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主要从湖北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白尾鹞(Circus cyaneus)的生境偏爱和影响因子两方面分析中国东南部越冬区白尾鹞的种群动态。方差分析表明:年度间白尾鹞丰富度差异不显著。T检验表明:4a季节间白尾鹞丰富度差异极显著,秋季高于冬季。方差分析表明:4种生境中白尾鹞的丰富度存在极显著差异,草甸芦苇农田水域。4种生境中白尾鹞丰富度变异系数为:草甸水域芦苇农田。草甸生境是白尾鹞相对较好的越冬生境。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法)表明:4种生境中雀形目鸟类和环颈雉的丰富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Enter进入法)显示:白尾鹞丰富度与其捕食对象丰富度在芦苇和草甸生境中呈强正相关,在农田和水域生境中相关性不显著。虚拟线性回归模型(Enter进入法)表明:草甸中的影响因子极显著的影响草甸中白尾鹞的丰富度。方差分析表明:草甸中白尾鹞的丰富度随草甸面积的下降而显著性下降。T检验表明:围网对白尾鹞在水域生境出现频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长尾仓鼠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尾仓鼠(Cricetuluslongicandatus)是我国华北旱作区农田主要害鼠之一。国内对长尾仓鼠的生态学研究仅有一些零星的报道[1],缺乏全年的系统性资料。1997年10月至1998年9月,我们在山西沁水县中村地区设点作定期观察,获得一些资料。1 自然概况与工作方法工作区位于沁水县西南,地处翼城县十字河流域上游,东经112°36′50″、北纬35°27′30″。全区属暖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均温10-12℃,极端最高气温373℃,极端最低气温-145℃。无霜期190-200d,年降水量600-700mm,海拔高度950-1300m,农作物以谷子(Setaria…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通过连续三年的观察,对大鵟在太原地区的越冬居留期、数量动态、日活动节律、觅食及食物组成等获得了较系统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鸟雕冬季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1982—1984年1—3月和ll—12月,在太原市郊对乌鵰冬季生态的观察。其内容包括季节迁徙、栖息生境、数量统计及乌鵰在越冬期间的数量变动,并对其冬季食性、活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7.
历山自然保护区寿带鸟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6年-1998年5-8月,在山西省沁水县中村地区,对寿带鸟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含迁徙季节,栖息环境,种群密度,繁残习性,食物组成等,以期为环境监测和保护鸟类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黑水鸡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1年至1983年的5—10月,在太原市南郊区(东经112°40'—112°60'、北纬37°10'—37°40'、海拔700—800米)对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的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报道如下。 (一)迁徙和数量 黑水鸡在本区为夏候鸟,每年5月中旬迁来。迁来时多为单个在香蒲(Typha latifolia)、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丛生的退水渠或沼泽水塘活动,偶见在近水的农田地边觅食。迁离本区时在10月下旬,居留时间为160天左右。 对黑水鸡的数量分布调查见表1: (二)繁殖生态 黑水鸡迁来繁殖地5—7天前开始求偶。配偶后发情交尾,交尾期最早见于5月18日。在水面游荡中或水边地面交尾。交尾活动从营巢期开始至产卵末期结束。 营巢最早见于5月23日。筑巢由雌雄鸟共同承担。巢呈塔形,较简陋,结构疏松。巢材多为香蒲,次有芦苇及三棱草(Scirpus yagara),少有稻草。巢间最近距离15米左右。巢材多在5—15米处衔得。巢通常筑于高大茂密的香蒲丛基部,巢底部沉入水  相似文献   

9.
1982—1989年的3—8月,在山西省境内对鹡鸰科鸟类的生态进行了观察。本科鸟类在山西省共见有11种(夏候鸟7种、旅鸟4种),多数在4月迁来,9—10月迁离。繁殖后比繁殖前的数量增加10.26—20.98%。  相似文献   

10.
张青霞 《四川动物》1996,15(4):170-172
历山自然保护区乌雕冬季生态观察张青霞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沁水ot8211乌雕却激咖观为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新疆天山、东北西北部呼伦贝尔盟博克图等地区为留鸟。(’)1991—lop年的l-3月和11—12月,我们在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对乌雕的...  相似文献   

11.
黑枕黄鹂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年在山西省沁水县中村地区对黑枕黄鹂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该为夏候鸟,种群遇见率为1.38只/km,5~8月为其繁殖期,5月底开始营巢,6月中旬产卵,窝卵数2-4枚,孵化期为16~17天,经亲鸟巢内喂育15~17天离巢,离巢后的锥鸟仍需亲鸟喂育8~10天,方可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12.
990-1994年3-10月,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鸟在本区为夏候鸟,3月底迁来,10月上旬迁离,多在山涧溪流、池塘、水沟边活动。种群密度遇见数在繁殖前为170只/km,繁殖后177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增长412%。食物以昆虫为主,最早产卵于5月11日,每窝卵数3-6枚,孵卵期12-14d,孵化率80%-100%。  相似文献   

13.
山西历山黑脸噪鹛的生态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1998年,在山西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脸噪鹛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其内容包括栖息环境、遇见率、垂直分布,食物组成,繁殖习性等。  相似文献   

14.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白JiLing繁殖生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吴丽荣  郭建荣 《四川动物》2008,27(2):251-253
2003~2005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戴胜Upupa epop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戴胜在本区为夏候鸟,多在林缘耕地栖息,巢多筑于树洞中或岩隙岸堤的洞穴里,窝卵数6~7枚,卵均重4.1 g.孵化期17~18 d,育雏期26~28 d.  相似文献   

16.
中华秋沙鸭冬季生态习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12月,在龙虎山国家级风景区对中华秋沙鸭的越冬生态进行了观察.包括居留情况、种群大小、性比、食性、栖息地、鸣叫、行为等.  相似文献   

17.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岩松鼠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建荣 《四川动物》2003,22(3):171-172
2000~2002年的4~10月,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的生态进行了研究。表明该鼠的种群密度在全区为3.33只/km^2,5~7月为繁殖期,年繁殖1次,每胎产仔3~5只,产后48天小鼠与母鼠分居。岩松鼠喜食松籽及农作物种子,在食物组成中植物性食物占90.28%,动物性食物占9.72%。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于1982—1984年的1—4月和10—12月,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棕眉山岩鹨的冬季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其内容包括季节迁徒、栖息地、总体数量及棕眉山岩鹨在越冬期间的数量波动,并对其冬季话动节律和冬季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山噪鹛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丽荣 《四川动物》2005,24(4):594-595
山噪鹛(Garrulax davidi)为我国特产鸟类,在山西为留鸟.2002~2004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山噪鹛的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多在山地疏林灌丛间栖息,在本区种群遇见率为2.35只/ km.巢多筑在阳坡灌木、小乔木横枝上,每窝产卵3~5枚,卵由雌鸟孵化,孵化期13~14天,孵化率为97.44%,巢内育雏12~13天.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农业生态类型分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多元综合性概念。它是由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干预形成的农业生物群落两大部分组成。其组成部分及诸要素多重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结构中共同实现系统功能。进行农业生态类型分区是为农业生态系统总体结构的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