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实验室分离到的菌株ZH-356进行鉴定并评价其对植物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效果,为研发针对植物真菌病害的生防菌剂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平板对峙法确定菌株ZH-356抗菌谱,并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利用离体枝条的苹果树腐烂病菌感染预防试验和患腐烂病苹果树的防治试验评价其生防效果。[结果]菌株ZH-356鉴定为链霉菌属,与直丝紫链霉菌(Streptomyces rectiviolaceus)相似性最高,为99.71%。抗菌谱试验表明,菌株ZH-356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小麦根腐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导致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变粗、交叉扭曲、分支变少且容易断裂。此外,ZH-356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对温度和酸碱度具有高度稳定性,并且该活性物质只存在于其胞内,只有当ZH-356遇到植物病原真菌时才会被分泌出来以抑制它们的生长。在离体枝条的苹果树腐烂病菌感染预防试验中,ZH-356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效可达94%以上,而在患腐烂病苹果树的防治试验中,ZH-356菌制剂对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效高达100%。[结论]链霉菌ZH-356抑菌谱广,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拮抗活性,可作为防治植物真菌病害的生防菌株,为基于ZH-356菌株的生防菌剂的开发和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等植物真菌病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辉  周建波  张志斌  秦楠  任璐  赵晓军 《菌物学报》2016,35(12):1493-1502
为明确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分布与组成,本研究采集并分离得到来自山西省8个苹果树种植区有代表性的78株腐烂病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及利用2个DNA片段(ITS和EF1α)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对其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苹果树腐烂病由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和梨黑腐皮壳菌Valsa pyri 2个致病种所致,其中V. pyri是优势种,分布于山西省各个苹果树种植区,占菌株总数的58.97%。以山西省8个苹果树种植区腐烂病菌各个种的相对频率进行聚类分析,欧式距离9作为聚类分割点将其种群结构分为3类。第Ⅰ类包括忻州、朔州2个苹果树种植区,V. pyri为该类型苹果树种植区的致病菌、相对频率为100%。第Ⅱ类包括晋城、长治、临汾、太原、运城5个苹果树种植区,V. pyri是这5个种植区的优势种。第Ⅲ类包含晋中1个苹果树种植区,V. mali是该种植区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3.
以苹果树腐烂病菌为靶标菌,通过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对分离自苹果树根际土壤的放线菌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鉴定,并测定了拮抗菌ZZ-9发酵滤液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及离体枝条防效.结果表明: 经对峙初筛,15株放线菌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具有抑菌作用,占所分离株数的18.8%,其中抑制率>50%的有8株.复筛结果表明,ZZ-9对腐烂病菌抑制率最高,达96.4%,显著高于其他菌株;通过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ZZ-9初步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其在GenBank上的序列登录号为KT986228;不同稀释倍数的ZZ-9发酵滤液对腐烂病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50倍发酵滤液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达80%以上,且受抑制菌丝颜色加深,分支增多,末端膨大、畸形,出现原生质浓缩与释放现象;离体枝条防效试验表明,菌株ZZ-9发酵原液对苹果树腐烂病防效可达75%以上,表明该菌株可作为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苹果树中内生真菌的种类及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苹果树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对健康富士苹果树茎部和根部中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并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和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炭疽病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菌,进一步研究了其发酵液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从筛选出的49株内生真菌中,8株对苹果树腐烂病和炭疽病病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最高抑菌率达到83.93%;拮抗菌发酵液的平均抑菌率均在89%以上,最高达98.81%。且在同等条件下,拮抗菌对病原菌抑菌率比化学药剂高50%左右。该研究为新型生物农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苹果树的腐烂病的症状和规律,并阐述了防治苹果树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苹果树腐烂病生防真菌Z-12A的鉴定及其生防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由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mali)引起的苹果树腐烂病是我国苹果产区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具有分布广、危害重和防治难等特点,严重制约着苹果产业的发展,急需寻找一种对该病高效、安全的防治措施.[目的]明确一株分离自甘肃省静宁县苹果树根际土壤的生防菌株Z-12A的分类地位,评价其对苹果树腐烂病的生防潜力.[方法]结合...  相似文献   

