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孢106’是‘A20’通过单孢选育的品种。子实体散生,少量丛生,近半球形。菌盖白色,表面光洁,直径3.5-5.0cm,厚2.0-3.0cm,质地致密;菌柄白色,粗短,近圆柱形,基部略膨大,长2.0-2.8cm。发菌适温22-25℃,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10-24℃,最适温度16-18℃。鲜菇粗纤维含量1.00%,蛋白质含量3.54%,氨基酸总量2.84%。该品种出菇早,子实体圆整、结实,产量高,商品化等级高。适宜双孢蘑菇工厂化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2.
肺形侧耳‘杭秀2号’以‘台秀57’菌株为亲本采用多孢自交育种技术选育而成。该品种菌丝生长适温26-28℃,子实体生长发育适温22-28℃。菌盖扇形,深灰色,菌盖大小平均为4.38cm×3.65cm;菌柄圆柱形,白色,直径平均为1.06cm。鲜菇蛋白质含量2.94%,氨基酸总量2.54%。示范栽培表明,‘杭秀2号’平均生物学效率为71.2%。低温刺激后,经5-6d可完成一茬菇采收。该品种具有出菇整齐、商品性好等优良性状,适于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3.
张峰  张桐  李丹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19,38(9):1480-1490
迷宫栓孔菌在药用上具有降血糖的功效,分布广泛,对采自吉林省白山市露水河镇红松王景区的迷宫栓孔菌Trametes gibbosa进行组织分离,得到菌株ZT-055,对其菌丝体最适培养条件和子实体驯化栽培进行研究,并测定栽培子实体的多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迷宫栓孔菌最适生长条件是碳源为果糖、氮源为酵母浸粉、温度为30℃、pH值为5.0;栽培试验中,通过17d的发菌,于30d左右开始形成原基,44d原基分化成菇蕾,57d左右形成成熟子实体;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迷宫栓孔菌ZT-055子实体多糖含量约为(80.51±5.1)mg/g,在多糖浓度为1.26mg/mL条件下,羟自由基清除率达到45%,超氧氢离子清除率达到48%,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张波  叶雷  周洁  谭伟  李小林 《菌物学报》2022,41(1):160-162
毛木耳新品种‘昊阳黄背2号’是以采自什邡市龙泉山的野生毛木耳子实体经系统选育而成,适宜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等种植毛木耳的区域栽培。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30 ℃,子实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 ℃。耳片呈耳形或不规则形,子实体丛生;耳片边缘光滑,颜色深红褐色。平均每袋干耳产量为203 g。  相似文献   

5.
在栽培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以5种不同培养基质栽培的草菇子实体为研究对象,测定粗蛋白、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醇、有机酸及5′-核苷酸组成与含量,研究不同培养基质对草菇子实体营养成分及呈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棉籽壳为基质栽培草菇,其粗蛋白及水解氨基酸含量及组成最优;以稻草为基质栽培草菇,其可溶性糖醇、有机酸含量最高。综合各种呈鲜成分,等鲜浓度值(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范围为317.45-708.75g MSG/100g,其中以棉籽壳为基质栽培的草菇子实体EUC值最高,以刺芹侧耳菌渣为基质栽培的草菇EUC次之,以金针菇菌渣为基质栽培的草菇EUC [(317.45±13.67)g MSG/100g]最低,约为棉籽壳样品EUC值的44.79%。因此,培养基质对草菇呈味物质的影响显著,可根据需要的呈味物质选用不同的培养基质栽培草菇。  相似文献   

6.
糙皮侧耳‘驻研1号’通过单孢杂交育种选育而获得的优良菌株,中低温型品种,子实体叠生,菌盖扇形,颜色受温度影响,低温下呈深黑色,高温下呈深灰色。菌柄长约5cm,直径1.5cm,六七成熟时菌盖直径5-6cm,厚1cm左右。出菇整齐,菇质韧性强,商品性状好,氨基酸总含量198.1g/kg,蛋白质含量260g/kg。生产周期45-50d,生物学效率高达89.7%,适宜河南地区秋冬季栽培。  相似文献   

