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自从应用菌苗预防细菌性疾病以来,人们对研制口服菌苗做了不少尝试,看来对防御肠道疾患的菌苗采用口服途径尤为合理。本文旨在简评口服免疫预防伤寒、志贺氏菌病和霍乱主要肠道疾病的近况和前景。由于引起这些疾病症状学的致病机理有根本差异,其相应的免疫的机理也不尽相同,要使免疫取得最佳保护作用,应相应地采用不同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早在二十世纪初根据巴斯德及其学生创建的原理发展了用灭活的伤寒菌制成的伤寒菌苗。将分离到的伤寒致病菌试用了许多方法来灭活。以前的菌体菌苗在预防伤寒上是有效的,但受以下三个主要限制:(1)伤寒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并含有一种脂多糖(LPS)成分,在大多被接种者中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菌体菌苗甚至在伤寒高发的国家也不受欢迎;(2)菌体菌苗只有约70%的有效率;(3)免疫力持续不超过3—5  相似文献   

3.
<正>脂多糖(LPS)、荚膜多糖(PS)、外膜蛋白(OMP)和伞毛(菌毛)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表面抗原。由于LPS有各种毒性反应故称之为内毒素。除LPS外,其它表面抗原可用来制造菌苗。脑膜炎双球菌荚膜多糖菌苗和外膜多糖菌苗已用于预防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当非肠道使用的脑膜炎荚膜多糖(PS)菌苗、沙门氏伤寒ViPs菌苗和脑膜炎蛋白(OMP)菌苗含有LPS时,会引起发烧和其它反应。而对于OMP菌苗要想不使蛋白抗原变性而彻底除去LPS是不可能的。所以,菌苗中的LPS应设法降低其含量达不至于引起发烧或其它异常反应的水平。在这些制品的质量检定中,—个特定剂量的家兔热原试验应为阴性。 Gotschlich等人报道用10ng/kg或更高剂量的脑膜炎菌LPS静脉注射家兔会引起明显的体温上  相似文献   

4.
<正>伤寒杆菌是引起人类严重疾病伤寒的病原菌,为了构建有用的伤寒菌苗,人们在实验室和现场试验中已负出了很多心血。总的来说,非肠道使用死伤寒杆菌是一种有效的菌苗,但副作用比较常见,有时还比较严重。这个问题促使人们想构建和试验口服菌苗,由于死的伤寒杆菌作为口服菌苗时没有保护作用,所以,人们设计和制备了许多无毒的,带有突变的伤寒杆衍生株,并对其中的一些菌株在现场试验中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正>1.前言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科学工作组口服Ty21a株伤寒活菌苗小组于1982年6月1~3日在日内瓦开了一个会议,参加人员见附表(略)。 这次会议由M.H.Merson博土召开,内容:a)对使用新Ty21a株菌苗的现有资料加以评论;b)对可能有效的公卫用菌苗和WHO要做的工作提出建议;c)对进一步研究工作的需要作出决定。这次会议是根据1981年6月计划技术顾问组第三次会议的建议,即Ty21a株菌苗在最近的现埸试验中能否证明其效果以采取直接步骤去获得为发展公卫用菌苗所需要的资料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6.
<正>伤寒仍然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严重问题。在这些国家的供水和污水排放设施达到世界其它地区的水平之前,免疫仍是减少该病发病的最有效方法。时下可以使用的灭活全菌体疫苗仍很不理想,常伴有严重的副作用。在伤寒菌苗研究方面,目前正在致力研究的项目包括伤寒杆菌gal E和aro A减毒株,新的纯化荚膜多糖(Vi抗原)和外膜蛋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痢疾菌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痢疾是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肠道传染病。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迄今已构建了新一代预防痢疾的疫苗,其中包括:具有侵袭力和不具侵袭力的单价口服活菌苗候选株;它们与大肠杆菌、伤寒沙门氏菌和血清型不同的痢疾杆菌组成的双价和三价菌苗候选株;以及以脂多糖和核糖体为基础的不经胃肠的组分菌。猴体和人体试验证明它们安全有效。预计在未来的10年中,将会有一个或几个安全有效的痢疾疫苗投放市场。  相似文献   

8.
有关肠道传染病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对研制这些传染病的菌苗发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在与肠道传染病的斗争中,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活菌苗是有意义的。以减毒的沙门菌作为携带异源抗原的表达载体宿主,构建多价菌苗,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使用多种技术使沙门菌载体与导入的克隆DNA之间保持稳定结合。  相似文献   

9.
基因重组技术在霍乱菌苗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基因重组技术在霍乱菌苗研制中已获得一定进展,并已研制了霍乱减毒活菌苗,伤寒/霍乱双价菌苗以及表达菌毛的减毒菌苗等,经动物实验与志愿者试用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世界许多地区伤寒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疾病,并能造成旅游者的一种感染。大部份地区伤寒的发病率在5-19岁年龄组的儿童中最高。在控制伤寒的方案中以学校为基地的免疫接种是恰当的,因为学龄儿童代表着伤寒“俘虏”人群。 虽然热酚灭活和丙酮灭活的不经肠道的灭活全菌体伤寒菌苗提供了有价值的保护,但很少用于系统的控制伤寒计划中,因为它们的副反应高。 抗伤寒免疫接种中的一个重要进展是  相似文献   

11.
肠道螺旋体 (Brachyspirapilosicoli)是一新发现的引起肠道螺旋体病 (intestinalspirochetosis)的病原菌。利用猪等动物模型的感染实验已经证明人的肠道螺旋体可以导致肠螺旋体病。肠道螺旋体既可以感染人 ,也可以感染动物 (如猪、狗、鸡等 )。该螺旋体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发现 ,包括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亚洲的国家。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西欧的一些国家 ,肠道螺旋体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较低 ,平均在 1.5 % ,但在HIV阳性病人其感染率超过 30 %。在发展中国家如巴布亚新几内亚和阿曼 ,人群的感染率高达 30 %。在我国尚未见到肠道螺旋体的…  相似文献   

