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粪孵化法     
下面要向大家介绍的马粪孵化法,尽管还存在着缺点,尚须进一步研究改进。然而,它的优点注定了它将有非常广泛的发展前途。这不仅因为它的设备简单,便宜,节省了尚不宽裕的电力,更主要的是它的孵化过程要自然得多,保证了高倍的孵化率和健壮的雏鸡。更有利的是,发酵后的马粪是最好的粪肥,用于农村有更高的经济价值。有人认为城市不宜使用,作者不同意这个说法。单从节省了尚不宽裕的电力这  相似文献   

2.
家禽的孵化     
家禽的孵化,是养禽业中具有高度技术性的管理工作之一;特别在发展养禽业的今夭,成功的孵化,才能保证大量供应品质优良、体格强健、生产性能高的雏禽,为发展养禽业创造有利条件。现将有关孵化的几个主要问题介绍如下: 一、禽卵孵化的原理 (一)家禽胚胎的发育过程鸟类的胚胎和哺乳类动物的胚胎不同,不是完全在母体内发育完成的。家禽的卵细胞在母体内成熟以后,从卵黄囊排进输卵管中,遇到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受精卵通过输卵管时包上蛋白、壳膜和蛋壳,从泄殖腔产出。在这一般时间内(约21小时),由于家禽的体温很高(各种家禽体  相似文献   

3.
抗孵化疫苗     
INRA鸟类研究所(Tours,France)的Daniel Guémené及其同事们已经开发出一种能够阻止火鸡孵化行为的疫苗。 阻止火鸡卵的孵化是一项较重要的工作。如果一只火鸡产蛋并孵化它们,其生理变化和母鸡的重量增加是一种不利影响。母鸡一产下蛋就移走它们并进行标记,以阻止孵化,进行人工孵化。  相似文献   

4.
计翔  章朝华 《动物学报》2001,47(3):256-265
用8种水热条件孵化中国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卵,观测孵化卵质量变化、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及孵出坳体特征,孵化卵因净吸水增重,卵增重与入孵卵质量、孵化温度和基质湿度有关。孵出幼体湿重的处理间差异主要是因为幼体水分含量不同。温度显著影响孵化期、孵化卵吸水量、胚胎利用孵内物质和能量几乎所有被检的幼体特征;温度甚至影响胚胎动用卵壳无机物。然而,在24-32℃范围内,温度对卵孵化成功率无显著的影响。32℃孵出幼体比较低于此温度的孵出幼体发育差,表现为躯干小、未利用的卵黄多。此外,32℃孵出幼体的运动表现比低温孵出幼体差,表现为特定体长(snout-vent length,SVL)的疾跑速小于低温孵出幼体,表明高温孵化卵对孵出幼体的运动能力有不利的影响,潮湿基质中旗子同幼体的体长和尾长大于干燥基质中孵出的幼体,并特征性地具有较小的剩余卵黄。24℃胚胎发育能耗较大,胚胎从卵壳动用的无机物较少。温度影响孵出幼体的体形和头部大小,30℃孵出幼体的尾长最大,32℃孵出幼体的头部最小,其质湿度对孵出幼体的体形和头部大小无显著的影响。温度对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与湿度的影响无关。孵化水热环境诱导的幼体大小、质量和形态差异可能对幼体的生存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影响。26-30℃为孵化中国石龙子卵的适宜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5.
动物的受精卵外都包有卵膜,因此,胚胎发育都是在卵膜内进行的。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就要脱离其外的卵膜,这过程我们称谓孵化(hatching)。这种情况不仅遍及于卵生动物,并且也发生于胎生动物,其中包括哺乳动物。因此,孵化是所有动物门(单细胞动物除外)一个共同的现象。孵化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机械的孵化,即卵膜的破裂由于卵膜胚胎或胚外压力的增加,或者由于胚胎的啄穿或咀嚼;另一类是酶的孵化,即卵膜的破裂是由于胚胎分泌一种酶,先使卵膜软化,加上胚胎肌肉收缩或纤毛运动而使胚胎从卵膜内孵出。前者如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后者如海胆、鱼和两  相似文献   