7.
【背景】苹果树腐烂病发生面积广、危害严重,目前对于该病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对该病高效、安全的防治措施。【目的】从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盐碱土中分离筛选的芽孢杆菌进行拮抗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筛选,并对优良拮抗效果菌株进行离体组织防效测定、发酵培养基选择以及结合培养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结果】初筛阶段菌株7-2-1-2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86.18%,复筛试验中发酵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为73.2%;在离体枝条创面涂抹菌株7-2-1-2发酵原液后,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生长可被完全抑制;菌株7-2-1-2的最优生长培养基为NBY培养基;经初步鉴定,菌株7-2-1-2为枯草芽孢杆菌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pizizenii)。【结论】菌株7-2-1-2对苹果树腐烂病有较好的生防效果,为该病生防菌剂的选择提供了必要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蜜蜂细菌性幼虫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早春,在浙江部分地区出现了一种严重的蜜蜂细菌性幼虫病,该病导致蜜蜂幼虫颜色发黄,失去光泽;严重时幼虫死亡腐烂。从10批发病死亡幼虫样品中,分离得到并保存了5类纯培养物。通过蜂群接种试验和实验室人工培养的幼虫接种,确定L2菌株能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似的症状,且能从接种发病的幼虫上再次分离到相同菌株,证明L2菌株是该蜜蜂细菌性幼虫病的致病菌。进一步对分离到的该致病菌从发病特征、病原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rRNA序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属于肠球菌属的屎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ium),不是目前报道的任何一种已知蜜蜂细菌性幼虫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中国4个省份的9个梨树腐烂病菌分离株和7个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离株的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结合GenBank的有性型Valsa ceratosperma、V.ambiens和V.mali的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梨和苹果树的各分离株在ITS核苷酸序列上分化较小(p-distance=1.55%),均在V.ceratosperma聚类组,但二者又分别处于两个独立小分支。其与V.ambiens和V.mali处在不同的聚类组中,且亲缘关系较远,表明供试梨树腐烂病菌并非V.ambiens。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的研究结果还发现,梨树腐烂病菌各分离株无论在菌落颜色、产孢特点、还是37℃高温的生长情况都和苹果腐烂病菌有一定差别。前者菌落始在PDA终为乳白色,而后者菌落初为白色后期变褐色;在20?A上,前者形成的产孢体较大而数量较少,在37℃高温下能正常生长,后者则形成的产孢体较小而数量较多,在37℃高温下不能正常生长。并未发现二者在子实体上有稳定明显的差异。因而表明梨树腐烂病菌应为V.ceratosperma,但可用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进行区分其和苹果树腐烂病菌。  相似文献   

10.
ITS序列结合培养特征鉴定梨树腐烂病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采自中国4个省份的9个梨树腐烂病菌分离株和7个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离株的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结合GenBank的有性型Valsa ceratosperma、V.ambiens和V.mali的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梨和苹果树的各分离株在ITS核苷酸序列上分化较小(p-distance=1.55%),均在V.ceratosperma聚类组,但二者又分别处于两个独立小分支。其与V.ambiens和V.mali处在不同的聚类组中,且亲缘关系较远,表明供试梨树腐烂病菌并非V.ambiens。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的研究结果还发现,梨树腐烂病菌各分离株无论在菌落颜色、产孢特点、还是37℃高温的生长情况都和苹果腐烂病菌有一定差别。前者菌落始在PDA终为乳白色,而后者菌落初为白色后期变褐色;在20%ABA上,前者形成的产孢体较大而数量较少,在37℃高温下能正常生长,后者则形成的产孢体较小而数量较多,在37℃高温下不能正常生长。并未发现二者在子实体上有稳定明显的差异。因而表明梨树腐烂病菌应为V.ceratosperma,但可用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进行区分其和苹果树腐烂病菌。  相似文献   

11.
选择一种理想的蛋白提取方法,获得数量多、质量高的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胞外蛋白用于蛋白质组学分析,为全面解析该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采用冷冻干燥透析结合法、脱氧胆酸钠(DOC)-10%TCA沉淀法、硫酸铵沉淀法3种方法分别提取苹果树腐烂病菌的胞外蛋白,并筛选最适的硫酸铵浓度,利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总量、SDS-PAGE检测蛋白条带分辨率及不同致病力菌株蛋白差异。结果表明,70%硫酸铵沉淀提取的胞外蛋白量最高、SDS-PAGE电泳可辨认蛋白条带最多。强弱致病菌株胞外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在37-50 kD有4条蛋白条带差异明显,由此表明,70%硫酸铵盐析法更适合用于苹果树腐烂病菌胞外蛋白质差异分析时蛋白质的提取。  相似文献   

12.
由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主持召开的11371抗生素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现场会于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五日在辽宁盖县召开,来自山东、陕西、北京、辽宁的果树、植保行家和盖县县委丁书记、县政府刘县长及果树局包局长等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11371抗生素是辽宁省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从广西梧卅地区土壤中分离出的一株不吸水链霉菌,经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定名为不吸水链霉菌梧卅亚种。该菌所生产的抗生素对苹果树腐烂病有  相似文献   

13.
经几年试验研究证明11371抗生素对果树腐烂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是一种比较好的微生物农药。为明确其防病的原因,我们对11371抗生素防治腐烂病的机理作了部份分析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11371发酵液:本所提供;福美砷:市售;果树枝条:当年无果枝。 2、处理与方法 1) 11371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测定采用悬滴法。设不同浓度和重复。 2) 11371防治果树腐烂病保护效果的  相似文献   