7.
蜜环菌子实体的诱导和发生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显好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06,25(2):302-307
研究蜜环菌子实体在人工诱导下的发生规律,主要包括子实体发生与培养基种类、培养基量、培养时间等的关系。麦芽汁培养基是适合蜜环菌子实体发生的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蜜环菌子实体发生率可以达到100%,子实体最短可以在45天发生。子实体发生与培养基瓶装量有关,每瓶中培养基总固形物(琼脂除外)达到6.75g才足以发生子实体。子实体发生时间与25℃的培养时间有关系,培养时间不足使子实体发生时间延迟。菌体总生物量对培养基中总营养成分的转化率可以达到65.90%,子实体生物量对培养基中总营养成分的转化率为1.52%~9.11%。  相似文献   

8.
桑黄栽培子实体成分分析及其显微形态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显微形态及其结构,如菌管、子实层、担孢子、锥形刚毛及离散菌丝结构等。分析结果表明:桑黄幼嫩子实体中全氨基酸含量可达11.22%,是成熟子实体(4.28%)的2.62倍,其多糖含量(1.18%)也较成熟子实体(0.64%)高许多。其多糖组分主要为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摩尔比分别为3.820:0.314:1.000(幼嫩子实体)和3.260:0.112:1.000(成熟子实体)。  相似文献   

9.
斜生褐孔菌子实体的诱导和发生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斜生褐孔菌Phaeoporus obliquus在人工培养过程中适宜子实体形成、生长、发育的条件.主要包括子实体发生与培养基种类、培养方式、光照以及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甘露醇酵母膏培养基是适合斜生褐孔菌子实体发生的最佳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斜生褐孔菌子实体的发生率可以达到100%.固体培养基适合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第44天开始形成子实体,平均每瓶子实体的干重可达0.372g,子实体生物量对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的转化率为5.81%.20℃是子实体发生的适宜温度;光照对子实体发生影响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野生花脸香蘑人工控制条件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脸香蘑是一种尚待开发的野生食药用菌。发酵料、室外荫棚熟料覆土和室内可控出菇试验房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花脸香蘑可以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周年栽培,培养条件为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2~25℃,子实体原基形成温度18~22℃,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18~26℃;菌丝适宜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空间相对湿度以60%为宜,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发育的空间相对湿度90%~98%,要求通风良好,覆盖富含腐殖质且透气性、保湿性良好的土壤有利于花脸香蘑子实体原基形成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汪乔  王祥锋  杨晓君  郭玉峰  周婷  朱孟娟  王丽 《菌物学报》2021,40(12):3182-3195
以3种林木枝条废弃物(金银花、松木、杨木)作为栽培基质,对4株综合性状较优异的肺形侧耳菌株进行栽培,测定不同栽培基质的肺形侧耳子实体中粗蛋白、水解氨基酸、游离氨基酸、总糖及5′-核苷酸组成与含量,研究不同菌株、不同栽培基质下肺形侧耳子实体营养成分及呈味物质的含量,以柞木+棉籽壳传统栽培基质作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之间、不同栽培基质之间肺形侧耳子实体的营养成分及呈味物质都具显著差异,其中以金银花作为栽培基质时,菌株P2、P3、P45子实体粗蛋白和水解氨基酸含量在4种基质中最高;以松木作为栽培基质时其游离氨基酸总量在4种基质中普遍最高;所有样品中的等鲜浓度值(EUC)范围为67.91-146.13g MSG/100g,其中以金银花为基质的菌株P3子实体EUC值最高,而以柞木+棉籽壳为基质的菌株P7子实体EUC值最低。本研究可为基于各地农林废弃物开展肺形侧耳的栽培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梁逸  戴丹  饶固  李丹  于寒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21,40(8):2074-2086
对采自江西省萍乡市的野生牡蛎形拟层孔菌Fomitopsis ostreiformis子实体分离的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在对其菌丝体最适培养条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驯化栽培研究。通过水提醇沉法对获得的牡蛎形拟层孔菌栽培子实体进行粗多糖提取,并通过测定其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讨论该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牡蛎形拟层孔菌的最适生长碳源与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浸粉,最适生长pH为5.0-6.0,最适生长温度为35℃,温度因素对其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最大;栽培种接种后,60d左右可形成成熟的子实体;其栽培子实体粗多糖的提取率为10.88%,提取粗多糖中总糖含量为23.87%;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率,且均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抗氧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以桑枝为主要基质的灵芝栽培配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对以桑枝为主要成分的灵芝栽培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方法以苯酚-硫酸法测定灵芝子实体中的多糖含量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PB)实验筛选出影响栽培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的主要因素,然后用最陡爬坡试验、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法对影响灵芝多糖含量的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利用以栽培灵芝子实体中多糖含量为响应值建立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得到可大幅度提高灵芝子实体中多糖含量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确定了以桑枝为主要基质的优化后栽培培养基配方:65%桑枝屑,25%中药渣,4%玉米粉,1%蔗糖,1%石膏粉,4%麸皮,0.1%KH_2PO_4,0.1%MgSO_4·7H_2O,0.01%VB1。验证实验表明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生产的灵芝子实体中的多糖含量高达8.35%,是基础培养基生产的灵芝子实体多糖含量(3.17%)的2.63倍。结论对灵芝栽培培养基配方采用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可以有效地对栽培培养基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4.
裂褶菌培养、鉴定及氨基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获得裂褶菌的纯培养物,鉴定培养菌丝,并分析子实体及菌丝氨基酸含量.方法:利用孢子分离法、组织分离法培养菌丝,扫描电镜观测其菌丝特征,结合ITS区序列分析,并利用出菇试验分析其菌丝体,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别测定裂褶菌子实体、菌丝体氨基酸组成.结果: 菌丝体ITS区序列与子实体完全一致,出菇试验亦表明裂褶菌菌丝体培养成功,子实体及菌丝体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成分,两者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相当,菌丝体总氨基酸含量14.01%,子实体总氨基酸含量15.59%,其中菌丝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38.60%)比子实体稍高(37.95%).结论:裂褶菌菌丝亦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作为重要的氨基酸来源及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15.
培养基质碳氮比显著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长发育。广叶绣球菌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真菌,前期研究发现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碳源的需求较多。本研究采用松木屑、复合氮源作为栽培原料,研究基质碳氮比对绣球菌菌丝生长及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不同碳氮比(C/N)的栽培基质对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影响,但是随着C/N比值的增加,子实体形成期逐渐延长,子实体形成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基质C/N在48.8-55.9之间时,采收率较高,在80-90d内,达到采收标准的菌袋比例分别为83.7%和81.4%。当基质C/N为43.4时,鲜菇产量最高,但外观品质受影响。综合考虑生产成本及效率,采用松木屑和复合氮源作为栽培原料、适宜的基质C/N为48.8时,绣球菌子实体形成期为64d,子实体形成率为95%且较为集中,鲜菇平均产量为231g/袋(76%集中于200-260g/袋),整个生产周期为84d。本研究结果表明绣球菌具有“高碳低氮”的营养生理特性。  相似文献   

