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滇产白及类习用药材资源调查及市场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调查、访问调查、实地调查,对云南白及类习用药材资源现状和市场情况调查,了解白及、小白及、黄花白及的生境特点、市场使用情况、濒危程度,为加强白及类习用药材的保护和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结果白及主要分布在滇中,滇西、滇东南地区,小白及主要分布在滇东南、滇南、滇东、滇中地区,黄花白及主要分布在滇中、滇东北、滇东地区,分布地区有交叉,但集中分布地区又各有不同。目前白及类野生植物资源濒危,急需加强保护;白及类药材混淆多,栽培研究开展滞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急需加强引种育苗及规范化种植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白及与黄花白及内生菌群落特征异同的内在机制,该文运用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对白及和黄花白及叶、茎、块茎、根等组织中内生细菌16S rDNA、内生真菌ITS区进行检测,分析内生菌丰度及多样性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比白及与黄花白及内生菌差异。结果表明:(1)白及和黄花白及各组织内生细菌H指数为1.77~2.51,内生真菌H指数为1.79~3.18。(2)内生细菌表现为茎、块茎和根中相似,叶中差异较大; 内生真菌则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3)白及药用部位多糖含量与内生细菌中的7个T-RFs、内生真菌中的2个T-RFs呈相关性,黄花白及药用部位多糖含量与内生细菌中的3个T-RFs、内生真菌中的6个T-RFs呈相关性。综上结果表明,同一生境下,白及和黄花白及内生细菌除叶组织外,其他组织相似,内生真菌则差异显著,部分内生菌和药用部位多糖含量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黄花白及B. ochracea和小白及B. formosana的栽培种在生长期、花期、果期和休眠期的菌根解剖结构特征、菌根真菌入侵方式和菌丝特征等进行观察研究,以进一步了解菌根真菌与白及属植物的共生关系。结果表明,3种白及属植物的菌根真菌均是通过通道细胞侵入根皮层薄壁细胞,侵入后菌丝靠近皮层细胞的细胞核分布,最终在皮层细胞形成菌丝团;真菌侵染率和菌丝形态随着植物生长发育变化而变化,3种白及属植物均表现为花期和生长期的真菌侵染率较高,以丝状菌丝团为主,而果期和休眠期较低,以团块状菌丝团居多;同一时期不同植物类型的菌根特征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白及种质资源及其近缘种的SSR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及(Bletilla striata Rchb.)为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野生资源枯竭,混伪种繁多。该研究基于SSR标记技术对16个地区48份白及(Bletilla striata Rchb.)样品和4份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 Schltr.)、4份小白及(Bletilla formosana(Hayata)Schltr.)、4份华白及(Bletilla sinensis(Rolfe)Schltr.)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白及种质资源的SSR指纹图谱,并对60份白及样品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分析白及属种内及其种间的遗传分化特征。结果表明:(1)20对白及SSR引物均能在4个白及属植物中成功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每对引物的复等位基因数(Na)在4~9之间,等位基因数(Na)总和为127,平均为6.35。(2)筛选出基因型丰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高的7对白及SSR引物(BJSSR01、BJSSR14、BJSSR15、BJSSR16、BJSSR18、BJSSR19、BJSSR22)构建的白及SSR指纹图谱能将白及属各种质资源清楚分开。(3)白及属在种间水平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Na=6.35,I=1.429 1,h=0.706 8),物种间遗传分化强烈(Gst=0.44),物种间的基因流较弱(Nm=0.475 3)。(4)UPGMA聚类分析表明,60份供试样品明显聚为4大支,同一物种的个体首先聚在一起,这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不同来源地的样品种内和种间的亲缘关系有明显差异,地理距离较近的白及样品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珍稀药用植物白及的潜在分布与其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白及(Bletillastriata)地理分布信息和影响白及分布的主导气象因子,利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预测了中国白及的潜在分布与其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经ROC曲线验证,预测效果非常好(AUC〉0.9):中国白及潜在分布区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白及主要适生省份为云南、湖北、四川、湖南、江西、浙江;刀切法测试表明,4月和10月最低气温、年温度变化范围、11月平均降水量为影响白及潜在分布的最主要气象因子。研究结果可为白及资源的调查、保护与人工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广西黄花倒水莲资源调查及总皂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广西黄花倒水莲(PolygalafallaxHemsl.)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采用香草醛 高氯酸比色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黄花倒水莲不同部位的总皂苷含量,基本弄清了黄花倒水莲在广西的资源分布、生长环境及目前民间药用情况。总皂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根、茎和叶中总皂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依次为:根>叶>茎;各产地间含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兰科植物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准  陶刚  刘作易  朱英 《菌物学报》2013,32(5):812-818
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是一种地生兰科植物,也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以黄花白及为实验材料,对其叶和根组织中内生真菌类群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黄花白及植株的叶片和根组织块(段)中分离到可培养内生真菌140株,根据形态特征将它们鉴定为16个分类单元,其中包括10种子囊菌和6种担子菌。从叶片组织中分离的内生真菌有6种,其中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真菌为叶片组织中的优势种类;从根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有10种,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和腊壳菌属Sebacina真菌构成了根组织内生真菌的优势类群。根组织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H′=1.968)要高于叶片组织(H′=1.459)。  相似文献   

8.
