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镁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感染钉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ibbs(1976)和Thomas(1978)等曾先后提出毛蚴松(Miracixone)可改变曼氏血吸虫毛蚴的活动方向,使其较易接近其中间宿主——Biomphalaria glabrata。纯化后的毛蚴松,主要成分是镁离子。本文以化学纯试剂氯化镁和氯化钠为实验材料,观察了镁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由实验感染日本血吸虫的兔肝虫卵孵出)的活动及感染钉螺的影响。一、毛蚴对镁离子的反应在35mm大平皿盖上,平分划一直线。平皿内注入刚孵化出的毛蚴悬液1.2ml,使液体铺满平皿底,置解剖镜下观察毛蚴活动。然后在平皿一侧边缘处,分别加入10%氯化镁或氯化钠或自来水1小滴,并在每个平皿…  相似文献   

2.
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38年,唐仲璋在光学显微镜的水平上已对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形态构造作了非常详细的描述。由于近年来扫描电镜技术的发展,寄生虫学家应用它观察血吸虫生活史各期虫体的构造,使得一般平面图象分辨不清的细微结构呈现清晰的三维图象,因而又补充和丰富了有关血吸虫形态和生理方面的若干新知识。关于血吸虫毛蚴的扫描电镜观察曾有LoVerde(1975)对埃及血吸虫毛蚴、K(?)ie和Frandden(1976)及Miegeville等(1979)对曼氏血吸虫毛蚴以及坂本启二和石井洋一(1978)对日本品系的日本血吸虫毛蚴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埃及血吸虫毛蚴表皮板共有4排,各排数目为6:9:4:3。除第1排之外,其他各排的表皮板均由无纤毛的嵴所分隔,在第1与第2排之间的环嵴中,除第1排各板底边中央小凹处各有1感受器外,尚可见4对感受器。第2与第3排的环嵴内可见16—20个感受器。此外,于体之两侧第3排表皮板间各见1个排泄孔。顶突似六边形,于其两侧各有1个侧腺开口,其内侧可见14个感受器。本文在讨论中与前人对本虫毛蚴表皮板的描述做了简单比较。  相似文献   

4.
钉螺分布与滩地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长江中下游滩地钉螺的分布与滩地的地下水位关系显著,当地下水位为32cm左右时,钉螺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分别达到其最大值。活螺密度(Y)与地下水位的回归方程为:Y=-1.9686+0.2512X-0.004013X^2;有螺框出现率(Y)与地下水位的关系为:Y=-55.9720+7.5689X=-0.1180X^2;5月份钉螺适宜在土壤含水率30%左右的土壤表层生活。当土壤含水率为28-30%时,滩面  相似文献   

5.
在1977年初,我们在除野除害的鱼池清塘药物筛选试验中,发现巴丹对部分野杂鱼类(泥鳅、鳑鲏)及贝类(钉螺、湖螺)有显著杀灭效果,因而,在7—11月于浅滩作了初步试验。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毛蚴对钉螺的钻穿及在螺体内的分布和移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利民 《动物学报》2000,46(3):249-254
采自安徽省池的钉螺每粒感染50只湖南株日本血吸虫毛后的组织学观察说明:毛蚴钻穿钉螺有从螺鳃部、头足总后有皮以及实质组织(外套膜、触角和阴茎)等三方面途径,其中以前二者尤为重要;毛蚴进入螺鳃丝后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从头足表皮进入的毛蚴,除了少数在钻穿部位附近滞留外,多数继续向头足部深层的肌肉和窦状组织间隙移行,以前头足窦、直肠和消化道外的组织间隙以及肾脏为主要的移行部位;从外套膜、触角、阴茎等部位  相似文献   

