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横断大鼠穹窿-海马伞对其海马突触形态的影响。方法:横断大鼠双侧穹窿-海马伞(FF)建立动物模型,于手术前、后对大鼠进行迷宫检查,重点对海马CA3区多形层突触界面的结构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突触界面曲率减小,突触间隙宽度加大,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明显变薄,穿孔性突触的比例也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横断穹窿-海马伞引起海马CA3区突触形态明显改变,推测海马内Ach的正常水平对维持海马CA3区突触界面超微结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强噪声重复暴露(96 dB,2h/d,25 d)后,幼年和老年大鼠在条件反应的建立和再建立过程中,其海马CA_3区习得性长时程突触增强(LTP)的发展均受到明显阻抑,相应地动物达到学会标准需更多的训练。但幼年鼠受阻抑的程度更为严重。对习得性LTP的消退则在幼年和老年大鼠均无明显影响。本研究从突触功能的可塑性方面揭示幼年功物特别容易受到强噪声重复暴露的危害,提示应重视环境噪声对人类婴幼儿脑功能的损害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5.
余朝阳  区英琦 《动物学研究》1989,10(4):348-348,362
我们的工作表明,大鼠在明暗辨别学习过程中海马齿状回有习得性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现象,又CA_3区在大鼠学习和记忆过程有重要作用。本实验观察大白鼠海马CA_3区锥体细胞在条件性饮水反应的建立、巩固和消退过程中其突触效应的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探讨习得性LTP的特性,及从突触水平探讨海马CA_3区在学习记忆功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研究脑老化过程中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神经结构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比较从出生1 d至24月龄(1 d、1月龄、3月龄、6月龄、18月龄、24月龄)的Sprague Dawley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随增龄变化,同时观察与脑老化密切相关的指标脂褐素沉积。结果在大鼠6月龄之前,随着月龄的增加,海马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的发育逐渐完善,至6月龄大鼠突触数量明显增多;此后突触数量逐渐减少,至24月龄大鼠神经元突触数量最少。从1月龄开始海马神经元内即可见少量脂褐素颗粒沉积,随着月龄的逐渐增加,至24月龄时脂褐素颗粒沉积显著。结论青年期大鼠的海马神经元突触发育最好,进入老年期后,突触结构受损,老年期损伤最为严重,同时伴有大量的脂褐素颗粒沉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脉益智方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和海马CA1区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高脂血症大鼠,采用脑缺血再灌注的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利用跳台实验和Y型迷宫实验检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分析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和突触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跳台实验和Y型迷宫实验表明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而给予通脉益智方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形态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排列紊乱,核固缩、退化、变性、坏死、消失.突触结构不完整,突触小泡减少;突触间隙模糊,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通脉益智方组的神经细胞、突触的形态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改善.结论:通脉益智方通过减轻突触的损伤及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改善了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鼠海马CA3区的习得性长时程突触增强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易立  许世彤 《生理学报》1989,41(3):223-230
本实验应用慢性埋植电极技术以电生理学结合行为学的方法,观察大鼠条件性饮水反应的建立、消退和再建立过程中,其海马CA_3区突触效应的变化规律。以刺激内嗅区的穿通纤维(PP)诱发的单突触的群体锋电位(PS)及群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s)为指标,经叠加处理分析,发现随着条件反应的建立,海马CA_3锥体细胞出现突触效应的长时程增强(LTP),它随行为反应的实验性消退而消退,而在随后再次建立条件反应时,又重新出现;且无论此LTP达最高水平还是它的完全消退均超前于条件性行为反应的水平。又在一个实验日训练作业结束时PS并未立即随之增大,在24h内它随时间而发展,但到第4小时已达最高水平,且条件反应率是与PS的水平相应的,对PS与EPSPs的斜率进行相关分析表明,PS的变化主要是突触传递功效的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海马CA_3区随着行为训练有习得性LTP产生。从其发神变化特点及其与条件性行为的关系,提示此习得性LTP极其可能是本实验中学习和记忆的展经基础。  相似文献   

