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报道姬小蜂科Eulophidae的凹面姬小蜂亚科Entedontinae和啮小蜂亚科Tetrastichinae的6属10种蔬菜地潜叶蝇寄生蜂。底比斯釉姬小蜂Chrysocharis pentheus Wallker、美丽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 (Westwood)和潜蝇纹翅姬小蜂Teleopterus erxias(Walker)是蔬菜地潜叶蝇寄生性小蜂的3个优势种。曼丹啮小蜂Tetrastichus mandanis(Walker)和卡拉啮小蜂Tetrastichus chara Kostjukov为中国新记录种。另有寄生蜂的2个寄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蔬菜地潜叶绳寄生蜂的姬小蜂科Eulophidae的羽角姬小蜂亚科Eulophinae和猜面姬小蜂亚科Elachetinae5属8种寄生蜂。其中豌豆潜绳姬小蜂Diglyphus isaea是蔬菜潜叶蝇寄生蜂优势种。寄主主要是豌豆彩潜绳、美洲斑潜蝇和葱斑潜蝇等的幼虫和蛹。植物寄主涉及各种蔬菜作物。兰克瑟姬小蜂Cirrospilus lyncus Walker为中国新记录种,另有5个寄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蔬菜地潜叶蝇寄生蜂的姬小蜂科 Eulophidae的羽角姬小蜂亚科 Eulophinae和狭面姬小蜂亚科 Elachetinae5属 8种寄生蜂。其中豌豆潜蝇姬小蜂 Diglyphus isaea是蔬菜潜叶蝇寄生蜂优势种。寄主主要是豌豆彩潜蝇、美洲斑潜蝇和葱斑潜蝇等的幼虫和蛹。植物寄主涉及各种蔬菜作物。兰克瑟姬小蜂 Cirrospiluslyncus Walker为中国新记录种 ,另有 5个寄主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潜蝇姬小蜂Diglyphus属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其分布广泛,种类多样,是潜叶蝇的优势寄生性昆虫;潜叶蝇是危害水稻和蔬菜等经济作物的重要害虫。同形潜蝇姬小蜂D.isaea(Walker, 1838)和波氏潜蝇姬小蜂D.poppoea Walker, 1848,安纳潜蝇姬小蜂D.anadolucus Doganlar, 1982,卡布潜蝇姬小蜂D.chabrias(Walker, 1844)的外形相似,需进一步挖掘4种小蜂在形态结构上的种间差异,为其在形态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更为详细的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非参数检验和多元比例(multivariate ratio analysis, MRA)对40头标本的25个形态特征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4种小蜂种间形态差异,筛选出了多个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特征。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在25个形态特征中,4种小蜂种间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前翅(fw.l),后翅(hw.l, hw.w)和体长(b.l)是主成分1和2的代表指标;线性判别分析结果显示b.l∶c.l、hw.w∶ptl.l、hw.w∶mst.l和ppd...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马缨丹Lantana camara、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和蟛蜞菊Wedeliachinensis乙醇提取物以及机油乳剂对美洲斑潜蝇两种主要寄生蜂底比斯釉姬小蜂Chrysochairis pentheus((Walker)和丽潜蝇姬小蜂Neuchrysocharis formosa(Westwood)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三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美洲斑潜蝇上述两种寄生蜂的成、幼蜂无毒杀作用,对底比斯釉姬小蜂和丽潜蝇姬小蜂的寄生行为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贝氏潜蝇姬小蜂是为害多种农作物的几种潜叶蝇类害虫的重要寄生蜂.