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是《安徽古新世蜥蜴类》(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12卷,第3期)的续作。主要记述黄铺公社汪大屋的两种蜥蜴类化石,它包括很稀有的而且形态又很特殊的避役科的一个小头骨和可能是迄今尚未记述过的一类特化的蜥蜴类,材料有一对下颌骨。  相似文献   

2.
赵仲如 《蛇志》1992,4(1):44-45
在爬行动物纲中,蛇目和蜥蜴目共同隶属于有鳞亚纲.蛇和蜥蜴是现生爬行动物种类最多、适应力最强的两类.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蛇是从原始蜥蜴类分化出来的,是蜥蜴进化主干上发出的一个侧枝.也可以说蛇是高度特化了的蜥蜴.这可从一些原始蟒蛇类如蟒科来看,此科某些属种仍有肩带和腰带残迹,有的在肛门二侧至今  相似文献   

3.
室内饲养蜥蜴的一种好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室内喂养蜥蜴的食物大都为面包虫,但作者从近几年饲养蜥蜴的经验上看,很多蜥蜴并不喜食面包虫。现介绍一种喂养蜥蜴的新饲料——蚁卵。首先,它比较容易获得。一般在野外或林区地势较高的地方都可发现蚂蚁冢,当发现蚂蚁冢后,小心用铁锨扒开,用事先准备好的小勺将蚁卵拣到容器中  相似文献   

4.
蚌的形态习性和我国习见的种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蚌生活在淡水中、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綱,真瓣鳃目。是经济价值较大的贝类。不论在高等院校,或是中等学校,动物学教学中、讲授软体动物门,或瓣鳃綱皆以蚌为代表。这不仅因为蚌的形态构造是本綱的典型、而且容易解剖、一年四季各地湖沼水域均能采集到标本,用作实验材料最为适宜。本文拟就蚌的形态,生态,经济价值和一般习见的种类作一概述,以供教学上参考。  相似文献   

5.
单性蜥蜴     
许多无脊椎动物有单性生殖或孤雌生殖观象.然而,脊椎动物中的某些蜥蜴也能进行单性生殖.在岩蜥、壁虎、鞭尾蜥和北美疾行蜥中,现已发现全由雌蜥组成的群体.这些雌蜥都来源于未受精的卵细胞.在夜蜥、凿齿蜥和避役中,有些群体大部分或全部由雌蜴构成.但是,缺少雄蜥并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取MNNG综合因素制备GPL模型,分别用复方蜥蜴散80目制剂、100目、80+100目不同微粒等量混合剂、生理盐水、维酶素混悬液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细胞中增值蛋白Wnt2、β-catenin、CyclinD1的表达,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图像进行光密度的测算。结果显示: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80+100目不同微粒组合组细胞增殖基因Wnt2、β-catenin、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复方蜥蜴散80+100目混合组三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维酶素组(P0.05)。揭示了复方蜥蜴散可以修复损伤胃黏膜,治疗或逆转PLGC的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黏膜增生、分化,抑制细胞中Wnt2、β-catenin、Cyclin-D1过度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恢复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从而阻断胃癌前病变的。  相似文献   

7.
麻蜥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蜥山东俗称“麻蛇子”。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爬行纲,蜥蜴目,蜥蜴科。是一种昼行性动物。它在华北地区的分布极为广泛,不论在森林、山野、灌木丛、及草原中,均有其踪迹。夏秋简它们常在山野、农田、草丛间及岩石上活动。行动迅速敏捷。行动时是身体的一部分着地,一方面由四肢的活动,一方面由驱干和尾的屈曲运动向前爬行。根据笔者的测定是1—1.5米/秒。一般是跑一段距离后,就停息一会,但当人追逐时,可连续跑40—60米的距离。麻蜥雌雄体在外形上极易区别。雌体带有褐色。雄者的体色较鲜艳,体积也略大,头稍粗大,尾的基部膨大。当被  相似文献   

8.
荒漠蜥蜴的温度适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蜥蜴是典型的陆生爬行动物,能够通过行为和生理的方式将体温维持在相当狭窄的范围内,以满足其生理活动的需要。在体温调节上,荒漠蜥蜴代表了一种过渡类型,一方面具有变温动物的行为性体温调节特点,同时也产生了哺乳类和鸟类的一些生理性体温调节的雏型。重点介绍荒漠蜥蜴在行为和生理上对温度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9.
田螺是一种生活于淡水內常見的軟体动物,它分布很广,在世界各地除南美洲未被发現以外,皆有它的踪跡。它生活在湖泊、河流、沟渠及水田等地区,因为它在水田內很容易找到,因此称它为田螺。田螺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是属于软体动物門(Phylum Mollusea),腹足綱(Class Gastropoda),前鰓亚網(Subclass Prosobranchia),中腹足目(Order Mesogastropoda),原紐舌族(Strips Architaenioglossa),田螺科  相似文献   

10.
山地麻蜥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在蜥蜴目染色体的研究方面有不少报道。据笔者已有资料所知,国内对蜥蜴目染色体的研究工作仅有吴贯夫等(1981)的鳄蜥染色体组型的初步观察。关于山地麻蜥(Eremies brenchleyi Guenther)染色体的组型分析,迄今尚无报道。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11.
川芎在本草經里被列为上品,主治中风入脑、头痛眩暈。現代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病人,当头痛、头暈失眠症状較显著时,常加用川芎。本草綱目定名是芎藭,它的主要产地是四川和西南一带,产于四川者称为川芎。近代文献中曾报导川芎流浸膏經靜脉注射給  相似文献   

