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铁源对哺乳仔猪生长、代谢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了探索不同铁源对哺乳仔猪生长、代谢和环境的影响,选用15窝共158头哺乳仔猪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硫酸亚铁、柠檬酸铁和蛋氨酸铁的3种饲粮(饲粮铁含量为146mg·kg-1)进行补铁效果试验.结果表明,Ⅱ、Ⅲ组仔猪在35日龄试验结束时的体重、日增重、体况行为等级、血液血红蛋白值、血浆转铁蛋白含量、血浆和肝脏铁含量等指标均显著(P<005或P<001)高于Ⅰ组;饲料消耗、腹泻发生率、排粪量、粪中含铁量和排铁量则显著(P<005或P<001)低于Ⅰ组.Ⅲ组35日龄体重和日增重也显著(P<005)高于Ⅱ组,但其余指标在Ⅱ组和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蛋氨酸铁和柠檬酸铁可明显改善仔猪的健康状况、生长发育、饲料报酬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促进铁在猪体内的吸收和利用,降低排粪量和粪中排铁量,不失为给哺乳仔猪补铁的高效而安全的铁源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人工配合饲料和鲢鱼肉对大鲵生长、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0.99±0.15) g的大鲵幼体48尾, 随机分成2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8尾, 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55.67%, 粗脂肪6.83%)和鲢鱼肉(粗蛋白18.03%, 粗脂肪4.11%)共92d。结果显示: (1)饲料组大鲵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RR)和肌肉蛋白质合成能力均显著高于鱼肉组, 饲料系数(FCR)和存活率(SR)在两个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在大鲵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后, 全鲵粗蛋白、皮肤胶原蛋白及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鱼肉组(P<0.05), 而全鲵水分、粗脂肪与肌肉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低于鱼肉组(P<0.05)。(3)饲喂鲢鱼肉的大鲵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 而两个试验组的胃H+-K+-ATP酶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4)饲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大鲵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鱼肉组(P<0.05), 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低于鱼肉组(P<0.05), 两个试验组的肠道抗氧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大鲵可主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而且相比于投喂新鲜鲢鱼肉, 人工配合饲料饲喂大鲵, 在提高生长性能、促进大鲵合成皮肤胶原蛋白和肝脏抗氧化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 说明人工配合饲料可以替代新鲜饵料成为大鲵的主要饵料。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C和E合用对中华鳖幼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旨在探讨维生素C和E合用对中华鳖幼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设 5组 ,5组饵料中维生素C和E的添加量依次为 0和 0mg/kg(对照组 ) ;2 5 0和 5 0mg/kg(实验Ⅰ组 ) ;2 5 0 0和 2 5 0mg/kg(实验Ⅱ组 ) ;2 5 0和2 5 0mg/kg(实验Ⅲ组 ) ;2 5 0 0和 2 5 0mg/kg(实验Ⅳ组 )。喂食 4周 ,取其血液 ,测定中华鳖血细胞的吞噬率、血清溶菌活力、杀菌活力、补体C3和C4。结果表明 ,实验Ⅱ—Ⅳ组 ,血细胞吞噬率和血清杀菌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Ⅳ组明显高于其他 4组 ,并且维生素C和E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血清溶菌活力和补体C3的含量 ,在实验Ⅰ—Ⅳ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Ⅳ组明显高于其他 4组。补体C4在实验Ⅰ—Ⅳ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但实验Ⅰ—Ⅳ组间没有明显差别 ,维生素C和E间也没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期间露花叶片中PEP羧化酶的活力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明显增加,复水后PEPC同工酶的活力下降。从露花叶片中分离到3个具有不同动力学和物理学特性的PEPC同工酶(PCⅠ,PCⅡ,PCⅢ),其中同工酶PCⅠ只存在于水分胁迫下露花叶片中,复水后消失。 这3个同工酶的K_m(PEP)值不相同;PCⅠ的K_m(PEP)值介于PCⅡ与PCⅢ之间,它在PAGE上的相对迁移率(Rm)比PCⅡ和PCⅢ大,对效应剂G—6—P及Mal的反应不敏感,分子量为PCⅡ之半;PCⅡ被G—6—P激活和被Mal抑制的程度介于PCⅠ与PCⅢ之间,它在PAGE上的相对迁移率和分子量与PCⅢ极相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豆芽胞杆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对AA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0只1日龄的AA健康肉鸡,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实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100、150和200mg/kg纳豆芽胞杆菌(处理组Ⅰ~Ⅳ),检测其对AA肉鸡增重、饲料转化率、新城疫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在21d时,处理4个组肉鸡的体重分别较对照组高0.23%、6.16%、8.29%和7.82%,其中处理组Ⅱ、Ⅲ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Ⅰ、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28d时处理4个组肉鸡的饲料转化率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21d时,处理组Ⅱ、Ⅲ的效价水平与对照组、处理组Ⅰ及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Ⅰ~Ⅳ的胸腺、脾脏以及法氏囊三项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处理组Ⅱ和Ⅲ的免疫器官指数提升最为显著(P0.05)。