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造林树种对铁尾矿基质理化性质和土壤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莹  徐学华  郭江  赵顺  李玉灵 《生态学报》2014,34(20):5746-5757
为了探讨不同造林树种对铁尾矿基质改良及土壤动物的影响,在唐山迁安马兰庄铁尾矿区选择尾矿坡面直接造林成功的沙地柏、紫穗槐、毛白杨3种树种,测定林内尾矿理化性质和土壤动物,并与裸尾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紫穗槐林对铁尾矿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饱和持水量的改善效果最好,沙地柏林对改善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效果最好。(2)3个树种造林均使尾矿砂p H值明显降低。紫穗槐林对尾矿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积累效果最好,沙地柏林和紫穗槐林均有利于尾矿砂中全钾含量的积累。(3)紫穗槐林下土壤动物数量和多样性最高,沙地柏林次之。铁尾矿土壤动物与环境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全氮、有机质、碱解氮、土壤容重与土壤动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植被覆盖率和植被高度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最小。(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紫穗槐林对铁尾矿基质理化性质和土壤动物综合改良效果最好,其次是沙地柏林,杨树林的改良效果不明显。但进行值被恢复后,各样地的立地条件均优于裸尾矿。  相似文献   

2.
王丽艳  韩有志  张成梁  裴宗阳 《生态学报》2011,31(21):6429-6441
为了探讨植被恢复模式对煤矸石山复垦土壤和矸石风化物的影响,对煤矸石山6种主要植被类型(刺槐林、刺槐-柠条混交林、榆树-紫穗槐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荆条林、紫花苜蓿草丛)下土壤和煤矸石风化物的理化性状及重金属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煤矸石山上种植植被可使土壤容重、土壤持水量和孔隙度明显改善。乔木模式更明显。矸石山植被恢复后,可明显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不同植被模式下,土壤养分增加存在显著差异。侧柏-刺槐和榆树-紫穗槐混交模式效果较好。(2)植被对煤矸石风化物容重和机械组成改善作用依次为针阔混交林>乔灌林>乔木纯林>灌木林>草本。植被促进有机质与全氮积累依次为:侧柏-刺槐>刺槐>刺槐-柠条>榆树-紫穗槐>荆条>紫花苜蓿。荆条林下煤矸石风化物全P含量最大。荆条林与侧柏-刺槐混交林利于速效P积累。对速效K积累有利的是荆条林与榆树-紫穗槐混交林。(3)植被种植可以减少煤矸石风化物中重金属含量。榆树-紫穗槐混交模式对减低超标重金属Cd的效果好,其次是针阔混交林(侧柏-刺槐)。对于超标重金属As而言,侧柏-刺槐模式优于其它植被模式,基本达到重金属As不超标。  相似文献   

3.
林婉奇  蔡金桓  薛立 《生态学报》2019,39(24):9162-9170
研究氮磷添加对不同密度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全球化背景下樟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依据。以1年生樟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选择氯化铵(NH4Cl)作为氮肥模拟大气氮沉降,以二水合磷酸二氢钠(NaH_2PO_4·2H_2O)模拟磷添加。氮磷处理设置CK、施N、施P和施N+P 4个水平,其中N、P和N+P施肥量分别为40 g m~(-2)a~(-1)(NH_4Cl)、20 g m-2a-1(NaH_2PO_4·2H_2O)和40g m~(-2)a~(-1)(NH_4Cl)+20 g m~(-2)a~(-1)(NaH_2PO_4·2H_2O)。种植密度设置4个水平:10、20、40和80株/m~2,试验时间为2017年6月至9月。研究结果表明,在各密度幼苗土壤中,N和N+P处理引起pH值的显著下降,N、P和N+P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和碱解N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P处理的幼苗土壤全P含量上升,P和N+P处理的土壤有效P含量增加,N+P处理的土壤全K含量以及N、P和N+P处理的土壤速效K含量均下降。在10、20和40株/m~2幼苗的土壤中,P处理的土壤全N含量高于N和N+P处理的,而80株/m~2幼苗的土壤全N含量低于其他密度幼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各施肥处理的土壤pH、全P、有效P、全K和速效K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而施N和施P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呈现下降趋势,各施肥处理的土壤碱解N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施肥和密度处理对樟树幼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文星村为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黔中喀斯特山区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等物理特性与土壤pH、有机质、速效养分(S、Si、N、P、K、Fe、Zn、Cu、Mn)、全量养分(N、P、K)、交换性盐(Ca、Mg)及阳离子交换量等化学特性的空间变异特征及自相关性。