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山西省灵空山油松和辽东栎混交林样地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地表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凋落物处理包括:剔除凋落物(N)、叶凋落物加倍(L)、枝果凋落物加倍(B)和混合凋落物加倍(LB);氮添加量分别为0(N0)、5 g· m-2·a-1(N1)和10 g·m-2·a-1(N2).结果表明:剔除地表凋落物且无氮添加时,油松和辽东栎混交林地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显著降低,其他试验处理间对SOC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及其活性(MR)的变化范围依次为:262.42 ~ 873.16 mg·kg-1、73.55 ~ 173.85 mg·kg-1和2.38~3.68mg·kg-1·d-1.MBC、MBN和MR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氮添加对MBC、MBN和MR均无显著影响;凋落物处理对MR影响显著,表现为混合凋落物加倍处理的MR最高,叶凋落物加倍处理次之,剔除凋落物处理最低,而对MBC和MBN无显著影响.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表现出交互作用.短期的氮添加处理和森林地表凋落物变化对土壤微生物过程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2.
涂玉  尤业明  孙建新 《生态学杂志》2012,23(9):2325-2331
2010年9月-2011年10月,在山西省灵空山油松和辽东栎混交林样地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地表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凋落物处理包括: 剔除凋落物(N)、叶凋落物加倍(L)、枝果凋落物加倍(B)和混合凋落物加倍(LB);氮添加量分别为0(N0)、5 g·m-2·a-1(N1)和10 g·m-2·a-1(N2).结果表明: 剔除地表凋落物且无氮添加时,油松和辽东栎混交林地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显著降低,其他试验处理间对SOC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及其活性(MR)的变化范围依次为: 262.42~873.16 mg·kg-1、73.55~173.85 mg·kg-1和2.38~3.68mg·kg-1·d-1.MBC、MBN和MR两两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氮添加对MBC、MBN和MR均无显著影响;凋落物处理对MR影响显著,表现为混合凋落物加倍处理的MR最高,叶凋落物加倍处理次之,剔除凋落物处理最低,而对MBC和MBN无显著影响.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表现出交互作用.短期的氮添加处理和森林地表凋落物变化对土壤微生物过程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3.
栾历历  刘恩媛  顾新  孙建新 《生态学报》2020,40(24):9220-9233
全球变化会引起凋落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以及氮沉降增加,从而影响土壤养分循环。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可以揭示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的养分限制,但目前温带混交林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对凋落物输入和氮添加同时改变的响应还不清楚。通过凋落物处理和氮添加实验设计,探讨温带松栎混交林生态酶化学计量的响应以及影响生态酶化学计量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凋落物处理和氮添加无显著交互作用,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在氮添加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在凋落物处理下差异显著,表现为叶凋落物加倍(L)和混合凋落物加倍(LB)处理高于枝果凋落物加倍(B)和去除凋落物处理(N)。不同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下,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均未明显偏离1∶1∶1的关系。(2)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C∶N和CUEC∶P)表现为叶凋落物加倍和混合凋落物加倍处理低于枝果凋落物加倍和去除凋落物处理,在氮添加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土壤微生物氮利用效率(NUEN∶C)和微生物磷利用效率(PUEP∶C)在不同凋落物和氮添加处理下差异均不显著。TERC∶N在不同...  相似文献   

4.
凋落物和土壤覆盖对动物取食和搬运辽东栎种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六盘山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研究了清除凋落物、凋落物覆盖和土壤覆盖(以不清除凋落物直接将种子投放于森林地表为对照)等处理对动物取食和搬运辽东栎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释放3d后,凋落物和土壤覆盖处理种子均具有较高的留存率(分别为10.7%和7.0%);释放14 d后,土壤覆盖处理种子的留存率仍最高(0.7%),但凋落物覆盖处理种子的留存率为0.凋落物和土壤覆盖处理种子的就地取食率很高(分别为45.9%和41.5%);清除凋落物处理种子的就地取食率最低(27.0%),但其被搬运后的取食率最高(49.8%);凋落物覆盖、清除凋落物和土壤覆盖处理种子被动物搬运后的埋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1).种子被动物搬运后集中分布于5 m以内,尤其在<1 m和l~2m两个距离组的分布频率更高;种子被搬运后取食的平均距离大干埋藏的平均距离,以土壤覆盖和凋落物覆盖处理最大,分别为2.38 m±0.55 m和1.44m±0.26 m.  相似文献   

5.
