食源性相关腹泻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为控制该类细菌的感染及传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015-2017年本系统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食源性相关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采用直接分离与增菌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常规培养分离获得42株沙门菌;采用血清凝集法进行快速血清分型,并进行自动化生化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现况调查进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自动化生化鉴定结果能够覆盖常规血清学快速鉴定结果,同属沙门菌群;42株沙门菌以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斯坦利沙门菌为主,其中肠炎沙门菌占全部菌株的23.81%,鼠伤寒沙门菌占19.06%,斯坦利沙门菌占14.29%;其中肠炎沙门菌可对氟喹诺酮类、三四代头孢菌素类与碳青霉烯类等敏感(敏感率可达97.00%以上),而对氨基糖苷类可产生双向耐药。通过现况调查,发现患者有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可伴有发热,所有患者48h内有可疑食物暴露史,无水源性案例,均为散发。结论菌种鉴定应以常规快速血清学凝集结果为准,自动化生化鉴定仅供参考,并将鉴定菌种与药敏报告相关联,可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应对社区居民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6.
徐明玉  任月  韩焱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12):1108-1109,1114
目的 了解大连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种类和流行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的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粪便培养方法,对分离菌做血清学分型,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分离菌做生化鉴定,对检出的志贺菌做药敏试验,并用WHONET 5.4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监测872例腹泻患者样本,检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109株,阳性率为12.5%,其中志贺菌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沙门菌,副溶血弧菌排第三.志贺菌对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等敏感,对青霉素类和复方磺胺类耐药.结论 志贺菌是大连地区感染性腹泻的首要病原菌,沙门菌和副溶血弧菌次之,应依据此监测结果做好大连地区腹泻病的防治工作;同时根据耐药性监测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应对志贺菌,减少耐药菌株出现.  相似文献   

7.
鸡大肠杆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和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无菌采取某鸡场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的心血、肝、脾、肾,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生化鉴定、动物实验和药敏试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引起该鸡场鸡只发病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并且该菌对小白鼠和鸡有较强的致病力。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先锋V、头孢呋肟、头孢噻肟敏感,对庆大霉素和氧氟沙星不敏感,而链霉素、新诺明、红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对它完全没有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鸡场出现了耐药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在以后的肉鸡生产中应慎用抗生素,在使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药物,且应注意交替用药,按疗程投药。  相似文献   

8.
从西藏地区腹泻死亡牦牛中分离出 1株肠毒素型大肠杆菌并对其某些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菌在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方面与大肠杆菌基本一致。血清学试验表明 ,该菌株O抗原属O14 8,K88,K99,987P单因子血清均不能凝集本菌 ;该菌不产生溶血素 ;对绵羊、豚鼠、马、鸡的红细胞表现强凝集 ,而K88,K99,987P抗血清均不能抑制其对绵羊、豚鼠、马、鸡红细胞的凝集 ;该菌株在营养肉汤中经 37℃ ,4 8h培养表达菌毛 ;肌肉接种兔、腹腔接种小白鼠均具有高致病性 ;乳鼠胃内投服试验和兔回肠结扎试验证明 ,该菌能产生热稳定肠毒素和热敏性肠毒素 ;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羧苄青霉素等高度敏感 ,而对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表现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从临床化脓性感染中分离到九株革兰氏阴性产生脂溶性红色素的小杆菌。经详细鉴定(20种生化反应,120种底物利用试验及G+C mol%测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中两株能利用3,4-二羟基苯甲酸盐为唯一的碳源而生长,证明此试验适用于本属的种型鉴定。9株菌中有7株细菌属于粘质沙雷氏菌A2型。药敏试验显示青霉素及其它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对这些菌无效而所试验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几乎全有效。