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近年来,有关昆虫取食降解塑料废弃物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研究大麦虫Zophobas atratus幼虫取食塑料后的生长发育、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的变化,以及经过肠道后塑料的重量损失和分子量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大麦虫幼虫降解塑料废弃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聚苯乙烯泡沫和聚乙烯发泡棉饲喂大麦虫幼虫,测定其存活率、虫重、化蛹率;使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分析经过大麦虫幼虫肠道后塑料的分子量变化;通过Beta多样性、菌群组成、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取食塑料后的大麦虫幼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石油基塑料之间的关系。【结果】取食聚苯乙烯和聚乙烯泡沫塑料25d后,大麦虫幼虫存活率分别为(58.67±4.04)%和(62.5±5.27)%,取食麦麸组的大麦幼虫存活率为(84.5±0.87)%;取食塑料后大麦虫幼虫体重没有显著增加、不能化蛹;经大麦虫幼虫取食后,聚苯乙烯分子量降低,聚乙烯分子量升高;幼虫肠道内与塑料降解相关细菌相对丰度升高;取食聚苯乙烯后,幼虫肠道中芳香烃和烷烃降解基因携带菌得到富集。而取食聚乙烯后,幼虫肠道中芳香烃和烷烃降解基因携带菌并没有被富集。【结论】大麦虫幼虫对聚苯乙烯和聚乙烯有一定的降解能力,但对聚乙烯的降解能力较差,这2种塑料均不能为大麦虫幼虫的生长发育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相似文献   

2.
【背景】废旧塑料聚乙烯因具有较高的化学惰性,不易被自然降解而形成长期污染。【目的】探究聚乙烯泡沫塑料对大麦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大麦虫作为降解聚乙烯泡沫塑料的昆虫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麦虫幼虫为研究对象,选用常见的泡沫塑料(聚乙烯),采用4种不同的饲喂方式T1 (麦麸)、T2 (泡沫塑料)、T3 (泡沫塑料+麦麸)、T4 (不饲喂)进行驯化,处理30 d后对大麦虫进行解剖,取肠道内容物于LB培养基中进行富集培养,将富集培养后的菌液加入以聚乙烯(polyethylene,PE)为唯一碳源的LCFBM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从中筛选分离得到对PE塑料有降解能力的菌株。【结果】取食泡沫塑料30d后,与单一饲喂PE相比,麦麸和PE混合饲喂后大麦虫幼虫的存活率为76%。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发现虫粪组分中主要官能团中峰值明显变化,表明PE长链有断裂现象,并从肠道中分离得到3株可以对PE薄膜边缘造成明显侵蚀的菌株。【结论】大麦虫可取食并消化PE塑料,其肠道内的微生物对PE塑料的降解起到关键作用,研究结果为塑料污染的生物降解提供了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塑料废物的累积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作为最常用的塑料之一,其生产与消耗量极大。【目的】基于黄粉虫(Tenebriomolitor)幼虫自然取食塑料的现象,探究黄粉虫及其肠道微生物对聚氯乙烯类塑料的生物降解作用。【方法】通过观测黄粉虫取食聚氯乙烯过程的重量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黄粉虫肠道微生物的筛选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研究黄粉虫幼虫及其肠道微生物对聚氯乙烯的降解作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仅以PVC作为碳源类营养来源,每200条黄粉虫为一组,共3组,喂养32d后,每组平均取食了0.499±0.023gPVC,黄粉虫平均体重增长0.015±0.002 g。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发现虫粪组分中PVC官能团中的C-C骨架峰明显减弱,表明PVC长链有断裂现象。高通量测序黄粉虫幼虫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果显示肠道菌群以哈夫尼菌属(Hafnia)、摩根氏菌属(Morganella)、大肠埃希氏杆菌属(Escherichia coli)和未...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明确瓜氨酸对锯叶裂臀瓢虫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Mulsant)成虫取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设置取食非选择性和取食选择性试验,用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esne制作叶盘,将叶盘喷施20 mmol·L(-1)和60 mmol·L(-1)和60 mmol·L(-1)的瓜氨酸后,测定锯叶裂臀瓢虫雄虫和雌虫在24 h内的取食面积,并计算取食选择的百分率,以喷施去离子水的叶盘为对照。【结果】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锯叶裂臀瓢虫雌虫的取食量均显著大于雄虫(P<0.05)。喷施20 mmol·L(-1)的瓜氨酸后,测定锯叶裂臀瓢虫雄虫和雌虫在24 h内的取食面积,并计算取食选择的百分率,以喷施去离子水的叶盘为对照。【结果】非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锯叶裂臀瓢虫雌虫的取食量均显著大于雄虫(P<0.05)。喷施20 mmol·L(-1)和60 mmol·L(-1)和60 mmol·L(-1)的瓜氨酸后,对雄虫和雌虫的取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喷施20 mmol·L(-1)的瓜氨酸后,对雄虫和雌虫的取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喷施20 mmol·L(-1)和60 mmol·L(-1)和60 mmol·L(-1)的瓜氨酸后雄虫的取食面积比对照(5.32 cm(-1)的瓜氨酸后雄虫的取食面积比对照(5.32 cm2)分别减少36.88%和49.33%,雌虫的取食面积则比对照(7.60 cm2)分别减少36.88%和49.33%,雌虫的取食面积则比对照(7.60 cm2)分别减少42.08%和53.36%。但雄虫和雌虫的取食量在两个瓜氨酸处理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在选择性试验中,雄虫和雌虫明显偏好于取食对照叶盘。【结论】瓜氨酸对锯叶裂臀瓢虫成虫的取食具有抑制作用,这为该虫划圈行为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证据。  相似文献   

5.
