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阿司匹林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21%(P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TC、TG以及LDL-C较治疗前下降,HDL-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患者血脂TC、TG、LHL均较对照组降低,HDL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对照组为6.9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并能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他汀类药物等常规药物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RP水平、肱动脉街道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栓素B2(TXB2)以及6-酮-前列腺素Fla(6-Keto-PGF-l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中CRP的水平相对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降低的程度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FMD、NO和6-Keto-PGF-la指标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较虽有升高的趋势,但均不显著(P0.05),而试验组患者在上述各指标方面的升高程度相对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的ET-1和TXB2指标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也有一定的降低趋势,但均不显著(P0.05),而试验组患者在ET-1和TXB2指标方面相对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也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及血清hs-CRP、cTnI、CK-MB水平与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接诊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作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使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使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心肌灌注分级(TMPG分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分级(TIMI分级)、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化脢-同功脢MB(CK-MB)、血小板聚集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MPG和TIMI分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cTnI和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冠脉血流灌注,降低血清CRP,cTnI和CK-MB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后患者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脑缺血性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行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采用随机序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和硫酸氢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患者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脑缺血性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6个月时LDL-C、TC、TG及CRP含量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12个月时LDL-C、TC、TG及CRP含量亦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不仅可有效改善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各项指标水平,而且还能有效的降低脑缺血性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ACS患者共92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PCI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检测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内皮素-1(ET-1)、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统计两组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DL水平高于对照组,LDL、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ET-1、ADMA、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行PCI术的ACS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布司他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尿酸(SUA)水平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200例AG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别嘌呤醇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非布司他治疗,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血清SU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3-硝基络氨酸修饰蛋白(3-N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点的血清SUA、8-OHdG和3-N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TG、TC、HDL、LDL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血清HDL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而血清TC和LDL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AGA的疗效明显,能有效降低血清SUA水平,抑制氧化应激状态,并能改善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8,(3)
目的分析比较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原发性痛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别嘌呤醇治疗,观察组给予非布司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有下降,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10.45%,对照组为11.9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治疗原发性痛风的疗效明显优于别嘌呤醇,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别嘌呤醇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D-二聚体(D-Dimer,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功能相关指标,治疗前后血清cTnT、BNP、CRP及D-D水平的变化情况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vs. 70%,P 0.05);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stolic diameter,LADD)、血清cTnT、BNP、CRP及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LVESD、LVEDD、LAD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而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此外,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更有效改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心功能,且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cTnT、BNP、CRP及D-D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1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41例、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HDL-C、TC、LDL-C、TG水平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C、LDL-C、TG水平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前PV、WBC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PV、WBC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都没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用曲美他嗪治疗相比,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更优,可明显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双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神经功能缺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实验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和氯毗格雷。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随访4周并统计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血清IL-6、IL-8和TNF-α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双抗血小板疗法具备一定的抗炎作用,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且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实施PCI治疗后给予丹参滴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8例,对所有患者实施PCI术,术后对照组使用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使用基础药物治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比较PCI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结果:PCI术后,患者测定指标SDNN、SDNN Index及SDANN相对于术前均有升高(P0.05);频域分析指标HF及LF相对于术前均升高,LF/HF比值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LVEF、SV及CI均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LVEF、SV及CI较高,LVEDD较低(P0.05)。结论:PCI术能够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而复方丹参滴丸对于PCI术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CH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C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血小板聚集率(PAG)和凝血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PAG显著下降,APTT显著上升,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PT、P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阿斯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CHD患者,较单用阿斯匹林治疗更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预防血栓形成,并能得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重构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波立维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 BNP)、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水平]、血清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NT-pro BNP、IL-6、IL-8、LVEDD、IVS、LVD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NT-pro BNP、IL-6、IL-8、LVEDD、IVS、LVD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明显抑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左室重构,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6、IL-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AIS患者9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给予谷红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0%(42/50),对照组为60.42%(29/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为4.17%(2/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和丁苯酞注射液联合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治疗AIS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提高血管再通率,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并发症较轻。  相似文献   

15.
李开亮  司全金  张帷 《生物磁学》2011,(8):1529-153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CH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C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血小板聚集率(PAG)和凝血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PAG显著下降,APTT显著上升,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PT、PA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阿斯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CHD患者,较单用阿斯匹林治疗更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预防血栓形成,并能得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治疗效果及血清M-CSF、CK-MB、sICAM-1水平变化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UAP患者60名,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司匹林口服药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CSF、CK-MB、sICAM-1水平变化,对M-CSF、sICAM-1水平采用TMI危险积分进行判定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67%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外周血M-CSF、sICAM-1、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外周血水平,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MI危险积分随外周血M-CSF、sICAM-1水平升高,且对比对照组水平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能够有效抑制UAP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且能有效改善外周血清M-CSF、CK-MB、sICAM-1水平,M-CSF、CK-MB、sICAM-1三种指标是评估UAP患者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冷沉淀制剂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创面愈合、血管生成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6年8月~2018年8月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54例,依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7)。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序贯使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冷沉淀制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溃疡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0d后的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以及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d后,两组患者肉芽组织bFGF、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肉芽组织bFGF、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0d后,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关系、心理或精神以及治疗影响四个维度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凝胶联合冷沉淀制剂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促进肉芽组织中血管生成和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