作为一种重要生物防治因子,在北美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进行商品化生产,用来防治蔬菜及观赏性花卉上的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为了对其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本文详细的论述了贝氏潜蝇姬小蜂的寄主范围,生物学,饲养繁殖及化学杀虫剂对其影响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姬小蜂为寄生蜂的演化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在姬小蜂分类中,盾纵沟是一个重要性状, 曾被用来区分亚科、族、属及种。非同源性相似形态特征的存在使得物种准确鉴定存在困难。从盾纵沟形状上,可疑瑟姬小蜂Cirrospilus ambiguu 和双斑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bimaculatus应介于瑟姬小蜂属Cirrospilus 和潜蝇姬小蜂属Diglyphus之间。确定这两种姬小蜂的系统发育位置将有助于分析盾纵沟的演化模式。本文用贝叶斯方法分析了线粒体COⅠ 部分序列、核糖体ITS1 序列及核糖体28S D2 区部分序列等3个基因序列,结果显示可疑瑟姬小蜂应被移到潜蝇姬小蜂属中; 研究结果支持潜蝇姬小蜂属是单系,而不支持瑟姬小蜂属是单系。结合28S D2 区部分序列的贝叶斯分析结果,分析了在姬小蜂亚科中盾纵沟的演化模式。结果显示,完整且延伸到中胸背板后缘的盾纵沟代表其原始类型;完整且延伸到三角片的盾纵沟类型分别出现在5个独立的枝上,代表了该特征5次独立的演化;不完整的盾纵沟类型出现在4个独立的枝上,表明该类型独立演化了4次  相似文献   

8.
三叶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是广东地区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的两种蔬菜潜叶蝇,通过对两种斑潜蝇及其寄生蜂空间生态位的调查研究表明,发现两种斑潜蝇的生态位宽度受寄主影响各有不同,与其寄生蜂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小。底比斯釉姬小蜂Chysocharis pentheus(Walker)、冈崎灿姬小蜂Chysonotomyia okazakii(Kamijo)和丽灿姬小蜂Chysonotomyia formosa(Westwood)生态位宽度值相近且均高于其它寄生蜂,分布较其它三种寄生蜂广,三种寄生蜂对斑潜蝇的寄生跟随作用较强;甘蓝潜蝇茧蜂Opius dimidiatus(Ashmead)、黄潜蝇釉姬小蜂Chysocharis oscinidis Ashmead和异角亨姬小蜂Hemiptarenus varicornis(Girault)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值(B’i)均小于0.1,在大田中发生的跨度范围很窄,具有季节集中性。三叶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的种间竞争,表现在对寄主资源的占有和掠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这也是田间三叶斑潜蝇种群数量一直高于美洲斑潜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潜蝇姬小蜂属Diglyphus寄生蜂是潜叶蝇类害虫的重要天敌。本文对其种类、 分布、 田间发生和优势度、 优势种的控害特性和生态适应性, 以及优势种的人工繁殖和田间应用等进行总结和展望, 以期为更好地应用该属寄生蜂防控我国潜叶蝇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迄今已鉴定该属寄生蜂36种, 全为抑性外寄生蜂, 其中针对豌豆潜蝇姬小蜂D. isaea、 贝氏潜蝇姬小蜂D. begini和中带潜蝇姬小蜂D. intermedius的研究较多。雌蜂不仅可通过繁殖型的寄生方式而且还可通过非繁殖型方式(取食寄主和产卵器插入直接杀死)致死寄主。雌蜂偏好寄生大个体寄主和取食相对较小个体的寄主, 且雌蜂对寄主幼虫的偏好具有“寄主大小依赖型性别分配”现象(host-size-dependent sex allocation)。从温度适应范围和控害潜力首推为豌豆潜蝇姬小蜂。优势种的规模饲养技术已经被研发并得到了较广泛的田间应用。未来研究可主要集中于: (1)加强优势种尤其是温度适应范围广或较为耐热的种群或地理品系的研究, 以增加对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和美洲斑潜蝇L. sativae的控效; (2)加强雌蜂寄主取食行为特性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 以更高效利用; (3)因地制宜研发规模化饲养技术和释放技术; (4)加强潜蝇姬小蜂同其他潜叶蝇寄生蜂的协同控害及竞争共存机制的研究, 已提升对潜叶蝇的生防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冈崎姬小蜂是我国多种潜叶蝇的优势寄生蜂。