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沙为内蒙古中部荒漠草原地区的夏候鸟。作者于1966─1986年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达茂旗和土默特右旗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每年4月中旬迁来,雄先雌后。5月开始筑巢产卵,巢筑废弃鼠洞中,窝卵5枚。经12─13天孵化,于6月初孵出雏鸟,在巢期15─16天,离巢后在巢区附近觅食和练飞,遇有危险马上钻入附近鼠洞隐蔽,到9月下旬南迁前仍呈家族群活动。  相似文献   

2.
极北鲵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7-1991年4-10月对极北鲵的调查,试验结果表明,每年4月中,下旬出蛰,繁殖后休眠在5月上旬结束,9月中旬开始入蛰。孵化期15-20天,孵化率95.20%,孵化起点温度为1.53℃,孵化有效积温为263.16日度。变态期80-90天,人工饲养下的变态率为87.5%。  相似文献   

3.
涡虫无性繁殖次数,周期和温度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室温下涡虫的无性繁殖4月开始,9月趋于停止,生殖高峰期在6月。1年中涡虫可进行7-8次无性生殖,生殖周期为7-20天,4-5月生殖的幼涡虫当年可进行2-4次生殖,生殖周期18-27天,涡虫无性生殖的适宜温度为18-29℃,最适宜生殖温度24~26℃。  相似文献   

4.
黑嘴鸥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87-1991年笔者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对黑嘴鸥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黑嘴鸥于每年4月中旬迁来,9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5个多月。繁殖期间,黑嘴鸥的配偶关系为一雄一雌,集群营地面巢,雌雄鸟共同筑巢,一般一天即可完成;5月10日前后进入产卵期,窝卵以3枚为主,孵化期约21天;雏鸥为半早成鸟,约40天即可飞翔,身体量度也近似于成鸟,繁殖种群为1000余只。  相似文献   

5.
黑嘴茑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87-1991年笔者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对黑嘴鸥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黑嘴鸥于每年4月中旬迁来,9月下旬迁走,居留期为5个多月。繁殖期间,黑嘴鸥的配偶关系为一雄一雌,集群营地面巢,雌雄鸟共同筑巢,一般一天即可完成;5月10日前后进入产卵期,窝孵以3枚为主,孵化期约21天;雏鸥为半早成鸟,约40天即可飞翔,雏鸥为半早成鸟,约40天即可飞翔,身体量度也近似于成鸟,繁殖种群为1000余只。  相似文献   

6.
1985-1994年的3-11月,在山西省代县对小PiTi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该鸟在山西省为夏候鸟,每年最虫3月6日迁来,最晚11月24日迁离,居留期为255天左右。种群密度在繁殖前的4月为1.37,繁殖后的9月为1.95(只/ha)。产卵始期为5月27日,日产1枚,窝卵数5-8枚,产出第二枚卵时开始孵卵。观察到最早孵卵期为5月28日,孵卵期为20-22d。雏鸟出壳先后顺序与产卵先后顺序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张葵 《生命世界》2001,(4):30-31
草果(Amomum taso-ko)分布于我国云南、广西、贵州等地,为姜科豆蔻属多年生常绿丛生草本植物。具有粗壮有节的横走根茎,根茎上具须根;茎扁圆柱形,带青色或紫色,高1.5-3米;单叶互生,长椭圆形或长卵形,具羽状脉、深绿色,表面光滑,全缘;穗状花序,两性花,从根茎生出。花期4-5月,花黄白色,每花序有花60-100朵左右,花期持续40-50天,小花开放2-3天凋萎。花有浓郁的香气,吸引昆虫传粉;蒴果密集,长椭圆形。每穗有果15-80个。果期9-10月。其果皮干后坚硬,具有显著的皱缩沟线。果…  相似文献   

8.
南京地区近二十年来雪松树轮的稳定碳同位素与气候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采自南京太平门的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Loud.)树轮α-纤维素的δ^13C与气候各要素的回归方程,并进行了气候重建,重建值与观测值吻合较好,表明南京地区树轮α-纤维素稳定碳同位素与5~7月平均降雨量及5~9月平均气温显著相关,重δ^13C对应于5~7月的少雨和5~9月的高温,轻δ^13C对应于5~7月的多雨和5~9月的低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亚季风盛行区树木生长与  相似文献   

9.
丁平  鲍毅新 《兽类学报》1994,14(4):294-298
1985年4月1992年12月,作者采用夹日法对萧山围垦农区臭Qu种群动态进行了连续逐月定点定时的研究。结果表明:臭Qu种群相对数量的季节消长呈后峰型双峰曲线,5月和10月各出现一次高,怀孕率在2月和7月各出现一次高峰,平均胎仔数在5-6月和8-9月相对较多。室外群种相对数量高峰在4月和9-10月;室内种群在5月和10月,前峰不及室外种群明显。室内种群雌体怀孕率明显于室外种群。种群相对数量的季节变  相似文献   