9.
益智Ⅱ号对记忆保持及消退中海马CA3区突触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智II号对小鼠记忆保持及消退过程中海马CA3区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给小鼠灌胃益智II号口服液0.2ml.d-1,连续20d。给药结束后,进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训练,24h后检测小鼠记忆的保持。在行为训练前及训练后的第6d、第12d分别取海马CA3区,电镜观察不同时期突触结构的变化。结果:①在行为训练后的第1d、第6和第12d,益智II号组动物的步入潜伏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P<0.05);②行为训练后的第6、第12d,不论是对照组还是益智II号组,海马CA3区突触活性区长度均显著大于行为训练前(P<0.01,P<0.05);在行为训练后的同一时期,益智II号组的突触活性区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③在行为训练后的第6d,益智II号组中轴树突触、穿孔突触的数量明显高于学习前(P<0.05),也高于同一时期对照组动物(P<0.05)。结论:益智II号能明显促进小鼠记忆的保持,延缓记忆消退;益智II号促进记忆保持可能与其增加海马CA3区突触活性区长度、轴树突触及穿孔突触的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蒋芝华  吕建利 《生理学报》1995,47(3):281-286
将胎龄为17d的大鼠胚胎海马(移植物)移植到同种成年大鼠(宿主)腹海马,90d后,用TH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海马移植物内神经元与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 CA)能纤维之间的突触联系进行上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宿主海马内有大量TH免疫反应纤维。这些纤维是直径为0.5-1μm的细纤维。它们的分布密度是,齿回门区和CA3区透明层内较密集,分子层次之,锥体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内较稀疏。在移植物的  相似文献   

11.
隔区注射AVP和AVP抗血清对家兔温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永录  陈邦勇 《生理学报》1994,46(2):141-147
精氨酸加压素可能是一种内源性退热剂,其抗热作用的最敏感点位于大脑边缘系统的隔区。为了研究AVP抗热的作用的机理,本文观察了隔区注射AVP和AVP抗血清对家兔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1)隔区注射AVP能使PO-AH热敏神经元放电明显增加,冷敏神经元放电明显减少;而隔区注=谢人工脑脊液对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放电均无明显影响。(2)隔区注射AVP抗血清后,P  相似文献   

12.
微电泳氢化可的松对大鼠三个脑区神经元放电的快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太志  王春安 《生理学报》1991,43(3):280-285
本实验的目的是检验糖皮质激素(GC)对不同脑区神经元的快速作用是否有差别。在尿酯麻醉大鼠的大脑皮层(CX)、海马(HPC)及下丘脑室旁核(PVN)等三个脑区比较了微电泳给予氢化可的松(HC)对神经元放电的影响。CX 对 HC 有反应的神经元数(4/50)远低于 HPC(10/36)及 PVN 的数目(9/35)。三个脑区的反应均以抑制为主。HC 引起 CX 神经元放电变化(兴奋或抑制)的潜伏期及后作用时程分别为9.6±6.5s及74.8±66.5s,HPC 的分别为22.7±24.0及24.2±14.5s 和17.58±2148s;PVN 的分别为14.5±11.5s 及21.0±10.5s。这些结果表明,GC 的快速效应在有反应神经元的百分比及后作用时程的长短等方面表现了按脑区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3.
在45只切断双侧缓冲神经的SpragueDawley大鼠,应用细胞外记录方法,观察了颈动脉内注射腺苷对76个最后区(AP)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所得结果如下:(1)在记录到的42个自发放电单位中,颈动脉内注射腺苷(25μg/kg)引起其中29个单位的放电频率由626±075下降至474±076spikes/s(P<001),6个单位放电频率由413±077增加至472±083spikes/s(P<005),另外7个单位放电频率无明显变化,而血压和心率在实验中无变化;(2)在应用非选择性腺苷受体拮抗剂8苯茶碱(8phenyltheophylline,15μg/kg)的10个单位,腺苷对放电的抑制效应可被完全阻断;(3)应用选择性腺苷A1受体拮抗剂8环戊1,3二丙基黄嘌呤(8cyclopentyl1,3dipropylxanthine,50μg/kg)亦可有效地阻断腺苷对12个单位的抑制效应;(4)应用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500μg/kg)的12个单位,腺苷的上述效应也被消除。以上结果提示,腺苷对AP区神经元自发放电有抑制作用,而此作用与A1受体介导的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GABA减缓缺氧引起的神经营养素mRNA表达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γ-氨基丁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内源性抑制递质。近年已有实验证据揭示GABA具有抵抗中枢神经元缺氧或缺血损伤的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素-3是同一家族的成员,它们在海马脑区均有表达。为研究GABA抗缺氧作用的机制,我们以培养的海马CA1神经元为材料,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缺氧后BDNFmRNA,NGFmRNA和NT-3mRNA表达量的变化以及GABA对这种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缺氧使NGFmRNA和BDNFmRNA的表达量迅速上调且前者的变化极为剧烈,而NT-3mRNA的表达量显著下降;用20μM的GABA处理细胞后,上述缺氧引起的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量的上升或下降幅度均被减缓,其中对NGFmRNA表达量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这些结果表明,GABA具有稳定缺氧后BDNFmRNA,NGFmRNA和NT-3mRNA表达水平的作用。推测这种作用与GABA增加氯电导,维持钙稳态以及提高神经元的抗缺氧能力的效应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5.
外侧隔—海马CA1通路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夏平  王福庄 《生理学报》1991,43(2):113-119
电刺激外侧隔区可在海马 CA1区锥体细胞层记录到群锋电位,在 CA1辐射层顶树突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侧脑室注射微量海人酸损毁海马 CA3-CA4区锥体细胞后,电刺激外侧隔区在 CA1顶树突不再诱发 EPSP,由此认为外侧隔-CA1顶树突的神经联系是通过同侧海马 CA3锥体细胞侧支实现的。但 CA3-CA4损毁后,电刺激外侧隔区在海马 CA1起层锥体细胞底树突仍可记录到 EPSP。这一在正常情况下被掩盖的外侧隔-CA1底树突神经联系及其来源尚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6.
褪黑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谷氨酸所致毒性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鼠海马脑片上电刺激Schaffer 侧支纤维, 胞外记录CA1 区锥体细胞层诱发群体锋电位(population spike,PS) , 观察灌流谷氨酸(Glu) 和褪黑素(MEL) 对PS的影响。结果显示:5-0 mmol/L浓度的Glu 可使PS值下降至对照值的4-1 % ; MEL(0-4 、0-5 和0-6 μmol/L) 与5-0 mmol/LGlu 混合给药,PS值分别变化为对照值的14-7 % 、105-2% 、24-3 % ; MEL(0-5 μmol/L) 、Glu (5-0 mmol/L) , 与赛庚啶(CDP,0-5 μmol/L) 混合给药,PS值下降至0 。上述结果提示,5-0 mmol/L浓度的Glu 有神经毒性作用, 但可为MEL拮抗, 这可能由5HT受体所介导。  相似文献   

