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察了捕虱管蓟马的多种行为,认为该虫的日常行为为取食、行走、搜索、休息、交配和产卵;对所试验的5种害虫的喜好程度依次为椭圆蚧卵,柑桔木虱卵、褐圆蚧卵、柑桔粉虱卵、桔全爪螨若虫,褐圆蚧若虫、桔全爪螨卵、椭圆蚧若虫、柑桔木虱一龄 若虫,除柑桔木虱一龄若虫外,取食差异不显;捕虱管蓟马取食卵的量比若虫多,经T-检验分析,两无明显差异;室内饲养蓟马和田间采获蓟马的行为,及各行行为间差异,通过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显;不同虫态蓟马取食时间长短依次为雌成虫、雄成虫、若虫、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不同虫态之间几乎没有竞争,偶有成虫捕食幼虫现象发生。对该虫的交配行为及产卵行为作了详细的观察,发现雌蓟马成虫和雄蓟马成虫都多次交配;雄虫之间的性竞争十分激烈,而雌虫之间几乎没有竞争。  相似文献   

2.
日本刀角瓢虫是粉虱类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本文详细地描述了日本刀角瓢虫的形态特征,并附有各虫态的特征图.且对日本刀角瓢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以烟粉虱卵为食料,日本刀角瓢虫世代发育历期平均为22.56天,成虫平均寿命为91.94天,平均每雌产卵量为564.8粒;以烟粉虱若虫为食料,日本刀角虫世代发育历期平均为21.70天,成虫平均寿命为81.62天,平均每雌产卵量为650.0粒;瓢虫可捕食烟粉虱的卵、若虫、"蛹"、成虫各虫态,是烟粉虱的有效天敌,具有很好的保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取食诱导的番茄植株防御反应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B-biotype行为的影响, 探讨西花蓟马与B型烟粉虱的种间竞争机制。【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行为分析法、 选择性试验法, 研究了不同处理组合(健康植株CK vs烟粉虱为害植株B、 健康植株CK vs西花蓟马为害植株F、 烟粉虱为害植株B vs烟粉虱和西花蓟马共同为害植株B+F)下, 烟粉虱对不同处理植株的取食行为反应及寄主偏好的差异性, 并利用GC-MS分析了不同处理植株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结果】“Y”型嗅觉仪行为分析结果表明, 在CK vs B和CK vs F两个组合中, 烟粉虱雌成虫对健康植株和昆虫为害植株的偏好性差异不显著; 而在B vs B+F组合中, 烟粉虱为害株对烟粉虱雌成虫具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 在CK vs B和CK vs F这两个组合中, 烟粉虱成虫均偏好健康株并喜好在其上产卵(P<0.01), 在B vs B+F组合中, 烟粉虱成虫偏好烟粉虱单独为害株并喜好在其上产卵(P<0.01)。GC-MS分析结果显示, 本实验收集到9种挥发性物质, 其中有5种烯萜类物质, 其相对含量高达90%以上。与烟粉虱单独为害株相比, 烟粉虱和西花蓟马共同为害株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中, 对烟粉虱具有排斥作用的β-水芹烯显著升高, 而对其具有吸引作用的β-月桂烯却显著减少。【结论】综合分析认为, 西花蓟马诱导的番茄植株防御反应可以显著影响B型烟粉虱的寄主选择行为及产卵选择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番茄材料对B型烟粉虱个体发育和繁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寄主上连续繁殖多代后的B型烟粉虱为对象,对其在8种番茄材料(4个栽培番茄、3个多毛番茄和1个醋栗番茄)上的产卵量、体型大小、发育历期、存活率以及第2代成虫的产卵量和寿命等生物学参数进行观察.自然情况下(10:00-14:00)接虫,烟粉虱在多毛番茄LA2329上的平均产卵量显著低于栽培番茄9706上的产卵量(分别为11粒,164粒).羽化后,烟粉虱雌虫在多毛番茄LA1777上的寿命显著低于在栽培番茄Moneymaker上的存活寿命(分别为5d,22d);而羽化后雌虫在LA1777上的平均产卵量显著低于在栽培番茄早粉2号上的产卵量(分别为7粒/头,95粒/头).在其他参数,如体型大小、存活率、发育历期等,没有显著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较多毛番茄而言,栽培番茄是烟粉虱的较好寄主.而且,在评价抗烟粉虱番茄材料时,平均产卵量、羽化后雌虫寿命及产卵量是3个有效的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5.
《环境昆虫学报》2015,37(4):701-709
为明确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及其本地近缘种花蓟马F.intonsa的影响,利用两种CO2浓度(800μL/L vs.400!L/L)的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西花蓟马和花蓟马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累积存活率、单雌产卵量及净生殖率等种群参数。结果表明: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800μL/L),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非成虫历期显著短于对照CO2浓度(400μL/L)下的种群;花蓟马的累积存活率比对照下降了26.30%(P0.05),而西花蓟马的累积存活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西花蓟马的单雌平均产卵量比对照组增加了4.17粒,而花蓟马的雌成虫寿命、成虫平均单雌产卵量和日均单雌产卵量分别降低了1.31 d、4.83粒和0.56粒(P0.05)。与对照相比,高CO2浓度处理下西花蓟马种群的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显著增加,而平均世代周期(T)、种群加倍时间(t)均明显减少;而花蓟马则相反,其种群的R0、rm和λ均显著降低,T和t均明显长于对照(P0.05)。在相同CO2浓度下,西花蓟马的非成虫虫态历期短于花蓟马;两种蓟马非成虫虫态的不同发育阶段存活率由高至低的顺序相同,依次为:蛹期预蛹期2龄若虫期1龄若虫期。研究结果说明入侵种西花蓟马对未来高CO2浓度大气环境的适应性强于本地种花蓟马。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20℃、26℃和30℃三个设定温度条件下,研究了CF-965、NC-89和NC-82三个烟草品种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26℃时两种粉虱在CF-965、NC-89和NC-82三个烟草品种上的发育历期没有明显差异,但温室白粉虱卵期和若虫期的发育历期较烟粉虱依次分别延长了1.32d、2.81d和 2.04d.在CF-965上,B型烟粉虱卵期和若虫期的总存活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54.19%和55.17粒,温室白粉虱仅分别为31.99%和39.17粒;在NC-89上,B型烟粉虱卵期和若虫期的总存活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3.47%和37.50粒,温室白粉虱仅分别为15.75%和17.25粒;两种粉虱在NC-82上卵期和若虫期的总存活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差异不大,表明B型烟粉虱对CF-965和NC-89的适应能力较温室白粉虱强.两种粉虱在20℃时的发育历期最长,32℃时最短,26℃时居中.20°C时烟粉虱卵期和若虫期的存活率20.96%为最低,26℃和32℃时分别达54.19% 和53.29%;而温室白粉虱在32℃条件下存活率11.66%为最低,20℃和 26℃时分别达31 34% 和31.99%.温室白粉虱在20℃时产卵量大于烟粉虱, 在26℃时的产卵量小于烟粉虱,30℃时则不能产卵,但烟粉虱成虫30℃时的产卵量仍可达21.06粒.由此说明烟粉虱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显著强于温室白粉虱.山东烟区烟草生长中期的田间平均温度多在22~30℃,适合B型烟粉虱的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杨本清  窦亮  马洪  邓春国  李贵仁 《四川动物》2012,31(2):264-265,268
观察并分析了1993 ~2011年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笼养绿尾虹雉的产卵数、受精率和产卵持续天数等3个繁殖参数.结果发现,笼养绿尾虹雉的雌鸟平均产卵数为3.62枚(n=19),平均产卵天数为41.63 d(n=19),平均受精率为14.13% (n=19).与北京笼养种群相关数据比较,其产卵数、产卵持续天数没有显著差异(均P >0.05),但受精率远低于北京种群(P<0.05).  相似文献   

