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预保温措施对胆道闭锁患儿手术中体温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8月收治入院需要行肝门空肠吻合重建肝外胆道术的100例胆道闭锁患儿,按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采用普通盖被覆盖保温0.5 h,试验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采用充气保温毯进行预保温0.5h,手术中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和术中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入室体温、入室室温、麻醉时室温、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液总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概率为3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3.8%。对照组术中患儿体温变化较大,体温下降较明显(P0.05),而治疗组体温变化相对稳定(P0.05)。结论:麻醉诱导期应用充气保温毯预保温有利于胆道闭锁患儿行肝门空肠吻合术时保持相对稳定体温,是预防胆道闭锁患儿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8,(3)
目的观察复合保温护理措施预防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38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单双号法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69例,实施常规保温措施;实验组69例,实施复合保温措施,比较两组术前、术中、术毕时体温变化及术中低温、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的基础体温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麻醉后30min、麻醉后1h、术毕时的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温、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保温护理措施有利于保证腹部手术患者体温相对稳定,且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张海燕  陈云超  蒋英 《蛇志》2014,(2):255-256
目的观察综合保温措施对腹腔镜手术患儿体温的影响。方法对50例腹腔镜手术患儿全程应用综合保温措施,观察患儿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时、麻醉复苏期各时段体温的变化及寒颤的发生情况。结果全部患儿各时段体温均能维持在(36.8±0.3)℃,无1例发生寒颤。结论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预防腹腔镜手术患儿低体温的发生,从而减少腹腔镜手术麻醉苏醒期寒颤的发生,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体温管理对老年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失血量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48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4)与对照组(n=74)。对照组予常规管理,观察组予综合体温管理。观察两组术前(t1)、开胸后(t2)、冲洗前(t3)、冲洗后(t4)、关胸后(t5)的鼻咽温度、肛门温度和血氧饱和度;术前、手术30 min、术后即刻凝血功能指标;术中、术后1d、术后2d失血量;术前术后认知功能评分;麻醉恢复期寒战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t1、t2时,两组鼻咽温度、肛门温度、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t5时,观察组鼻咽温度、肛门温度、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30 min、术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降低,观察组PT、APTT、T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1d、术后2d失血量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期寒战发生率8.11%低于对照组2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率4.05%低于对照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体温管理可有效维持老年肺癌患者术中正常核心体温,维持血液、神经等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提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降低围术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氟醚及七氟醚复合麻醉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需行ASAⅠ或Ⅱ级行外科手术患儿8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3例给予异氟醚全身麻醉诱导;实验组43例予以异氟醚及七氟醚复合全身麻醉诱导。观察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T1)、苏醒时间(T2)、aldrete评分达9分或9分以上时间(T3)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aldrete评分为9分或9分以上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醚及七氟醚复合麻醉能够缩短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色温理论指导烧伤科病房环境颜色与光源选择。方法:相同烫伤面积和程度的SD大鼠的烫伤部位暴露于3种典型色温荧光灯下,以不同暴露时间为变量,对照研究体温和血压的动态变化。实验中以黑暗条件为对照组;依次设计低色温、中色温和高色温荧光灯光照条件作为三个实验组;另设立褪黑素受体拮抗剂+低色温荧光灯光照作为拮抗剂组。各组均于暴露2 h、5 h和7 h后测肛温和血压。结果:相同暴露时间下,黑暗组与低色温组的肛温和血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色温组和高色温组的体温和血压均显著高于黑暗组和低色温组,且随色温增高升高;拮抗剂组的体温和血压显著高于低色温组和黑暗组。不同暴露时间下,体温、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烧伤科病房中低色温灯光更能保持患者的体温和血压的平稳。而褪黑素受体环节可能介导了光照皮肤引起机体体温和血压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对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优势。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上肢手术患儿5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在解剖定位下进行麻醉,实验组在超声定位下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完成时间、用药剂量、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麻醉完成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用药剂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oner综合征、局麻药毒性反应以及气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行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明显改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完成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起效时间,降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韦家新 《蛇志》2016,(4):412-413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在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45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椎管内麻醉前给予小剂量咪达唑仑,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椎管麻醉前加用舒芬太尼,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给药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水平均低于入室时(P0.05),而且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在入室时、给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后30、45min的镇静、镇痛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给药后45min的镇静、镇痛效果评分低于给药后30min(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咪达唑仑在下肢骨折椎管内麻醉前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达到镇静、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腹股沟疝气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静脉注射氯胺酮,观察组(41例)先吸入8%七氟醚,然后进行骶管阻滞麻醉,通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生命体征、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麻醉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和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切皮后T1、T2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高于T0时的值(P0.05),两组切皮后T1、T2时组间HR、MAP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切皮后T3时HR、MAP水平基本恢复到T0时的水平。两组切皮前后4个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 O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术中麻醉持续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能达到期望麻醉时间,观察组患儿PAED评分和I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快,苏醒快,小儿配合度高,术后躁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39例,随机将患儿划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8例予七氟醚行吸入诱导及维持麻醉;实验组21例予七氟醚及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记录两组血压心率,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期的躁动评分、术后镇痛、及是否发生恶心呕吐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评分较低、发生率较低,镇静指数评分较高,呼吸功能恢复快、拔管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压及心率较对照组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进行全身麻醉时,麻醉效果良好,能够明显减少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发生,降低患儿术后疼痛,并且呼吸系统恢复快,较小影响心血管系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分级复温措施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认知功能、应激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老年骨科手术患者8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研究组(n=40)。