16.
刘朋虎  陈华  李波  王义祥  翁伯琦 《生态学报》2022,42(3):1015-1021
利用外源镉添加的袋栽试验,系统研究了镉对姬松茸J37和J1两菌株农艺性状、子实体产量、氨基酸和镉含量的影响,以求为低富集镉的姬松茸品种选育和安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外源镉添加对姬松茸J37和J1品种子实体的农艺性状的影响各异,两菌株单个子实体重量、子实体高度、菌盖直径、菌盖厚度和菌柄直径等均与外源镉浓度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中子实体重量与外源镉浓度间的相关性最大;15 mg/kg镉水平是两菌株农艺性状发生显著变化的敏感点。不同镉水平下J37菌株单个子实体重量比J1菌株高10.9%—36.6%,表现为较强镉耐受性。姬松茸J37与J1菌株子实体产量、氨基酸和镉含量均随着潮次的增加而降低,子实体产量和氨基酸含量随着外源镉水平增加而降低,而镉含量随外源镉水平增加而增加。与外源镉0mg/kg处理相比,当外源镉水平达15 mg/kg时,J1和J37子实体总产量分别下降23.4%和13.4%以上,J1和J37子实体镉含量分别提高51.5%、13.7%以上,且J1子实体镉含量已达到食品卫生标准的临界值。当外源镉水平达到35 mg/kg时,J1和J37子实体产量分别下降45%、32%以上,J1和J...  相似文献   