红霉紊、链霉素和复方增效磺胺则各株间的敏感性不同;磺胺虽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对虹鳟体内分离菌进行分子鉴定分型及耐药性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16S rRNA基因比对进化分析及管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等方法,确定分离菌的种属地位、分析种内分子变异特征;利用纸片扩散法与PCR方法,分析分离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之间关系;进行人工感染小鼠试验,评估分离菌致病力强弱。结果显示,分离菌(GZBJ2017)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6S rRNA基因与弗氏柠檬酸杆菌16S r RNA基因同源性达95.4%,结合生理生化反应结果,确定分离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分离菌7个管家基因均发生变异,多位点序列分型鉴定为新序列型,与标准菌株ST-132亲缘关系最近;分离菌对头孢曲松、多粘菌素B、环丙沙星、氧氟沙星4种药物敏感,对四环素、庆大霉素、泰乐菌素、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卡那霉素6种药物耐药;分离菌携带Sul1、Sul2、Intl1等3种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小鼠具有一定的致病力。本研究对本次虹鳟发病的病因作出了准确诊断,为虹鳟弗氏柠檬酸杆菌感染的防治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蛭弧菌海水菌株Bdh5221于2005年8月从海南琼海对虾养殖场周边排水沟水样中分离所得,具有裂解多数革兰氏阴细菌的特性.在前期Bdh5221噬菌谱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其可利用热致死革兰氏阴细菌的生长特性,对其理化特性、药敏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该株蛭弧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呈杆状、弧状,一端有极长的极生鞭毛,细菌大小在(0.2-0.5)μm×(0.6-1.5)μm左右;生化实验表明:Bdh5221明胶穿刺试验和接触酶试验呈阳性,氧化酶反应呈阴性,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药敏实验表明:此菌对新霉素、卡那霉素、恩诺沙星敏感,对青霉素、磺胺啼啶和万古霉素不敏感;对其16S rDNA序列的测定、分析表明,与其同源性最高的细菌是一株新发现的海洋新种细菌Kordiimonas gwangyangensis,同源性高达99%,而与其他蛭弧菌属细菌的同源性从90%到70%不等,并针对其基因序列做了相关进化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一株人工哺育期引发恒河猴婴猴腹泻的奇异变形杆菌进行了鉴定,为实验猕猴疾病检测、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培养特性、菌落形态、染色、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诊断鉴别等检查,对分离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通过表型生物学特性鉴定,并结合血清学诊断鉴别方法,确证该分离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应用药敏试验筛选出了高度敏感的抗菌药,控制了该病的继续发生,致病性试验证明,该分离菌株对小白鼠有高致病性。结论分离到的奇异变形杆菌是导致本次婴猴腹泻死亡的病原菌,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对实验猕猴和研究人员均有潜在的危害,尽管该菌不是国家标准要求排除的病原菌,但该菌引发的传染病将对动物实验造成严重影响,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红拟石首鱼海豚链球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1年9月-12月,浙江舟山部分网箱养殖红拟石首鱼发生了陆续死鱼,发病鱼表现为眼球突出、浑浊,失去方向性,皮肤溃疡等症状。从病鱼的肾脏和肝脏中分离到菌株SO-2和SO-3,对两分离株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发现两者对红拟石首鱼、罗非鱼及小白鼠均有致病力,SO-2和SO-3对红拟石首鱼、罗非鱼及小白鼠的LD50分别为4.8×108CFU/尾和1.9×107CFU/尾2、.8×108CFU/尾和8.3×107CFU/尾及9.6×106CFU/只和4.2×106CFU/只,试验感染鱼出现眼球突出、浑浊及失去方向性等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确定该两株菌为致病菌。两分离株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呈链状球菌,β溶血,10℃生长,45℃不生长;接触酶阴性,水解七叶灵、精氨酸;VP试验、脲酶和马脲酸试验阴性,发酵葡萄糖、水杨苷、蔗糖和淀粉,不发醇阿拉伯糖、菊糖、乳糖、蜜二糖、棉子糖和山梨醇。分离株对氨卞青霉素、万古霉素和先锋Ⅴ等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氟哌酸等不敏感。应用16SrRNA基因进行的菌株PCR鉴定,确定该两株菌为海豚链球菌。    相似文献   

14.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一株具有转糖基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综合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B1.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B1菌株产转糖基β-半乳糖苷酶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培养基主要组份为:乳糖1%,酵母粉1%,蛋白胨0.5%;发酵条件为:初始pH7.5,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26 h.在该培养条件下产酶量为9.7U/mL.利用薄层层析技术研究了pH、温度、底物浓度和反应时间对该菌株全细胞以乳糖为底物生成低聚半乳糖的影响,确定最适反应条件为:pH7.5缓冲液配制的30%乳糖溶液;50℃反应12h.最优化反应的转糖基产物经HPLC、TLC和MS分析,确定低聚半乳糖产量为40.7%,组分为转移二糖、三糖和四糖.  相似文献   

15.