利用PVC顶盖埋管原位培育法测定了北京东灵山地区一个油松纯林和一个油松-辽东栎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土壤无机氮库、氮素净矿化/硝化速率的季节动态以及年度净矿化/硝化量。结果发现:1)两个生态系统的土壤无机氮库和氮素净矿化/硝化速率都存在比较明显且比较一致的季节动态,但个别时期也存在较大差异;2)纯林与混交林土壤NH+4-N浓度在各月都没有显著差异,而NO-3-N浓度,除了1995年11月和1996年8月纯林显著高于混交林外,其它月份也都差异不显著;3)无论是年度净矿化总量(纯林,22.7kg.hm-2;混交林,55.5kg.hm-2)及其占总全N量的百分比(纯林,0.694%;混交林,2.128%),还是年度净硝化总量(纯林,26.7kg.hm-2;混交林,44.6kg.hm-2)及其占总全N量(纯林,0.815%;混交林,1.707%)的百分比,油松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均显著大于油松纯林,高达后者的两倍左右,而净硝化氮占净矿化氮的百分比则相反,油松纯林(100%)显著高于油松-辽东栎混交林(80.2%)。上述结果表明:油松-辽东栎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土壤的氮素有效性(即土壤的供氮能力)以及维持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氮素的能力都显著高于油松纯林。物种构成及在其影响下所产生的林下微生境和人为干扰活动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
红松混交林凋落物氮储量及分解释放对土壤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5—10月,采用直接收获法,研究了小兴安岭地区云冷杉红松混交林和枫桦红松混交林两种林型凋落物的未分解层(L层)、半分解层(F层)和腐殖质层(H层)以及土壤表层(S层)氮储量及凋落物分解释放对土壤氮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两种林型凋落物现存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9.43~27.25和21.25~24.28 t·hm-2,氮储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87.21~418.22和274.81~351.21 kg·hm-2,各层氮含量大小次序均为LFHS;云冷杉红松混交林各层凋落物现存量及其氮储存量5月和9月达到峰值,每月氮储量从L~H层均增加,凋落物分解释放氮在F和H层易富集,输入到土壤中较少;枫桦红松混交林各层凋落物现存量及其氮储量5月和10月达到峰值,每月氮储量从L~H层均减少,氮在凋落物各层中均易迁移,输入到土壤中的氮比云冷杉红松混交林多;两种林型L、F、H层凋落物现存量以及H层氮含量与S层氮含量之间,L和F层凋落物现存量与H层氮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氮(N)沉降和凋落物输入量改变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该研究于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以华西雨屏区处于N饱和状态的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N添加和凋落物处理双因素实验,其中N添加处理分别为对照(CK, 0 kg·hm–2·a–1)、低N(LN,50kg·hm–2·a–1)和高N(HN,150kg·hm–2·a–1),凋落物处理分别为凋落物输入量不变(L0,不改变凋落物输入),减少(L-,减少50%)以及增加(L+,增加50%)。结果表明:6年N添加处理对该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凋落物产量影响不显著; N添加处理显著抑制凋落叶分解,且N添加量越高,凋落叶分解抑制作用越强;N添加显著降低分解后期凋落叶中锰(Mn)的残留率,促进Mn的释放;凋落物输入量的增减处理未显著改变凋落叶分解速率,而凋落物增减处理升高了凋落叶中Mn的残留率,减缓Mn的释放; N添加和凋落物处理交互作用不显著。该研究表明亚热带N饱和常绿阔叶林凋落叶分解受N沉降的直接影响显著,凋落物处理...  相似文献   

9.