12.
刘国梁 《化石》2007,(1):16-17
在我国的科普书籍中,一般都说,“恐龙”一词是早年由我国的地质古生物工作者从拉丁文dinosaurus翻译成中文的。Dinosaurus一词原为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于1842年所创,系“恐怖的蜥蜴”之意,其中并无“龙”的意思。但中文译者将其翻成“恐龙”而不是翻成“恐怖的蜥蜴”,其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卵子发生与卵黄形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卵子形成及卵黄发生的研究多集中于鱼类1和两栖类2, 而对其他动物的实验报道则比较少。不同种类的动物, 其卵子发生的形态变化过程存在较大差异。关于爬行动物卵子形成的研究, 有鳞目的蜥蜴类和蛇类已有报道3,4, 但对龟鳖目卵黄发生的过程描述则很少。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对甘肃河西荒漠蜥蜴多样性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甘肃河西地区荒漠蜥蜴及其环境因子的生态数据通过数学建模,利用SPSS/PC^ 软件在计算机上运行求解,将各种生态因子按其对蜥蜴多样性的重要性程度排序,并通过聚类分析对12个调查地区分类。确定了决定甘肃河西多数地区荒漠蜥蜴多样性的主导因子依次是植被类型的多样性、海拔、降水量、年平均气温、7月平均最高气温。通常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海拔低,降水量少,年均温和月平均最高气温的地区蜥蜴种类多;植被类型少,海拔高、降不量少、年均和7月平均最高气温低的地区蜥蜴种类少。由于特殊原因,少数地区各主导因子的作用有一定变化。从而揭示了环境因子调控蜥蜴多样性的综合机制。  相似文献   

15.
断尾对胎生蜥蜴运动能力和选择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自切是蜥蜴为了降低被捕食危险而采取的一种反捕食适应策略,但断尾可导致体重减轻、热量收支平衡改变,并影响蜥蜴的运动能力和体温调节.为检验断尾对蜥蜴运动能力和选择体温的影响,于2006年5月选取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地区的一个胎生蜥蜴种群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30 ℃和24℃两个实验温度下,断尾后胎生蜥蜴的运动能力均明显下降,表现在停顿次数增多、最大可持续距离和最大疾跑速度减少等方面;断尾、温度和性别对胎生蜥蝎运动能力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断尾是影响胎生蜥蜴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断尾对胎生蜥蝎的选择体温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沿海桥虫类调查志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桥虫类(Gephyrea)是海滨一小类环节动物,通常包括星虫类Gephyrea inermia(=Sipunculida)和蜕虫类Gephyrea armata(=Echiurida),因为这二类动物的形态和结构,并不完全一致,故近年来动物学家便分成独立的二綱,即星虫綱和镒虫綱。在我国沿海,这二綱动物尚未进行系统的调查,本文记述的材料,亦仅仅在个别地区采得,并不能代表我国沿海的全部种类,以祖国漫长的海岸线,如能深入作调查研究,结果将大有可观。本篇所记述的星虫,分别采自膠州湾、连云港、温州和厦门四地。其中 Physcosomaesculenta 一种采自厦门、温州二地者,当地居民采作食品,已历有年代,但缺少科学上的记录,作者曾从温州采得标本,并就地作过该种动物生态上的观察。其他材料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和山东大学及厦门大学、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供给,特此表示谢意。  相似文献   

17.
1963—1964年曾三次到海南岛进行爬行动物资源及区系调查。目前已知海南岛及其沿海产爬行动物168种及亚种,隶61属18科3目。我国产爬行纲动物仅蜥蜴目的蛇蜥科及鳄蜥科和鳄目在海南岛尚无发现。区系分析认为海南岛爬行动物以东洋界成分为主体,其中华南区成分最多,占1/2;国内分布仅见于海南岛者亦占五分之一左右。因此,动物地理区划将其列为华南区海南亚区。现将3个新种、 1个修订种及3种国内新纪录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18.
你见过3米长、400公斤重的大蜥蜴吗?你知道它们吃什么吗?1910年,科学家首次发现了这种完全陌生的动物,当时他们感到非常惊奇。由于这种动物最先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叫科摩多的小岛,又因为和早已灭绝的恐龙有亲缘关系,所以他们给它定名为“科摩多龙”。科摩多龙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几个小岛上。美国佛罗里达州博物馆佛罗里达大学爬虫学馆馆长、《科摩多龙行为生态学》一书的作者、研究科摩多龙的专家沃尔特·奥芬伯格说:目前,它们以猪,鹿和水牛为主要食物。他说,据化石记载,在  相似文献   

19.
三台龙     
三台龙是一种小型的原始爬行动物。它生活在中生代三迭纪的早期,距今约二亿年。它活着的时候体长不过20厘米,乍看起来外貌酷似现代生活在山石丛莽之中的蜥蜴。它们的生活习性可能也很相似。因此它的研究者——戈定邦教授开始时把它与蛇、蜥蜴相比较而归于一类。它们多披鳞甲,所以在分类学上称为有鳞类。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蜥蜴,大家并不陌生,但自然界中有一些蜥蜴,你们却未必熟知。正所谓"动物‘怪咖'处处有,蜥蜴家族尤其多。"各位哥迷,你们有兴致跟小编去见识一下吗?蜥蜴也爱玩"穿越"斑帆蜥长得太"老气"了,看上去像是从二叠纪"爬"过来的!它身长1米左右,全身呈灰绿色,背上长了锯齿状的麟脊,尾巴上还竖着一片8厘米高的大"帆",颇有一点儿棘龙的味道呢!这么大的"帆"总得有些作用吧,不然每天背着它岂不是累赘?不错,科学家发现,斑帆蜥背后的"帆"主要有三个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