从患病的南美白对虾分离出1株副溶血性弧菌Bh-06,通过革兰染色和Biolog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并对健康南美白对虾进行攻毒试验和对该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Bh-06菌株为革兰阴性弧菌,通过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该菌在培养第5小时进入对数早期,对数期一直延续到25小时;该菌在1.0×106cfu/mL浓度时可引起南美白对虾发病,而且浓度越高,病症越严重;该菌对氧哌嗪青霉素产生高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6例1月内因肺炎死亡的树鼢采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方法解剖死亡树购,利用无菌刀片切开肺组织,用无菌接种环插入肺内采样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另取两份样品进行细菌涂片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培养出来的细菌进行进一步分离和菌落生长情况的观察,并经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氧化酶试验、生化编码鉴定和9种药敏试验,初步确定树鼢肺部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药敏情况。结果样本革兰氏染色见到大量阴性杆菌,抗酸染色结果显示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大小约为0.2μm×2~6μm。营养琼脂培养6例样品中均仅见1株旺盛生长的细菌,进一步分离培养经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菌,抗酸染色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大小和染色结果与样本涂片相同,经鉴定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头孢哌酮,呋喃妥因,氨苄西林,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定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和青霉素G为低度敏感。结论6例树鼢死亡原因均为细菌性肺炎,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实验筛选出的药物可为临床治疗树鼢该类病例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β-木糖苷酶(β-xylosidase,酶编号EC 3.2.1.37)是木聚糖降解酶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为宿主菌尝试表达反刍兽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中的β-木糖苷酶基因Sxa。根据毕赤酵母对密码子的偏爱性、mRNA二级结构、GC含量和稀有密码子,对Sxa基因进行优化;通过基因合成技术获得了全长基因mSxa并构建重组酵母表达载体pPIC9K-mSxa;以BglⅡ酶切重组载体pPIC9K-mSxa,电击转化将m Sxa基因导入毕赤酵母GS115中,获得的转化子经过表型和遗传霉素G418抗性筛选、PCR鉴定,得到表达β-木糖苷酶基因的工程菌GS115-pPIC9K-mSxa;通过活性测定获得高效表达β-木糖苷酶的重组酵母,并对重组β-木糖苷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重组β-木糖苷酶的分子量约为66 kDa。在发酵罐水平表达的酶活性达到了287.61 IU/mL。对酶学性质研究显示,该酶在温度为40-60℃,pH为5.0-7.0时较稳定,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5℃和6.0,专一性地作用于β-木糖苷键。Mn~(2+)和Ca~(2+)对该酶具有激活作用,而Fe~(3+)、Cu~(2+)、Co~(2+)、Mg~(2+)、EDTA及SDS抑制其酶活性。本研究首次将反刍兽月形单胞菌的β-木糖苷酶基因转化到毕赤酵母中获得表达,并具有较高活性,为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背景】低温β-半乳糖苷酶能在低温下仍保持较高的乳糖水解活性,筛选酶学特性适合在牛乳体系中高效水解乳糖的β-半乳糖苷酶生产菌株,是低乳糖牛乳加工产业关注的焦点。【目的】对天山中国一号冰川沉积物中分离的一株产低温β-半乳糖苷酶菌株的产酶条件和酶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结合X-Gal平板法初筛和测定粗酶液酶活复筛,获得产低温β-半乳糖苷酶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单因素摇瓶实验优化菌株的产酶条件,硫酸铵分级沉淀初步纯化β-半乳糖苷酶并对其酶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鉴定,确定菌株LW106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菌株;该菌株最适产酶温度为25°C,最佳产酶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培养基初始pH为7.0,接种量为3%;对初步纯化的低温β-半乳糖苷酶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LW106所产β-半乳糖苷酶的最适pH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35°C,4°C时酶活为最大酶活的78%,4°C和pH 7.0时的稳定性最好,10 mmol/L的Na+对酶活性基本没有抑制作用,Ca~(2+)对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结论】菌株LW106所产低温β-半乳糖苷酶的酶学特性表明该酶在乳品低温加工领域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人工底物邻硝基苯酚-β-D-半乳糖苷(o NPG)为筛选标记,从耐有机溶剂微生物菌库中,筛选出具有较高水解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产生菌,再以乳糖为底物考察菌株低聚半乳糖的合成性能,筛选得到1株产β-半乳糖苷酶的Erwinia billingiae WX1。根据Gen Bank中相同属种的基因组序列推测β-半乳糖苷酶基因,克隆得到β-半乳糖苷酶基因gal,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来源于Erwinia billingiae菌β-半乳糖苷酶的克隆表达。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1 428 bp,编码475个氨基酸,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5.2×104。镍柱法分离纯化得到电泳纯的β-半乳糖苷酶GAL,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最适催化温度55℃,最适p H 7.0;Mg~(2+)、Mn~(2+)对该酶起较强促进作用,EDTA对该酶抑制作用较强。利用β-半乳糖苷酶GAL的转糖基作用,以乳糖为底物合成低聚半乳糖,初步优化的反应条件:底物乳糖质量浓度400 g/L,每克乳糖添加酶量1.0 U,在40℃反应16 h后,低聚半乳糖合成率达到34%(质量分数),显示了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里昂葡萄球菌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其菌株鉴定的要点.方法:对2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液中分离的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不规则发热,均从血液中分离出里昂葡萄球菌.菌株鉴定的特征是玻片法凝固酶试验阳性,试管法凝固酶试验阴性;鸟氨酸脱羧酶阳性;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不产生β-内酰胺酶.结论:腹股沟、会阴及腋窝等处的手术切口是里昂葡萄球菌感染的适宜部位,由该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并发症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类似的致病力,在菌株的鉴定与鉴别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