8.
《环境昆虫学报》2014,(6):1059-1064
B型烟粉虱是重要的农林害虫在实验室条件下(温度25℃-30℃,湿度RH70%-75%,光照L:D=16h:8h)观察了连续三代B型烟粉虱(基于复眼及线粒体CO1基因鉴定)在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caqitata叶片(秋甘一号)上产卵排列方式。发现烟粉虱在甘蓝叶片上的产卵排列方式有圆形,弧形(0<弧形<π)和半圆形三种方式,或者也会将卵散产在甘蓝叶片的背面,所占比例分别为圆形45.1%、弧形46.9%、半圆8.0%,且三代烟粉虱中产卵的同一种排列方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烟粉虱在甘蓝叶片上产卵时以吸食点为圆心体长为半径边取食边产卵,少散产,区别于前人对其的研究 (烟粉虱卵不规则的散产在叶背面)。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 barkeri Hughes在5种温度(15、20、25、30和35℃)、食料为芦笋蓟马,相对湿度72%,L:D=12:12条件下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巴氏钝绥螨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及世代发育历期在15℃下最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35℃.下最短.产卵前期在15~30℃下,随温度的上升而缩短,35℃下稍有延长.存活率15℃下最低,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30℃下最高.产卵量15℃下最少,其次是35℃,20~30℃下产卵量较多.根据实验结果,组建了巴氏钝绥螨以芦笋蓟马为食料在5种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相似文献   

10.
小花蝽人工大量饲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花蝽Orius spp.食性广,能捕食蓟马、蚜虫、螨类、粉虱、棉铃虫、红铃虫、木虱、斜纹夜蛾等一些小型昆虫的卵和幼虫(若虫)等,且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数量多、捕食性强等特点,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天敌昆虫.本文主要论述和分析了小花蝽人工大量饲养中的饲料、产卵基质、饲养条件和饲养工具等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