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报道凡含有神经毒的蛇毒都具有与终板区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神经肌肉传递的突触后阻遏作用,其中只有银环蛇毒和澳大利亚虎蛇毒等兼有突触前阻遏作用。本工作对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毒阻遏神经肌肉传递的作用点进行了分析。当小鸡颈二腹肌标本在蝮蛇毒作用下出现传递完全阻遏之后,其肌肉对乙酰胆碱还保持着约50%的敏感性,同时由离子电泳注射法测知,蝮蛇毒能降低大白鼠膈肌终板区的乙酰胆碱敏感性。蝮蛇毒对神经肌肉传递除具有突触后作用外,尚应具有突触前作用。在较低浓度(40~100微克/毫升)蝮蛇毒作用下,小终板电位频率和终板电位的量子含量都有一短暂的增加,然后逐渐下降,但在高浓度下(200微克/毫升),两者在逐渐下降之前均无暂时增加现象。增加溶液中的镁离子浓度或降低钙离子浓度均能使蝮蛇毒引起的神经肌肉完全阻遏的出现时间延长。这些又进一步证实了蝮蛇毒中除含有作用于突触后的成分外,尚含有作用于突触前的成分。从蝮蛇毒中分离神经毒成分的方法已初步建立,根据本工作的启示,再进一步分离突触前毒素的工作已初获成功,有关资料将另行发表。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尖吻蝮蛇毒、蝮蛇毒及抗蛇毒血清能使接种S180、EAC腹水癌的小鼠明显延长存活时间、降低接种率,但不能完全阻止癌细胞生长。体外具有较明显的导致癌细胞肿胀、膜破裂、核纤维化、坏死等。从腹水酶活力测定及抗血清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病变中产生的某些抗原物质可能与蛇毒中的酶和毒蛋白相近。因此注射蛇毒后可在体内产生相关抗体,中和癌细胞产生的毒素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3.
蛇伤致局部组织坏死的机理和防治研究现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曾仲意  曲敬来  林申 《蛇志》2001,13(4):72-75
蛇伤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是血循毒和混合毒类毒蛇咬伤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 ,其发生率高 ,临床处理棘手 ,伤口往往形成经久难愈的溃疡 ,许多患者还造成肢体残障。面对这样的难题 ,许多专家和临床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提出了很多论点和方法 ,本文拟就文献中有代表性的成果和观点综述如下。1 蛇伤致局部组织坏死的机理  毒蛇咬伤所致的局部组织坏死是由蛇毒中的肌肉毒素 (又称肌溶毒素、膜毒素、细胞毒素、心脏毒素、直接溶血因子等 )、响尾蛇胺及其类似物、蛋白水解酶和磷脂酶 A2 (PLA2 )对组织细胞结构(主要是膜性结构、特别是细…  相似文献   

4.
《动物学研究》第2卷第4期增刊(1981) 本期增刊为“蛇毒研究与蛇伤治疗”。主要内容是:福建产圆斑蝰蛇(Vipera russclli siamensis)蛇毒磷酯酶A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毒性磷酯酶A_2的氨基酸组成和N-末端部分氨基酸顺序测定;浙江蝮蛇毒碱性磷脂酶A的分离纯化及性质;我国10种蛇毒磷脂酶A活力比较;广东金环蛇细胞毒素Ⅷ的化学组成和部分一级结构;眼镜蛇膜毒素对菠菜叶绿体光合膜的影响;中华眼镜蛇毒膜毒素对鼠肝线粒体的作用;眼镜王蛇毒中L-氨基酸氧化酶的分离纯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尖吻蝮蛇毒、蝮蛇毒及抗蛇毒血清能使接种S_(180)、EAC腹水癌的小鼠明显延长存活时间、降低接种率,但不能完全阻止痛细胞生长。体外具有较明显的导致,菡细胞肿胀、膜破裂,核纤维化,坏死等。从腹水酶活力测定及抗血清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病变中产生的某些抗原物质可能与蛇毒中的酶和毒蛋白相近。因此注射蛇毒后可在体内产生相关抗体,中和癌细胞产生的毒素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蝮蛇神经毒素引起的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小鼠接受6—8微克(皮下注射、超最小致死量)的蝮蛇神经毒素后,一般经1—2小时便因呼吸麻痹而死亡。