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缺血(氧)预处理的普遍性及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Liu XH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4):355-358
预处理是机体抵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一种内源性保护现象,已在多种属动物心脏上得到证实。本文着重就心脏以外其他组织器官和细胞的预处理保护作用及预处理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PC组)。S组仅行开腹,不作其他处理;IPC组以肝缺血5min作预处理;RPC组以双后肢缺血5min,反复3次作预处理,2个预处理组及I/R组均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取血用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切取肝组织用于测定湿干比(W/D)、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及观察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RPC组ALT,AST,W/D值,及PMN计数均明显降低(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强度与经典缺血预处理相当,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水肿、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3.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PC)对大鼠肺缺血 /再灌注 (I/R)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肺灌流模型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IPC组 ,处理完毕后分别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组织湿 /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及表面张力改变 ,肺组织标本送电镜检查。结果 :①电镜下观察IPC组肺损伤明显减轻。②肺组织湿 /干重比值IPC组为 4.41± 0 .2 4,显著低于I/R组 ,但仍高于缺血前 (P <0 .0 1) ;③IPC组大鼠缺血 1h后MPAP为 ( 1.88± 0 .2 9)kPa ,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 ;④IP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为 ( 2 33 .42± 14.0 5 ) μg/kg ,大聚体为 ( 10 5 .39± 6 .17) μg/kg ,与I/R组相比显著增高 ,但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三组之间小聚体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⑤IPC组表面张力为 ( 36 .88± 3.49)mN/m ,显著低于I/R组 ,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I/R损伤有保护作用 ,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 (PS)磷脂分泌、改善PS组成 ,从而提高PS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缺血预处理(IP)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采用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P<0.05),而缺血预处理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比缺血再灌注组低(P<0.05),缺血再灌注组Bcl-2表达阳性细胞率明显比正常组低(P<0.05),而缺血预处理组Bcl-2表达阳性细胞率明显较缺血再灌注组高(P<0.05)。缺血再灌注组Bax表达阳性细胞率明显较正常组高,而缺血预处理组Bax表达阳性细胞率明显较缺血再灌注组低(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缺血预处理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在心肌凋亡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缺血预处理可上调Bcl-2蛋白表达和下调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及缺血预处理对其影响,探讨胃粘膜损伤的机制及缺血预处理(IPC)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并测定肢体缺血4h再灌注4h后以及应用肢体缺血预处理干预后各组胃粘膜损伤指数,胃结合粘液量;检测胃粘膜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含量的变化以及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变化。结果:大鼠LI/R后胃粘膜损伤指数增加;胃结合粘液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胃粘膜中MPO、MDA、XOD的值均较对照组增加,血浆中LDH的含量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胃粘膜组织中SOD的酶活力下降;IPC组与LIR组对比,胃结合粘液量较LIR组显著增加:胃粘膜损伤指数、胃粘膜中MPO的含量、以及胃粘膜中MDA、XOD、LDH均较LI/R组明显降低;胃粘膜中SOD酶活力增强。结论:LI/R作为应激原可引起胃粘膜损伤,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自由基在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继发胃粘膜损伤过程中发挥作用。缺血预处理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胃粘膜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5天的SD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常规条件下(DMEM培养基及95% 空气+ 5% CO2 气体环境)培养50min;拟缺血/再灌注组先在缺糖缺氧条件下(无糖Eagle 培养基及95% N2+ 5% CO2 气体环境)培养30min,再恢复常规条件培养20min;拟缺血预处理组先缺糖缺氧培养5min,再复氧复糖培养5min,反复3次后按模拟缺血/再灌注组操作;腺苷预处理组用含腺苷(0.15g/L)培养液在常规条件下培养10min,再作拟缺血/再灌注组处理.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变化,并用胶体苯胺染色及Ridit分析法对PLA活性进行半定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拟缺血/再灌注组细胞的质膜和线粒体的结构损伤严重,PLA活性显著性增强.而模拟缺血预处理和腺苷预处理组细胞质膜和线粒体损伤较轻,PLA活性显著低于拟缺血/再灌注组.结论腺苷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腺苷直接或间接地抑制PLA活性,增强质膜的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缺血预处理对家兔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32只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SO)、心脏I/R、经典缺血预处理(CIPC)及肾缺血预处理(RIPC)4组。观察各组心肌梗塞面积、左室舒缩功能、心脏超微结构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结果:CIPC、RIPC组,心肌梗塞面积、再灌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I/R组明显降低,左室舒缩功能明显恢复(P<0.01),心脏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RIPC可诱导出与CIPC类似的心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8.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连续多次短暂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AST、CPK、UDH及冠脉流量,心肌组织中SOD、LPO以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冠脉流出液中AST、CPK、LDH的含量,提高心肌SOD活性,降低LPO水平,并且抑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再灌注期间的冠脉流量。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预处理保护作用的普遍性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本工作分别在大鼠的多种器官上观察到缺血预处理(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具有器官普遍性,其对血管床的保护是其器官保护的机制之一;在体外培养的乳鼠(兔)心肌细胞及大鼠(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等多种细胞上观察到蛋白激酶C(PKC)激活及PKC介导的蛋白磷酸化增强是PC细胞保护的共有环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模拟PC的细胞保护作用,提示药物预处理对于防治缺血有关的疾病可能上人  相似文献   

10.
缺血预处理减轻在体家兔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Ding YF  Zhang MM  He RR 《生理学报》2000,52(3):220-224
对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上,观察IR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gn,IP)对血流动力学、心外膜电图、心肌梗塞范围、心肌细胞调亡和调亡相关调控基因蛋白(Fas、Bcl-2、Bax等)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⑴在IR过程中,动脉血压、心率和心肌耗氧量进行性降低;心外膜电图ST段在缺血期明显抬高(P<0.001),再灌  相似文献   

