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蕲蛇酶配以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建平  陈彬 《蛇志》2000,12(2):48-49
目的 探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方案。方法 观察发病在48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蕲蛇酶配以高压氧治疗组(高压氧组)和蕲蛇酶治疗组(蕲蛇酶组)。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92.5%。基本治愈、显著进步百分比是高压氧组高于蕲蛇酶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数治疗前后比较,蕲蛇酶配以高压氧组第1个疗程后,差异显著(P〈0.05),第2个疗程后,差异  相似文献   

2.
蛇的食性     
自然界中蛇类的食物十分丰富.蛇主要吃活的动物,包括从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蛞蝓、蛇、鸟、鱼、蛙、蜥蜴以及昆虫等,甚至小型兽类.蛇吃植物非常少见,但曾有人了见到蟒蛇吃芒果或番茄.研究蛇的食性,有利于为饲养蛇供应食料.蛇的种类很多,各种蛇所摄取的食物也不相同.有的蛇是狭食性的,专吃某一种或几种食物.例如翠青蛇吃蚯蚓;钝头蛇吃陆生软体动物;乌梢蛇吃蛙;眼镜王蛇专吃蛇或蜥蜴;眼镜蛇、蝰蛇嗜吃鼠类;尖吻蝮(五步蛇)、蝮蛇(土公蛇)等不但吃鼠、蛙、还捕食鸟类;银环蛇喜吃蟮鱼、泥鳅:金环蛇以鱼、蜥蜴、蛇为食;烙铁头以蜥蜴、鼠类和鸟为食;竹叶青以蛙、晰蜴和鼠类为食;海蛇均以鱼类为食;白花锦蛇和黑  相似文献   

3.
香鼬的栖息地选择、觅食和育幼行为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香鼬(Mustelaaltaica)喜栖于人类居住区附近的高寒草甸草场,主要以高原鼠兔(Ochotonacurzoniae)为食,其数量分布与高原鼠兔的密度分布成正相关。在高原鼠兔的繁殖盛期,香鼬主要捕食鼠兔幼体,每只成体平均每天捕获鼠兔6.2只,相当于每100克体重日获取食物重量273.5克,在高原鼠兔的繁殖后期和非繁殖期,每只成体平均每天捕获鼠兔2.75只,相当于每100克体重日获取食物重量296.3克。繁殖期育幼任务全部由雌性成鼬承担,幼鼬从7月初开始地面活动,8月初开始扩散。  相似文献   

4.
蕲蛇酶(Acutobin)对家兔及大鼠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广芬  钟秀容 《蛇志》2000,12(1):59-61
目的 应用电镜研究蕲蛇酶对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用药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 (1)家停(N=6)静脉注射蕲蛇酶前及注射蕲蛇酶(1AU/kg及3AU/kg)后4h心脏采血,制备血以标本及超薄切片,同时摘取脾及肺按常规制作超汪切片,进行电镜观察;(2)大鼠(N=4)腹腔注射蕲蛇酶3AU/kg后分别于2、8、16及24h摘取脾、肺脏制作标本进行是观察。结果 蕲蛇酶1AU/kg静脉注射组的家兔,血小  相似文献   