在中毒早期,即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时所取出的样品中,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均正常,但在中毒晚期,即呼吸即将停止之前所取出的样品中,接头前部分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突触泡显著减少,甚至完全被排空,线粒体肿胀、破裂、变性和减少。但神经末梢轴突膜平滑匀整,未见Ω型凹陷的形成,突触裂隙和突触后皱褶亦未见变化。这些结果提示,蝮蛇神经毒素也可能和太攀蛇毒素等相似,通过影响突触泡再循环过程,以阻遏神经肌肉间的传递。文中还讨论了蝮蛇神经毒素与其它蛇毒突触前毒素对接头超微结构作用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用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凝胶A—50(DEAE-Sephadex A—50)对福建产尖吻蝮蛇蛇毒进行柱层析分离,获得11个蛋白峰。其中第一峰具有蛋白水解酶及磷酸二酯酶活力,同时还有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及局部出血作用。第Ⅵ峰具有较强的精氨酸酯酶活力及凝血酶样的直接凝血效应。第Ⅰ及Ⅳ峰能明显延长血液凝固时间,呈抗凝血效应。第Ⅹ峰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腹腔注射于小白鼠,可致远隔部位的皮下、肌肉,胸壁内侧以及腹腔等处出血甚至死亡。 尖吻蝮蛇粗毒具有较高的蛋白水解酶、精氨酸酯酶、5′一核苷酸酶及磷酸二酯酶的活力,而碱性磷酸单酯酶、L—氨基酸氧化酶及磷酯酶A的活力均较低,胆碱酯酶的活力近于零。  相似文献   

8.
被尖吻蝮蛇咬伤会引起严重的出血,对蛇毒出血毒素的研究有利于治疗蛇伤出血药物的筛选.通过SephadexG-75,DEAE-SephadexA-50,SephadexG-200和两次PBE聚焦层析,从尖吻蝮蛇(Dienagkistrodonacutus)蛇毒中纯化到一个分子量为56000的出血毒素(DaHT-3),经氨基酸组成测定计算,由48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此成分在SDS-PAGE上显示出一条均一的蛋白染色带,用等电聚焦电泳测定,其pI为5.50.该出血成分的最小出血剂量是2.6μg,具有蛋白水解酶活力,其活力为3.68,但没有精氨酸酯酶和磷脂酶A2活力.用红外光谱仪研究DaHT-3在溶液中酰胺I带的吸收谱,该毒素含有31.8%的α螺旋、56.1%的β折叠和12.1%的转角;当加入EDTA螯合剂去除金属离子后,它们的α螺旋、β折叠、转角和无规卷曲分别变为11%、26.4%、46.2%和16.5%,而出血活力和蛋白水解酶活力均丧失,表明该出血毒素是金属蛋白酶  相似文献   

9.
李其斌  康树桂 《蛇志》1990,2(2):4-6
本文总结对青龙蛇药抗蛇毒中毒作用进行研究的买验结果,经动物实验证明,青龙蛇药口服对眼镜蛇毒、眼镜王蛇毒、五毒蛇毒及蝮蛇毒中毒的小白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对银环蛇毒中毒的保护率很低;还证明该药有对抗蛇毒的出血毒性、溶血毒性、毛细血管损伤及组织坏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是蛋白磷酸酶家族的主要成员,在蛋白质可逆磷酸化过程中与蛋白激酶一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界存在很多天然毒素可特异性地作用于PP2A从而影响体内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其中微囊藻毒素由于急性肝毒性和强促癌活性日益引起关注。尽管确切的机制仍未探明,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微囊藻毒素产生毒性的机制可能与其引起细胞氧化应激、DNA损伤、细胞骨架的破坏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相关。而PP2A在氧化应激、DNA损伤修复及维持细胞骨架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能调控凋亡相关激酶CaMKII和Bcl-2家族蛋白,这对更好地理解微囊藻毒素LR如何通过影响PP2A而产生毒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蛇毒的抗癌抑癌作用阳灵广邮政编码;629000蛇毒是生物毒素之一种。我国的蛇类资源十分丰富,有毒蛇近50种,常见的剧毒蛇有10种。经多种试验研究表明:以眼镜王蛇、眼镜蛇、金环蛇、蝮蛇和银环蛇等蛇毒,具有明显的抗癌瘤作用。蛇毒及细胞毒,在体外有明显的杀...  相似文献   

12.