电子取食监测仪在植物抗虫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综述了电子取食监测仪在植物对同翅目昆虫抗虫性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利用电子取食监测仪可监测同翅目昆虫(蚜虫、飞虱、叶蝉、蓟马、粉虱等)在不同抗、感虫品种上的取食行为,并根据取食行为参数如刺探频率、唾液分泌时间、韧皮部取食时间等在不同抗、感品种上的差异来区别品种的抗、感虫特性和确定抗虫因子存在的部位.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入理解桑天牛Apriona germari虫粪挥发物在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寄主定位中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嗅觉生测比较分析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桑树Morus alba、 柘树Cudrania tricuspidata和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的雌雄两性桑天牛成虫的虫粪挥发物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活性, 并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CT-GC-MS)对不同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的组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 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雌性或雄性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该寄生蜂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而不同处理间的桑天牛虫粪挥发物对该寄生蜂的引诱活性无显著差异, 这说明寄主植物的种类和桑天牛性别对于桑天牛虫粪引诱该寄生蜂的活性并无显著影响。桑天牛虫粪挥发物主要包括炔类、 酮类、醛类、酯类和萜类等化合物; 取食柘树和构树的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组分相同, 但取食桑树桑天牛的虫粪挥发物组分明显多于取食柘树和构树桑天牛的虫粪。取食同一寄主植物的两性桑天牛的虫粪挥发物的组分及其含量大致相同, 表明寄主植物对桑天牛虫粪挥发物的组分有重要影响, 而桑天牛性别对其虫粪挥发物组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寄主和温度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4种豆科寄主植物及5个不同温度处理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取 食不同豆科寄主植物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差异显著,但不同温度下不同寄主处理间的差异性不同;西花蓟马的未成熟期取食四季豆叶片时发育最快,取食蚕豆叶片时发育最慢,两寄主间存在显著差异;取食同一寄主植物时,不同温度处理下,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差异显著,且随温度升高历期缩短,发育速率和温度之间为直线关系;西花蓟马各虫态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各不相同,未成熟期取食蚕豆叶片时发育起点温度最低为6.35℃,但需要的有效积温最高为331.36日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锯叶裂臀瓢虫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 (Mulsant)是瓜类蔬菜主要害虫之一,其成虫和幼虫取食前常常划圈。本研究旨在了解雌虫对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uchesne、黄瓜Cucumis sativus L.和棱角丝瓜Luffa acutangula (L.) Roxb.叶片的行为选择。【方法】在(26±1)℃、相对湿度60%±5%、光周期L∶D=14∶10条件下,每株保留5张叶片(从生长点往下分别为第1-5位叶),接入1头已饥饿24 h怀卵雌虫。24 h后,检查每片叶正面和反面上的卵数,并测量划圈面积和取食面积,然后计算雌虫对叶片表面和不同叶位叶片的产卵选择百分率、划圈选择百分率和取食选择百分率。【结果】锯叶裂臀瓢虫雌虫仅在所划出的圈内取食,单日划圈面积和单日取食面积均以南瓜上的最小。雌虫对叶片表面的产卵选择性随瓜类植物种类而异,但划圈和取食时均喜欢选择叶片反面。雌虫不喜欢在第1叶和第2叶的叶片上产卵。雌虫的划圈和取食最喜欢南瓜和棱角丝瓜的第2叶和第3叶,但对黄瓜不同叶位的叶片没有偏好性。【结论】锯叶裂臀瓢虫雌虫产卵不喜欢太幼嫩的叶片,而划圈和取食偏好于瓜叶的反面。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4种豆科寄主植物及5个不同温度处理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对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取食不同豆科寄主植物时,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差异显著,但不同温度下不同寄主处理间的差异性不同;西花蓟马的未成熟期取食四季豆叶片时发育最快,取食蚕豆叶片时发育最慢,两寄主间存在显著差异;取食同一寄主植物时,不同温度处理下,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差异显著,且随温度升高历期缩短,发育速率和温度之间为直线关系;西花蓟马各虫态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各不相同,未成熟期取食蚕豆叶片时发育起点温度最低为6.35℃,但需要的有效积温最高为331.36日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初羽化成虫的取食选择性。【方法】室内观察柑橘大实蝇初羽化成虫(1-7日龄)在水和蜂蜜之间、蜂蜜中添加蛋白前后、蜂蜜中添加防腐剂前后和成虫在不同生境中的蜂蜜之间以及保鲜剂在蜂蜜中添加前后的取食选择性差异。【结果】初羽化的柑橘大实蝇雌虫在2-3日龄、雄虫在3-4日龄,表现出对水的较高选择性。蛋白添加后比添加前的选择性显著降低。在不同生境的营养之间,雄虫对五倍子蜂蜜表现出显著高的选择性。另外,添加保鲜剂(山梨酸和尼泊金)后的选择性也显著降低。【结论】柑橘大实蝇羽化后1-7日日龄成虫对蜂蜜和水取食选择基本相同,蜂蜜中添加蛋白、防腐剂影响取食选择性,雄虫对不同生境中的蜂蜜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