人类活动显著增加了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凋落物在其分解过程中输入的大量有机碳、氮也会影响土壤碳氮的形成、稳定及转化.本研究选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样地进行8年氮添加[对照(0)、低氮(75 kg·hm-2·a-1)、高氮(150 kg·hm-2·a-1)]和控制凋落物处理(保留凋落物、去除凋落物),之后采集土壤样品,通过K2SO4、Na2B4O7、Na4P2O7、NaOH、H2SO4、Na2S2O4、HF等化学试剂逐级浸提土壤,测定各浸提液和残渣中的碳、氮含量,研究凋落物及氮添加对土壤矿物结合态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 整体上,胡敏素(humin,H)组分的土壤碳、氮含量均为最高,分别占土壤全量的33.5%和33.3%.Na2B4O7溶液提取的土壤可溶性碳、氮含量最高,其次是NaOH和Na4P2O7溶液,3种试剂提取的土壤可溶性总碳、可溶性总氮以及可溶性有机氮分别占提取总量的46.2%、47.9%和76.5%.与对照相比,氮添加增加了Na2S2O4和H组分碳、氮含量;与保留凋落物比较,去除凋落物降低了Na2B4O7、H2SO4、Na2S2O4和H组分的碳含量,以及NaOH、HF和H组分的氮含量.保留凋落物和氮添加显著增加了K2SO4组分氮含量.可见,保留凋落物和外源氮通过影响化学稳定性不同的土壤组分的碳氮变化来改变土壤碳氮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麻栎-刺槐混交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麻栎-刺槐混交林和麻栎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点采样、室内分析与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特征及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麻栎-刺槐混交林凋落物的分解速率高于麻栎纯林。两种林分凋落物有机碳(TOC)、全氮(TN)发生释放,全磷(TP)发生积累-释放的过程。(2)两种林分土壤细菌优势类群为放线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ti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土壤真菌优势类群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itierellomycota)。(3)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麻栎-刺槐混交林土壤微生物菌群丰富度指数和菌群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小于麻栎纯林。(4)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土壤细菌菌群丰富度指数和菌群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真菌菌群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麻栎-刺槐混交林和麻栎纯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黄龙山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和油松+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混交林共6个群丛中27个典型样地调查资料,分析了松栎林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和优势种群动态.结果表明:(1)松栎混交林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种数均大于油松林,且灌木和草本种类因群落生境不同而有差异.(2)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油松林和松栎混交林中由于生境不同导致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差异最大.(3)优势种群分析表明,油松林中阴坡幼苗数量较多,种群最大的为Ⅳ和Ⅴ龄级个体;松栎混交林中油松和辽东栎幼苗充足,到Ⅱ、Ⅲ龄级二者均大量减少,此后油松个体增加而辽东栎减少,说明松栎林发育过程中各层次植物物种相互制约,优势种群之间也存在竞争,且受生境条件影响较大.(4)主成分分析表明,气温、土壤、光照和总郁闭度是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在未来森林抚育中应适当减少优势种群密度,促进异龄化;采取有效措施合理搭配灌木和草本,强化对森林发育有利的因素,提高林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对土壤质量、养分平衡和生产力的可持续维持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5月,以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日本落叶松-赤杨(Alnus japonica)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网袋法将落叶松分别与红松、赤杨叶片凋落物以75∶25、50∶50和25∶75比例混合,研究不同类型、不同比例的混合凋落物对其分解速率以及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一植物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中,赤杨叶片质量损失最高,分解最快;而红松叶片质量损失最低,分解最慢。凋落物混合分解对氮素释放的影响中,3种比例的落叶松与赤杨叶片的混合凋落物均表现出抑制作用,而落叶松与红松叶片混合凋落物(以25∶75比例混合)表现出促进作用。因此,落叶松在与红松、赤杨混合分解时产生了"非加和效应",并且其分解过程中氮和磷的养分释放状况受混合比例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氮添加及凋落物管理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沉降和凋落物量的改变是全球变化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然而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仍知之甚少。本文研究氮添加(对照和添加10 gN·m~(-2)·a~(-1))和地表凋落物管理(对照、移除和加倍)对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干季(5月)和湿季(8月)土壤有效氮、基础呼吸和有效磷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管理对土壤的影响在对照和氮添加样地中差异较大;在对照样地中,凋落物移除和加倍都显著提高了8月土壤呼吸,对有效磷和氮含量基本上无显著影响;在氮添加样地,凋落物移除与加倍均未影响土壤呼吸和有效磷含量,但显著降低有效氮含量;氮添加和凋落量变化的影响在湿季大于干季;单一的氮添加显著降低了8月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土壤呼吸,而凋落物量加倍减缓了氮沉降对土壤呼吸的抑制和磷限制性的加剧。  相似文献   

14.