《蛇志》2019,(2)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尖吻蝮蛇毒、银环蛇毒和金环蛇毒的蛋白构成。方法采用鸟枪蛋白质组学策略结合无标记定量方法检测4种蛇毒的蛋白种类及丰度。结果金属蛋白酶Aculysin-2、金属蛋白酶前体H_4、心脏毒素1e、磷脂酶B 81b、Thaicobrin、乙酰胆碱酯酶在多种毒液中均被检出,可能成为影响免疫鉴定方法准确度的因素。结论揭示不同蛇毒的蛋白构成的异同可以为蛇伤鉴定方法的开发与蛇伤救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江浙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是属于蝮科蝮属的有毒蛇。蝮蛇毒成份比较复杂,但其中所含的蝮蛇神经毒素(agkistrodotoxin,ATX),是主要的神经毒性成分,它具有磷脂酶[2](PLA[2])活性,是一种阻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突触前神经毒素,可导致递质释放机制失活,从而引起动物中毒。本室发现江浙产蝮蛇的血清能中和自身蛇毒的神经毒性,说明蝮蛇血清中有神经解毒因子存在。本室曾从华南眼镜蛇(Naja naja atra)血清中分离 得到解毒因子CSAP(cobra serum antitoxic protein),但江浙产蝮蛇血清解毒因子的研究见报道,本文建立了该因子的分离纯化方法,并对一些性质及解毒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蛇志》2020,(1)
目的探究多次注射中华眼镜蛇毒后,家兔体内产生抗体的情况,观察多次蛇毒免疫对家兔在致死量蛇毒攻击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6只家兔随机分为6组,其中蛇毒组和细胞毒素组分别用眼镜蛇毒及其分离出的细胞毒素于皮下注射家兔后腿,蛇毒+佐剂组和细胞毒素+佐剂组分别用经弗氏佐剂乳化的眼镜蛇毒和细胞毒素以背部多点皮下注射方式免疫家兔,蛇毒空白组和细胞毒素空白组经家兔后腿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各组均按0、14、28、35天免疫4次,利用双向免疫扩散和间接ELISA法检测各组家兔体内抗体水平;用致死量眼镜蛇毒、细胞毒素皮下注射对应组家兔,观察呼吸、瞳孔、精神状态等生命体征及其局部组织损伤程度、死亡时间。结果蛇毒组双向扩散为1∶4,间接ELISA为1∶64000;蛇毒+佐剂组双向扩散为1∶16,间接ELISA为1∶256000;细胞毒素组双向扩散未见明显沉淀线,间接ELISA1∶1000;细胞毒素+佐剂组双向扩散为1∶8,间接ELISA为1∶128000。致死量蛇毒、毒素攻击后,蛇毒组家兔出现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瞳孔散大、精神萎靡,注射部位有紫色瘀斑,8 h内全部死亡,与蛇毒空白组相比,家兔死亡时间相对延长;细胞毒素组和细胞毒素空白组家兔出现口鼻大量白色泡沫样黏液,呼吸困难,但注射部位瘀紫不明显,均在5 h内全部死亡;弗氏佐剂免疫组家兔无死亡,注射部位出现皮肤损伤坏死。结论在没有佐剂的情况下多次以同种蛇毒、毒素免疫的家兔产生抗体量少,对致死量蛇毒、毒素攻击无明显保护作用,虽有一定量的抗体也无法阻止毒液中细胞毒对皮肤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江浙蝮蛇蛇毒蛋白诱导K562细胞调亡。方法:通过电镜观察蛇毒蛋白作用后K562细胞的形态变化;MTT检测蛇毒蛋白对细胞增值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数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测凋亡片断。结果:蛇毒蛋白作用K562细胞后,能显著抑制细胞增值;LC50为4.96μg/mL,电镜可观察到凋亡形态学改变;电泳呈现典型的阶梯状条带,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凋亡峰。结论:江浙蝮蛇蛇毒蛋白可诱导K562细胞调亡。  相似文献   

16.
