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脏痛是内脏器官受到机械性牵拉、炎症、痉挛、应激和缺血等刺激所致的疼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症。与躯体痛相比,内脏痛的产生、维持和调控机制更为复杂,因此是目前疼痛基础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建立符合临床内脏疾病病理生理学特征的实验动物模型对研究内脏痛的产生、维持、调控机制及筛选相关内脏疾病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内脏痛动物模型主要按照造模刺激方式进行分类,分为炎性内脏痛模型、电刺激性内脏痛模型、机械扩张性内脏痛模型及缺血性内脏痛模型等,且每种动物模型具有不同特点。本文就近年来内脏痛基础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及特点做一简要综述,以期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内脏痛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为更深入研究内脏痛的复杂机制及筛选相关治疗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回顾性对比经胸乳入路、经口腔前庭入路两种入路方式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甲状腺血管外科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接收的141例单侧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83,经胸乳入路)和B组(n=58,经口腔前庭入路),对比两组患者的创伤应激指标、手术相关指标、美容满意度、并发症及随访预后情况。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A组,术后第1 d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术后第1 d颈部VAS评分、切口总长度小于A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术前、术后2 d,两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2)、皮质醇(Cor)水平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2 d,WBC、PGE2、CRP、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B组的美容满意率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均为0,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经口腔前庭入路可获得与经胸乳入路治疗PTMC相当的手术疗效,但经口腔前庭入路清除中央淋巴结数目更多,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同时美容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比较充气与免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26例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行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观察组行免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经充气与免充气经腋窝入路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均安全可靠,免充气术式略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胫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长骨骨折,对于不稳定的胫骨骨折,胫骨髓内钉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首选治疗方式。当前对于胫骨干髓内钉入路主要分为髌骨上入路和髌骨下入路。髌骨上入路放置髓内钉时,患肢半伸直位有利于胫骨干骨折的复位与固定,但可能会造成髌骨关节面损伤。髌骨下入路患肢屈曲位可能会造成胫骨干复位的丢失,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胫骨髓内钉置入不同入路可能造成不同临床结局,会对临床结局造成不同的影响。目前对于胫骨髓内钉最佳入路仍然存在争议,针对最近发表的相关文献我们对胫骨髓内钉入路及其优缺点进行讨论综述。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对比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TOETVA)与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ETE)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创伤-免疫指标及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2月期间接收的10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47,经ETE治疗)和B组(n=53,经TOETVA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创伤-免疫指标、美观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对比无差异(P>0.05)。B组的手术时间长于A组,术后第1 d颈部VAS评分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 CD8+、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 CD4+下降,但B组高于A组(P<0.05)。B组的温哥华疤痕评定量表(VSS)评分、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与经ETE相比,经TOETVA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可获得与其相当的手术效果,且经TOETVA可更好地减轻术后疼痛、术后创伤,提高美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平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侧卧位直接外侧入路(DLA)对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和步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初次THA患者97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A组(n=47)和B组(n=50),A组行侧卧位DLA,B组行平卧位DAA,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影像学参数、平衡功能和步态参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HHS)、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依次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切口长度、初次下床行走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步频、步速、步长依次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髋臼假体外展角、前倾角对比,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侧卧位DLA相比,初次THA患者行平卧位DAA可获得与其相当的手术效果,同时能更好地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平衡功能和步态,且安全性有保障。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TD)、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LDH)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L5/S1LDH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PETD组(n=27)和PEID组(n=33)。记录两组手术时间、X 线放射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改良 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计算患者术后临床效果优良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比较无差异(P>0.05),PEID组手术时间短于PETD组,X 线放射次数少于PETD组(P<0.05)。两组优良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VAS、JOA、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PETD治疗L5/S1LDH的疗效相当,均可较好的减轻临床症状及促进功能恢复,然而 PEID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 线放射次数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对比垂体腺瘤患者采用显微镜或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后的临床疗效,分析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78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采用手术器械的不同将178例患者分为A组(显微镜,n=91)和B组(神经内镜,n=87)。比较两组的肿瘤有效切除率、临床指标、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根据术中是否发生脑脊液漏分为脑脊液漏组和无脑脊液漏组。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A组、B组的肿瘤有效切除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与再次手术、肿瘤大小、年龄、肿瘤质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有关(P<0.05)。肿瘤大小为巨大腺瘤、再次手术、肿瘤质地为韧是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效果相当,但神经内镜下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此外,肿瘤大小为巨大腺瘤、再次手术、肿瘤质地为韧是垂体腺瘤患者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切除丘脑胶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丘脑胶质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其中采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的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显微切除丘脑胶质瘤的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另外30例采用常规手术切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及术中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肿瘤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次全切除率及部分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53.3%)(P0.05)。结论:与常规手术相比,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丘脑胶质瘤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显著提高丘脑肿瘤全切除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奥施康定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接受奥施康定抗痛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合加巴喷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以及癌痛缓解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各项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B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总缓解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食欲、精神状态、睡眠、日常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B组患者降低的程度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CD4~+、CD4~+/CD8~+以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B组患者以上指标升高的程度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奥施康定联合加巴喷丁缓解神经病理性癌痛临床疗效显著,并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及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抽签法分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用超短波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60°/s角速、120°/s角速平均功率(AP)、峰力矩(PT)、腰背屈/伸比值(F/E)、血清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值、血清SP、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AP、PT、血清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腰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其可有效缓解疼痛及改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并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究盐杜仲颗粒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疼痛指标、血清微炎症和氧化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骨一科收治的70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行腰椎牵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盐杜仲颗粒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活性。结果:(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2)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的治疗3个月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和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4)研究组的治疗3个月后血清IL-1β低于对照组,血清SOD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杜仲颗粒联合腰椎牵引能够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