凋落物是土壤呼吸的主要碳源,日益增加的大气氮沉降通过改变森林凋落物的输入与分解影响土壤呼吸。为揭示氮沉降及凋落物管理对森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以贵州省国有扎佐林场15年生柳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氮添加处理:对照(CK,0 gN m-2 a-1)、低氮(LN,15 gN m-2 a-1)、中氮(MN,30 gN m-2 a-1)和高氮(HN,60 gN m-2 a-1),并在每种氮添加处理下设置去除凋落物和保留凋落物两种处理,于2021年3月-2022年2月利用LI-8100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并分析氮添加及凋落物处理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确定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氮添加和去除凋落物处理没有改变土壤呼吸速率的时间变化,土壤呼吸速率月均最大值出现在7月,月均最小值出现在2月。氮添加对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P > 0.05),除CK外,去除凋落物处理会显著降低土壤呼吸速率(P < 0.05)。凋落物对土壤总呼吸速率的贡献率为8.6%-28.5%,且LN处理下凋落物对土壤呼吸速率的贡献率最大。土壤呼吸速率与5 m土壤温度呈显著指数相关(P < 0.01),与5 cm土壤湿度呈显著负线性相关(P < 0.01)。土壤温度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58.5%-79.5%,土壤湿度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26.4%-39.5%,以土壤温度和湿度构建的双变量模型拟合效果均好于单因子模型,土壤温湿度共同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的59.1%-85.8%。结论表明在大气氮沉降增加的背景下,温度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凋落物管理是调控土壤呼吸的关键过程。  相似文献   

15.
去除和添加凋落物对木荷林土壤呼吸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凋落物作为土壤呼吸的重要碳源,其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将对土壤呼吸产生重要影响。自2011年2月—2012年5月,在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设置对照、去除和加倍凋落物处理,研究不同凋落物处理对木荷(Schima superba)林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和加倍凋落物对土壤温度的影响不显著,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显著,相比对照的土壤呼吸速率2.52±0.29μmol·m-2·s-1,去除凋落物使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降低了25.32%;而加倍凋落物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不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凋落物处理在湿季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接近显著(P=0.065),在干季不显著,并且湿季的土壤呼吸速率显著高于干季。不同凋落物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相关,土壤温度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程度的80.1%~90.3%,Q10值分别为2.42、2.48和2.24;而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凋落物处理对土壤呼吸产生了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因季节差异而不同,证明了凋落物对于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和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择三峡库区的马尾松-栓皮栎混交林,分析不同浓度氮添加(0、30、60、90 kg N·hm-2·a-1)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为在大气氮沉降持续增加的背景下预测该地区森林土壤碳动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 表明:各氮添加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均显著提高,土壤pH值下降,全磷含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PVC顶盖埋管原位培育法测定了北京东灵山地区一个油松纯林和一个油松-辽东栎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土壤无机氮库、氮素净矿化/硝化速率的季节动态以及年度净矿化/硝化量。结果发现1)两个生态系统的土壤无机氮库和氮素净矿化/硝化速率都存在比较明显且比较一致的季节动态,但个别时期也存在较大差异;2)纯林与混交林土壤NH  相似文献   

18.