结论在AA肉鸡基础日粮中添加100、150mg/kg的纳豆芽胞杆菌对于其生产性能的改善和免疫功能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单因子梯度设计。在试验中,维生素E设6个梯度,分别为Ⅰ0mg/kg、Ⅱ50mg/kg、Ⅲ125mg/kg、Ⅳ200mg/kg、Ⅴ275mg/kg、Ⅵ350mg/kg,前后进行175d饲养试验,以雌鳝性腺系数、产卵力、孵化率以及各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作为判据,研究了VE对雌鳝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饲料中VE含量的增加,Ⅰ、Ⅱ、Ⅲ、Ⅳ组雌鳝性腺系数、产卵力和孵化率显著提高(p0.05),Ⅴ、Ⅵ组则提高不显著(p0.05),卵中VE的含量反映了饲料中VE的含量。雌鳝卵巢中SOD活性,Ⅳ、Ⅴ和Ⅵ组比Ⅰ和Ⅲ组显著低(p0.05),相应地,MDA含量Ⅳ、Ⅴ和Ⅵ组显著低于Ⅰ、Ⅱ和Ⅲ组(p0.05)Ⅰ、Ⅱ和Ⅲ组雌鱔,虽然其卵巢中SOD活性较高,但因饲料中抗氧化性的VE缺乏或不足,引发卵子脂质过氧化,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导致卵质低下,从而影响了卵子孵化。综上所述,雌鳝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能有效地改善雌鳝的繁殖性能,其最适添加量为200mg/kg。    相似文献   

7.
发酵豆粕对圆斑星鲽生长及消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饲料中发酵豆粕的适宜添加量, 以鱼粉和发酵豆粕为蛋白源, 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 分别添加0、10%、20%、30%和40%的发酵豆粕替代0、9.81%、19.63%、29.44%和39.26%的鱼粉蛋白, 设计5种等蛋白(50%)、等脂(8%)的实验饲料(分别表示为Ⅰ、Ⅱ、Ⅲ、Ⅳ和Ⅴ), 每组设3个重复, 每重复15尾鱼, 初始体重为(49.01.0) g, 经过8周的饲养实验, 结果表明: (1)饲料效率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 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为20%时, 鱼体的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和摄食量均会显著降低(P0.05)。(2)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而升高, 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随发酵豆粕水平的升高而降低。(3)胃蛋白酶和肝脂肪酶活力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Ⅰ组最高, 显著高于Ⅲ组 (P0.05), 但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Ⅱ、Ⅲ和Ⅴ组的胃脂肪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 肠淀粉酶活力则随饲料中发酵豆粕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Ⅲ组最高, 显著高于Ⅰ组(P0.05),但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其他消化酶活力(肠蛋白酶、胃淀粉酶、肠脂肪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Ⅰ组的皱襞高度和肠壁厚度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各组的黏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 在饲料中添加10%的发酵豆粕对圆斑星鲽的生长、饲料利用和形体指标无显著性影响,过量添加则抑制鱼体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游泳运动对摄取高脂饲料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HDL—C/TC)百分比值的影响。52头雄性成年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高脂饲料)、运动1组(高脂饲料 强制游泳0.5小时/天)、运动2组(高脂饲料 强制游泳2小时/天)和运动8组(高脂饲料 强制游泳4小时/天),每周游5天,连续3周。实验高脂饲料配方为:基础饲料93%,椰子油5%、胆固醇1.5%和胆盐0.5%。结果表明,高饱和脂肪和高胆固醇饲料引起血清TC升高,HDL-C和HDL-C/TC百分比值降低。游泳运动则可减轻体重,降低血清TC水平,显著地升高HDL-C和HDL-C/TC百分比值(P<0.001)。显示HDL-C的升高幅度与一定的运动时间延长有关。可见适宜的运动能改善高脂饲料所致的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梅花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和生长激素GH基因m RNA表达量的影响,为科学配置梅花鹿饲料及鹿茸生长提供理论基础。选取27头4岁梅花鹿公鹿为试验对象,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不同蛋白质水平的日粮(Ⅰ:20%,Ⅱ:24%,Ⅲ:28%)。采用SYBR Green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对梅花鹿鹿茸组织IGF-1基因和GH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水平日粮显著影响鹿茸组织IGF-1和GH基因的表达风度,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IGF-1基因在鹿茸组织上的表达量降低,Ⅰ组鹿茸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Ⅱ组、Ⅲ组(p0.05),GH基因在Ⅲ组鹿茸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Ⅰ组、Ⅱ组(p0.05)。  相似文献   

10.
