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感染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医院自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非发酵菌,对其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共检出96株非发酵菌,检出率为19.79%,分离率居前4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6.88%)、鲍氏不动杆菌(21.8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5.63%)、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0.42%);4种常见的非发酵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型抗菌药物对非发酵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耐药性强,应加强临床细菌学的检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感染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09年医院自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非发酵菌,对其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4 273株非发酵菌,检出率为38%,分离率居前4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44.09%)、鲍氏不动杆菌(27.64%)、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0.58%)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5.99%);4种常见的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型抗菌药物对非发酵菌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耐药性强,应加强临床细菌学的检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重症监护病房粘质沙雷菌耐药情况,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 收集2009年至2010年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病房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33株粘质沙雷菌与同期非ICU病房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26株粘质沙雷菌,对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与非ICU分离的粘质沙雷菌,除均对头孢他啶、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耐药外,ICU粘质沙雷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唑啉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病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粘质沙雷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应及时对ICU患者进行抗生素耐药性检查,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细菌耐药率少于30%的抗菌药物,首先选用,但要考虑感染程度及器官功能状态;耐药率大于75%的药物暂停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滨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病原菌种类及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我院ICU住院患者各类标本分离的病原菌进行培养,应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细菌菌种,K-B法进行药敏试验检测,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收集3 449份标本,检出非重复病原菌1 802株,阳性分离率为52.25%,其中革兰阴性菌1 399株占77.64%,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75株占15.26%,以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真菌128株占7.10%,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主要致病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而对替卡西林、头孢他啶及哌拉西林均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及氯霉素敏感,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100.00%。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s检出率分别为81.47%、74.19%和56.26%。结论我院ICU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的监测,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感染部位标本中分离的主要细菌,采用美国Dade Behring 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其药敏测试仪及其配套药敏鉴定板测定MIC值。Microsoft Excel统计和χ2检验。结果ICU主要细菌分别是G-杆菌,前6位依次为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嗜麦芽黄单胞菌。G 球菌前4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6种G-杆菌除嗜麦芽黄单胞菌天然耐亚胺硫霉素外,鲍曼/溶血不动杆菌对包括亚胺硫霉素在内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其它4种细菌对亚胺硫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此外,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相仿,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尚低,耐药率为8.3%-25.5%;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尚低,耐药率为10.5%-25.0%;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尚低36.4%;嗜麦芽黄单胞菌对SMZco的耐药率最低为14.3%。4种G 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未检到耐万古霉素菌株。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3.7%-5.3%,其次除屎肠球菌外,其它3种G 球菌对利福平的耐药率也还较低,为5.3%-9.5%。屎肠球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尚低为33.3%。不同的细菌耐药率不同,与其耐药机制有关。结论多重高耐药性是ICU感染菌的重要特征,加强ICU感染菌监测,对预防和控制ICU的医院感染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了解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ICU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培养,用API鉴定系统或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对检出菌株的构成、标本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共分离出4 19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2.1%、革兰阳性球菌22.3%、真菌25.6%;革兰阴性杆菌中非发酵菌占主要地位(37.5%),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13.1%);而肠杆菌科细菌则以肺炎克雷伯菌(9.5%)及大肠埃希菌(5.1%)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4.6%)为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11.8%)为主;在检出所有病原菌的标本中,前3位依次为痰液(79.1%)、血液(8.4%)、无菌体液(8.1%);细菌耐药性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66.4%、56.3%。几种主要病原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各不相同,但大部分菌株均呈现多重耐药的现象。产酶菌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产酶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酶菌及非产酶菌的抑菌效果都很明显;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替坦对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最低均在40%以下,可作为产酶菌的首选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耐药率均在50%以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为70.1%,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75.8%,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38.7%。