6.
培养液的制备取新鲜的猪胆,用注射器吸取胆汁,按1份胆汁同4份生理盐水(0.9%的食盐水)相混合制成。孵化方法从屠宰场取新宰的有囊尾蚴寄生的猪肉,剥出囊尾蚴(注意不要损伤囊壁)。孵化前用拇指和食指挟持囊尾蚴,轻轻地挤压头节内翻的部位,以提高孵化率,缩短孵化时间。将囊尾蚴投入培养液中,置于37%恒温条件下孵化。若无恒温设备,可用保温杯或广口保温瓶代替,其方法是将培养液注入小试管(或指管)中,液量不超过1/2,置38℃温水中浴热,待温度达37℃时,将剥好的囊尾蚴投入培养液中,再将试管移到盛有37℃热水的保温杯中,注意杯中热水不要  相似文献   

7.
鲤胚胎孵化腺细胞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鲤胚胎孵化腺为单细胞腺体,发生于外胚层,可特异地被PAS染色。最早可在眼色素期检验出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 cell,HGC)它们主要分布在头部腹面及头部与卵黄囊连接处。开始,HGC位于表皮细胞下面,随发育迁移到胚胎表面。根据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在分泌孵化酶的前后,HGC区表面细胞呈鸡冠花状和疣状两种突起。前者系HGC处于分泌孵化酶期间;后者系HGC业已完成分泌作用,由于相邻的表皮细胞活动而形成的。HGC内富有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并由后者合成酶原颗粒。HGC在完成分泌作用后,仍留在表皮中,以后逐渐退化,但在孵化后30h仍可见残留的HGC。  相似文献   

8.
草鱼孵化腺超微结构及孵化酶形成与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鱼胚胎孵化腺为单细胞腺体,发生于外胚层,主要分布在胚胎头部及头部与卵黄囊连接处,尤以眼睛腹下方最多且典型。其形成、释放酶的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划分为5个时期:形成前期、迁移期、分泌期、衰退期和消失期。畸形胚胎头部表皮细胞中很少有HGC的分化或HGC分化不完全,其形态结构也呈现畸形。    相似文献   

9.
亲本效应(parental effect)指亲代的表现型及其所经历的环境因素而非基因型对子代表现型差异和适应性的影响,对子代适合度的维持与提高具有重要生态学意义。为探究亲本效应对鱼类胚胎发育可塑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卵生鱼类斑马鱼(Danio rerio)为实验对象,采用2×2双因素设计,测定了不同亲本繁殖温度(22、28℃)和不同胚胎孵化温度(22、28℃)及其交互作用对斑马鱼孵化表现(孵化率、胚胎死亡率、初孵仔鱼畸形率、孵化历时、初始孵化时间、结束孵化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本繁殖和胚胎孵化温度交互作用对斑马鱼胚胎死亡率、初始孵化时间、结束孵化时间、孵化历时等均有显著影响(P<0.05),亲本繁殖与胚胎孵化温度相一致时胚胎的死亡率更低、孵化时间更短;斑马鱼孵化表现受亲本效应(代际发育可塑性)和子代发育环境(代内发育可塑性)的双重影响,亲本效应对早期生活史阶段鱼类表型特征的塑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孵化湿度下的乌龟卵孵化成功率及新生幼体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杜卫国  郑荣泉 《动物学报》2004,50(1):133-136
A total of 51 Chinese three-keeled pond turtle Chinemys reevesii eggs were incubated on wet and dry substrates (water potentials of - 12 kPa and - 300 kPa, respectively) at 30℃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hydric environments on egg survival and hatchling traits. Eggs incubated in the dry condition lost weight, whereas those incubated in the wet condition did not. The hydric environments did not affect incubation lengths (60.3 vs 60.7 days) as well as hatching successes (69.2% vs 88.0% ). Except for wet body mass and carapace width, which were larger for hatchlings from the -12 kPa treatment than from the -300 kPa treatment, the hydric environments did not affect most hatchling traits. These unaffected traits included dry body mass, carapace length, tail length, limb length, hatehling components (carcass, residual yolk and fat bodies), swimming performance and critical thermal minimum. In conclusion, within the water potential of -12 to -300 kPa, hydric environments have little effect on 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hatchling traits in Chinese three-keeled pond turtles [Acta Zoologica Sinica 50 (1) : 133 - 136, 2004].  相似文献   