11.
缺血预处理和外源性左族精氨酸减小家兔心肌梗塞范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2.
邬颖  陈庚新  徐学峥 《生理学报》1985,37(3):209-215
本实验以心室颤动阈(VFT)作为心室易颤性的指标,观察胆碱类物质氨甲酰胆碱对大鼠缺血心室 VFT 的影响及其与心肌 cAMP 和 cGMP 水平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氨甲酰胆碱可提高正常心脏和急性局部缺血心脏的 VFT,提高缺血和未缺血心肌的 cGMP 水平,但明显降低缺血心肌 cAMP 水平,使缺血和未缺血心肌的 cAMP/cGMP 比值显著降低,其作用与肾上腺素正好相反。实验结果还表明,急性局部缺血心脏的 VFT 与缺血心肌 cAMP/cGMP 比值之间有密切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 r=-0.905(n=22,P<0.001)。上述结果提示缺血心肌 cAMP/cGMP 比值的提高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用冠状动脉Harris二期结扎并部分再灌注法及心肌梗塞恢复期的心脏程控刺激技术(PES),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并诱发与终止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纤颤(VF),建立了狗心肌缺血/再灌注后VT/VF的在体心脏电生理学研究方法,对该方法的可靠性、实用性及其临床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狗心肌缺血/再灌注5~8d后用PES能可靠地、重复地诱发出VT/VF,再灌注的梗塞心肌是其电生理异常的病理基础,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是一种有价值的电生理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ATP敏感性钾通道在预缺血对麻醉家兔缺血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丁延峰  何瑞荣 《生理学报》1997,49(1):105-109
在氨基甲酸乙酯和戊巴比妥钠两种不同麻醉的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开发剂cromaklim(Cro)和预缺血(IP)对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梗塞范围的影响,旨在阐明KATP通道是否与IP对IR心肌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天礼  黄玉芝 《生理学报》1997,49(2):178-184
本文用黄鼠和大鼠离体心脏比较了两种预缺血处理方案对随后缺血再灌损伤的作用。用Langendorff方法灌流秋季未入眠的达乌尔黄鼠和Wistar大鼠离体心脏,以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释放活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恢复等为指标,检验不同预缺血处理时间对随后缺血再灌损伤的影响。标本平衡10min后对照组的两种动物经受缺灌15min再灌15min预缺血处理,接着进行两次缺灌10min再灌10min  相似文献   

16.
以外源性腺苷前质硫酸腺嘌呤大鼠心脏预处理和经典缺血预处理建立模型,监测心脏内源性保护物质的变化。方法:采用250~300gSD大鼠32只分成4组,即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组(I/R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及硫酸腺嘌呤预处理组(ASPC组)。比较各组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的变化。结果:IPC组、ASPC组均显示缩小心梗面积、改善心功能的IPC效应,同时,肌酸激酶(CK)、过氧化氢酶(CAT)、5”核苷酸酶(5’N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强以及一氧化氮(NO)含量增高,热休克蛋白70(HSP70)mRNA表达增强。结论:CK、CAT、5’NT、SOD、NO及HSP70是大鼠腺苷性和缺血性心脏预处理后产生的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物质。  相似文献   

17.
在体兔心左室肌缺血中心区与边缘区跨膜电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在30只兔身上进行。利用浮置微电极技术,在心脏的缺血中心区、边缘区和非缺血区共记录了630个细胞的动作电位,其中270个细胞在阻断冠脉条件下进行记录,360个细胞在冠脉灌流条件下,造成心肌不同程度缺血后进行记录。同时,用棉线电极记录了各区心外膜电图ST段的变化。 阻断冠脉引起静息电位(RP)减小、动作电位振幅(APA)和零期最大除极速度(dv/dt)明显降低以及复极50%时程(APD_(50))和衰极90%时程(APD_(90))的显著缩短。缺血边缘区上述各指标的变化与ST 段抬高的程度均显著轻于缺血中心区。改变冠脉灌流血量造成心肌不同程度缺血的结果表明,当灌流血量为 50%时,在中心区所记录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均与阻断冠脉后的边缘区相似;而灌流量为 0%时,在同一区所记录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则与阻断冠脉后的中心区相似。另外,0% 灌流时的ST 段抬高程度也显著高于灌流量为50%时的表现。这些结果提示,在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从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可记录到各具特征的动作电位,似有助于说明在缺血区有边缘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流模型,重点观测了早期再灌流时心肌室颤阈值(VFT)、心律、Ca~(2 )含量的同步动态变化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其影响,发现再灌流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增高及心肌室颤阈值的降低与心肌Ca~(2 )含量的变化及Ca~(2 )超负荷的发生在时相上有差异。SOD对再灌流早期(再灌刚开始的1~3min)VFT一过性降低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明显抑制作用,而此时心肌Ca~(2 )含量无变化,提示(1)再灌流刚开始时出现的严重心律失常与氧自由基密切相关;(2)Ca~(2 )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似迟于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19.
0.3mg/mL灵芝浸出液显著减少离体大鼠工作心脏全心停灌—再灌注产生的室性早搏(PVC),3mg/mL非常显著地推迟再灌性PVC发生的时间以及显著降低全心停灌前的心率(HR)。  相似文献   

20.
缺氧预处理对乳鼠心肌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刘秀华  庞永政 《生理学报》1997,49(4):427-432
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上,观察了缺氧预处理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和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APC可减轻心肌细胞的H/R损伤;提高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生成及细胞内乳酸脱氢酶和蛋白质漏出。模拟APC的短暂缺氧显著激活PKC,使心肌细胞内分子量为66kD和31kD的蛋白条带^32P掺入增加;PKC抑制剂H7完全消除APC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抑制了短暂缺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