对照组予以传统复温措施,研究组予以系统分级复温措施,统计比较两组围术期温度变化、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神经功能相关指标[血清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寒战发生情况、恢复期相关指标。结果:麻醉诱导后、麻醉30 min、手术结束时研究组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24 h、48 h研究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24 h、48 h研究组NE、AD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12 h、24 h、48 h研究组血清S100B、MBP、NSE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寒战发生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自主呼吸时间、气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及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分级复温措施可维持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体温平稳,减少寒战发生,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缩短麻醉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消肿溃痈方联合湿润烧伤膏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效果、肛门功能和血清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双色球法,将2020年5月~2022年12月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n=60,接受湿润烧伤膏治疗)和观察组(n=60,消肿溃痈方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指标、肛门功能指标、血清生长因子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更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最大耐受阈值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更高(P<0.05)。结论:消肿溃痈方联合湿润烧伤膏可促进肛周脓肿术后患者创面愈合,改善患者的肛门功能,促进血清生长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n=40)、局部麻醉组(n=40)和硬膜外麻醉组(n=40)。对比分析三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疼痛阈值(VAS值)、疼痛总分(PRI)与疼痛强度(PPI)、温度疼痛阈值和电疼痛阈值以及采取自控镇痛、止痛药的情况。结果: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5.00 %,局部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87.50 %,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92.50 %。三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全身麻醉组显著优于局部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P<0.05)。随着麻醉时间的延长,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在麻醉后的VAS值、PRI和PPI值、温度疼痛阈值和电疼痛阈值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和局部麻醉组患者(P<0.05)。全身麻醉组采取其他方式进行止痛的概率为1.67 %,局部麻醉组为30.00 %,硬膜外麻醉组为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方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效果和镇痛效果较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波动、麻醉质量和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接受FICB镇痛)和观察组(75例,给予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FICB镇痛),比较患者血流波动、麻醉质量、苏醒期躁动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进入待术间时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离待术间、过床后即刻、体位摆放成功时及腰麻穿刺结束时的MAP及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CB起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h、2 h、4 h及6 h的数字可视疼痛程度(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后10 min、20 min及60 min的镇静-躁动(Riker-SAS)评分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术前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FICB有利于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缩短FICB起效时间并提高患者镇痛效果,同时可显著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且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于2016年9月到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复合组(n=60),对照组采用全麻,复合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腹前(T_1)、气腹后15 min(T_2)、气腹结束后(T_3)和出室即刻(T_4)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的变化;手术前、麻醉复苏前和术后1天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R)、血糖水平(BS)、肾上腺素(AD)以及血清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麻醉前、麻醉后2 h、术后1天和术后3天的CD3~+、CD4~+、CD4~+/CD8~+的水平变化。结果:复合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复合组患者在T_2、T_3、T4时间点的DBP、SBP和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复苏前和手术后1天,复合组患者的IR、BS、AD、Cor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 h、术后1天和术后3天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手术患者进行全麻符合硬膜外麻醉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轻应激反应,减少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质量、应激反应及辅助T细胞(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到2023年6月期间我院接受的120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舒芬太尼组(n=60,舒芬太尼麻醉)和瑞芬太尼组(n=60,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苏醒质量、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1(Ang-1)、血管紧张素2(Ang-2)]、Th1/Th2免疫平衡指标[包括Th1、Th2及调节性T细胞(Treg)、Th1/Th2比值],术后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舒芬太尼组相比,瑞芬太尼组的应激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更短(P<0.05)。术后1 d,两组Cor、NE、Ang-1、Ang-2升高,但瑞芬太尼组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术后1 d,两组Th1、Treg、Th1/Th2升高,但瑞芬太尼组低于舒芬太尼组;Th2下降,但瑞芬太尼组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可改善麻醉苏醒质量,减轻应激反应,调节Th1/Th2免疫平衡,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和静脉给药对全麻苏醒期患者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和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8月于我院在气管内全麻下完成泌尿外科、腹部外科并预计于术后可以迅速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63例,上述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1)和B组(n=32),A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静脉给药,B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静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呛咳反应。结果: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B组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的HR、SBP、DBP均低于A组(P<0.05)。两组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组内及组间镇静-躁动评分(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后10 min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高于拔管时,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插管时、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与静脉给药相比,全麻苏醒期患者给予利多卡因经气管内给药,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可减轻血流波动,降低插管时、拔管时呛咳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苏醒质量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96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8,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n=48,接受丙泊酚、七氟醚麻醉)。对比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苏醒质量、心肌损伤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置喉罩时(T1)~拔除喉罩(T4)时间点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下降后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血糖、皮质醇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可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还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0,喉罩全麻)和B组(n=61,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2)-术后1 h(T5)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B组T2~手术结束即刻(T4)时间点SpO2、MAP、HR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 MMSE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B组MMSE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A组,术后苏醒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则短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给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