11.
河川沙塘鳢孵化腺的发生及孵化酶的分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Gnther)孵化腺的发生及孵化酶的分泌过程。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层细胞腺体,发生于外胚层。孵化腺(Hatching gland,HG)最早发生自眼晶体形成期的胚胎,初发生时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 cells,HGCs)分布于头部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随着胚胎的发育,HG仍以单层细胞分布于胚体和卵黄囊的外表面,HGCs数量急剧增多,细胞体积增大,分布范围更加广泛。至眼黑色素出现期的胚胎,HGCs的数量达到大约900-1200个,广泛分布于胚胎头部两侧、头部腹面及其与卵黄囊连接处、卵黄囊的前腹面。HGCs大多呈椭圆形,短径为5-8μm,长径为7-12μm,在HE染色中呈粉红色。至孵化前期时,孵化酶颗粒自HGCs顶部的开口分泌出来,分泌颗粒呈圆球形,直径为0.5-1.0μm,有的以单体的形式存在,有的粘结成团。孵化酶进入卵周液,对卵膜内层进行消化和降解,使胚胎破膜而出。孵化后2d,HGCs便从表皮中消失。  相似文献   

12.
孵化温湿度对北草蜥孵化卵和孵出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林植华  计翔 《动物学研究》1998,19(6):439-445
北草晰孵化孵化基质吸收水分导致质量增加。24℃湿度对孵化卵的终末质量无显著影响;26℃和28℃时,高湿度孵化的卵终末质量较大。孵化卵终末重与初始重呈正相关,终末卵重的差异部分地由初始卵重决定。  相似文献   

13.
王福山 《生物学通报》1997,32(10):39-39
在金鱼饲养过程中,人们遇到的棘手问题是金鱼生殖季节,卵虽然产的不少,但卵的孵化率和幼鱼成活率却很低,并且生殖过后,大批种鱼死亡。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我通过试验认为采用人工授精和离水孵化,能大大提高卵的授精率、孵化率和幼鱼种鱼的成活率。1人工授精的优点门)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种鱼的体能消耗,从而提高种鱼产后成活率。如让雌雄鱼自然繁殖,雄鱼往往迅猛追逐雌鱼长达6~IO多个V、时,双方体能消耗大,尤其是雌鱼,产后身体极度虚弱,抵抗力大大降低,故死亡率大增。而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产卵授精在十几…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利用自制恒温培养箱孵化蚕卵的方法,根据实际应用的结果,认定可以缩短家蚕的孵化时间,满足初中生物学"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一节内容的实验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5.
鸟卵孵化生理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潮 《四川动物》1991,10(4):23-25
鸟卵是研究能流、物质流的一个理想的简单生态系统。一个受精的鸟卵,当它离开母体时就具备了胚胎发育所必需的物质与能量资源。鸟胚的发育是封闭在卵壳内进行的。即除了胚胎代谢的产物——CO2与代谢水及所需的O2等通过微小壳孔和外界进行交换以外,其余的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和利用都在卵壳内进行的。因此,引起了许多生物学家对鸟卵孵化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浓厚兴趣。鸟胚发育生态学研究的历史很短,可信赖的研究资料是在1900年以后。但很长一段时期内,仅对少数几种鸟卵作了某些研究。即家鸡(Gallus domesticus)卵在孵化时期CO2产生的测定(Bohr a…  相似文献   

