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工程学报》2015,(4):602-602
1.研究报告摘要: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不用单列标题书写)。目的 (Purpose):主要说明作者写此文章的目的,或说明本文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方法 (Methods):重点说明作者的主要工作过程及使用的方法。应用性文章如需要,可注明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结果 (Results):本文最后得出的结果 (实验数据部分)。  相似文献   

2.
林瑛 《生命的化学》2014,(2):232-234
现代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为"落脚点",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以引导学生巩固知识为"辐射点",培养学生的"放射性"思维;以引导学生开拓知识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前瞻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开拓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2):I0002-I0002
2013年10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两篇论文报告了两种类型的分泌腺的生成和它们向小鼠体内的成功移植。这项工作表明。生物工程器官移植疗法今后有一天可能会成为恢复已丧失的唾液腺或泪腺功能的一个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天蓝 《生命世界》2006,(6):12-15
自古以来,人们梦想着长生不老,但古人的寿命却并不长。在从夏朝到辛亥革命前的4000多年间,我国一共出现了446位皇帝(不包括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他们的平均寿命只有42岁。帝王们为了长生不老想尽了办法,其实是为了留住刚开始不久的青春。如今,人们的寿命得到了延长。现代人在放心享受青春的同时,却同样也在为变老而忧虑。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长寿老人,也许他们身上的一些东西,能够让我们对长寿与衰老有新的认识。因为那些能够走到长寿之列的老人,是令人羡慕的老人,是漫长人生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食品生物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食品发酵工程技术不断升级,在传统发酵食品的菌种、发酵过程、产品品质得到改善的同时,生物制造的功能食品组分、未来食品等新型产品也应运而生。首先概述了由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带来的食品发酵研究手段与生产方式的多层面变革,并重点阐释了利用食品合成生物学设计构建细胞工厂的思路和方法,以及食品生物工程在微生物分析、过程工程和分离工程方面的智能化进程。其次,介绍了现代食品生物工程技术在改善传统发酵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生产功能食品组分、添加剂和酶制剂、创制未来食品和开发新型益生食品方面的应用进展。最后,对全球和我国食品发酵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食品发酵的技术革新和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物磁学》2014,(6):I0003-I0003
近日,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乔杰、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教授汤富酬和谢晓亮所领导的3个研究小组,共同完成了对单个卵细胞的高精度全基因组测序。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上。  相似文献   

7.
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能影响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降低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甚至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但目前影响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因素尚不清晰。近期,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Jeffrey I.Gordon等研究员发现肠道微生物群落会随着饮食方式的改变而做出不同反应。  相似文献   

8.
近30年来,中国埃迪卡拉纪—寒武纪发现了包括瓮安生物群和澄江动物群在内一系列重要化石群,为揭示动物的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过程提供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古生物学证据。文中全面而简洁地介绍发现于华南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的所有化石群和重要动物化石发现,总结其中特异化石群保存类型和埋藏环境。其中,陡山沱型磷酸盐化胚胎化石群、庙河型宏体碳质膜化石群和牛蹄塘型海绵动物群,以及陡山沱组硅化的动物休眠胚胎化石和宽川铺动物群中"rsten"型化石均是全球这一时期华南独有的特异埋藏化石群。从时空两方面对化石群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动物可靠的最早化石记录发现于埃迪卡拉纪早期,成冰纪及其以前的动物化石均存在疑问。动物的起源和寒武纪大爆发经历了从浅水逐步向深水迁移,以及阶段性辐射和灭绝的过程。首先动物经历了在埃迪卡拉纪早期的隐形微体动物早期演化阶段,之后经过以埃迪卡拉型生物为代表的大型复杂化演化阶段,在寒武纪初期发生以梅树村动物群为代表的两侧对称动物和生物骨骼矿化的大爆发,并随后又被以澄江动物群为代表的寒武纪动物群所替代,在筇竹寺期达到了动物造型和生态系统复杂化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在内蒙古温带草原围封、放牧和割草3种处理下的样地内,对生态系统尺度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冷蒿(Artemisia frigida)、羊草(Leymus chinensis)3种优势种植物叶片尺度上的气体交换和水分关系进行了测定,对比研究了植物碳水对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优势种单株尺度和生态系统尺度上,大气-植被CO2交换因草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表现。在生态系统层面,放牧样地的群落净CO2气体交换量和总初级生产力都与围封样地和割草样地有差异,群落总初级生产力受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在放牧处理下,群落净CO2气体交换量日变化表现为生态系统对碳的吸收,而围封和割草则以碳释放为主。单叶光合速率出现负值并随时间推移而恢复的现象,应是植物对干旱高温、高光照的特殊反应。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明显不同,但各样地的蒸散能力有趋势上的变化;对于同种植物,放牧样地植物单叶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波动幅度最大,围封样地最小。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12,(27):I0003-I0004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David Geffen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rrecting human mitochondrial mutations with targeted RNA import”的文章,首次识别了一种能纠正人类线粒体突变的遗传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靶定纠正RNAs实现的,这将有助于线粒体相关疾病的治疗。相关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相似文献   