7.
滩地林业生态工程与钉螺孳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表明,草滩钉螺密度与淹水时间呈正相关,淹水时间与林木生长性能呈负相关.淹水期每增加1天,钉螺密度上升2269个·hm-2.滩地实施抑螺林业生态工程3年后钉螺密度下降84%.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滩地植被与钉螺孳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吴刚  苏瑞平  张旭东 《生态学报》1999,19(1):118-121
对由莎草、苔草、狗牙根为优势种组成的杂草群落植被类型、由多种苔草、荻、为优势种组成的苔草、荻群落植被类型和由芦苇、菱笋、蒌蒿及蓼类为优势种组成的芦苇群落植被类型3种长江中下游滩地主要群落植被类型进行了钉螺密度与植被高度、钉螺密度与植被盖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杂草群落植被类型,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高度为22.05cm、范围为15~47cm,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盖度为65.28%、范围为35%~90%;苔草、荻群落植被类型,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高度为22.69cm、范围为20~33cm,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盖度为67.80%、范围为35%~95%;芦苇群落植被类型,钉螺生存最适宜的植被高度为64.82cm、范围为72~78cm,钉螺生存最适宜植被盖度为63.95%、范围为1%~100%。这一研究结果对通过生态工程措施控制植被因子,实现抑螺防病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江滩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与钉螺分布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江滩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中钉螺消长研究表明,钉螺分布与林地地下水位密切相关,当地下水位为20~40cm时,钉螺分布密度最大,当地下水位<1.55cm或>75.7cm时,钉螺密度趋向于零.林地钉螺分布密度受长江汛期的影响,淹水100d以内淹水时间越长,钉螺分布密度越大.在36种供研究的植物中,与钉螺呈显著负相关的种类有益母草、问荆、打碗花、酸模叶蓼、紫云英等5种,与钉螺呈显著正相关的种类有鸡矢藤、水芹2种  相似文献   

10.
对湖北钉螺指名亚种(Oncomelania hupensis hupensis)肝脏的显微和超微结构作了较详细的研究。肝腺管壁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呈多层次板层状,主要分布于核周围,线粒体有椭圆、杆状两种形态,核上万有高尔基复合体并多有溶酶体出现。胞质中分泌颗粒分为四种,细胞基部的颗粒电子密度很高,中部有巨大颗粒,近细胞游离端的大、中、小分泌颗粒可连同胞质一起排放入管腔。在肝脏间质中的网状细胞多呈三角形状,有血细胞团和毛细血管腔构造。  相似文献   

11.
夹竹桃对钉螺酯酶同工酶作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夹竹桃 (Nerium indicum)为夹竹桃科 (Apocynaceae)常绿大灌木 ,被广泛栽培用于观赏、绿化〔1〕。因其资源广泛 ,取材方便 ,叶含强心苷、欧夹竹桃苷等有效成分 ,可杀虫 〔2 ,3〕,故被我们用作杀钉螺 (Oncomelania hupensis)试验材料。从试验结果发现其有较强的杀螺作用 ,但其杀螺的机理尚不明。因此 ,为探讨其杀螺的生理生化机制 ,笔者从钉螺对外界环境反应强烈 〔4〕且具有解毒作用的酯酶 〔5,6〕着手 ,报道夹竹桃对钉螺酯酶同工酶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夹竹桃于 1 998年 4月采自湖北大学校内 ,取其当年萌生枝上部叶 ,洗净 ,…  相似文献   