17.
程国辉  安小亚  王旭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18,37(6):712-721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菌核多孔菌Polyporus tuberaster资源,对采自吉林省露水河东升林场的野生菌核多孔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取纯菌株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十字划线法研究固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碳源、氮源、pH和温度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从以上4个单因素实验中选出3个最优水平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菌核多孔菌P. tuberaster的最适培养条件为:碳源糊精粉(20mg/mL)、氮源酵母浸粉(2mg/mL)、pH 5.0、温度25℃。在最适培养条件下采用试剂盒测定液体培养条件下菌株的产酶活力,结果表明,菌核多孔菌产漆酶能力较强,酶活力最高可达386.96U/L;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仅为5.23U/L;未检测到锰过氧化物酶。出菇实验中,二级种选用麦粒菌种,500mL罐头瓶装干料160g,每瓶接种蚕豆大小菌块3-4块,25℃培养,菌丝满瓶时间为20d;栽培种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石灰粉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17cm×33cm×0.05cm栽培袋装干料520g,每袋接种蚕豆大小二级种3-4块,菌丝发菌时间为26d;在92%-95%空气湿度、一定散射光和20-21℃低温刺激下培养13d后原基分化形成菇蕾,此后加大空气湿度至97%-98%并保持温度24-25℃培养32d后子实体成熟。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子实体通常会在生长过程中积累较高含量的糖醇及海藻糖,这些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能够促进食用菌的生长,而在灵芝中的同类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高效阴离子-脉冲安培法对沪农灵芝一号子实体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的糖类成分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发现灵芝子实体中主要的可溶性糖类成分是阿拉伯糖醇、甘露醇和海藻糖,甘露醇在子实体成熟时的菌盖中的含量达到最高值,阿拉伯糖醇在产孢子期的子实体中含量较高,两种糖醇的含量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一种糖醇积累的同时会消耗利用另一种糖醇,而海藻糖在灵芝子实体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仅在子实体初期的菌基部位检测到较高的含量;同时通过qRT-PCR技术检测灵芝子实体不同部位中这几种糖类的主要代谢酶基因的表达变化,发现这些代谢酶在子实体的菌基部位的表达水平相对其他部位较高,且随着子实体生长这一差异更加显著,这一结果表明灵芝中的糖醇和海藻糖分布差异可能是先由菌基的菌丝体中合成产物并转运到子实体不同部位,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代谢之后产生。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人工培养冬虫夏草子实体的产量,需要优化其培养参数。本实验测定培养基中糖类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虫夏草子实体产量的影响。于大米小麦作为主要组分的培养基中接入冬虫夏草菌,在9~13℃下培养60 d,转入4℃培养。葡萄糖培养基中,冬虫夏草子实体干重是麦芽糖培养基中的7.6倍,出现菌丝和收获子实体的时间也比麦芽糖培养基中至少快2个月;蔗糖培养基中未获得子实体。不同种类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虫夏草子实体产量影响显著。于菌液中加入环磷腺苷、三十烷醇和玉米素的培养瓶均未发现菌丝生长。加入100μg/mL 6-苄氨基腺嘌呤的培养瓶可见菌丝生长,但未见原基分化。转入4℃下6个月后,与对照相比,加入100μg/mL吲哚乙酸、1μg/mL和100μg/mL吲哚丁酸、10μg/mL赤霉素、1μg/mL和10μg/mL乙烯利,以及1μg/mL 2,4-D的培养瓶中子实体干重均显著提高,其中加入1μg/mL吲哚丁酸和1μg/mL 2,4-D的培养瓶的子实体干重是对照的15倍。实验结果为优化冬虫夏草子实体人工培育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以不同灵芝品种、不同栽培基质、不同管理方式、不同生长时期获得的灵芝子实体为原料,用95%乙醇超声提取,对提取物进行了含量测定、三萜组成分析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子实体醇提物中三萜和甾醇类物质的含量在4.60-6.20mg/g之间;高效液相分析发现10种三萜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在样品间存在明显差异。所有灵芝子实体醇提物对肿瘤细胞L1210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开伞期的灵芝子实体醇提物抑制肿瘤增殖的活性优于其他生长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