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禄丰古猿地点的树鼩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的一种树鼩 Prodendrogale yunnanica gen. et sp. nov.系1983年采集于云南禄丰最晚中新世埧组.材料仅有十余枚牙齿,但代表了化石树鼩在印度-巴基斯坦次大陆西瓦立克系外的唯一发现.文中除对该树鼩的形态作了描述和对比外,还评述了西瓦立克系发现的树鼩化石,同时对树鼩类的系统发育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1990年6月,我国的一份地学报纸登出一帧照片,名曰:“河南信阳发现大量柏枝化石”(照片见题图1)。随后不久,这帧照片又出现在《科技日报》上,说明改为“天然柏枝画”。稍有地质知识的人会看出,照片拍摄的是一种从地下水中沉液在岩石表面的铁锰质的凝聚物。这些凝聚物通常呈黑色,形态呈树枝状,颇能迷惑人,使人误认为是化石。正因为如此,地质学称之为“膜树石”或“假化石”。在野外,要将膜树石与沉积岩中的植物化石区分开来并不困难。首先,在成分上,由于膜树石往往含MnO_2,因此加双氧水(H_2O_2)起泡,而若是植物化石,就没有这种现象。其次,膜树石常出现在化学成分偏硷性的岩石中,如石灰岩(化学成分是CaCO_3,是强碱弱酸的盐)、正长岩(含大量钾钠长石,也是强碱弱酸的盐)。而石灰岩一般是在海洋中  相似文献   

3.
在白垩纪中期(~100 Ma)缅甸琥珀中首次报道了蕨类植物鳞片化石。该鳞片化石为基部着生,鳞片细胞壁均存在不同程度加厚,为筛孔状鳞片类型。根据最新的现代蕨类植物系统发育树,结合鳞片的演化趋势及鳞片化石的形态解剖特点分析,认为该鳞片化石来自真水龙骨类。这一发现表明真水龙骨类在白垩纪中期就已经出现了多样性分化。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早已绝灭的裸子植物——科达树(Cordaites)曾繁盛于石炭—二叠纪植物界。由于化石保存条件等限制,古植物学家们以往多以器官属名或限于部分器官的解剖属名作为科达树各组成部分的分类。在众多的古植物文献中,常见的属名主要有: 叶部化石:Cordaites Unger, 1850, Eu-cordaites Grand'Eury, 1877, Dory-cordaites Grand'Eury, 1877, Poa-cordaites Grand'Eury, 1877, Scuto-cordaites Renault et Zeiller, 1885, Dictyo-cordaites Dawson, 1890, Noeggerathiopsis Feistmantal, 1879, Cordaites(Co-  相似文献   

5.
报道产于北京西山门头沟区色树坟石炭-二叠系太原组的一块蜚蠊类前翅化石,可归入Phyloblatta,代表一新种Phyloblatta beijingensis sp. nov.,以狭小的爪区别于该属其他已知种类。Phyloblatta蜚蠊类在我国山西省下二叠统山西组曾发现多种类型。对北京地区以前报道的昆虫化石所属时代和地层均进行厘定,如土城子组、大灰厂组、夏庄组的昆虫化石。  相似文献   

6.
陶欣  陈双林 《菌物学报》2020,39(2):211-222
随着真菌化石被不断发现,利用化石中的真菌研究真菌类群的起源和进化历程逐渐成为真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真菌化石还是研究古生态中真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材料,而这种相互作用既能用于研究古生物间的协同进化,也能成为判断古生态、古气候的重要依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真菌化石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更加系统准确地确定不同真菌类群的分化时间,重建真菌的系统发育树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研究生物间相互作用以及推断古生态环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唐亚  谢嘉穗  高辉  孙辉 《广西植物》2005,25(5):441-446,i0006
基于文献和作者的研究,该文讨论了瓦形细胞的识别、类型、变异及在广义锦葵科中的分布及其系统学意义。瓦形细胞是一种特殊射线细胞,呈不定的横列,常分散在横卧细胞之间,常无细胞内含物,其宽度远比横卧细胞为小,根据瓦形细胞与横卧细胞高度、宽度的相对大小,分为榴莲型、中间型和翅子树型3种类型,目前为止仅在广义锦葵科9个亚科中的7亚科39个现存属和5个化石属中发现;榴莲型、翅子树型和中间型瓦形细胞分别在22、20和5个属中发现,具有中间型的属同时具有榴莲型或/和翅子树型。仅翅子树型和中间型瓦形细胞在化石中发现,榴莲型可能比翅子树型古老。瓦形细胞在广义锦葵科中的分布,对研究一些类群的系统发育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光阴似箭般快速,但有时候光阴也慢如烹茶.数着岁月,融千秋光阴的,是化石,而更具有价值的是活着的化石.活着的化石,听这名字便觉诗意十足.四纪冰川的肆虐,让白垩纪横行的恐龙、壮观的大型蕨树几乎荡然无存,但还有那么一些植物,带着远古的痕迹和味道,形不思俗、身不染尘,如降落凡间的仙姝.  相似文献   

