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物种分类和鏊定的基本依据.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是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应用前景广阔.重点综述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单染色体显微切割技术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光钳的原理及其在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及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将光钳和激光微束系统联合使用可以进行显微操作。其特点是操作简便,无机械接触並且绝对无菌。光钳和微束系统可用来切割染色体,收集染色体片段,融合细胞以及改变细胞和细胞器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利用显微操作技术分离植物单个染色体的方法。以黑麦(Secale cereale L.)为材料,以其标准染色体组型图为依据,识别出黑麦含抗病基因的1R染色体。经显微操作,将单条1R染色体放入Ep-pendorf管中。研究表明,用α-溴奈饱和液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可快速鉴别出黑麦1R染色体。采用去壁低渗制片技术,可明显地改善显微分离单染色体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索一个简便而准确地测定单个染色体DNA含量的方法。作者选用蚕豆(Vicia faba,2n=12)根尖细胞做材料。第一步用Feulgen染色及显微吸收光度术测得该品种二倍体胞核DNA含量力36.15皮克(微微克,第二步用DNA特异性荧光染料——DAPI标记该细胞的染色体,然后在UNIVAR显微荧光计上测量各条染色体的荧光强度。经简单换算和统计学处理求得六对染色体DNA分布:9.27、5.03、4.71、4.47、4.26、3.91皮克(微微克)。  相似文献   

5.
小麦染色体的显微激光分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马有志  钱红 《遗传学报》1999,26(1):43-48
探讨了应用氩离子激光进行植物染色体显微激光切割,分离的可行性,应用该技术对普通小麦的体细胞及特定染色体(1B染色体)实施切割,分离,并且以分离到的单细胞核或单条染色体为模板进行了PCR DNA扩增。该技术比玻璃针切割分离染色体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容易掌握,且可对整个细胞核进行分离等优点,有利于促进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的普及应用。同时,探讨了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在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黑麦2R染色体的显微分离与回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利用显微担任技术分离植物单个染色体的方法。以黑麦(Secale cereale L)为材料,以其标准染色体组型图为依据,识别出黑麦含抗病基因的1R染色体。经显微操作,将单条1R染色体放入Ep-pendof管中。研究表明,用α-溴萘饱和液对细胞进行预处理,可快速鉴别出黑麦1R染色体。采用去壁低渗制片技术,可明显地改善显微分离意境染色体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华大蟾蜍染色体标本制备的简便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是我国特有的无尾两栖类动物该动物分布广、易捕捉,其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以及胚胎发育过程较为独特,故一直是医学生理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实验动物,同时,中华大蟾蜍的染色体具有体积大、数目少、形态典型等细胞遗传学特点,是遗传学上进行染色体观察和研究的好材料,非常适于进行染色体的显微分离和单染色体文库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染色体标本制备是黑斑蛙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为了简化操作程序,缩短实验周期,建立了黑斑蛙染色体制备的一种新方法——骨髓细胞体外短时培养与秋水仙素同步处理法。该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较好,可在较短时间里制备出分裂相较多且形态良好的蛙染色体标本,适用于核型分析、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显微分离和单染色体文库构建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边银丙  罗信昌   《微生物学通报》1997,24(6):359-361
细胞遗传学的主要问容是研究生物在染色体形态、结构、功能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0系[1].大多数真菌的细胞核较小,许多种群的染色体数目不清楚,真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动植物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水平。随着各种显微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真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三染色体组型研究的发展早期对染色体的研究受技术上的限制,主要局限于少数染色体粗大的动植物材料。五十年代以后,先后诞生了低渗处理技术、秋水仙素处理技术和高分辨显带技术[2],一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荧光显微镜的改进,荧光染料的不断增多以及免疫荧光技术的发展,荧光显微术已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广泛应用。荧光显微术用于研究细胞核和染色体已有较长的历史,不过目前除了哺乳类染色体分带荧光技术和孚尔根型荧光染色有所发展外,曾经使用过的一些核的荧光染色方法已应用不多。  相似文献   

