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栀子提取物ZG对副流感病毒1型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栀子提取物ZG抗病毒作用的生物学机制,观察了栀子提取物ZG对副流感病毒1型(PIV-1)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电位、膜Na -K -ATP酶活性和膜流动性的影响。以氯化乙酰胆碱为阳性对照,采用荧光探针Di-BAC4(3)标记Hep-2细胞膜电位,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膜电位;定磷法,分光光度计检测Na -K -ATP酶活性;荧光探针NBD-C6-HPC标记细胞膜磷脂,以荧光漂白恢复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膜流动性。结果显示:PIV-1感染后宿主细胞膜电位下降,处于超极化状态;膜Na -K -ATP酶活性显著增加,膜流动性显著降低。栀子提取物ZG作用后,对宿主细胞膜的超极化状态没有明显影响;对膜Na -K -ATP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而对膜流动性则有明显的恢复作用。阳性对照药乙酰胆碱能明显改善病毒感染后膜电位的超极化状态。PIV-1感染后膜电位、Na -K -ATP酶活性和膜流动性等细胞膜能态和功能的改变,可能为病毒感染的生物学机制之一;栀子提取物ZG可能是通过改善细胞膜流动性,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来发挥抗病毒感染的作用,而与膜电位和膜Na -K -ATP酶活性等能态来源的环节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2.
水稻幼苗根细胞质膜和液泡膜微囊Ca2+-ATP酶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幼苗根质膜和液泡膜Ca2 -ATP酶对ATP的Km值分别为7.1和4.5 μ mol·L-1;反应的最适pH分别为8.0和7.0.两者活性均受Na3VO4和曙红B(EB)抑制;CPZ抑制质膜Ca2 -ATP酶活性,但促进液泡膜Ca2 -ATP酶活性.30mmol·L-1CaCl2浸种和CaCl2浸种结合低温锻炼预处理,均可提高此酶的活性和冷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水稻幼苗根细胞质膜和液泡膜微囊Ca^2+-ATP酶的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幼苗根质膜和液泡膜Ca2+-ATP酶对ATP的Km值分别为7.1和4.5 μ mol·L-1;反应的最适pH分别为8.0和7.0.两者活性均受Na3VO4和曙红B(EB)抑制;CPZ抑制质膜Ca2+-ATP酶活性,但促进液泡膜Ca2+-ATP酶活性.30mmol·L-1CaCl2浸种和CaCl2浸种结合低温锻炼预处理,均可提高此酶的活性和冷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Ca2+预处理对热胁迫下辣椒叶肉细胞中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常温下生长的辣椒(Capsicum annum L.)叶肉细胞中Ca2+-ATP酶主要分布于质膜、液泡膜上,叶绿体的基质和基粒片层上也有少量分布;在40℃下热胁迫不同的时间,酶活性逐渐下降,直至叶绿体超微结构解体.同样条件下,经过Ca2+预处理后,分布在上述细胞器膜或片层上的酶活性大大提高,表明Ca2+预处理对该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Ca2+预处理对热胁迫下的超微结构的完整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能使Ca2+-ATP酶在热胁迫下维持较高活性.结果表明,Ca2+预处理增强辣椒幼苗的抗热性,可能与其稳定细胞膜、从而使Ca2+-ATP酶在热胁迫下保持较高活性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耐冷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幼苗根系质膜、液泡膜ATP酶对低温(8℃)及高pH(8.0)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水稻根细胞质膜和液泡膜上均存在Ca3+-ATP酶,但活性远低于H+-ATP酶。耐冷品种武育粳3号经低温(8℃)处理2d,根系质膜和液泡膜H+-ATP酶、Ca2+-ATP酶活性均明显升高,至冷处理12d,H+-ATP酶、Ca2+-ATP酶活性有所下降,但仍与对照相近;而冷敏感品种汕优63经低温(8℃)处理2d,根系质膜H+-ATP酶活性略有升高,而质膜Ca2+-ATP酶以及液泡膜H+-ATP酶、Ca2+-ATP酶活性已明显下降;至冷处理12d,4种酶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高pH胁迫使质膜和液泡膜H+-ATP酶活性下降,而使Ca2+-ATP酶活性上升。高pH胁迫会加剧低温冷害。结果表明,耐冷品种质膜、液泡膜ATP酶比冷敏感品种对低温胁迫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益康(中药)对D-半乳糖(D-gal)和亚硝酸钠(NaNO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gal和NaNO2腹腔注射建立AD小鼠模型.应用迷宫刺激器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生化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和单胺氧化酶-B(MAO-B)、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a -K -ATP酶及Ca2 -ATP酶活性; RT-PCR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 mRNA表达情况.结果:脑益康(中药)能改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AD小鼠脑组织MAO-B活性,升高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抑制Bax mRNA的表达,上调Bcl-2 mRNA的表达.结论:脑益康(中药)对AD小鼠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组织MAO-B活性,提高脑组织Na -K -ATP酶和Ca2 -ATP酶活性,调节Bcl-2 mRNA和Bax mRNA的表达,发挥抗氧化作用,减轻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药效组分对内毒素损伤小鼠脑组织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制备内毒素损伤小鼠模型,利用比色方法测定安宫牛黄丸药效组分对模型小鼠脑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的影响。结果:安宫牛黄丸药效组分可显著提高内毒素损伤小鼠脑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与安宫牛黄丸具有等效性。结论:安宫牛黄丸药效组分可使脑组织ATP酶活性升高,在安宫牛黄丸改善脑损伤、促清醒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竹节参对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力竭运动大鼠模型,测定心肌线粒体ATP酶的活性,研究竹节参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结果:力竭运动引起大鼠心肌线粒体ATPase(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显著下降,而运动加药组Ca2+-ATPase有显著升高,Na+,K+-ATPase也有明显升高,且ATPase活性均接近于安静对照组的水平。结论:竹节参可提高力竭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内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提示其具有保护线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晓梦 《蛇志》2011,23(2):114-116
目的 观察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ATP酶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对照组(S组)、急性颅脑损伤模型组(ACI组),其中S组和ACI组于造模后分为2、6、24、72 h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大鼠;取大鼠伤灶区脑组织测定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TNF-α含量及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急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降低(P〈0.05),TNF-α含量升高(P〈0.05);颅脑损伤后24 h脑水肿较严重.相关性分析提示,Ca2+-ATP酶活性与TNF-α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可引起脑组织ATP酶活性降低、TNF-α含量增加,两者可能协同参与了急性颅脑损伤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浴法研究了氧化纳米颗粒TiO2、ZnO、SiO2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肝中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2处理组,高浓度(5 mg/L、10 mg/L)组表现为抑制作用,其中5 mg/L处理组Na+/K+-ATP酶的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10 mg/L处理组中Na+/K+-ATP酶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中酶的活性(p<0.05)。低浓度组(0.1 mg/L、1 mg/L)则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除0.1 mg/L组在暴露1 d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组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纳米ZnO、SiO2处理组(0.1 mg/L、10 mg/L)在暴露1 d后,肝中Na+/K+-ATP酶的活性均比对照组高,随着暴露时间增加至20 d,Na+/K+-ATP酶活性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种纳米颗粒的浓度为0.1 mg/L时,对暴露后1 d剑尾鱼肝中的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均为诱导作用,诱导大小顺序为ZnO>TiO2>SiO2;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至10 d,纳米TiO2、ZnO、SiO2处理组对Na+/K+-ATP酶活性均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