14.
ITS序列结合培养特征鉴定梨树腐烂病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采自中国4个省份的9个梨树腐烂病菌分离株和7个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离株的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结合GenBank的有性型Valsa ceratosperma、V. ambiensV. mali的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梨和苹果树的各分离株在ITS核苷酸序列上分化较小(p-distance=1.55%),均在V. ceratosperma聚类组,但二者又分别处于两个独立小分支。其与V. ambiensV. mali处在不同的聚类组中,且亲缘关系较远,表明供试梨树腐烂病菌并非V. ambiens。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的研究结果还发现,梨树腐烂病菌各分离株无论在菌落颜色、产孢特点、还是37℃高温的生长情况都和苹果腐烂病菌有一定差别。前者菌落始在PDA终为乳白色,而后者菌落初为白色后期变褐色;在20% ABA上,前者形成的产孢体较大而数量较少,在37℃高温下能正常生长,后者则形成的产孢体较小而数量较多,在37℃高温下不能正常生长。并未发现二者在子实体上有稳定明显的差异。因而表明梨树腐烂病菌应为V. ceratosperma,但可用培养性状和生物学特点进行区分其和苹果树腐烂病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大葱在贮藏期频繁发生镰孢菌腐烂病,损失严重。明确该病害病原种类对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自甘肃省兰州市(区)蔬菜市场的16份大葱贮藏期镰孢菌腐烂病病样进行病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经单孢分离后根据形态学特征,再结合r DNA-ITS、EF-1a(tef)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80株镰孢菌,经鉴定分属3个种,即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和燕麦镰孢菌(F.avenaceum),其中层出镰孢菌为大葱镰孢菌腐烂病的优势致病菌,分离频率为52.50%。对兰州白葱不同部位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层出镰孢菌对大葱鳞茎的致病力最强,而燕麦镰孢菌对大葱鳞茎的致病力最弱。【结论】3种镰孢菌作为该病害的病原,属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濒危植物七子花中分离出具有抗植物致病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并在其代谢产物中寻找具有抗菌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通过形态学和5.8S rRNA序列法对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谱分析鉴定出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茄交链孢QZH 10对水稻纹枯病菌和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好,抑制率分别为89.1%和67.9%。在供试浓度为100μg/m L时,QZH 10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稻瘟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效果,抑制率为100.0%。从QZH 10中分离到2个单体化合物并分别被鉴定为altersolanol A和6-O-methylalaternin。在供试浓度为100μg/m L时,altersolanol A对稻瘟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大于85%;6-O-methylalaternin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效果,抑制率为100.0%。【结论】当前结果表明Altersolanol A和6-O-methylalaternin具有开发成微生物源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一株分离自苹果健康枝条的内生菌long A,对其抑菌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通过生理生化性质测定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long A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菌丝生长的影响和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细胞内部变化。【结果】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long A好氧,可利用葡萄糖、蔗糖、甘露醇、乳酸、柠檬酸等碳源;耐盐性差(不能耐受质量分数7%的氯化钠);接触酶反应呈阳性;可还原硝酸盐;能使明胶液化、水解淀粉;不能利用柠檬酸盐;乙酰甲基甲醇(V-P)试验为阴性。long A能显著地降低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并导致其菌丝生长过程中分枝增多、顶端膨大及细胞质外渗。【结论】菌株long A能有效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等,具有一定的生防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纯化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果胶酶,明确其酶学性质。【方法】利用0.5%淀粉MS培养基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别进行不同天数发酵,DNS法定量测定果胶酶活性。通过硫酸铵梯度盐析、Sephacryl S-100凝胶过滤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DEAE-Sepharose Fast Flow分离纯化果胶酶,经SDS-PAGE检测样品纯度,并利用生物化学技术分析其酶学性质。【结果】发酵10 d的发酵液中果胶酶活性最高;分离得到的果胶酶为鼠李糖半乳糖醛酸酶,分子量为58.83 k D,等电点为6.03,最适反应温度为40°C,最适反应pH为3.5,在pH 2.0-5.5之间酶活性比较稳定。Ca~(2+)、Li~+、Co~(2+)对酶活力有激活作用,K~+、Fe~(2+)、Pb~(2+)、Zn~(2+)、Cu~(2+)、Mn~(2+)、Ni+对酶活有抑制作用,Ba~(2+)和Mg~(2+)对酶活性有钝化作用。酶动力学常数Km和Vm值分别是3.600 g/L和0.162 7 g/(L·min)。【结论】从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鼠李糖半乳糖醛酸酶并明确了其酶学性质,为果胶酶抗体的制备和细胞化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蓝莓拟盘多毛孢枝枯病的病原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洪海  岳清华  梁晨 《菌物学报》2014,33(3):577-583
近期在山东省蓝莓种植区发现1种枝枯病害。为明确该致病菌,通过病原菌组织分离和接种试验获得2个致病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这是棒状拟盘多毛孢所致蓝莓枝枯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全树刮表皮涂抹梧宁霉素发酵液防治苹果树腐烂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树腐烂病是由苹果黑腐皮壳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表现是病原菌在生长发育肘,消耗果树的营养,使果树韧皮部腐烂,影响水份、养份的输送,直接危害果树生长,严重时使果树枝干韧皮部形成环腐,可致整枝、整株死亡。为防止腐烂病的发生和蔓延,主要采用药物涂抹患病处,杀死病原菌,进行局部治疗。利用这种传统的方法治疗腐烂病,对发病轻的果树效果好,发病重的果树效果差,且重犯林率高,在果树生长期需要经常监视,重复劳动多,整园防治效果差。即使每年都认真防治,盛果期的果园发病也非常严重。例如,朝阳县北四家乡果园,树龄为3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