在土壤各特征值中,pH、毛管孔隙度变异系数分别为4.59%、8.28%、9.83%,为弱变异;其他变异系数在10%-100%之间,为中等程度变异。半方差分析表明,土壤毛管持水量、通气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速效养分(S、Si、Cu、Mn)、全量养分(N、P、K)、交换性盐(Ca、Mg)及阳离子交换量的C0/(C0+C)<25%,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容重、pH、速效养分(N、P、K、Fe、Zn)及有机质的C0/(C0+C)在25%-75%之间,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而Moran''s I指数分析表明,除毛管孔隙度、有效S、速效P及有效Mn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外,其他均呈正的显著空间自相关性。根据克里金插值图,在研究区域内土壤毛管孔隙度及毛管持水量与pH、速效养分(S、Si、Zn、Cu、)全P、全N、有机质、交换性Ca、Mg及阳离子交换量在东北方向和西北角分布较低,在西南角方向土壤容重及通气孔隙度分布较低,而pH、速效K、有效Cu、全P、全K、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分布较高,且速效养分(N、K、S、Cu)、全P、有机质的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存在从西南向东北方向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北方地区不同基质对辣木幼苗生长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寒地区设施条件下,不同基质对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及其两个改良种PKM1、PKM2的苗木生长阶段株高、地径、形态解剖等特征的影响,筛选适宜的栽培基质。结果表明,珍珠岩+园土+腐殖土(1:2:1,T1)、草炭+河沙+腐熟蘑菇基料(3:1:1,T2)、园土+腐殖土+草炭+河沙(2:1:1:1,T3)、园土(CK)4个基质中,T2基质最适宜辣木生长,其有机质高达49.97 g·kg-1、孔隙度76.84%、容重为0.58 g·cm-3、速效N、P、K等肥力指标也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在T2基质中,辣木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其它处理(P<0.05),定植71 d多油辣木、PKM1、PKM2三个品种株高依次是80.2、115.67、81.0 cm,较园土(CK,T4)分别增长了38.3%、25.7%、28.6%;地径依次为13.27、17.47、15.08 mm,较对照分别增粗了32.0%、14.6%、39.0%;T2处理的地上部分的发育最快,60 d茎表皮完全死亡、破裂,最外层形成周皮,韧皮纤维及木质部较其它处理发达;结合基质的8个向量因子与辣木株高、地径相关性分析,可知: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保水性及供肥能力较好的基质更加适宜辣木生长,各因子对辣木生长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有机质、速效钾、含水率、孔隙度、容重、碱解氮、速效磷(P<0.05)。  相似文献   

6.
以亚热带森林的幼苗群落为对象,设置对照(CK)、氮添加(100 kg N·hm-2·a-1)、磷添加(50 kg P·hm-2·a-1)和氮+磷添加(100 kg N·hm-2·a-1+50 kg P·hm-2·a-1)4种处理的施肥样地,测定幼苗的株高、地径、冠幅、比叶面积、死亡率等指标,研究氮磷添加下幼苗的生长与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 与未施肥相比,磷添加下幼苗的株高增长率、地径增长率分别显著下降45.1%和30.3%;主要建群树种死亡率受到施肥的影响,氮添加显著增加米槠幼苗死亡率至25.1%,氮磷施肥显著提高丝栗栲死亡率至25.1%~31.3%,而氮添加、磷添加显著降低了木荷和润楠的死亡率;施肥显著降低了幼苗群落中木荷和丝栗栲的重要值,氮添加、磷添加显著增加了润楠幼苗的重要值。氮+磷添加显著降低了幼苗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幼苗生长主要受到土壤铵态氮、有效磷、全氮、林冠开度及比叶面积的影响,而幼苗死亡率主要受到土壤铵态氮、有效磷和林冠开度的影响。综合来看,氮磷添加主要通过调控土壤氮磷速效养分,进而改变叶片功能性状来影响幼苗的生长;加速外生菌根树种(米槠和丝栗栲)的死亡,改变幼苗群落建群种的重要值,降低物种多样性, 最终可能改变亚热带次生阔叶林成年树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7.