9.
潜山盆地位于大别山东南侧,呈北东-南西向狭长分布。这里下第三系发育,化石丰富,尤其是近十余年来,大量古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陆续报道,引起了地层古生物学者极大的兴趣。1980年10月,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四分队和笔者分别在盆地东侧的桐城县龙头树、朱桥、大苏庄和古井附近的痘姆组中采获两层叶肢介化石,并有丰富的介形类共生。这个发现,对于早第三纪叶肢介化石的分布和中国陆相古新世地层的划分对比都有重要意义。潜山盆地早第三纪红层自下而上划分为望  相似文献   

10.
《化石》2013,(4):6-6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毕顺东研究员的研究小组与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教授等合作在8月8号的《自然》杂志上报道了目前已知最大的贼兽化石(Haramiyida):金氏树贼兽(Arboroharamiya jonkinsi)。  相似文献   

11.
<正>苏氏巧龙是一类体型较小的真蜥脚类恐龙,最早由董枝明于1990年研究命名。苏氏巧龙化石材料相对较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先后在同一化石点发现24具大小不同的个体材料。正、副型标本和归入标本均发现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卡拉麦里地区恐龙沟中上侏罗统石树沟组。近期,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额济纳旗马鬃山地区下白垩统新民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一件与下颌咬合在一起的完整的祖熊头骨化石。化石发现于甘肃临夏州广河县槐沟村柳树组地层中上部,其层位与时代为新近纪灞河阶/期的晚期,距今约8 Ma。对比研究表明,该头骨与目前所有已知熊类祖先类型都不同,应为一新种,定名为Ursavus tedfordi(戴氏祖熊)。采用TNT软件包对11种祖先熊类和37个特征组成的数据进行不同条件(non-additive,additive等)下全搜索(Implicit Enumeration),并采用自引导法(bootstrapping)进行可信度评价。我们从基于部分特征加积(partially additive)条件下所得出8个最简约树中选取树5作为最可信简约树。该树表明,熊科从渐新世-早中新世的豺熊类(hemicyonids)分出后产生了两类基干类型,Ballusia elmensis和B.orientalis。后者稍更进步,可能为一特异支。此后产生了两大次支:一支向印度熊(可能还有郊熊)+大熊猫演化;另一支则由中-晚中新世的祖熊(Ursavus)和此后由某类祖熊所产生的现生熊类(不包括大熊猫)组成。从现有的化石判断,新建戴氏祖熊是与现生熊类在形态上最为接近的祖先类型,但戴氏祖熊具有某些自近裔性状,可能为一早期旁支。  相似文献   

13.
<正> 脊椎动物化石从野外采集发掘到室内修理加工,都离不开加固剂和粘接剂.20年代周口店北京猿人发掘时期使用的是石来克和桃胶;40年代开始使用硝基清漆、动物胶等.从事古脊椎动物学研究的科技人员一直都在寻求着对各类化石粘接和加固效果好、使用简便的材料.近年来作者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修理和模型技术室引进试用了一些新的化学制剂,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醋酸乙烯脂、尿醛树脂、环氧树  相似文献   

14.
黄学诗 《化石》1990,(2):5-5
从肯尼亚北部发现的2.5百万年前的人类头骨,意味着目前已被接受的人科两分法不得不被三分法所代替。从而出现了许多可能的新解释。根据目前的理论,简直很难发现一种新的人科化石能导致人科分支树的重大改变。然而1985年夏季在肯尼亚北部发现的一具阳当完整的头骨正是这样类型的化石。包括著名的“露西”骨架在内的南方古猿阿法种,是十多年前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这具新头骨无疑是继阿法种材料后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又一重大发现。并因此使人们对人类起源问题重新进行考虑,至少意味着现在一般为古人类学界所接受的人科两分法不得不被三分法所代替。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分子钟定年方法(molecular dating methods)得以广泛运用, 为宏观进化研究尤其是生物多样性及其格局形成历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且十分详尽的进化时间框架。贝叶斯方法(Bayesian methods)和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可容纳多维度、多类型的数据和参数设置, 因此以BEAST、PAML-MCMCTree等软件为代表的贝叶斯节点标记法(Bayesian node-dating methods)逐渐成为分子钟定年方法中最为广泛使用的类型。贝叶斯框架的优势之一在于其可以利用复杂模型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因素, 但是该类方法中各类模型和参数的设置都可能引入误差, 从而影响进化分化时间估算的可靠性。本文介绍了贝叶斯分子钟定年方法的原理和主要类型, 并以贝叶斯节点标记法为例, 重点讨论了分子钟模型、化石标记的选择与放置、采样频率及化石标记点年龄先验分布等因素对节点定年的影响; 提供了贝叶斯时间树构建软件的使用建议、节点年龄的讨论原则和不同模型下时间树的比较方法, 针对常见的引起节点年龄潜在高估和低估风险的情况作了分析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我们认为, 合理整合多种贝叶斯方法和模型得出的结果并从中择优, 能够提高定年结果的可靠性; 研究人员应对时间树构建结果与其参数设置的关系开展讨论, 从而为其他学者提供参考; 化石记录的更新与分子钟定年方法的改进应同步不断跟进。  相似文献   

