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本文重新研究了产自新疆西准噶尔晚泥盆世法门期洪古勒楞组和铁列克提组的苔藓虫动物群, 重点关注其形态学特征和古生态学意义。该苔藓虫动物群由隐口目(Cryptostomata)、窗格苔藓虫目(Fenestrata), 变口目 (Trepostomata)和泡孔目(Cystoporata)组成。优势类群隐口目苔藓虫是具有中轴或中板的细枝状和双叶状群体。 它们的虫室具有加厚的外区体壁, 弯曲强烈的自虫室, 数量众多的大虫室(metazooecia)或隐蔽虫室(tectizooecia), 以及径向刺突和/或棘状刺突。多样化的异虫室、刺突、自虫室等结构, 以及不同生长环境中的不同生态组合是新疆西准噶尔法门期苔藓虫成功演化的基础。洪古勒楞组下段和铁列克提组下部的苔藓虫动物群可以划分为三类生态组合(即: No. 1, No. 2和No. 3), 代表前滨—近岸—远岸的沉积环境。其中, 近岸环境的枝状—双叶状—网状苔藓虫组合的属种丰度、分异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新研究了产自新疆西准噶尔晚泥盆世法门期洪古勒楞组和铁列克提组的苔藓虫动物群, 重点关注其形态学特征和古生态学意义。该苔藓虫动物群由隐口目(Cryptostomata)、窗格苔藓虫目(Fenestrata), 变口目 (Trepostomata)和泡孔目(Cystoporata)组成。优势类群隐口目苔藓虫是具有中轴或中板的细枝状和双叶状群体。 它们的虫室具有加厚的外区体壁, 弯曲强烈的自虫室, 数量众多的大虫室(metazooecia)或隐蔽虫室(tectizooecia), 以及径向刺突和/或棘状刺突。多样化的异虫室、刺突、自虫室等结构, 以及不同生长环境中的不同生态组合是新疆西准噶尔法门期苔藓虫成功演化的基础。洪古勒楞组下段和铁列克提组下部的苔藓虫动物群可以划分为三类生态组合(即: No. 1, No. 2和No. 3), 代表前滨—近岸—远岸的沉积环境。其中, 近岸环境的枝状—双叶状—网状苔藓虫组合的属种丰度、分异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黔北桐梓的戴家沟剖面和狮溪剖面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下部的韩家店组出露完好,该组泥岩、粉砂岩中夹有厚度1—3m、直径4—7m的小型点礁。礁核相多具典型的障积格架岩特征,但生长时限短暂,群落分异度低,仅见床板珊瑚、单体四射珊瑚、苔藓虫和海百合茎,礁间为珊瑚、苔藓虫和海百合茎碎片堆积的滩相,伴生丰富的遗迹化石。在陆源碎屑快速沉积的背景下,浑浊海水频繁的富营养化过程限制了礁体纵横向生长和朝高分异度群落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早二叠世地层在东北北部广泛分布,化石较丰富。吉林桦甸县寿山沟组位于东北北部二叠纪地层分布的南缘,是该区早二叠世早期的标准剖面之一,其中含较丰富的营底栖生活的(竹筳)、珊瑚、苔藓虫及双壳类化石。刘效良(1980)曾在东北地区古生物图册中整理和描述了二叠纪苔藓虫29属90种,但未曾研究寿山沟组的苔藓虫。根据刘效良(1982)对东北北部早二叠世苔藓虫研究的结果,认为该区早二叠世苔藓虫动物群的性质既具北极区,又有特提斯海区的特征,属于一个混合区系,称为北山一兴安区,即相当于杨敬之、陆麟黄(1981)所划分的中国二叠纪苔藓虫动物区系的北区。寿山沟组的苔藓虫常与(竹筳)  相似文献   