11.
吸收根(absorption root)一般是指根枝系统末端少数几级具有初生结构、负责物质吸收的根。吸收根功能性状被广泛用于评价和预测植物个体到生态系统水平上的一系列功能和过程。菌根真菌侵染是吸收根的一个关键性状,它可以深刻影响吸收根的形态、结构,以及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该文针对与吸收功能密切相关的菌根真菌与根毛和根直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综述,提出了真菌侵染、根毛和化学防御之间关系的一个假说;探讨了温带和热带不同类型的吸收根如何通过菌根真菌影响根的功能性状,从而适应不同的水热条件、养分状况和能量消耗;提出一些需要关注的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为菌根真菌与吸收根功能性状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受到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蕴涵十分丰富,所有的人类知识和行为无不体现其中,诸如生活方式、历史地理、宗教信仰、民族习俗、思维模式等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互动,它一方面强调不同文化间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注重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蕴涵十分丰富,所有的人类知识和行为无不体现其中,诸如生活方式、历史地理、宗教信仰、民族习俗、思维模式等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互动,它一方面强调不同文化间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注重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相似文献   

15.
陈烈平 《植物杂志》2010,(7):104-106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淡化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活动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的感受也不断在深入和变化,也更全面地体会到新课改的精髓:  相似文献   

16.
<正>1设计思路本课是"植物生长素"的第2学时。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体验生长素基本理论的形成过程,了解到科学家早期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外生菌根真菌与很多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在营养物质交换和碳循环等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外生菌根菌的群体遗传学和分子生态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本文介绍了一些常用的鉴定外生菌根菌的分子标记,并对每种分子标记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文中总结了几种常用的鉴定未知外生菌根菌的方法,指出了一些在研究外生菌根菌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内在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很多外生菌根菌不可以人工培养,所以人们缺少对其地下部分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的了解。在寄主专一性、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遗传个体大小、繁殖方式等方面,近期对外生菌根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获得了很多重要的结果。作者讨论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今后开展外生菌根菌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森林生态系统保育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继上期,本刊又邀请我国低氧研究领域的专家撰文,简述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浓度变化的研究,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信号通路对相关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的认识和对疾病干预靶点的意义,以及HIF通路发现的成功转化--HIF-PHD抑制剂(PHD inhibitor, PHI)治疗肾性贫血。  相似文献   

19.
1 教学内容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从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现象开始.到郭葛验证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历时50余年,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个经典的篇章.它是众多科学家思维与智慧的结晶,所包括的一系列经典实验,不仅记载着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蕴含着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灵活多样的科学方法,体现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乐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生动素材.它作为教学内容,重点不是让学生记住这段历史,而在于使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是研究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学习这门课程的知识对提高同学们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这一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作者着重实施了两点改进:第一,不照搬已有教材,结合每一部分授课内容,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同学们,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第二,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促进同学们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扩大思路,改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