16.
王培玉 《生命世界》2006,(1):104-104
恐龙大多是不会飞的,不过现在也有证据表明有一些恐龙会滑翔,比如顾氏小盗龙,它的四肢上长有一些羽毛,我们通常俗称为“四翅恐龙”。有化石证据表明这种体型比较小的恐龙会爬树,并能利用树肢间的落差滑翔。  相似文献   

17.
谱系年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谱系年代学是结合化石记录和分子钟方法计算"生命树"(Tree of Life)上各分歧点时间的一个新兴交叉学术领域.由于化石记录的不完整性,各类生物的起源年代和支系分化时间的确定可借助于部分化石记录和通过计算现生生物类群之间的遗传距离转换得出的相对分歧时间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讨论.化石记录可代表部分生物类群起源时间的保守估计值,而分子钟方法可为那些不易保存为化石的生物类群与其姊妹群的分化时间提供依据.如果使用得当的话,两者可进行相互验证.在分子谱系年代分析中,正确使用化石校准方案是获得准确分歧时间的关键,这需要:1)正确确定化石物种在谱系树上的位置;2)正确解释化石记录所代表的时间含义(最小值、确定值、最大值及其标准差).分子钟估算分歧时间的技术在不断改进,目前常用的分子分歧时间估算法(宽松分子钟法,如贝叶斯法、补偿性似然法等)包容分子演化速率在谱系间和随时间的变化.随着谱系年代研究的不断深入,长期困扰人们的化石记录时间与分子钟计算结果悬殊的问题正在逐渐趋于和谐并得到正确诠释.文中还讨论了有关动物起源与早期分化时间以及早期陆生节肢动物的谱系年代学研究进展.我们强调,化石记录和分子钟分析可以优势互补,两者的整合无疑将提高生物演化历史时间格架的准确度和精度,以利更好地将生命演化事件置于地球系统科学及地球环境演化史之中.  相似文献   

18.
云南禄丰古猿地点的松鼠类化石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记述了云南禄丰晚中新世石灰坝古猿地点发现的松鼠科化石。禄丰石灰坝动物群的松鼠动物共有 7属 7种 :地松鼠Sciurotamiaswangisp .nov .,树松鼠Tamiopssp .、Callosciurussp .、Dremomysprimitivussp .nov .和飞松鼠Miopetauristaasiaticasp .nov .、Hylopetodondianensegen .etsp.nov.、Pteromyinaegen.etsp .indet.。该动物群松鼠类动物的组成以树松鼠和飞松鼠为主 ,反映了较为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环境。在动物地理上 ,其成员几乎局限于东南亚分布 ,具有浓厚的现代东洋界色彩  相似文献   

19.
选取我国西南地区槭属(槭树科)的8个现生种,通过观察和测量馆藏标本的翅果形态,对比同一个种的翅果在不同地区的形态差异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O)检测翅果在种内的形态变异性,发现槭属的翅果形态具有明显的地区间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总体形状和大小上,这可能与地区间不同的气候环境特征有关.通过对槭属翅果种内形态变异性和多样性的深入研究,为槭属翅果化石的属下鉴定提供一定依据,指出槭属翅果化石的属下鉴定应该考虑翅果形态种内变异性的特征,具有形态多样性的该属翅果化石可能属于一个种或更少的种.  相似文献   

20.
结缘攀枝花     
杨永 《生命世界》2012,(6):4-7,91
攀枝花苏铁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与平武大熊猫和自贡恐龙化石并称"巴蜀三宝",中国林业六大工程中的"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将其列为"15种重点抢救性保护濒危物种"之一。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亚洲乃至世界纬度最北、株树最多、面积最大的野生苏铁林——攀枝花苏铁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