5.
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和小熊猫种群能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设站,从各水平对同域分布、以同种竹子为食的大熊猫和小熊猫种群能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大熊猫种群的能流(1.86*10^6kJ/km^2.yr.)多于小熊猫种群(6.34*10^5kJ/km^2.yr.),前者大约是后者的2.9倍,说明大熊猫在群落中可能处于优势地位。虽然两种熊猫可利用食物资源占地面生物量的比例很大(大、小熊猫分别为12.79%和3.92%),但是其每年摄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抑郁情绪、生活习惯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82名健康者,将其分为对照组,检测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受检者BMI、空腹血糖、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喜食油腻食物、喜食咸菜或口味较重情况、HAMD评分、SDS评分以及ERα mRNA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喜食咸菜或口味较重、SDS评分以及ER?琢mRNA表达水平为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P<0.05);不同吸烟、饮酒水平、喜食咸菜或口味较重情况以及SDS评分水平的患者ER?琢mRNA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吸烟、饮酒、喜食咸菜或口味较重与ER-?琢呈负相关(P<0.05),SDS评分与ER-α呈正相关(P<0.05)。结论:BMI、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喜食咸菜或口味较重、SDS评分以及ERαmRNA表达水平是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抑郁情绪和吸烟、饮酒、喜食咸菜或口味较重等生活习惯与ER-α表达水平明显相关,因此对于ER-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的患者要通过相关措施改善患者生活习惯,控制抑郁情绪,提升患者血压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7.
紫貂冬季食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徐利  王永庆 《兽类学报》1996,16(4):272-277
1991至1998年的三个冬季,在大兴安岭地区共收集紫貂粪样223个.食性分析结果表明,紫貂冬季食物主要为小型哺乳类(54.1%)、植物浆果和种子(32.4%)、鸟类(12.5%)和昆虫(1.0%).在紫貂选择的7种小型哺乳类中,主要以棕背(27.3%)和红背(19.2%)为食,其次为雪兔和冬眠的花鼠。对于鸟类,紫貂主要捕食花尾榛鸡(8.1%),松鸦(0.7%),大山雀(0.5%)和黑啄本鸟等。有2.2%的粪样中含有小型鸟的卵壳、紫貂的植物性食物主要为越桔浆果(20.8%)和偃松种籽(8.8%)。昆虫中只有蚂蚁在紫貂食性中出现(1.0%).紫貂冬季食物构成没有年度间差异(P>0.05)。通过捕食迹,我们还发现紫貂捕食黑嘴松鸡。虽然红背的捕获率(79.4%)高于棕背(2.9%),但食性分析结果却相反,说明紫貂更喜欢捕捉身体较大的鼠类。有较强气味的中虽有一定的数量,但在紫貂冬季食物中未出现过。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灌丛草地武雪山羊的觅食行为与喜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亮  张代贵  徐剑  邓涛  唐永红  刘志霄 《生态学杂志》2006,25(12):1524-1527
在湘西典型喀斯特灌从草地环境条件下,对武雪山羊的觅食行为与喜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雪山羊各行为所占的时间长短依次为采食〉游走〉卧息反趋〉站立〉饮水。除站立时间外,其它行为时间分配在上、中、下午有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采食时间曲线呈“V”字形变动,卧息反刍时间曲线呈抛物线型变动。游走时间上午明显低于中午与下午,而饮水时间下午明显高于上午与中午。武雪山羊偏向于取食小构树(Broussonetia kazinoki)、马棘(Indigfera psendotictoria)、忍冬(Lonicera japonica)等,且山羊对木本与藤本植物的喜食程度高于草本植物。山羊所采食的植物大部分为喜食种类,但由于各种植物的分布状况与可获得性不同,主要食物并非全部由喜食种类组成。  相似文献   

9.
陈金印  张坤  沈勇  徐敏  蒋福升  丁志山  范永升 《蛇志》2012,24(2):156-159,184
目的观察投喂不同食物时尖吻蝮(Dienagkistrodon acutus)幼蛇的开口率,研究尖吻蝮幼蛇对食物的选择性,寻找最适宜的尖吻蝮幼蛇开口饵料;研究气味对尖吻蝮进食行为的影响,为人工配合饲料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尖吻蝮幼蛇随机分组,在相同条件下对幼蛇进行饲养,分别使用泽蛙、幼体蟾蜍、SD大鼠的乳鼠、昆明种小鼠幼鼠、大麦虫、蚯蚓、中华蟋蟀、蟑螂对尖吻蝮幼蛇进行投喂,并统计开口率;在黑暗条件下投喂新鲜的死泽蛙和小鼠肉块,减少振感和食物与环境间温差对尖吻蝮的刺激,观察记录尖吻蝮的进食行为。结果尖吻蝮幼体开口率与食物种类有明显相关性,对蛙类和鼠类的开口率较高,而对昆虫类几乎无捕食。同时存在多种食物时尖吻蝮对食物有一定选择性,对运动较活跃和体温较高的食物选择性高。尖吻蝮可凭借气味寻找到食物并完成进食,对死食的进食率较活食低。结论 (1)泽蛙和幼鼠是尖吻蝮幼蛇的理想开口饵料;(2)尖吻蝮捕食过程中,除依赖视觉、震感、颊窝红外热感等感知食物外,还可通过气味来识别食物。  相似文献   

10.
贵州麻阳河地区黑叶猴的食性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1995 ̄1997年对黑叶猴进行野处食性观察,结果表明:(1)对农作物的取食时间是影响其取食植物种类多少的主要因子;(2)其取食部位季节性明显;(3)各季节取食时间长短与了食农作物时间呈负相关;(4)各季节食物交叉性不强。  相似文献   

11.
不同批号蕲蛇酶在家兔血液凝固系统上的生物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批号蕲蛇酶静脉给予家兔后,对血液凝固系统各项指标的影响,以判定其药效的稳定性。方法:取家兔,纯白色,体重1.5-2.5kg,雌雄兼用,每日静脉注入蕲蛇酶1.0u/kg.d^-1,连用3-5天,药前、药后从心脏取血6ml,取全血1ml作血栓形成;余血以3.0%枸橼酸钠按1:9抗凝,分离富血小板血浆(PRP),测定其血小板数目和血小板聚集率,以贫血小板血浆(PPP)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结果:5个批号的蕲蛇酶药后3天或5天均可明显使血栓形成的重量减轻,长度缩短,Fg含量减少(P<0.01),TT,PT,KPTT均延长(P<0.05-0.01),血小板数轻度减少,聚集率抑制达20%-50%,结论:不同批号的蕲蛇酶静脉给予家兔,具有显著的作用于血液凝固系统,导致血栓形成减少,表明对心脑血管内血栓形成药学相同,说明用家 兔作为鉴定药品质量是可行而必须。  相似文献   