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烷可作为革兰阳性球菌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ICU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多为多重耐药菌。真菌感染率增加且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好。应动态监测ICU病原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从而控制医院内感染,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肠球菌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状况及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到的316株肠球菌,采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16株中以粪肠球菌(54.8%)及屎肠球菌(43.0%)为主,屎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但粪肠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屎肠球菌(P<0.01)。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3.7%,力奈唑烷耐药率为0.7%,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6%,力奈唑烷耐药率为0%。结论肠球菌为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万古霉素合理正确的使用仍是当前治疗肠球菌感染的重要途径,VRE的出现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VITEK-2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各类标本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CNS 189株,以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占71.4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122株,分离率为61.5%,β-内酰胺酶检出率达100%,MRCNS对青霉素、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达100%、93.44%、91.80%,对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药的耐药率次之,对利福平、呋西地酸、替考拉宁、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等耐药率均较低;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67株,分离率为38.5%,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61.1%,MSCNS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189株CNS中未检测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 ICU分离的CNS以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MRCNS检出率高且呈多重耐药,万古霉素、呋西地酸、替考拉宁、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是治疗MRCNS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广州市儿童医院PICU病房2003年11月-2005年10月各类感染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29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13株(72.2%),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革兰阳性球菌58株(19.7%),主要为葡萄球菌;真菌24株(8.1%)。药敏结果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及阿米卡星较为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而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严藿。肠杆菌科细菌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及多种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较敏感。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严重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阿米卡星敏感性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等非发酵菌已成为PICU病房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是有效控制危重病患儿感染和减少耐药菌株产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分离株的病原分布及细菌耐药状况,并与非ICU相比较,观察二者的区别,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用GPI、GNI、ANC、YST鉴定卡、AST—GN13、AST—GP67药敏卡进行菌株的鉴定和药敏,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0)制定的指导原则,判断细菌的耐药率。结果共计分离到2341株细菌,其中ICU有505株占21.6%,非ICU有1836株占78.4%。在ICU分离到的细菌中,革兰阳性菌占23.2%(117/505);非发酵菌占47.3%(239/505)。在非ICU中,革兰阳性菌占34.4%(632/1836);非发酵菌20.2%(371/1836)。ICU前3位细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非ICU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ICU和非IC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胺培南对ICU铜绿假单胞中的MIC50是非ICU的8倍,MIC。值相当。ICU与非ICU分离的葡萄球菌属细菌对头孢唑啉、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和非ICU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全部敏感。结论ICU患者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又以非发酵菌占大多数。非ICU患者分离的革兰阳性菌比例明显要比ICU高。在主要的致病菌中,ICU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  相似文献   

11.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来自重症监护病房各类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540株,用VITEK AMS-60或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ICU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ESBLs阳性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比例为61.6%和51.8%,各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结论该院ICU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且呈现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颅内感染感染患者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感染管理。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0年神经外科颅内感染患者的细菌分离株及耐药性。结果细菌共92株,革兰阳性球菌40株,革兰阴性杆菌52株;排前6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15.22%)、表皮葡萄球菌(13.04%)、金黄色葡萄球菌(10.87%)、铜绿假单胞菌(10.87%)、肺炎克雷伯菌(8.7%)和粘质沙雷菌(8.7%)。结论神经外科颅内感染中革兰阴性菌与阳性菌比例相当,多重耐药性比例高;依据细菌及耐药性监测结果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治疗颅内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病原菌耐药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与其他病房分离病原菌的耐药率。方法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深圳市儿童医院1999~2004年分离的2组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耐药率的显著性比较用χ2检验。结果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而其他病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对左氧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376%、368%、712%、712%和505%,显著高于儿科其他病房分离菌株的耐药率(P<0001)。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分离菌的耐药率高于其他病房病原菌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4.