人体单臂间歇运动对发汗调定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系在微小气候相对恒定条件下,对10名健康男青年每人进行四项实验。实验 Ⅰ 为测定双侧腿足浸入43℃水中,诱发左前臂屈侧显现定量汗点时的口腔温度(舌下)阈值,作为发汗调定点参考值(ToSSP);实验 Ⅱ 为 Ⅰ 附加右臂间歇轻负荷运动(77W)时测定 ToSSP,部分对象还记录了皮肤电反应;实验 Ⅲ、Ⅳ 为 Ⅰ、Ⅱ 均附加4.5m/s 气流(22—25℃)直吹头面部,再分别测定 ToSSP。实验 Ⅰ 与 Ⅱ 同体对照22人次,Ⅲ 与 Ⅳ 同体对照24人次。结果表明,实验 Ⅱ、Ⅳ 的 ToSSP 均值及其潜伏期均值分别较 Ⅰ、Ⅲ 者降低(P<0.01)或缩短(P<0.001);Ⅰ、Ⅱ间的 ToSSP 均值差、潜伏期均值差,分别与 Ⅲ、Ⅳ 之间者无显著差异(P>0.2);Ⅱ、Ⅳ 的ToSSP 均值各与其实验开始前的口温均值亦无明显差异(P>0.5)。此结果支持运动时体温调定点下降的论点,并提示在研究体温调定点活动时,以 ToSSP 为指标较用发汗速率为优越,因 ToSSP 不为许多干扰因素所影响。  相似文献   

11.
几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棉铃虫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几种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ǖbner)生物活性的室内研究结果表明:以IKI-7899和昆调1055饲喂棉铃虫成虫能降低其产卵的孵化率,但对其寿命和产卵量均无影响.以IKI-7899浸卵,125ppm的浓度即可致使处理卵孵化出的幼虫在二、三龄前死亡50%以上.IKI-7899和昆调1055对棉铃虫幼虫的触杀毒力均高于其胃毒毒力,并表现较高的生物活性,而灭幼脲Ⅰ号和苏脲Ⅰ号的活性极低.以含毒人工饲料饲喂幼虫两天,IKI-7899、昆调1055和灭幼脲Ⅰ号的毒力值均比饲喂一天的高5倍以上;而连续饲喂至化蛹期的毒力值比饲喂一天的高5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应用银染核仁组成区(Ag-NOR)和 IBAS 全自动图象分析仪(西德:Kontron 公司)及组织化学技术,对结肠腺癌Ⅰ级56例(Ⅰ组)、Ⅱ级20例(Ⅱ组),结肠粘液腺癌15例(Ⅲ组),结肠腺癌之癌旁组织30例(Ⅳ组)和正常结肠组织30例(Ⅴ组)标本进行了形态定量和半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在上述各组细胞核中 Ag-NORs 颗粒平均数依次为6.14±1.70、7.73±3.50、8.09±2.71、3.90±0.17和2.73±0.42/核.癌的计数明显高于正常结肠和癌旁组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Ag-NORs 颗粒的面积、等效圆直径结果相同,即为Ⅰ组>Ⅱ组>Ⅳ组>Ⅴ组>Ⅲ组;形状因子为Ⅲ组>Ⅱ组>Ⅰ组>Ⅳ组>Ⅴ组;周长为Ⅰ>Ⅳ组>Ⅱ组>Ⅲ组>Ⅴ组。上述各项参数指标作为结肠上皮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结肠腺癌的分类、分级的客观指标具有参考价值。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在本实验中也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理气调补汤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清β内啡肽和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影响,以期揭示中药理气调补汤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用机理。