甘肃草地4种毒杂草潜在入侵区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婷  高思雨  王淑璠 《生态学报》2019,39(14):5301-5307
针对4种著名的草原毒杂草:醉马草,黄花棘豆,狼毒和露蕊乌头,应用生态位模型分别研究其在甘肃的潜在扩散区域。首先,通过最近邻体距离法和相关性分析分别选取样本数据和环境变量,接着应用最大熵方法(Maxent)建立生态位模型,预测了4种毒杂草的潜在分布区。最后通过Matlab和ENMTools计算了地理分布重心、平均海拔、等级分布区比例、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合度和地理分布重合度。研究结果表明:4种毒杂草中醉马草和狼毒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但醉马草的分布范围更为广泛,从祁连山脉一直延伸到甘南草原,扩散重心基本在祁连山西侧,而狼毒分布范围主要在甘肃南部,地理分布重心大致位于兰州地区。黄花棘豆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祁连山脉,而露蕊乌头更偏向甘南草原地区。  相似文献   

9.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植物。作为著名中药,白及功效多样、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随资源利用强度的增加,野生白及资源日渐萎缩,人工规模化种植是实现白及药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优良种质及繁育技术是种植业的关键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白及资源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本文就白及种质及快繁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就白及资源再生策略进行初步探讨,为相关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花补血草的开发利用价值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花补血草是蓝雪科补血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华北、西北及四川等省均有分布。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就黄花补血草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开发利用价值和其栽培技术等进行了论述。目前,必须重视黄花补血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在黄花补血草产业化种植还没有形成之前,对其利用必须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中药青蒿的生态生理及其综合利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中药青蒿即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是抗疟药的原料,青蒿素是其有效抗疟成分。本文对青蒿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生长栽培和生理生态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提高青蒿素含量的可能途径及其综合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近红外光谱仪采集白及不同品种及混伪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建立白及品种及其混伪品的定性鉴别模型,并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和内部验证。最终在波段范围为4 400~4 800、5 400~6 600、7 800~10 000 cm~(-1)白及与其同属植物黄花白及、小白及能够分别聚为一类,内部验证准确率达到100%,外部验证准确率达到90%;在波段5 000~10 000 cm~(-1)范围内白及其伪粉也能够分别聚为一类,光谱属性残差都为0,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的准确度均为100%。该技术为快速鉴别白及同属药材的鉴别及混伪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京山区森林植被中珍稀濒危草本植物生态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基于北京山区有珍稀濒危草本植物分布的38块森林群落样地调查数据,对北京山区的野大豆(Glycine soja)、大花杓兰(Cypripedium macranthum)、沼兰(Malaxis monophyllos)、角盘兰(Herminium monorchis)、草芍药(Paeonia obovata)、二叶舌唇兰(Platanthera chlorantha)和羊耳蒜(Liparis japonica)等7种珍稀濒危草本植物进行了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野大豆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大,为0.297;大花杓兰、沼兰和角盘兰同属于兰科植物,生态位宽度值较小,说明兰科植物在北京地区分布较少,并且仅在几种森林群落类型中有分布,适宜生存的生境较少,急需优先保护.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群对资源利用能力较强,与其它物种的生态位重叠一般较大;生境要求相似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  相似文献   

14.
青蒿素是新型抗疟药的有效成分,而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则是一种习见杂草黄花蒿。介绍了黄花蒿的形态特征、生境及分布特点,以及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我国中药青蒿的渊源,以及可能包含的植物种类,并指出了青蒿与黄花蒿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该书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1 997年出版 ,作者为WarrenG .Abrahamson和ArthurE .Weis。全书通过对一支黄花、作瘿昆虫及其天敌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 ,建立了田地生态和进化生态相互作用的系统模式 ,阐明了三级营养水平相互作用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 :( 1 )进化生态学、植物及昆虫的相互关系 ;( 2 )茎杆作瘿昆虫的天敌和一支黄花 :三级营养水平互作的模式系统 ;( 3 )硕蝽Eurosta对一支黄花的影响 ;( 4)寄主植物对作瘿昆虫的抗性 ;( 5)作瘿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 ;( 6)由硕蝽Eurosta产生的虫瘿 ;(…  相似文献   

16.