12.
湖北钉螺两个亚种核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棠 《遗传》1989,11(5):21-23
在血吸虫病的传播过程中,钉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研究了湖北钉螺指名亚种和丘陵亚种的 核型,结果2,均为34,本文还探讨了钉螺核型在其分类学和血吸虫病流行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北钉螺两个亚种核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血吸虫病的传播过程中,钉螺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研究了湖北钉螺指名亚种和丘陵亚种的核型,结果2n均为34,本文还探讨了钉螺核型在其分类学和血吸虫病流行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分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輓近二三十年來,隨着日本血吸蟲病研究的進展,外表渺小似無足道的釘螺業已受到生物學、公共衛生学工作者的重視。它們的生態正在逐漸闡明中,可是它們的分類及命名還是很含糊,可能比以前更混亂。在文獻中我們看到釘螺壳的大小、顏色及紋被用作分類的根據,齒舌的齒数更是普遍地被認為種或屬的特點。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一般认为,衰老与长寿的机理是受综 合性而非单一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是一个公 认的重要或主要因素〔7,9,12,15,161。研究各种族或各 地区人体白细胞抗原(HLA)与长寿老人(>90 岁)的关系,有可能对衰老与遗传的关系提供 有价值的资料及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国外对 HLA与衰老及寿限的关系尚无一致的意见[5,810 鉴于遗传可能仅在极端长寿对象中方可显示其 对寿限的效应‘,,, 选择长寿老人作为观察对象 可能较为适当[141。国外应用长寿老人作HLA 与寿限相关性的探讨,只在近年有少数资 料17,8,10,141,国内尚未见到这方面的报道。我们 于1983年检查了50例长寿老人,8例高龄老 人(80-89岁)的HLA 分型,并与210例2 0- 知岁组对照比较,同时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红细 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含量及其他有关检查。兹将结果分析讨论如 下。  相似文献   

16.
四川大凉山西昌的钉螺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贤  李玉祥 《四川动物》1995,14(3):119-121
四川大凉山西昌的钉螺生态观察赵文贤,辜学广,许发森,李玉祥赵联国,尹洪智,李兴加,周旭芬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西昌市血吸虫病防治站钉螺(Oncomelaniahupensis)是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japonicum)...  相似文献   

17.
钉螺肝脏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生物及微生物农药杀灭钉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洞庭湖血吸虫疫区土壤中分离出两种微生物 :紫红链霉菌Streptomycesviolaceoruber和自养黄色杆菌Xan thobacterautotrophics,将两菌进行培养 ,用稀释 10 0 0倍的培养液杀螺 ,结果表明 :处理 72h后 ,对钉螺的杀螺率分别为90 %、85 % ;BT生物杀虫剂、科诺特杀螟 5 5 %杀苏可性湿粉剂、科诺蔬丹 1.5 %苏阿可湿性粉剂、科诺千胜BT杀虫剂、华戎号 1.5 %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乳液 ,均稀释 10 0 0倍进行杀螺实验 ,结果发现含阿维菌素的微生物农药杀螺效果较好 (95 %— 10 0 % ) ,华戎号在 4 8— 72h之间其杀螺率均为 10 0 % ,而含BT的微生物农药杀螺效果相对较差(70 %— 95 % )。将微生物农药喷洒土壤进行的杀螺实验。结果表明 ,华戎号的杀螺效果较好 ,处理 4 8h后 ,杀螺率为 10 0 % ,千分之一的五酚钠溶液为对照杀螺剂 ,其杀螺率为 10 0 %。清水对照液的杀螺率为 0 %。  相似文献   

19.
淤沙对消灭草滩钉螺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监利县中洲与芦苇相连的草滩,1973年水涨前调查,都有钉螺分布,活螺框和活螺密度较其它几种类型都高。通过1973年洪水期淹水130—150天以后调查,钉螺面积和密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其原因,发现主要是淤沙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观察淤沙对草滩钉螺的灭螺作用,于1974年水涨前,从江边直开一条大沟通实验地——大坦(内湖),在大坦边的草滩投放染色螺作实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中华按蚊产卵数及吸血至 产卵所需的时间 1956年我们在湘西吉首镇南郊外,采集牛栏、人房的中华按蚊以浸30%葡萄糖的棉球饲养一个时期,待其胃血消化、腹面呈黄白色,即将此蚊转入产卵罩内产卵。产卵罩用12厘米培养皿上盖—个大小适度的圆铁纱罩制成。皿中置湿棉花一层,吸水纸一张,并加小草数根,以便蚊虫栖息。中华按蚊一般在下午10时~上午2时以内产卵。个别也有在正午12时产卵的。卵初为白色,逐渐变褐,最后呈黑褐色。每头中华按蚊产卵数目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