16.
新疆木垒波斑鸨卵的孵化温度及雌鸟孵化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 5月 2 2日到 6月 11日 ,在新疆木垒波斑鸨分布区利用装有温度记录仪的假卵成功地监测了2只雌性波斑鸨 (Chlamydotisundulatamacqueenii)的繁殖行为。研究表明 :在孵化期 ,雌鸟的日活动节律呈现出双峰模式 ,即晨昏活动。雌鸟平均每天离巢 3~ 9次 ,每次 8~ 2 6min。孵化过程中 ,雌鸟每天花费 (94±2 ) %的时间孵卵。当雌鸟孵卵时 ,卵的日均孵化温度为 31 9~ 36 5℃。当雌鸟离开巢时 ,卵的温度平均下降到(2 4 9± 3 2 )℃。随着孵化的进行 ,卵的日均温从 31 9℃上升到 36 2℃ ,与环境温度的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孵化水热环境对渔异色蛇孵化卵和孵出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渔异色蛇卵孵化时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导致质量增加,卵质量的增加与初始卵质量和孵化基质湿度有关。较大幅度的孵化基质湿度变化对孵化期、孵化成功率、胚胎动用孵内物质和能量、孵出幼体的性比、大小和质量无显著影响。孵化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并显示极强的窝间差异。温度对孵出幼体的性别无影响,但显著影响孵化成功率、胚胎对卵内物质和能量的动用、幼体的大小和质量、躯干和剩余卵黄的质量。孵出幼体总长的两性差异不显著,但雌体体长大于雄体而尾长小于雄体。32℃不适于孵化渔异色蛇卵,该温度下孵出的幼体躯干发育不良,剩余孵黄较多,尾部均呈畸形,孵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率较低。24℃和26℃中孵出的幼体躯干发育良好,孵化过程中能量转化率较高,各项被测定的幼体特征指标均极相似。  相似文献   

18.
高欣 《四川动物》2005,24(2):184-185,190
1999、2000年3~6月,对辽宁省朝阳县树俩型苍鹭孵化习性和育雏习性进行观察。苍鹭孵化以雌鸟为主,两性轮流孵化,孵化期24~27天,平均孵化率93.5%;雏鸟为晚成鸟,育雏期40~50天左右,育雏过程分育雏初期、中期、末期三阶段;雏鸟的食物以鱼类、蚌类为主。  相似文献   

19.
20.
火赤链游蛇卵孵化的进一步研究兼评孵化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张永普  计翔 《动物学报》2002,48(1):35-43
用 2× 2四种温、湿度孵化火赤链游蛇 (Dinodonrufozonatum)卵 ,重点评估湿度及其与温度的相互作用对孵化成功率、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及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卵在孵化过程中净吸水导致重量增加 ,孵化温、湿度及其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孵化卵的重量变化并导致卵内水环境的相应变化。同一湿度下 ,低温孵化卵的终末重量大于高温孵化卵 ;同一温度下 ,高湿度孵化卵的终末重量大于低湿度孵化卵。温度显著影响孵化期 ,湿度及其与温度的相互作用对孵化期无显著的影响。孵化温、湿度对孵化成功率和孵出幼体性别无显著的影响。2 4℃和 30℃中均有畸形幼体孵出 ,但畸形率与孵化温、湿度无关。孵化基质湿度显著影响孵出幼体的大小(snout ventlength ,SVL)、湿重和躯干干重 ,潮湿基质中孵出幼体的SVL和体重较大且躯干发育较好。孵化温度显著影响幼体剩余卵黄的干重和灰分含量以及幼体的能量和总灰分含量 ,30℃孵出幼体的剩余卵黄较大、总灰分含量和剩余卵黄灰分含量较高 ,但能量较低。在所有被检测的幼体特征中 ,孵化温、湿度相互作用仅影响剩余卵黄干重。各条件下孵出幼体的最大持续运动距离与其SVL无显著的相关性 ,孵化温、湿度及其相互作用对孵出幼体最大持续运动距离无显著的影响。孵化水环境虽然影响部分幼体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