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快速从土壤中定向筛选抗生素产生菌, 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技术进行了土壤中抗生素产生菌快速筛选方法的探索。对6 种不同土质的土壤利用液氮冷冻法提取土壤基因组DNA 并用PVPP柱层析法进行纯化, 每克湿土可得到32.25?61.25 μg DNA, 片段大小为23 kb左右, 说明宏基因组DNA样品完整, 16S rDNA的 PCR结果证明了该基因组DNA纯度可用于后期的分子操作。利用Herbimycin产生菌掺入法进行了抗生素产生菌筛选方法学的验证。结果证明, 每克湿土掺入103个Herbimycin产生菌时, 利用Herbimycin合成基因簇的特定引物即可从所提取的土壤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目标条带, 并且可以利用传统菌种分离方法从土壤中重新分离出来被掺入到土壤的Herbimycin产生菌。这些结果证明本研究建立的定向抗生素产生菌筛选方法, 具有快捷、灵敏的特点, 大大减少传统筛选方法的工作强度和时间, 为微生物新药的研发建立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刺孢吸水链霉菌新变种——北京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筛选农用抗生素产生菌时,本所刘守初等于1957年在我院实验农场(北京郊区)的棉田土壤中分得TF120号链毒菌,产生抗真菌抗生素,对防治瓜类白粉病、小麦锈病和大白菜黑斑病等效果良好。经鉴定认为该菌属于吸水类链霉菌新变种,定名为刺孢吸水链霉菌北京变种(Streptomyces hygrospinosus var.beijinge-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产生菌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抗生素能否产业化决定于抗生素产生菌菌种的产素水平。因而如何提高抗生素产生菌的产素水平成为抗生素研究工作者长期不懈探索的重要课题。其中,诱变育种以其技术设备简单、省时省力等优点得到了微生物育种工作者的青睐,在诱变育种技术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为抗生素工业化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综述了抗生素产生菌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嗜线虫致病杆菌产生抗生素的培养基及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dbus nematophilus)产生抗生素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菌代谢过程pH值、还原糖、总糖、氨基氮与抗生素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筛选该菌对碳源和氮源的要求,用正交试验初步确定了该菌产素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和条件为:玉米粉1%,大豆粉3%,蔗糖1%,蛋白胨1.5%,KH2PO40.02%,MgSO40.2%,活化剂T0.1%;发酵培养基的起始pH值在6.0-8.0,种龄16h,接种量4%,500mL摇瓶装量15-150mL的条件下培养72h可获得较高的抗生素产量;产素量与菌代谢过程中pH、还原糖、总糖和氨基氮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通过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研究使该菌的产抗生素能力提高了56.3%。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是人类三大机会致病菌之一,其固有的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耐受性使治疗十分困难,本文综述了该菌致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细胞-细胞信号系统与该菌细胞密度依赖性毒力因子的产生和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相互关系,并阐述了研制干扰细胞-细胞信号系统以降低该菌毒力,破坏生物膜形成的药物将是控制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株花生根际铁载体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花生根际筛选铁载体产生能力较强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及耐药性分析。方法:用梯度稀释法从花生根际中分离出细菌,在刃天青(CAS)检测平板上依显色圈的大小从中筛选出一株铁载体产生能力较强的菌,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用抗生素梯度平板检测其对9种常见抗生素的抗性。结果:筛选出一株产铁载体的菌株D15,13项生理生化指标除甲基红试验呈阳性外,其他均与恶臭假单胞菌相同;其16S rDNA与恶臭假单胞菌的同源性为100%;该菌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新霉素、链霉素、四环素都有不同程度的的抗性,对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表现较强的敏感性。结论:获得铁载体产生菌D15,经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该菌耐药性符合用转座子诱变法研究铁载体合成的相关基因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多种人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由于铜绿假单胞菌能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性,导致传统的抗生素治疗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因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非抗生素治疗方法受到了广泛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进展.本文从抗原抗体免疫疗法、噬菌体疗法、抗毒力因子疗法三个方面就铜绿假单胞菌的非抗生...  相似文献   

8.
利用耐受自身代谢产物的方法提高庆大霉素的发酵单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根据抗生素产生菌解除自身产物反馈调节原理,对庆大霉素产生菌(降红小单孢)进行了摇瓶耐受高浓度庆大霉素实验,从耐受8,000u/ml庆大霉素的摇瓶中,筛得y-36120#菌株。该株在某厂经摇瓶和罐上的生产能力考察,其摇瓶和罐上的生产能力,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22.8%和15.48%。实验表明,利用耐受自身产物的方法,选育抗生素的高产菌株,是提高抗生素发酵单位的一种简便、快速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产生菌的自身防卫机制研究李明祺,吴文芳,张成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抗生素是在微生物初级代谢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分支点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物质,即所谓次级代谢物质。自然界中这种次级代谢物在微生物体内含量少,尚不至于对产生菌构成...  相似文献   