5.
金矿区苔藓结皮表土原生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群落多样性特征指数和冗余分析法(RDA),对黔西南老万场金矿区苔藓结皮表土原生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南老万场金矿区矿渣、矿土和矿区周围裸露石灰岩等样地的苔藓结皮表土原生动物群落中种类数为49种,隶属35属28科,大多数种类丰度较低;群落多样性指数和RDA分析表明,金矿区苔藓结皮表土原生动物群落变化受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重金属综合污染、pH是影响原生动物群落特征的主导因子(P<0.01);原生动物群落种类丰富度和丰度随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的增大而明显降低。通过排序分析表明,在重金属污染的金矿区,化学因子比物理因子对原生动物群落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枝角类和涟虫类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2003年长江口29°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长江口邻近海域枝角类和涟虫类总丰度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丰度的季节差异与水团的关系,分析了种类的数量变动,并与东海外海的生态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涟虫类丰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而平面分布变化与盐度有关.平均丰度夏季最高(0.59 ind./m3),春季最低(0.05 ind./m3).本次调查共发现涟虫类4种,分别为三叶针尾涟虫(Diastylis tricincta)、卵圆涟虫(Bodotria ovalis)、亚洲异针尾涟虫(Dimorphostylis asiatica)和细长涟虫(Iphinoe tenera).其中,三叶针尾涟虫四季均出现,四季优势度分别为0.04、0.03、0.04和0.06;卵圆涟虫出现在夏、秋和冬季,优势度分别为0.11、0.00和0.07;亚洲异针尾涟虫和细长涟虫仅秋季出现,优势度分别为0.17和0.002.仅在夏季发现两种枝角类,分别为肥胖三角溞(Evadne tergestina)和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在长江口,枝角类和涟虫类的分布特征与长江冲淡水都有一定的关系,显示出这两大类浮游动物具有咸淡水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根据海洲湾2006年8月—2007年11月的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调查数据,采用聚集强度指标、Iwao和Taylor模型分析了强壮箭虫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丰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强壮箭虫在调查海域呈聚集分布;强壮箭虫平均丰度的时空变化差异显著,空间上,中、北部海域的平均丰度高于南部海域,时间上,强壮箭虫春、冬季节的平均丰度明显高于夏、秋季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述中国苔藓动物一新亚种:强似膜孔苔虫舟山亚种;三新纪录:平壁托孔苔虫、楯扇孔苔虫、扇形管孔苔虫的形态特征,采集地及分布。新亚种并与近似种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阿拉克斯苔藓虫(Araxopora)共有12种,本文描述10种,包括4个新种,是变口目苔藓虫中出现最晚、形态特异的一属,产于下二叠统,以下二叠统上部居多。本文根据大量标本,阐述了此属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种间区别、演变关系及其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10.
滇西晚石炭世 Triticites 带的苔藓虫,产于施甸的10种,内含1新种,群体形状单一,生活于温暖、清洁、高能、面向外海的硬基底浅海区;产于腾冲的只有1种,是低能深水特提斯区分子.早二叠世苔藓虫12种,内含1新种,产耿马永德组 Polydiexodina 带之下,系特提斯区分子,据对其中的3层苔藓虫的硬体类型及标本数量分析,耿马含苔藓虫地层代表一个海侵过程.  相似文献   

11.
小鞘指环虫种群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在1992-1994年期间对鲢指环虫病原小鞘指环虫种群的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小鞘指环虫种群从每年的冬季开始出现,到次年春末(4月),其染率与丰度均匀发展至高峰。此 度随着水温的上升而迅速下降,到6月上旬,种群消失,在感染强度低于200虫/鱼的情况下,小鞘指环虫对宿主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奥陶纪苔藓虫的研究是从杨敬之(1957)首先报道陕西梁山地区早奥陶世苔藓虫开始的,计2属3种,即:Trepocryptopora dichotomata Yang, T. flabelata Yang, Nicholsonella houi Yang和N. sp.。杨敬之、陆麟黄(1962)曾记述甘肃中奥陶统Dianulites yumenensis Yang et Loo一种。杨敬之、胡兆珣(1962)在编写《中国的苔藓虫》一书时,曾将1960年以前在我国境内已发现的苔藓虫化石都汇编入书,其中原记载为奥陶纪的苔藓虫仅4个种,它们是:Batostoma magnopora Ulrich, Batostomella antiqua Yabe et Hayasaka,  相似文献   

13.
泥盆纪的变口目苔藓虫,在世界各地分布很广,种类和数量亦很丰富,这个时期是古生代苔藓虫发育史上的重要阶段,许多奥陶纪、志留纪习见属、种多已绝灭,而出现许多新的、独特的以及微细构造复杂的类型。因此,研究泥盆纪变口目苔藓虫,对地层及生物演化和生态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美国、苏联及其它  相似文献   

14.
第一届全国苔藓虫、层孔虫学科组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1月29日—12月5日在湖南慈利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地质矿产部、石油工业部、化学工业部、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属的8个单位。 学科组组长杨敬之教授首先作了“当前苔藓虫研究动态及努力方向”和“国际石炭纪会议简史及第十一届会议筹备情况”的报告。陆麟黄介绍了第七届国际苔藓虫会议概况。王宝瑜的“新疆西昆仑山  相似文献   