11.
慈姑根尖细胞染色体的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技术,观察了慈姑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主要特征,获得十分理想的效果.与传统压片观察法比较,本实验方法成像更清晰,能方便地从不同角度观察整个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分布形态,更好地揭示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的DNA荧光染料-DAPI的光学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荧光显微镜的改进,荧光染料的不断增多以及免疫荧光技术的发展,荧光显微术已在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广泛应用。荧光显微术用于研究细胞核和染色体已有较长的历史,不过目前除了哺乳类染色体分带荧光技术和孚尔根型荧光染色有所发展外,曾经使用过的一些核的荧光染色方法已应用不多。最近,一种新型的DNA荧光染  相似文献   

13.
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及其应用何聪芬马有志辛志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染色体显微操作技术起始于80年代初,是一项特异性基因克隆技术[1],其优点是能够根据研究者的需要分离任意一条染色体或特定染色体片段,快速高效地建立相应的DNA文库。迄今已开发出三种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分离技术,即流式细胞分类器法,微细玻璃针切割法和激光显微切割法[2],本文将综述这三种方法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岱衢洋大黄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补充岱衢洋海域产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细胞遗传学数据,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8~10μg/g)及秋水仙素(1~2μg/g)活体腹腔注射培养,头肾细胞制片、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显微观察象山港网箱养殖的岱衢洋产大黄鱼的染色体核型,用Micromeasure3.3软件测量染色体相对长度与臂比。结果显示,岱衢洋大黄鱼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8,核型公式为2n=24st+24t,NF=48,染色体相对长度最长为5.53,最短为2.60,未发现异型染色体和随体。本研究的岱衢洋产大黄鱼染色体核型与以往报道的大黄鱼核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蜉蝣目昆虫染色体制备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蜉蝣目昆虫染色体制备方法进行了探讨。以蜉蝣稚虫为材料,经秋水仙素水溶液体外培养,采用显微操作技术,结合空气干燥法,可以获得形态良好、分散适中、着色清晰的生殖细胞染色体,为蜉蝣目昆虫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编委李懋学男,1936年生,广西灵川人,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实验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植物细胞学专家。李先生1953年毕业于桂林市第一中学,即到北京大学生物系工作,长期从事植物学和植物显微技术学的教学。1978年以来,主要从事物植细胞遗传学和细胞分类学的研究,参加组织了“全国第一届植物染色体学术讨论会”和“中日植物染色体学术讨论会”。现为本刊及  相似文献   

17.
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研究动物遗传、个体发育和行为活动的重要模式生物,其主要优点是能够研究从分子细胞水平到整体系统水平的相关生命活动的作用机理.其中基因显微注射和整合是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于研究线虫的基因表达、功能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等.显微注射技术使用尖端开口直径为微米级的玻璃微管,将所研究的目的DNA注射进线虫的性腺.注射的DNA被成熟的卵细胞吸收,以染色体外遗传物质的形式存在.但这种形式并不能稳定遗传,可采用基因整合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得到稳定遗传的线虫种系.显微注射是一项精细的实验技术,影响实验成功与否的因素较多,实际操作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改进和完善了这项技术,在此主要介绍线虫显微注射技术的操作过程、创新方法以及注意细节.  相似文献   

18.
染色体微切割、微克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染色体显微切割与微克隆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及研究进展,尤其对几种染色体显微切割的方法、染色体的体外扩增技术DOP-PCR、LA-PCR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对染色体微切割、微克隆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显微切割与显微克隆邓汉湘(湖南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运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苦酸引物结合染色体的显微切割,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寡核音酸引物介导的人类高分辨染色体显微切割和显微基因克隆技术。至今,该室已建立了1...  相似文献   

20.
小麦染色体显微切割及HMW-GS1Dx5亚基基因克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宏伟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随之而来的动物、植物(如水稻等)基因组计划为克隆有益基因提供了新方法和思路,其中一个令人注目的领域是染色体显微切割。该技术起始于80年代早期,首次应用显微切割和微克隆的是Scalenghe等在果蝇多线染色体上进行的。随后在哺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