磷(P)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营造混交林能更好地维持人工林的生产力。了解混交林在不同发育阶段土壤磷组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意义重大。本文采用Tiessen改良的Hedley磷分级方法,比较了不同林龄(幼龄林15a,中龄林26 a)和凋落物处理(原状CK,去除凋落物NL,加倍凋落物DL,去除根系和凋落物NRL)下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针阔混交林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针阔混交林15 a和26 a土壤磷组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与15 a混交林相比,26 a混交林土壤活性磷(Resin-Pi、NaHCO3-Pi、NaHCO3-Po)含量显著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提高; NaOH-Po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CK相比,DL能显著增加土壤活性磷(Resin-Pi、NaHCO3-Pi、NaHCO3-Po)和中活性磷(NaOH-Pi和NaOH-Po)含量,NL和NRL显著降低土壤(Resin-Pi、NaHCO3-Pi、NaHCO3-Po)和中活性磷(NaOH-Pi和NaOH-Po)含量(P 0. 05);稳定态磷(稀HCl-Pi、浓HCl-Pi和浓HCl-Po)和残留态磷(Residual-P)在不同林龄和凋落物处理下差异不显著(P0.05)。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酸性磷酸酶活性、植物生长(平均胸高断面积)和有机碳含量是影响不同林龄和凋落物处理下土壤磷组分变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9.
凋落物的彻底降解是在凋落物和土壤酶系统的综合作用下完成,酶活性的提高有利于凋落物-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养分释放。通过对三峡库区30年生马尾松林凋落物分解、凋落物-土壤层酶活性季节动态及其对分解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0年生马尾松林凋落物经过540 d的分解后干重剩余率是59.80%;凋落物层酶活性季节动态明显,氧化还原酶活性均是11月最低,3月最高;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季节变化显著且均是11月最低,多酚氧化酶活性9月较高,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是6月较高。马尾松林凋落物层酶活性与土壤层酶活性差异较大,且水解酶活性差异较氧化还原酶活性差异大,凋落物层脲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11月、6月、9月分别是0—5 cm土壤层的6.33倍、3.24倍、10.29倍,68.14倍、16.16倍、24.81倍,25.07倍、31.88倍、29.20倍。凋落物分解速率均与土壤、凋落物层氧化还原酶活性呈极显著"S"形曲线,与凋落物层水解酶活性呈二次函数关系,与土壤层水解酶均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凋落物质量能引起凋落物-土壤层酶活性变化,酶活性的改变反过来影响凋落物的分解,因此,凋落物-土壤层酶活性差异与凋落物分解阶段和对共同影响因素(凋落物质量、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和土壤养分等)的敏感性不同有关,凋落物-土壤层酶的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养分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20.
子午岭林区山杨-辽东栎混交林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次生林区山杨林、辽东栎林和山杨-辽东栎混交林3种林分的土壤物理特性和叶片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山杨林地在0~30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最大,而在200 cm土层以下,山杨 辽东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明显改善,并优于辽东栎林;在0~60 cm土层内,山杨林地土壤容重最大、土壤孔隙度最小,而山杨-辽东栎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小、土壤孔隙度最大,且均优于纯林,说明混交林地有深层土壤水分可供利用,同时土壤理化特性得到改善.山杨林和辽东栎林的叶绿素含量较高,且均明显高于山杨-辽东栎混交林.辽东栎林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最大,其次为山杨林, 二者均明显高于山杨-辽东栎混交林.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来看,辽东栎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辽东栎>山杨-辽东栎混交林山杨>山杨林.山杨-辽东栎混交林中辽东栎的PSⅡ最大光化学转换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值均较大,但与辽东栎林的Fv/Fm和Fv/Fo值差异不显著,而混交林中山杨的Fv/Fm和Fv/Fo值均相对小于山杨林,且与山杨林的Fv/Fm差异显著,山杨林和辽东栎林的荧光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值均大于混交林地.因此,子午岭林区辽东栎林更趋于稳定且生长优于其混交林,而山杨林群落将逐步被替代,与纯林类型相比较,其混交林类型可能较不利于山杨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