15.
云南曲靖等地的志留纪苔藓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我国云南省曲靖等地的志留纪苔藓虫共9属14种,除Fistuliramus sinensis外,都是新种,其中不少属在我国还是首次发现,而且有些属在国外常见于奥陶纪,在志留纪地层中未见报道,这不仅丰富了我国志留纪苔藓虫的资料,而且对于某些苔藓虫属的演化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5 年10 月-2016 年4 月以喀斯特石漠化区域不同生境条件的苔藓植物为研究对象, 采用“样方法”、PCA排序等研究群落特征及演替模式。经鉴定苔藓群落的物种组成有11 科30 属82 种。苔藓群落共99 个, 其中纯群落占16.2%, 各生境条件苔藓群落种类丰富度与多样性为裸露白云岩<灌草丛<藤刺灌木丛<针阔混交林。矮丛集型、高丛集型在各生境条件中均有出现, 除藤刺灌木丛以外交织型的比例逐渐增加。建群种演替规律为: 尖叶扭口藓→长尖扭口藓→北地扭口藓, 但在各生境条件群落的构成模式出现差异。总之, 生境条件与苔藓群落特征密切相关, 各生境相同的种类随着生境条件改善逐渐减少, 相似性降低, 分化出以优势种占据的群落增加, 多种优势种将趋于平均分配生态空间, 形成以多种苔藓为优势种少量伴生种的群落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环口目苔藓虫在中国泥盆纪地居中已发现了很多种层,但在二叠纪地居中关于环口目苔藓虫报道的还很少。乐森璕先生于1932年研究扬子江下游栖霞石灰岩中的珊瑚化石时描述了两种:Fistiulipora sinensis Yoh,Fistulipora waageniana Girty。除此而外未见其他环口目苔藓虫出现在中国二叠纪地层的报告。根据现在的认识和其他  相似文献   

18.
长江口强壮箭虫和肥胖箭虫的丰度变化对环境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云  徐兆礼  高倩 《生态学报》2009,29(9):4773-4780
根据1959年和2002年在长江口28°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8个航次海洋调查资料,分析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丰度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结合同步的温度资料分析不同生态类群的强壮箭虫和肥胖箭虫对环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长江口水域春、夏、秋3季强壮箭虫平均丰度均小于1.00 ind/m3,出现率低,无集群性.1959年冬季平均丰度达3.24 ind/m3,出现率较高,有明显的集群性,而2002年冬季平均丰度锐减为0.001 ind/m3,几无分布.肥胖箭虫夏季平均丰度、出现率和集聚强度明显高于其它季节.2002年夏季平均丰度达16.06 ind/m3,较1959年增加3.71 ind/m3,且分布区明显扩大.可见,暖温种强壮箭虫和暖水种肥胖箭虫对长江口海域变暖的响应不同,可作为长江口海洋变暖长期变化的重要指示种.  相似文献   

19.
藏北中侏罗世窗孔类的发现和唇口类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新科Fenestraporidae及其一个新属Auiculofenestella和它的两个新种A.triapertalis,A.que-napertalis被建立和描述了,它们发现于藏北羌塘盆地中侏罗世巴柔期的地层内,新属和限于北美和中亚高加索地区早泥盆世晚期和中泥盆世的已知的窗孔苔虫(Fenestrapora)。都显示了似鸟头体的构造,然而,新属中所有的这种似鸟头体构造,只分布于横枝上,本文也讨论了窗孔苔藓动物和其它各类苔藓动物之间可能的亲缘关系,作者推测,窗孔苔藓动物是由隐口苔藓动物的叶孔苔虫(Parachasmatopora)经中奥陶世的原始的窗孔苔藓动物Moore-phylloporina发展来的,新属的发现更进一步提供了支持这样一种假设,即:“唇口苔藓动物是由窗孔苔虫经新属乌头窗格苔虫(Auiculofenestella)发展来的”假设的重要证据 。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方法对采自西藏日喀则和那曲的3种苔藓栖生纤毛虫,鬃异源棘尾虫(Tetmemena pustulata)、棘毛虫未定种(Sterkiella sp.)和殖口虫未定种(Gonostomum sp.)进行了形态学研究,描述了活体、核器以及纤毛图式等形态学特征.同时,测定了这3种纤毛虫的SSU 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