不同光质对白及组培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婷  占卓  马健  陈艺群  李阳 《广西植物》2021,41(4):584-590
白及的自然繁殖率极低,组培育苗是其种苗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为探索提高白及组培育苗质量及缩短育苗周期的高效人工光环境,该文以紫花白及(Bletilla striata)为试验材料,研究LED光质对白及组培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红蓝光组合中的蓝光占比,有利于促进白及组培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白及的球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哈尔滨地区大籽蒿花粉、黄花蒿花粉、艾蒿花粉在蒿属花粉过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在问诊疑似蒿属花粉过敏患者中,用大籽蒿花粉变应原点刺液、黄花蒿花粉变应原点刺液、艾蒿花粉变应原点刺液、阴性对照液、阳性对照液同时点刺诊断,通过测定点刺液与阳性对照产生丘疹面积的比值来判断患者对蒿属花粉的过敏程度,重点评估三种蒿属花粉在过敏人群中的分布情况.结果:306例问诊疑似蒿属花粉过敏患者中,272例病人通过点刺确诊为蒿属花粉过敏病人,并且对三种蒿属花粉变应原点刺均阳性.哈尔滨地区蒿属花粉过敏患者对三种蒿属花粉均过敏,不同病人对三种蒿属花粉反应性存在差异性.结论:大籽蒿花粉变应原、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艾蒿花粉变应原三种蒿属花粉变应原有交叉免疫原性,但也存在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苏南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的生态系统管理,防范与降低区域生态风险,以镇江市丹徒区为例,以2000、2005年ETM和2010年TM遥感数据为基础,基于景观指数构造评价区域生态风险的量化指标,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研究区林地、湿地、水域等自然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加深、分散程度增大,生态损失度呈上升趋势,建设用地不断扩张.2000、2005和2010年,较高以上程度生态风险面积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5.7%、9.0%和10.2%,主要分布在平原圩区和丘陵地带.研究期间,生态风险程度由低级别向高级别转换的面积为296.2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8.0%,生态风险程度仅在局部小范围内有所下降,整体呈上升趋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景观格局干扰程度加深,生态风险分布空间差异明显.利用临港资源、开发天然湿地、建设工业园区和快速城市化等措施,导致研究区生态风险程度加深、转换速率加快,应及时制定生态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北方牧区草地资源分类经营机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兴元  梁天刚  龙瑞军  郭正刚 《生态学报》2009,29(11):5851-5859
草地是畜牧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资源.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造成北方牧区草地大面积退化和荒漠化、生产力下降、自我恢复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和涵养功能减弱,对牧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构成了威胁,严重影响着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新疆阿勒泰为例,依据草地资源的生产经济性能、生态服务价值重要性和季节放牧利用特征,构建了基于GIS 技术的草地生产力指数、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指数和草地资源分类经营的功能分区模型,建立以主导功能和时空格局为主的草地资源分类经营调控机制,将阿勒泰牧区的草地从空间上划分为经济功能区、混合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结果表明:(1)经济功能区,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面积约648.69万hm2,占总可利用草地面积的65.8%,主要分布在平原荒漠;(2)生态功能区,以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面积约136.4万hm2,占总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3.9%,主要分布在平原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甸;(3)混合功能区,在适度利用条件下,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面积约200.1万hm2,占总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0.3%,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原化荒漠、山地草甸草原、平地草甸、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甸和高寒草原.通过对草地资源的分类经营,将畜牧业生产重心转向经济功能区,转移生态功能区的放牧家畜,减轻混合功能区的放牧压力,形成草地资源在功能、系统、时序和空间的耦合结构,实现牧区草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学报》2001,21(1):27
Author:Warren G.Abrahamson and Arthur E.Weis 索书号:58.181/a159 1997 本书通过对一支黄花、虫瘿及其天敌三种营养水平互相作用的研究,建立了田地生态和进化生态互作的系统模型。在系统上阐明了包括在物种相互作用关系内的多种手段。 本书包括的基本内容 (1)进化生态学和植物与昆虫的相互关系;(2)茎杆上虫瘿制造者的天敌和黄花:三种营养水平互作的系统模型;(3)虫瘿对黄花的影响;(4)寄主植物对虫瘿侵袭的抵抗力:植物上虫瘿遭遇——植物能力;(5)寄主植物的选择;(6)虫瘿是Eurosta扩张的表现;(7)寄主特性和食草动物的物种形成;(8)三级营养水平是选择的动力;(9)生物环境的变化和变化选择;10.表现型的可塑性与假进化;(11)侵袭与防御的等级制度的选择;(12)黄花、虫瘿与植物-昆虫互作的进化生态学。 本书适于进化生态学、系统学、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行为学及生物学等研究人员参考。 联系人:刘丽华武汉大学外国教材中心邮编:430072 027-87682740-847 E-mail:LiuLh@mail.lib.whu.edu.c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