10.
从产生菌Z-2002的发酵产物中,纯化得到抗生素SP-1,属于有广泛生物活性但少见的3,4-dihydro-2H-Naphtho-[2,3-b]pyran-5,10-quinones类化合物,该化合物与已知抗生素( )-Cryptosporin一致。SP-1对23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进行了体外抑菌活性评价,抗菌谱表明:SP-1对G 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表葡菌(MRSE)呈中等程度的抑制,MIC为8μg/mL,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1.
铜绿假单胞菌是人类三大机会致病菌之一,其固有的对抗生素和消毒剂的耐受性使治疗十分困难。本文综述了该菌致病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介绍了细胞-细胞信号系统与该菌细胞密度依赖性毒力因子的产生和细菌生物膜形成的相互关系,并阐述了研制干扰细胞-细胞信号系统以降低该茵毒力、破坏生物膜形成的药物将是控制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β-内酰胺抗生素筛选过程中,超敏感菌是主要的筛选模型之一。这种菌株一般由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经诱变而产生,它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敏感性,而对其(?)抗生素存在一定的耐性,利用它可检测微生物产生的微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本文叙述了一株来源于绿脓杆菌的超敏感菌的分离过程,并观察了它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等有关的微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嗜线虫致病杆菌 (Xenorhabdus nematophilus)产生抗生素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 ,同时对该菌代谢过程 p H值、还原糖、总糖、氨基氮与抗生素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筛选该菌对碳源和氮源的要求 ,用正交试验初步确定了该菌产素的最佳发酵培养基和条件为 :玉米粉 1% ,大豆粉 3% ,蔗糖 1% ,蛋白胨 1.5% ,KH2 PO4 0 .0 2 % ,Mg SO4 0 .2 % ,活化剂  相似文献   

14.
从产生菌Z-2002的发酵产物中,纯化得到抗生素SP-1,属于有广泛生物活性但少见的3,4-dihydro-2H-Naphtho-[2,3-b]pyran-5,10-quinones类化合物,该化合物与已知抗生素(+)-Cryptosporin一致.SP-1对23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进行了体外抑菌活性评价,抗菌谱表明:SP-1对G+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表葡菌(MRSE)呈中等程度的抑制,MIC为8μg/mL,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15.
台州地区708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708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构成比及耐药性的变迁,探讨引起耐药性变迁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台州医院2003年至2007年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该菌在标本来源构成比、不同科室阳性标本构成比及抗生素耐药率等方面的变迁。结果近5年来,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离率以痰标本中最高(83.6%);科室分布2003年至2005年间以脑外科及ICU最高,此后血液肿瘤内科跃居第一;该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呈普遍上升趋势。结论注意空气消毒是减少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有效措施;ICU、脑外科及血液肿瘤内科仍需加强护理等措施。避免抗生素的不正当使用及外部设备的长期使用,有利于避免耐药菌的产生,有效控制院感。  相似文献   

16.
农用抗生素产生菌菌种选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用抗生素产生菌的原始菌株 ,往往产量很低或质量较差 ,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必须对它的某些性状进行改良。改良菌种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育种 ,筛选出高产菌株。传统的诱变育种是最广泛的选育方法 ,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也应用于农用抗生素产生菌的菌种选育中 ,并逐渐成为农用抗生素菌种选育的主导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从上海市崇明县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产生柱晶白霉素的轮生链霉菌,编号为X-7。它与文献报道的该抗生素的产生菌不同。经鉴定为链轮丝菌属中的一个新变种,定名为北里链轮丝菌崇明变种(Streptoverticillium kitasatoensis var. chongmingense n. var.)。  相似文献   

18.
江云  黄运红  李非  龙中儿 《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1):2178-2188
【目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是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放线菌,研究揭示该菌的基因组序列信息。【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炭样小单孢菌JXNU-1的基因组DNA测序,利用SOAPdenovo软件组装,人工PCR修补基因组部分缺口,然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对炭样小单孢菌JXNU-1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和注释,得到基因组精细图,相关序列已提交GenBank,获得登录号为JXSX00000000。【结论】研究为揭示炭样小单孢菌JXNU-1抗生素产生机制及其抗菌机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对进一步研发其抗生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巨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结构各异的抗生素,然而,对微生物产生抗生素的真正生物学意义的认识至今尚不明晰。目前,研究表明天然抗生素除了对非产生菌的抑杀作用外,还可能在微生物种间起信号作用;但是,迄今为止尚没有在分子层面上,对抗生素作为种间信号介导特定的生理行为及其机理有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生命科学研究》2015,(4):347-352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itreoscilla hemoglobin,VHb)是由透明颤菌属细菌产生的氧结合蛋白。通过引入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vgb)从降低需氧角度定向改造抗生素生产菌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vgb在宿主菌中的异源表达能有效提高宿主菌在低氧环境下的代谢效率,促进代谢产物积累,基于这一特性,采用基因工程育种策略构建具有低氧耐受性的生产菌种,将有效降低抗生素生产成本。简述了近年来VHb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耐低氧抗生素生产菌株构建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并对其在抗生素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