12.
<正>过去20年对霍乱菌苗,包括杀死的全菌体制品的肠道外接种,类毒素的肠道外和肠道接种都做了试验,证明了它的保护作用不完满,持续期也比较短,相反,北美洲志愿者的研究都证明用单一霍乱弧菌临床感染,可提供抗霍乱孤菌(同型或异型)的再感染的能力,保护作用为90~100%,经感染诱发的免疫力经试验,至少持续3年(最长  相似文献   

13.
<正> 由于常规霍乱菌苗保护力低,人们注意力已转向了更能有效刺激肠道免疫的口服菌苗。本文,我们评价了口服B亚单位-全菌体死菌苗(BS-WC),与全菌体死菌苗(WC)的保护效果(PE)。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八月份来自各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的部长相聚在一起把这个国际中心的计划最后定下来,这个中心是1981年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建立起来的,它将研究生物工程学可能解决第三世界国家某些问题的途径。 这个国际中心的功能主要有三:1)、从发展中国家培训科学家;2)、执行研究和发展工作;3)、扩大情报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地控制鸡白痢病对养鸡业的危害,根据生物竞争性排斥的原理,从健康鸡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到肠道正常厌氧菌群,首次在国内研制成鸡白痢生物竞争性菌苗。三年内(1986~1988年)共试制菌苗146.8万羽份。室内试验,用沙门氏杆菌标准强毒攻击结果,免疫组雏鸡保护率为89.2%,土霉素对照组雏鸡保护率为90%,空白对照组雏鸡保护率为0%;经6个省、市扩大试验,免疫雏鸡在15日龄内平均存活率为95.2%;饲喂土霉素组雏鸡平  相似文献   

16.
<正>在过去的六个月中,美国的百白破(DTP)三联菌苗的制造和销售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三个商业性制造厂家已有两家(Wyeth和Connaught Inc)停止销售他们的菌苗产品。美国目前只有一家(Lederle)在市场上提供DTP菌苗。Lederle厂已扩大了它的生产量并增加了设备以满足目前的需要。对以往的产量和生产进度严格的监测表明,国家供应的菌苗是足够的,但最近由Lederle厂生产的DTP菌苗已不能满足市场  相似文献   

17.
<正> 当前使用的霍乱菌苗有两大类,一是由全菌体加或不加毒素B亚单位组成的死菌苗,给苗途径可肠道外或口服;二是口服活菌苗,由霍乱弧菌基因工程减毒株或由表达霍乱抗原的异源载体菌(即伤寒Tyzla)组成。前一类费钱效果不理想,后一类有反应原性、变异性和稳定性方面的问题。 最近,我们鉴别出了菌毛定居因子(协同调节的毒素菌毛( toxin coregulated pil-usTCP),它可能是审定菌苗可否应用的一种重要的新免疫原。本文介绍TCP菌毛应用于霍乱菌苗研究中的一些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般公认,使用弱毒沙门氏菌活菌苗来抵御沙门氏菌的全身感染,其保护作用要比注射死菌苗好。 有证据表明,对于人的伤寒以及各种家畜的沙门氏菌感染来说情况也是如此。通过引入1个或1个以上分子特性已知的突变,导致机理清楚的毒力丢失而形成的无毒株作为活菌苗,似要比一些机理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而减毒了的菌株好得多。获得此类菌株的方法之一是诱发对一些代谢物有依赖性的不可逆突变。本实验室已经构建了好几株这样的伤寒杆菌突变株,其中的一株541Ty及其Vi-阴性变异株543Ty已进行了志愿者试验。下面介绍涉及使用营养缺陷型菌苗的一些原则以及对所构建的鼠伤寒沙门氏和都柏林沙门氏芳香簇依赖株的结果,即其效果能  相似文献   

19.
<正>从日本人志贺氏发现菌痢的病原到现在已经有近一百年的历史了。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全世界的有志之士从未间断过对痢疾菌苗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它的感染剂量小,10个菌即可使没有免疫力的人患病,而伤寒则起码要10000个菌。它不但可以通过食物和水传播,而且可以经过人与人的接触传播,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条件不好,至今菌痢仍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年发病率很高,最高的可达20万/10万人口。我国的菌痢,据近两年疫情报告的统计也均居首位:1988年为190/10万,1989年为140/30万。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则较低,为50/10万。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预防制品对之进行免疫。可惜的是,前人的努力均以失败而告终。志贺氏发现菌痢的病原之后,即曾以之制成菌苗,给一万多人做了注射免疫,但因灭活不全,菌苗中尚有毒菌,结果有不少人得了该病;苏联从1924年即用痢疾死菌苗口服免疫,直到50年代初在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 引起腹泻、痢疾、伤寒的肠道细菌性感染是整个世界的主要的卫生问题,尤其是对不发达地区的儿童来说,威协严重;这些感染对来自发达国家的参观不发达地区的旅游者也是潜在的危险。最主要的肠道致病菌有:(ⅰ)肠毒原性大肠艾希氏菌(ETEC),它引起旅游者和不发达国家中的婴儿腹泻;(ⅱ)O_1群霍乱弧菌,引起地方性或流行性霍乱;(ⅲ)肠弯曲菌,是幼儿腹泻及旅游者腹泻的一个主要原因;(ⅳ)痢疾杆菌,引起水泻及痢疾(具血性及粘液性便);(ⅴ)伤寒沙门氏菌,系伤寒的病原,为最常见的肠热病(一种网状内皮系统及肠淋巴组织的伴有持续性发热和菌血症的综合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