10.
纵纹腹小Xiao繁殖生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2-1991年的3月到9月,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纵纹腹小Xiao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繁殖前(3月)种群密度为0.100(只/km),繁殖后(8月)为0.118。4月初产卵,窝卵数3-5枚,孵化期22天左右,巢内,巢外育雏抚幼35-40天,食物以鼠类为主。  相似文献   

11.
纵纹腹小鸮繁殖生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82-1991年的3月到9月,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纵纹腹小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繁殖前(3月)种群密度为0.100(只/km),繁殖后(8月)为0.118。4月初产卵,窝卵数3-5枚,孵化期22天左右,巢内、巢外育雏抚幼35-40天,食物以鼠类为主。  相似文献   

12.
1996-1998年的4-9月,在山西省沁水县的张马十字河流域,对金眶Hang的繁殖进行了研究。该鸟在本区为夏侯鸟,4月3-6日迁来,居留160-163天,栖息生境主要在河岸、砂滩、卵石间,遇见率为0.53只/km。5月营巢及产卵,窝卵数3-4枚,孵化期22天。雏鸟为早成鸟,随新鸟在巢外生活21天后,可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13.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金眶Heng繁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5年的4-9月,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金眶Heng(Charadrius dubius)繁殖生态进行观察,该鸟在在本区为夏候鸟,居留152-156天,栖息生境主要以河岸、沙滩、卵石间,种群数量为0.31只/km,5月下旬开始产卵,窝卵数3-4枚,孵化期18-19天,巢距水源18-33m。  相似文献   

14.
范丽清 《昆虫知识》1999,36(5):300-301
雄螨(Malemite)是否存在第二若螨期(Deutongmph-period)各种资料说法不一,且国内尚未见这方面的详细报道。笔者于1994~1997年以截形叶螨TetranychustruncatusEhara为试验材料,对此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螨种与试验条件螨种于1994年8月在延边大学农学院附近的菜豆上采集,经鉴定后在室内25℃、14小时/天光照条件下饲养,供试验用。本试验在自动控制温度(±0.5℃)和光照长度(±0.01小时/天)的小室内进行。小室大小为1.7m×1.4…  相似文献   

15.
葡萄霜霉病离体接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汤钿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6):373-373,F003
用葡萄霜霉菌孢子囊悬浮液接种于葡萄叶盘,一般接种后3-4天,叶盘上可见孢子囊,接菌后5-6天,侵染率可达95-100%。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胃溃疡模型大鼠颌下腺5-HT及其受体相对含量的变化,探讨二者与胃溃疡自愈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原位定量测定法。结果显示:胃溃疡模型大鼠颌下腺5-HT相对含量于手术后10天已有升高,20天达到高峰,30天已显示出下降,分别与盐水对照组的同一时间点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小于0.01)。5-HTR的相对含量也呈现出类似的变化。推测颌下腺的5-HT可能参与了胃溃疡的愈合过程,其受体在颌下腺的含量的增多,提示前者可能对后者的合成与释放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大嘴乌鸦繁殖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大嘴乌鸦繁殖生态的研究报告。研究内容主要有大嘴乌鸦的栖息生境。数量统计,繁殖习性。观察得知大嘴乌鸦5月上旬产卵,窝卵数3-6枚,大小平均34.9×36.9毫米,卵重平均15.3克,孵化期15-16.5天,育雏期27-31天。  相似文献   

18.
草兔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欣 《兽类学报》1995,15(2):122-127
本文分析了1991年1-10月获自山西省东南部丘陵山区以及1990-1993年10月至翌年1月获自该省各地草兔的有关繁殖特征。草兔的繁殖季节为1-9月,雄性进入性活动的时间早于雌性。生殖腺测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峰值在4月和5月。当年兔3-4月龄时性可成熟,但达到性成熟月龄的当年兔只有51.7%在7、8月参加繁殖。怀孕个体见于2-9月,3月怀孕率最高,此后逐渐下降。胎仔数1-7只,5月最多,年均值3.6只,每只雌兔年产幼兔12.9只。  相似文献   

19.
自1993年以来,对戴胜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戴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夏候鸟,常以榆树洞为巢,5月初产卵,窜卵数5 ̄7枚,孵化期16 ̄18天,育雏期24 ̄26天,主食昆虫。  相似文献   

20.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流行的时间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病病幼虫进行跟踪观察,观察了病毒不同浓度处理下,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的田间流行动态结果表明,在试验病毒浓度范围(3.1*10^5-3.1^10^8PIBs.ml^-1)内,幼虫大多在喷施病毒后第4天开始发病,第5-7天为发病高峰,第5-6天开始病死,第6-天为病死高峰,宿主现患高峰民发病高峰基本一致。宿主种群发病和病死时间分布可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较好地拟合,模型模拟与实测值有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