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a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入院接受治疗的52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后、出院前1 d及随访时血浆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opingⅠ,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肌酐(Creatine,CREA)、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rain-natriuretic-peptide,NT-pro BNP)、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美国堪萨斯城心肌病患者生存质量表(Kansas City Cardiomyopathy Questionnaire,KCCQ)评分、6 min步行试验(6MWT)、临床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出院前1 d,两组患者的血清c Tn I、hs-CRP、NT-pro BNP、CK-MB、FIB、TNF-α、CREA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出院1周时,观察组的血清c Tn I、hs-CRP、NT-pro BNP、CK-M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2周、1个月时,观察组的血清c Tn I、hs-CRP、NT-pro BNP、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各个随访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血清FIB、TNF-α、CREA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在出院前1 d LVEF、LVEDD、LV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3、6个月时,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在随访过程中各个时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KCCQ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观察组的KCCQ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和依那普利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相当,但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患者近期预后优于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心悦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患者心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行PCI术治疗的AMI患者,将其按随机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0例(替罗非班治疗)和研究组60例(心悦胶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肌肌钙蛋白I(cTn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不良反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45/60)、90.00%(54/60),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胸痛、胸闷,恶心呕吐,大汗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悸、气短,乏力,晕厥,大小便失禁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DD为(49.38±6.73)mm,LVESD为(38.14±4.35)mm,低于对照组的(55.27±5.24)mm、(43.73±5.24)mm,LVEF为(57.09±4.34)%,高于对照组的(52.63±5.33)%(P<0.05)。研究组治疗后CK-MB为(13.46±2.34)ng/mL、cTnI为(0.29±0.08)μg/L、BNP为(363.44±29.66)pg/mL,低于对照组的(24.75±2.63)ng/mL、(0.41±0.12)μg/L、(548.12±57.61)pg/mL(P<0.05)。对照组、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33%(5/60)、11.67%(7/6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对照组、研究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00%(3/60)、16.67%(10/60),研究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悦胶囊联合替罗非班可保护行PCI术的AMI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用药安全可靠,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PCI术前、后心电图QRS-T夹角的变化以及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8月期间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15例AMI患者为实验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低度、中度及高度狭窄亚组,在患者PCI术后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并选取同期于我院就诊的非AMI患者38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前QRS-T夹角;AMI各亚组间术后24 h内的QRS-T夹角变化及12个月累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应用Pearson模型和Cox回归模型分析QRS-T夹角与MACE的相关性及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PCI术前QRS-T夹角明显大于对照组; 实验组各亚组PCI术后24 h内的QRS-T夹角均较各自术前降低,且随着各亚组AMI冠脉病变程度依次加重,术前及术后QRS-T夹角值均依次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低度亚组和中度亚组的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高度亚组(χ2=14.12,P=0.001);Gensini积分、PCI术前及术后24h内的QRS-T夹角均与MACE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HR=1.015,P=0.024)和术前QRS-T夹角(HR=1.009,P=0.027)是急性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Gensini积分和术前QRS-T夹角是AM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术前QRS-T夹角对AMI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丛生蛋白(CLU)、颗粒膜蛋白140(GMP140)与冠状动脉病变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9例AMI患者为AMI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34)、双支病变组(n=50)、多支病变组(n=45),随访6个月并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AMI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另选取同期55名体检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AM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LU、GMP140水平。分析AMI患者MACE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LU、GMP140水平对AMI患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AMI组血清CLU、GMP14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血清CLU、GMP140水平依次升高(P<0.05)。