12.
蕲蛇酶,凝血酶对人及牛纤维蛋白原的凝血反应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齐元麟  陈兵 《蛇志》2000,12(2):50-53
目的 研究蕲蛇酶、凝血酶与不同种 纤维蛋白原的凝血作用的差异,以选择检定蕲蛇酶活力的最适底物。方法 取不同的浓度人凝血酶与人纤维蛋白原(HFg)、牛纤维蛋白原(BFg)及人血小板血浆(PPP)反应(试管法或用血液凝聚仪),分别记录初凝时间并求反应曲线的回归方程。蕲蛇酶也稀释成不同深度 上法测定,并求回归方程。另以人凝血酶(1.25IU/ml)、蕲蛇酶(1.25AU/ml)与梯度浓度的HFg反应并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西双版纳地区黑带水蛙(HylarananigrivitataBlyth)的核型,2n=26(18M+8SM),NF=52,5+8,Nos.2、3、8、9为SM,C带位于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Ag-NOR一对,位于12qinter,有异形现象。黑耳水蛙(H.varianusBoulenger)的核型2n=26(24M+2SM),NF=52,5+8,No.8为SM,Nos.2、3、10为M或SM,C带亦主要出现在各染色体的着丝类区域,但No.10者较弱,一对Ag-NOR位于10qinter,有异形现象。黑耳水蛙有染色体数目变异。除大多数分裂相为26外,尚有27或28者,后者多一个或一对小M,C带或深或浅正染。  相似文献   

14.
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48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进  陈东明 《蛇志》2000,12(1):57-58
目的 观察蕲蛇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级48例,给予蕲蛇酶1.0u静滴,每日1次,治疗10天,对照组32例,给予脉要20ml加入低分子右旋9糖酐250ml静滴,每日1次,治疗14天。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2.9%,对照组显效率37%,(X^2=9.49,P〈0.01)。结论 蕲蛇酶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李树深  胡健生 《动物学报》1994,40(3):317-323
本文比较分析了云南景东地区三种同域分布棘蛙的核型和Ag-NORs。花棘蛙2n=26(16M+ 10SM),NF=52,次缢痕和Ag-NORs位于1pinter,Nos.2-4,8,9等为SM。棘肛蛙2n=40(16M+ 20SM+2ST+2T),NF=78,Nos.5-9,11-13,15,17等10对为SM,No.3为ST,No.18为T,其余 均为M,Ag-NORs位于11P。二种的Ag-NORs都有异形现象。双团棘胸蛙2n=64T,次缢痕和Ag- NORS在4qper。都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最后,对棘蛙属的核型演化机制和物种形成方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如何做好“蛙肠系膜血液微循环”实验1.本实验若在冬季或室温较低的情况下进行,必须在实验前把青蛙(或牛蛙、蟾蜍)放在35°左右的温水中浸浴smin左右,提高蛙的新陈代谢,使之血液循环通畅。2.解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蛙的出血。在蛙枕骨大孔的下面有进出心脏的...  相似文献   

17.
四川甘孜地区黑熊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基泰 《兽类学报》1998,18(4):311-313,310
黑熊在甘孜地区广泛分布于海拔3900m以下(除高山纯牧区以外)各地,因喜食野桃、山杏(Prunusspp.)、高山栎(Quercusspp.)籽和花楸(Sorbusspp.)籽,喜栖息于高山栎林内和一些落叶阔叶林内。近年来由于森林的采伐利用,人类生产...  相似文献   

18.
郭水英 《蛇志》1999,11(2):23-24
我科从1995~1998年12月采用蕲蛇酶治疗椎基底动脉性血不足性眩晕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1病例选择(1)发病多在45岁以上中老年人,常伴有动脉硬化(或)合并颈椎病(椎动脉型);(2)突然发作TIA症状史;(3)临床表现为发作性...  相似文献   

19.
蕲蛇酶在健康人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晴川  刘广芬 《蛇志》1997,9(3):14-15
健康自愿者14人,男9人,女5人,除研究者本身(女,64岁)外,平均年龄25.8±s6.5岁,分3组。分别一次iv蕲蛇酶注射液1U(150),2U(300)和3U(450μg)。用ELISA方法检测药后不同时间血药浓度以研究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血药-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t1/2α分别为0.66±0.10,0.97±0.34和1.22±0.77h,t1/2β分别为15.95±2.4,18.80±4.94和19.73±4.28h  相似文献   

20.
在人工条件下,棘胸蛙蝌蚪的浮头病,幼蛙料皮病,成蛙白的发病率高达85%以上。本文系对致病因子进行调查、检测、系统研究的结果研究。分析结果:病害发生是由多因子相互构成的。在人工条件下水温升高到25℃以上,水体溶氧量(DO)低于4.9mg/L,水体存在硫化氢(H2S)气体,水质受病源菌、寄生虫、化学物质污染等是构成致病主因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各因子得到改善与协调,达到接近野生蛙栖息环境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