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即分为对照组(Ⅰ组)8只、单纯运动组(Ⅱ组)11只、中药运动组(Ⅲ组)11只。实验时Ⅲ组每天定时定量中药灌胃1ml/100g体重,Ⅰ组、Ⅱ组灌胃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采用游泳运动训练方式。6周末力竭训练后24h分离血清测定β内啡肽和白细胞介素2含量。结果:Ⅲ组大鼠游泳至力竭的时间较Ⅱ组显著延长;Ⅱ组和Ⅲ组大鼠血清IL-2浓度均显著低于Ⅰ组,但Ⅲ组大鼠血清IL-2浓度显著高于Ⅱ组;血清β-EP浓度Ⅱ组显著高于Ⅰ组,Ⅲ组较Ⅱ组显著降低。结论:理气调补汤可纠正疲劳造成的大鼠机体生理平衡状态的紊乱,提高运动性疲劳大鼠的运动能力,延缓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微生态观点出发,用“华星一号”菌株(BF839)作为饲料添加剂,对688羽的“AA”肉鸡分成5组进行56天的饲喂试验,对照组(Ⅰ)添加上霉素,试验组(Ⅱ、Ⅲ、Ⅳ、Ⅴ)添加“华星一号”。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各组平均活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6.89%,10.85%,19.33%,15.19%,饲料/增重分别降低:16.35%,11.03%,16.35%,12.93%,死亡率分别下降38.97%,62.80%,63.12%,50.40%,经济效益每羽肉鸡分别提高1.52元,1.06元,1.94元,1.47元。试验结果证明:“华星一号”菌株(BF839)作为肉鸡饲料添加剂比土霉素促进生长,防治疾病,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阿利新蓝和过碘酸雪夫氏(AB-PAS)染色方法,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鲤鱼鳃及消化道粘液细胞密度的影响,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吐温80组及5 mg/L、20 mg/L、80 mg/L、160 mg/L DEHP组,染毒20 d。结果表明,吐温80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除5 mg/L组口腔上皮处粘液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吐温80组外,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鳃丝、口腔上皮、前肠、后肠粘液细胞密度均极显著低于吐温80组。中肠处粘液细胞密度5 mg/L、20 mg/L组与吐温80组相比差异不显著,80 mg/L组显著低于吐温80组,160 mg/L组极显著低于吐温80组。鳃丝、口腔上皮、中肠处粘液细胞密度均随DEHP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前肠和后肠在80 mg/L组粘液细胞密度最小,降幅最大。实验结果还表明:在实验剂量范围内,与吐温80组相比,DEHP能降低鳃丝、口腔上皮处Ⅱ、Ⅳ型,前肠Ⅰ、Ⅱ、Ⅳ型,中肠Ⅰ、Ⅲ、Ⅳ型,后肠Ⅱ、Ⅲ型粘液细胞密度。DEHP能提高鳃丝Ⅰ、Ⅲ型,口腔上皮和前肠Ⅲ型,中肠Ⅱ型和后肠Ⅰ型粘液细胞密度。DEHP能减小鳃丝及消化道粘液细胞的密度,对各类型粘液细胞密度的影响因部位不同、DEHP浓度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6.