17.
番茄植物缺锌时,茎尖停止生长,叶部和茎上出现褐色斑点,有明显的小叶病症状。此外,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强度降低,叶绿体结构遭到破坏。陈保生和崔澂发现叶绿体含锌量显著降低,并提出缺锌阻碍了叶绿体的发育。Hoagland发现锌在植物中的生理作用与光有关,此后,不少人对植物需锌与光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证明植物在光下较暗中需锌较多。通过进一步研究,李佳格和崔澂证明锌对自养生长的绿色植物的作用与光有关,而对异养的非绿色植物的作用与光无关。Spencer还报道锌和光影响叶绿体希尔反应活性。由此看来,锌与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但锌在  相似文献   

18.
Ultrastructur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Prorocentrum mariae-lebouriae (Parke & Ballantine) Faust are reported for cultures maintained at growth irradiances (Ig) ranging from 20.6 to 0.3 E m?2.d?1 and following downward shifts in light intensity.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Prorocentrum grown under light regimes that elicit different responses in photosynthesis and pigmentation exhibit distinctive cell ultrastructures. Prorocentrum from high-light conditions had high saturation intensities for photosynthesis (Ik) and low levels of Chl a, Chl c and peridinin-cell?1 These cultures were morphologically distinguished by a large starch volume fraction (Vv), small chloroplast Vv and fewer thylakoids lamella?1. Ik values were lower and pigment concentrations higher in low-light treatments, and cells showed reduced starch Vv, large chloroplast Vv, and higher numbers of thylakoids · lamella ?1. Cells grown under extremely low-light conditions appeared stressed as indicated by the absence of starch reserves and the presence of large vacuoles within the cytoplasm. Results for presence of large vacuoles within the cytoplasm. Results for quantiative electron microscopy, photosynthesis-irradiance (P-I) relations and cell pigmentation indicate that photoadaptation in P. mariae-lebouriae involves a strategy that encompasses changes in both the “size” and “number” of photosynthetic un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