随访6个月后,129例AMI患者MACE发生率为25.58%(33/1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年龄增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分级≥Ⅲ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CLU升高、GMP140升高为AMI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LU、GMP140水平联合预测AMI患者MACE的曲线下面积大于CLU、GMP140单独预测(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CLU、GMP140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和MACE有关,可能成为AMI患者MACE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效果和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PPCI术的AMI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00),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急诊模式,研究组患者予以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满意度、确诊时间、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研究组抢救时间、急救反应时间、确诊时间、心肌再灌注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满意度为91.00%(91/100),高于对照组的76.00%(76/100)(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心血管发生事件发生率为2.00%(2/100),低于对照组的17.00%(17/100)(P<0.05)。结论:行PPCI术的AMI患者给予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模式,救治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绕行急诊、直接呼叫120能否缩短基层医院胸痛中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的再灌注时间及改善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邳州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连续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并符合入组标准的STEMI患者共405例,分为绕行急诊组198例(包括直接呼叫120转运组95例和网络医院转诊组105例)和非绕行急诊组207例,对比分析两组之间一般资料;PCI相关情况;救治质量指标:1.基线及24小时CKMB、cTnI、BNP、hs-CRP、PCT,2.术后30 min及发病24小时ST段回落率,3.术后1周心脏超声LVEF、LVDd,4.术后1周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5.住院期间MACE事件及总MACE事件发生率,6.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7.住院天数;救治时间指标:S2B时间、S2FMC时间、FMC2ECG时间、FMC2DAPT时间、FMC2B时间、FMC2B达标率、D2B时间、D2B达标率,并进一步对绕行急诊组进行亚组分析,对比分析直接呼叫120组及网络医院转诊组的相关指标。结果:1.绕行急诊组与非绕行急诊组相比,mini-GRACE评分较低,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比例较高,24小时CKMB、cTnI、BNP、hs-CRP、PCT较低,术后30 min及24小时ST段回落率较高,术后1周LVEF较高、LVDd较小,术后1周SDNN较高,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及总MACE事件发生率较低,S2B时间、FMC2ECG时间、FMC2DAPT时间、FMC2B时间、D2B时间较短,FMC2B达标率、D2B达标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直接呼叫120组与网络医院转诊组相比,24小时CKMB、cTnI、BNP、hs-CRP、PCT较低,术后1周LVEF较高、LVDd较小,术后1周SDNN较高,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及总MACE事件发生率较低,S2B时间、FM2B时间较短,FMC2B达标率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绕行急诊和直接呼叫120能缩短基层医院胸痛中心STEMI患者急诊PCI的救治时间,并能改善预后,对本地区及其他基层医院STEMI救治的规范化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实施PCI治疗后给予丹参滴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8例,对所有患者实施PCI术,术后对照组使用基础药物治疗,试验组使用基础药物治疗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比较PCI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结果:PCI术后,患者测定指标SDNN、SDNN Index及SDANN相对于术前均有升高(P0.05);频域分析指标HF及LF相对于术前均升高,LF/HF比值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LVEF、SV及CI均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LVEF、SV及CI较高,LVEDD较低(P0.05)。结论:PCI术能够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而复方丹参滴丸对于PCI术后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室重构、心肌灌注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清Hcy水平分为高水平Hcy组(Hcy>30 μmol/L,41例)和低水平Hcy组(15≤Hcy≤30 μmol/L,29例)。PCI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复查冠脉造影,评价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Hcy水平与LVMI、LVEF、TMPG分级相关性。所有患者PCI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PCI术后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水平Hcy组PCI术后6、12个月 LVEF低于低水平Hcy组(P<0.05),LVMI高于低水平Hcy组(P<0.05),高水平Hcy组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发生率高于低水平Hcy组(P<0.05)。Hcy水平与PCI术后6、12个月 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MI呈正相关(P<0.05),与PCI术后TMPG分级呈负相关(P<0.05)。高水平Hcy组随访期间全因死亡和MACE发生率均高于低水平Hcy组(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cy、术前Gensini评分是STE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水平Hcy与STE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重构、心肌灌注有关,且Hcy是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全因死亡和MACE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再灌注的改善效果。方法:收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NSTEMI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使用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及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使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两组患者心肌再灌注的情况。结果:PCI术前,两组患者A、β、Aβ、CK-MB及c Tn 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上升,且观察组β及Aβ显著高于对照组,CK-MB及c Tn 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3%,对照组为5.00%,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N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再灌注,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抑郁对心率变异性(HRV)、内皮功能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出院当日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值将其分为抑郁组(评分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A组患者术前顿服阿托伐他汀40 mg,术后继续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24 h;B组患者术前顿服阿托伐他汀20mg,术后继续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24 h。