从陕西所产苦木木质部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三种生物碱成份(Ⅰ)、(Ⅱ)和(Ⅲ)。根据理化性质和各种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Ⅰ)、(Ⅱ)和(Ⅲ)分别为4,5—二甲氧基铁屎米酮、4—甲氧基—5—羟基铁屎米酮和5—甲氧基铁屎米酮,另外还得到一种非生物碱成分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对小鼠生长、淋巴细胞转化及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影响以及淋巴细胞转化和血清皮质酮含量在热应激条件下的变化。方法在4组小鼠的饲料中依次添加35%的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添加剂量分别为0(对照组)、500(实验Ⅰ组)、2500(实验Ⅱ组)和5000mg/kg(实验Ⅲ组),在(21±1)℃下饲养4周,对照组和实验Ⅱ组各取一半小鼠经(35±1)℃热应激处理24h。用特定生长率的方法测定小鼠的生长,用噻唑蓝还原法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用荧光法测定血清中皮质酮的含量。结果各组间ICR小鼠的生长、淋巴细胞转化无明显差异;实验Ⅱ组的血清皮质酮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热应激后,淋巴细胞转化无明显变化;血清皮质酮含量较应激前有显著上升,但实验Ⅱ组仍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多聚磷酸酯对小鼠的特定生长率和淋巴细胞转化均无显著影响,但会降低小鼠血清皮质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理气调补汤对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清皮质醇(C)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以期揭示中药理气调补汤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作用机理.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8只、单纯运动组(Ⅱ组)11只、中药运动组(Ⅲ组)11只.实验时Ⅲ组每天定时定量中药灌胃1ml/100g体重,Ⅰ组、Ⅱ组灌胃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实验采用游泳运动训练方式.6周末力竭训练后24h分离血清测定C和IL-2含量.结果:Ⅲ组大鼠游泳至力竭的时间较Ⅱ组显著延长;Ⅱ组和Ⅲ组大鼠血清IL-2浓度均显著低于Ⅰ组,但Ⅲ组大鼠血清IL-2浓度显著高于Ⅱ组;血清C浓度Ⅱ组显著高于Ⅰ组,Ⅲ组较Ⅱ组显著降低.结论:大强度运动训练可能导致HPA轴释放过量皮质醇,从而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理气调补汤能够调节疲劳大鼠的HPA轴适应性,降低C的过量释放,维持免疫功能稳定,延缓疲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韭菜对种蛋孵化的影响。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选取4周龄的海兰褐种公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Ⅰ组是对照组,喂基础饲料;Ⅱ组、Ⅲ组、Ⅳ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3%、5%的韭菜,饲喂16周,第20周龄结束后,进行人工授精。授精后第4d,每组随机抽取500枚种蛋进行孵化。其中A组为对照组Ⅰ的种蛋,B、C、D组分别是试验组Ⅱ、Ⅲ、Ⅳ组的种蛋。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适量韭菜可以显著提高种蛋的孵化率、健雏率和平均初生重(P0.05)。本研究说明了饲料中添加韭菜可提高种蛋的孵化率、健雏率和平均初生重,且添加5%韭菜孵化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20.
陈劲海  孔天翰 《蛇志》2010,22(3):193-197
目的从舟山眼镜蛇(Naja atraCantor)蛇毒(snake venom,SV)中分离得蛇毒组分,探讨SV及其分离组分的LD50和抑制肿瘤的作用。方法采用凝胶柱层析方法从蛇毒中分离得到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及Ⅳ等7种组分。采用急性毒性实验、MTT法,研究SV及其7种SV分离组分的LD50和抑制肿瘤的作用。结果 SV经Sephadex G-50层析,可分离为前Ⅰ、Ⅰ、Ⅱ、Ⅲ及Ⅳ5个组分,根据峰面积大小排列:ⅢⅡⅠⅣ前Ⅰ。5个组分再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可获得7个脱盐组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及Ⅳ。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明确Ⅳ的毒性最大,其次为Ⅲ2及Ⅲ1,三者的LD50值均低于SV;而Ⅰ1、Ⅱ1、Ⅱ2的毒性均小于SV,前Ⅰ1几乎无毒。SV组分Ⅲ2和Ⅳ的抑瘤作用最强,在高浓度(20μg/ml)时对实验中的2种人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结论从SV中分离得到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以及Ⅳ7种组分;组分Ⅳ毒性最强,依次为Ⅲ2Ⅲ1SVⅡ2Ⅱ1Ⅰ1前Ⅰ1;SV及其7种分离组分对2种人肿瘤细胞株(SGC-7901、A549)的生长抑制有一定的特异性,而不同的SV分离组分对同一肿瘤细胞抑制作用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