重症监护病房分离菌菌谱及其耐病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分离菌菌谱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所分离的细菌菌株、真菌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4年共分离获得菌株460株,分离菌仍以G^-菌为主.占57.4%.其次G^ 菌占27.2%,真菌占15.4%。G^ 分离率逐年增多,由2000年的20.7%上升到2003年的28.3%。G^-以肠杆菌属为主。G^ 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为主,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G^ 的90.9%。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前6位分别为金葡菌(13.7%)、肺炎克雷伯杆菌(12.6%)、埃希肠杆菌(11.5%)、白色念珠菌(10.4%)、产气肠杆菌(9.3%)和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5.4%)。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主要分离菌均呈多重耐病特性。只有万古霉素对G^ 具有很强抗菌活性,敏感率达100%。结论该ICU院内分离菌仍以G菌为主.G^ 菌分离率逐年增多,金葡菌已上升到第1位。细菌呈多重耐药特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在G^ 菌中比例很高,应高度重视。掌握该地区、该科室常见分离菌菌谱及其耐药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创伤、手术及激素的应用致免疫功能的低下及抑制,医源性侵入性操作的增多,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呈逐渐增多趋势,已日益受到重视,ICU作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地区,继发真菌感染是威胁危重病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我院ICU两年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小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8年至2009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儿科住院患儿进行血培养,应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检测,阳性菌株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4 647例小儿血培养共检出病原菌316株,总阳性率为6.8%;革兰阳性菌258株(81.6%),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209株(66.1%);革兰阴性菌55株(17.4%),以大肠埃希菌14株(4.4%)和肺炎克雷伯菌12株(3.8%)为主。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高达93.4%,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82.9%)、苯唑西林(82.3%),耐药率均在80%以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2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占82.3%。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呋喃妥因耐药的菌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0%和33%,这些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丁胺卡那霉素、左旋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91.7%、100%、92.9%、100%,表现了较低耐药率。结论本地区小儿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表现为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7.
The genetic determinants responsible for the resistances against the antibiotics tetracycline [tet(M), tet(O), tet(S), tet(K) and tet(L)], erythromycin (ermA,B,C; mefA,E; msrA/B; and ereA,B) and chloramphenicol (cat) of 38 antibiotic-resistant Enterococcus faecium and Enterococcus faecalis strains from food were characterised. In addition, the transferability of resistance genes was also assessed using filter mating assays. The tet(L) determinant was the most commonly detected among tetracycline-resistant enterococci (94% of the strains), followed by the tet(M) gene, which occurred in 63.0% of the strains. Tet(K) occurred in 56.0% of the resistant strains, while genes for tet(O) and tet(S) could not be detected. The integrase gene of the Tn916-1545 family of transposons was present in 81.3% of the tetracycline resistant strains, indicating that resistance genes might be transferable by transposons. All chloramphenicol-resistant strains carried a cat gene. 81.8% of the erythromycin-resistant strains carried the ermB gene. Two (9.5%) of the 21 erythromycin-resistant strains, which did not contain ermA,B,C, ereA,B and mphA genes harboured the msrC gene encoding an erythromycin efflux pump, which was confirmed by sequencing the PCR amplicon. In addition, all E. faecium strains contained the msrC gene, but none of the E. faecalis strains. Transfer of the genetic determinants for antibiotic resistance could only be demonstrated in one filter mating experiment, where both the tet(M) and tet(L) genes were transferred from E. faecalis FAIR-E 315 to the E. faecalis OG1X recipient strain. Our results show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types of resistance genes as well as transposon integrase genes associated with transferable resistances in enterococci, indicating a potential for gene transfer in the food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8.
临床分离肠球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肠球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采集血液、尿液、手术切口分泌物、腹腔引流液等标本,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的分离和种属鉴定,用K-B纸片琼脂扩散方法对不同肠球菌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肠球菌属的数量占全部分离到细菌种类的第6位。其中屎肠球菌的构成比,2002年为30.9%,2006年上升到71.6%,超过粪肠球菌的比例。肠球菌主要分布于ICU、普通外科、呼吸内科、肾内科、干诊、感染科和新生儿科病房。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从2002年的53.6%、38.5%和30.4%下降到2006年的4.5%、0和4.5%,屎肠球菌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从2002年的37.1%下降到2006年的14.3%,两种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性均高,但临床出现耐万古霉素和耐替考拉宁的肠球菌。结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临床肠球菌出现新的分布特点,屎肠球菌比例有增加趋势。调查肠球菌尤其是屎肠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ICU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ICU病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经过耐药菌谱的分析,探讨临床分离菌株的同源性,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3月7日~3月29日ICU病区感染MRSA的10例患者及医院环境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ICU病区MRSA的感染率为47.6%.且环境中空气、陪护人员手、医务人员等亦培养出MRSA,通过耐药谱分析显示细菌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该次MRSA感染为局部暴发流行.医院必须加强室内外环境和空气监控,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无菌侵入性操作和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从而有效减少MRSA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