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p-PLA2、IL-6、TNF-α、ALT及AST等因子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p-PLA2、IL-6、TNF-α、ALT及AST等因子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A组患者的Lp-PLA2、IL-6及TNF-α因子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ALT、AST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与稳定斑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LV-PSL)评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心肌做功的改变。方法:选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0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应用LV-PSL评估整体做功效率(GWE)、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无用功(GWW)、整体有用功(GCW),比较对照组与病例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各参数的差异,分析GWI、GCW、GWE、GWW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GWW升高,GCW、GWI、GWE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GWI、GCW、GWE、GW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及术后1周相比,术后1个月GWW降低,GCW、GWI、GWE升高(P<0.05)。GWI、GCW、GWE、GWW与LVEF及GLS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LV-PSL可定量评估冠心病患者PCI前后的心肌做功,为临床提供一种无创性评价PCI后心脏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入院时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1 infarction,STEMI)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共收集190例急性STEMI患者,发病12小时内并且行PCI(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按术中TIMI血流分级将病人分为2组:正常复流组(138例)和无复流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PCI结果,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预测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论证得到PLR预测无复流的最佳临界值及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无复流组PLR显著高于正常复流组(246±98VS 169±108,P0.01)。当PLR=188时,预测无复流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72%。结论:入院时PLR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Irisin 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西京医院心内科因AMI 行急诊PCI治疗的169 例患者的临床及冠脉影像学资料。根据TIMI血流分级,将病人分为两组,正常血流组和无复流组;采用酶 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risin 水平,根据Irisin 水平分为低Irisin 组和高Irisin 组,分析Irisin 与无复流发生的关 系。结果:①169例患者发生无复流40 例,无复流发生率为23.6%(40/169);②无复流组与正常血流组相比,血清Irisin 水平显著降 低(4766± 1725 ng/mLvs 8125± 2904 ng/mL,P<0.05);③急性心梗发生后,血浆Irisin 水平逐渐升高,3 小时内组Irisin 水平显著低 于24 小时后组(4050± 1739 ng/mL vs8358± 3042 ng/mL,P<0.05),且3 小时内组无复流显著高于24 小时后组(71.42%vs 12.9%, P<0.05);④低Irisin 组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高Irisin 组(58.1% vs 11.9%,P<0.05);⑤多元Logistic 回归显示Irisin 是急诊 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的保护因素(OR:0.861,95%CI:0.793-0.909,P<0.05)。结论:低水平的血清Irisin 能有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且Irisin 能明显改善PCI术后无复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参观对择期进行心脏介入术患者心理焦虑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择期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分为参观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参观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术前参观,熟悉环境,了解手术过程。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2日及术前1小时的焦虑值。结果:参观组与对照组术前2日焦虑值无明显差异,术前1小时参观组焦虑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术前参观能够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手术期血浆apelin的表达变化,分析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apelin的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apelin在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72例于2012年2月~8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MI并成功完成PCI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0小时、术后4小时、术后24小时收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apelin-13水平;进一步对糖尿病及非糖尿病AMI患者(每组各20例)进行亚组分析,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AMI患者术后0 h组apelin水平与术前基线水平明显降低(31.54±5.48 vs35.15±6.48 ng/L,P0.05);术后4小时及24小时组apelin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39.65±5.48 vs 35.15±6.48 ng/L,43.93±5.37 vs35.15±6.48 ng/L,P0.05)。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组apelin水平术前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apelin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31.12±5.50 vs 29.21±6.53 ng/L,40.57±5.37 vs 33.49±3.89 ng/L,43.50±7.41 vs 34.54±3.52 ng/L,P0.05)。两组术后6个月随访T2DM组LVEF值改善明显高于NT2DM组,但MACCE事件无明显差异。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存在血浆apelin表达的升高,其中糖尿病患者在术后血浆apelin表达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提示PCI冠脉血运重建可促进糖尿病患者apelin分泌,调节胰岛素抵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波峰-末间期(Tp-Te间期)和Tp-Te间期离散度(Tp-Ted)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40例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按照心律失常类型分为室性心动过速组,室性早搏组以及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分析并比较各组患者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d的变化情况。结果:急性期FPG、Tp-Te、Tp-Ted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与恢复期之间TG、CHOL、LDL-C、K+、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室性心律失常组与室性心动过速组及室性早搏组比较,Tp-Te和Tp-Ted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性早搏组和室性心动过速组比较,Tp-Te和Tp-Ted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Te间期和Tp-Ted可用于区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