尖吻蝮(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是我国特有的毒蛇,尖吻蝮蛇毒除引起局部出血肿胀和坏死等症状外,临床常伴有肾功能衰竭或尿毒症的症状。为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实验对尖吻蝮蛇毒引起损伤后肾脏的改变,用小鼠作了试验观察,材料与方法取体重20克左右的小白鼠。每只注入40微克的尖吻蝮蛇毒,先将粗蛇毒溶子生理盐水中,使每0.1毫升生理盐水含  相似文献   

17.
日本蝮蛇蛇毒磷脂酶A2(Gln49-PLA2)的细胞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本蝮蛇(Agkistrodonblomhoffiiussurens)蛇毒中分离得到PLA2同源物Gln49PLA2,该蛋白具有抗凝血活性、肌肉毒性,缺乏磷脂酶A2活性。分析了该蛋白质对不同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其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贴壁细胞的Gln49PLA2半致死量(LD50)明显低于悬浮细胞,肝素可以明显抑制Gln49PLA2的细胞毒性。将其作用于K562细胞,随着Gln49PLA2用量的增加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大,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但Bcl2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罗刚  邓立普 《蛇志》2014,(1):13-15
目的探讨蝮蛇毒介导小鼠心肌组织中TNF-α蛋白表达变化与不同蝮蛇毒剂量、中毒时间的关系。方法确定LD50蝮蛇毒注射剂量。将96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蛇毒低剂量(0.5mg/kg)组、蛇毒高剂量(1.0mg/kg)组,并按中毒时间设4水平组,即3、6、24、48h组,采集小鼠心肌标本,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蛇毒低剂量组及蛇毒高剂量组小鼠心肌TNF-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而蛇毒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6h组明显高于3h组(P0.05);24h组高于6h组(P0.05);48h组高于24h组(P0.05)。随着蝮蛇毒剂量的增加、中毒时间的延长,心肌TNF-α蛋白的表达越高。结论蝮蛇毒导致小鼠急性心肌损伤,TNF-α蛋白表达增高,且随着蝮蛇毒剂量的增加、中毒时间的延长,心肌TNF-α蛋白的表达越高,呈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趋势,提示TNF-α蛋白过度表达可能是蝮蛇毒导致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用记录膈神经和膈肌的呼吸性发放的方法,对蝮蛇毒急性中毒引起的呼吸麻痹,在家兔和大白鼠上进行了实验分析。将稍大于最小致死量(1毫克/公斤体重)的蝮蛇毒,经静脉或肌肉注入动物体内,一般经数小时后出现软瘫性呼吸麻痹,若及时地给予人工呼吸,则在膈肌的呼吸性发放完全停止的情况下,心电和膈神经的呼吸发放都尚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若将蝮蛇毒直接注入侧脑室内,甚至达每公斤体重30~50微克,既不引起动物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亦未导致动物死亡。若将脑室注射量加大到每公斤体重100微克以上,则动物经一定时间出现四肢强直、头后仰,抽搐、流涎等症状而死亡。在离体标本上,蝮蛇毒具有不可逆地阻遏接头传递作用,并且这种阻遏的发展过程是缓慢的,和银环蛇毒素乙、肉毒杆菌毒素对接头传递的阻遏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纯化得到的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磷脂酶A2(ABUSV-PLA2)进行胶内胰蛋白酶酶解,产生的肽段经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nESI-MS/MS)进行序列测定,蛋白鉴定采用SequestBioworks软件完成。ABUSV-PLA2与其它蛇毒来源PLA2的氨基酸序列比对表明:ABUSV-PLA2是一种新的蛇毒酸性磷脂酶A2。以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表明:ABUSV-PLA2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轻微的解凝效应,但具有显著拮抗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IC50为356n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