鉴于蔬菜潜叶蝇尤其是入侵斑潜蝇在我国的肆意扩散和危害,本文总结了冈崎姬小蜂的分类地位、分布和田间发生、寄主种类、取食和繁殖、性比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和田间应用进展。冈崎姬小蜂是一种抑性、卵育型的幼虫内寄生蜂,通过产卵寄生和取食2种方式致死寄主;雌蜂对寄主的偏好具有“寄主大小依赖型性别分配”现象;寄生蜂具有广泛的温度适应性和极强的控害潜力,尤其适用于控制入侵我国的相对耐高温的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未来将以更高效利用该寄生蜂为目标,主要集中于:(1)生物生态学和环境适应性的全面深入研究;(2)雌蜂寄主取食行为特性及生理机制的研究;(3)因地制宜的规模化饲养技术和释放应用技术研究;(4)与其他潜叶蝇寄生蜂的协同控害及竞争共存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严重危害甘肃省白银地区作物的潜叶蝇及天敌寄生蜂的多样性和种群组成。【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田间调查潜叶蝇危害的蔬菜、花卉、杂草并采样,室内对潜叶蝇及其寄生蜂进行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结果】在2016-2020年在甘肃白银地区采集的样本中发现6种常见潜叶蝇,包括本地种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和葱斑潜蝇Liriomyza chinensis,入侵种南美斑潜蝇L. huidobrensis、三叶草斑潜蝇L. trifolii、番茄斑潜蝇L. bryoniae和美洲斑潜蝇L. sativae。其中,豌豆彩潜蝇为优势种,可危害多科寄主植物;葱斑潜蝇仅在大葱上发现危害;南美斑潜蝇在温室内的蔬菜上发生严重;三叶草斑潜蝇首次在白银市发现;番茄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的危害相对较轻。此外,调查的潜叶蝇寄生蜂包括3科12属24种,优势种包括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万氏潜蝇姬小蜂D. wani和西伯利亚离颚茧蜂Dacnusa sibirica。【结论】一方面白银市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入侵性潜叶蝇的发生,另一方面白银市潜叶蝇的天敌寄生蜂种类丰富,对田间主要危害的潜叶蝇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自然防控作用,建议保护利用本地寄生蜂天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瑟姬小蜂及二新种的描述(膜翅目:姬小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瑟姬小蜂属Cirrospilus昆虫是鳞翅目,双翅目,特别是细蛾,潜叶蛾,潜叶蝇类及其他荫蔽性小幼虫或蛹的重要寄生蜂,有些也能重寄生于绒茧蜂和蜘蛛卵等中,本文除二新种描述外,还收入瑟姬小蜂六种。一并列于检索表中。  相似文献   

13.
芙新姬小蜂和潜蝇姬小蜂均为强卵育型(synovigenic)寄生蜂,成虫具有产卵寄生致死、寄主取食致死和寄主叮蛰直接致死3种寄主致死行为。为了明确成虫补充非寄主食物营养对2种姬小蜂控害潜力/控害行为的影响,本文比较研究了分别提供寄主食物和寄主食物+非寄主食物(10%葡萄糖)条件下的2种姬小蜂在初羽化前期(前6 d)内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致死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仅提供寄主食物时,芙新姬小蜂的寄生、取食和总体致死量均显著的高于潜蝇姬小蜂,但是直接致死能力却弱于后者;补充非寄主食物和仅提供寄主食物处理相比,两种寄生蜂的寄生量,取食量和总致死量均呈下降趋势。该研究显示:在初羽化前期,取食寄主食物的雌蜂比取食寄主食物+葡萄糖的雌蜂具有更强的致死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美洲斑潜蝇幼虫寄生蜂两种,分别为丽潜蝇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Westwood)、横柄金色潜蝇姬小蜂Chrysocharis crassiscapus(Thomson),前者为当地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5.
