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7 毫秒
1.
对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杂交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或基因的连锁互换规律。快速判断遗传规律,是提高解题速度的关键。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种快速判断法则。本法则适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一、判断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互换规律当两对相对性状杂交时,若后代出现四种不同的表现型,它们之比不等于9∶3∶3∶1或不等于1∶1∶1∶1时,就需要判断是什么遗传规律,进而确定亲本的基固型。方法一如果杂交后代中双显性个体数≠双隐性个体数(双显∶双隐≠1∶1),则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生物学第五章遗传和变异的课文中,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这一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课文中,对具有两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其后代表现型的比值只讲了 F_2的9∶3∶3∶1和测交后代的1∶1∶1∶1两种类型,但八二年的高考试题中却出现了3∶1∶3∶1和1  相似文献   

3.
问题解答     
问题解答问:影响相对性状分离的条件是什么?答: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质体杂交产生的F;,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其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例为3:l,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例为1:1。这种分离比例反映,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是分别载荷在两条同源染色体对等位点上的成对基因...  相似文献   

4.
关于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习题练习或考试常常会遇到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分析。如已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析(推测)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及其相应的比例。初学者在练习中,常出现分析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不正确,或有的学生分析正确,但比例又发生错误。一部分学生在完成这类习题时不仅错误率高,而且速度很慢。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对分离规律中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的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为减少学生在解自由组合规律习题中的错误,提高解题的正确性和速度,必须加强学生对分离规律中习题的练习,真正做到熟练掌握。特别是对各种不同基因型和表现型的亲本杂交后,对其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必  相似文献   

5.
《遗传》1982,(2)
为普及遗传学基本知识,解决遗传学实验课的材料困难问题,福建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室,利用圆果种黄麻配制了可供验征遗传学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二大规律的实验材料,整套实验材料包括亲本(P_1、P_2)、杂种第一代(F_1)、杂种第二代(F_2)和测交后代(B_1、B_2)。用黄麻做遗传教学  相似文献   

6.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中仅就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由此推导出本规律的基本原理。但是,由于学生初次学习遗传方面的知识,对此规律中任意一个杂交组合的结果,难以一目了然地推断出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种数与比例,特别是对于三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更难以认识。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推敲,引导学生掌握若干计算公式,这既便于检查做题的正确性,也为填写杂交组合中亲子两代的基因型奠定基础。为了便于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我在教学中归纳了如下几点有关计算方法: (一)个体产生配子种数=2~n(n是等位基因对数,下同). 例1,基因型是AaBbCc的生物体,有三对  相似文献   

7.
突破"孟氏定律"教学重难点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武  唐虹 《生物学通报》2000,35(3):25-27
“孟氏定律”是高二生物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尤其是对“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学习和应用 ,学生在学习之后 ,对基因是怎样分离和自由组合 ,不同基因型的生物个体是怎样产生不同比例的配子 ,怎样根据部分已知条件推测某亲本或某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以及怎样预计某杂交后代出现的几率等问题始终混淆不清 ,难于理解 ,以至出现解题思路和方法的错误。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 ,收到良好效果。1 减数分裂为基础 ,概率原理贯始终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而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染色体是DNA…  相似文献   

8.
以基于探究和建构主义的“发现学习”理论为指导。设计了面向高中学生的“自由组合定律”一节的教学,引导学生使用“假说一演绎”这种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结合数学统计推导,分析孟德尔2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尝试对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解释和假说,同时,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和推导实验结果,再与孟德尔的实际测交实验结果比较,进一步检验假说是否成立,最终构建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9.
周晓云  王克荣 《菌物系统》2003,22(2):264-271
通过对菌株突变体有性杂交后代的检测方法,对串珠镰孢霉Fusarium moniliforme氮代谢过程中硝酸盐还原途径相关酶基因间关系进行研究。串珠镰孢霉含钼协同因子突变体缺陷型(nitB)与亚硝酸盐还原酶缺陷型突变体(nitC)间的杂交结果显示,在不同的交配群以及在相同交配群不同寄主上的分离菌株中,控制这两种酶的基因有两种类型,并据此提出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调控硝酸盐还原途径酶的假说。当杂交后代出现四种表型(nitD:nitB:nitC:wt=1:1:1:1)时,表明这两种酶的遗传受核基因调控,分离时两种基因自由组合:当杂交后代仅有两种表型时,表现为父本表型隐藏,双基因缺陷型(表型同主氮调节基因缺陷型nitD)表型不出现,即母本表现型:野生型为1:1,表明这种遗传类型除受核基因的控制外,还存在细胞质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连锁条件下基因互作形式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根据子代的表型判断基因互作形式,是遗传学上重要也是困难的问题.文[l~2]在自由组合条件下给出了判定方法.本文得到了基因连锁时互作形式的判定法则,它是文[l~2]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