记述狭面姬小蜂科Elachertidae 1中国新记录属:敌奥姬小蜂属Diaulinopsis Crawford和新中国记录种:潜蝇敌奥姬小蜂Diaulinopsis arenaria Erdos,标本均保存于浙江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本报道从蔬菜潜叶蝇幼虫和蛹中羽化的金小蜂科5属5种,即两色卡丽金小蜂Callitula bicolor、圆形赘须金小蜂Halticoptera circulus、菲麦瑞金小蜂Merismus megapterus、横节斯夫金小蜂Sphegigaster stepicola、潜蝇底诺金小蜂Thinod ytes cyzicus。以及大痣细蜂科1属1种,即卡氏盾痣细蜂Dendrocerus car penteri。其中圆形赘须金小蜂是蔬菜地潜中蝇寄生性小蜂的优势种。另有寄生蜂的2种寄主新记录。植物寄主涉及各种蔬菜作物。  相似文献   

17.
侧姬小蜂属Ceranisus Walker,1841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总科Chalcidoidea、姬小蜂科Eulophidae、凹面姬小蜂亚科Entedoninae,是蓟马幼虫重要的寄生蜂,迄今世界上已知16种。该属颜面凹陷,额V字形,槽沟伸达中单眼水平,侧单眼后部有1条完整的沟横穿颅顶,颚眼沟一般不分叉,上颚退化;雌性触角索节2分节,棒节2或3分节;盾纵沟不明显,一般中胸盾片中叶着生2对刚毛,小盾片1对刚毛;前翅缘毛短于翅宽,后翅末端尖锐;腹柄短,宽明显大于(或至少等于)长等特征明显,较易识别。本文首次报道该属伊朗的3种类:月侧姬小蜂Ceranisus menes(Walker,1839),平侧姬小蜂C.planitianus Erds,1966和爱侧姬小蜂C.amanosus Doganlar et al.,2009,这也是该属在伊朗的首次记录。并对近缘种爱侧姬小蜂C.amanosus Doganlar et al.,2009和乌侧姬小蜂C.udnamtak Tryapitsin,2005的鉴别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8.
寄生蜂对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评价了寄生蜂对美洲班潜蝇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底比斯釉姬小蜂,丽潜蝇姬小蜂,冈崎釉姬小蜂,异角姬小蜂,黄潜蝇姬小蜂,甘蓝潜潜蝇茧蜂和离潜蝇的种群数量将比原各群增长1.23,2.73,5.98,5.92和5.71倍,在春季菜豆,豇豆,丝瓜和黄瓜上第2代美洲斑潜蝇中,若排除寄生蜂作用因子后,美洲斑潜蝇在上述4种蔬菜上的种群数量将分别多增长2.73,2.87,2.24和1.89倍,寄生蜂对美洲班潜蝇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大于1龄,2龄幼虫和蛹的控制作用;春季美洲斑潜连续世代中,第1,2代寄生蜂的控制作用较第3,4,5代低,寄生蜂有菜豆和豇豆上的控制作用比在丝瓜和黄瓜上高。  相似文献   

19.
近3年以来,笔者对山东省美洲斑潜蝇及其寄生蜂种群的季节性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在泰安灌庄菜区露地栽培蔬菜上于7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出现两个发生高峰,寄生蜂的种群高峰则在7月下旬和9月末.春末夏初以异角姬小蜂Hemiptarsenus varicornis(Girault)为主,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以丽潜蝇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 Westwood和绿凹面姬小蜂Chrysochauis pentheus(Ualker)为主.在寄生蜂发生盛期,应注意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蚕豆上潜蝇姬小蜂白昼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午间13:00-14:00时气温最高时,为潜蝇姬小蜂的活动高峰期,种群(Y)和温度(X)的白昼活动模式为Y=-2.41+1.38x-0.09x2,r=0.7221··;在蚕豆成熟时,潜蝇姬小蜂种群数量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