田丽  王孝安  李晓炜 《生态学报》2016,36(24):8044-8053
选择毛乌素沙地优势灌丛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沙柳(Salix psammophila)作为保育植物,选择2年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幼苗作为目标植物,将其分别种植在开阔地、柠条、紫穗槐和沙柳4种微生境下,连续3a监测油松和樟子松幼苗的存活和生长动态,从而确定毛乌素沙地优势灌丛是否对植物幼苗的定居有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柠条、紫穗槐和沙柳冠层下光照强度、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都显著低于开阔地,致使土壤湿度增高,油松幼苗总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开阔地,而樟子松幼苗总存活率仅紫穗槐冠层下显著高于开阔地(P0.05)。紫穗槐冠层下油松和樟子松幼苗总存活率均最高(P0.05),外来种紫穗槐可选为保育植物。保育灌丛下松树幼苗的主枝生长良好,并未受到抑制,但第1年主枝生长长度最小。光照强度和土壤湿度是决定主枝生长长度的重要因素。保育灌丛高度和冠幅面积与油松和樟子松幼苗存活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固氮灌丛(紫穗槐和柠条)对松树幼苗存活有持续的促进作用,但柠条冠幅结构紧密,可能因为对光的竞争,减弱了促进作用。沙柳灌丛下松树幼苗的存活率较低。油松幼苗具有一定程度的耐阴性,樟子松幼苗喜光性强,保育灌丛下油松幼苗存活率显著高于樟子松幼苗(P0.05)。总的来说,保育灌丛对松树幼苗的定居有促进作用,保育植物技术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恢复措施,应用在毛乌素沙地的植被恢复中来。但是,保育灌丛的选择要考虑是本土种或外来种,以及灌丛的高度、冠幅大小、冠幅结构和化学效应,恢复物种的选择要考虑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保育植物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污水浇灌的方式,对尾叶桉、马占相思、小叶榕、阴香和美人蕉5种植物在塑料大棚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城市污水浇灌对植物栽培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浇灌污水浓度增加,植物栽培基质的容重降低,孔隙度增大,pH值有所降低,有机质含量有一定增加:全N含量降低,除阴香外,其余4种植物栽培基质的速效K、速效P含量增加.表明污水灌溉植物,增强了栽培基质的肥力,且栽培基质的全N、速效K、速效P含量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秸秆基质(发酵)为主,按不同比例分别添加蛭石、珍珠岩和草炭,配制10种复合基质;以不含小麦秸秆基质的复合基质为对照,对各基质的基本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研究了不同基质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基质的理化指标有明显差异,小麦秸秆基质与蛭石、珍珠岩和草炭混配均降低或显著降低了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水气比、小颗粒含量、pH值和电导率,提高了通气孔隙度以及大、中颗粒的含量。按V(小麦秸秆基质)∶V(蛭石)∶V(草炭)=50∶25∶25的比例配制的复合基质T9的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持水孔隙度、水气比和电导率分别为0.33g.cm-3、68.1%、15.3%、52.8%、3.45和3.91 mS.cm-1,理化性状最佳,具有良好的吸水和保水性能。总体上看,随复合基质中小麦秸秆基质比例的降低,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根总长、根总体积、平均单根直径和根尖总数、生物量和壮苗指数以及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复合基质中小麦秸秆基质比例较高,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较低,但与对照相比,不同基质对叶片胞间CO2浓度及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在复合基质T9中黄瓜幼苗的这些生长指标、壮苗指数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总体上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复合基质,生长良好。结果表明:复合基质T9较适合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可作为黄瓜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法对种植于添加铜尾矿矿砂(体积分数0%、25%、50%、75%和100%)栽培基质中的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inn.)幼苗的生长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栽培基质中铜尾矿矿砂体积分数的提高,黄花苜蓿的株高、根长、地上和地下部分干质量以及耐性指数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总体上低于对照,但仅在铜尾矿矿砂体积分数较高(75%和100%)的条件下株高和地上部分干质量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地上和地下部分的CAT活性和叶片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逐渐下降且总体上低于对照,而地上和地下部分的POD活性、GSH含量和O-·2含量则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且高于对照。在铜尾矿矿砂体积分数25%~75%的条件下,地上和地下部分的SOD活性逐渐增加且显著高于对照;而在铜尾矿矿砂体积分数100%的条件下,地上部分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而地下部分的SOD活性则略降低但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组幼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MDA含量均不低于对照;而各处理组AsA含量变化则呈波动趋势。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苜蓿对铜尾矿矿砂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可用于铜尾矿矿砂的绿化固着以及铜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珍稀树种对短期氮素添加的响应,该文研究了氮素添加(0、0.1、0.2、0.4和0.6g·kg~(-1)土)对观光木、棱角山矾和半枫荷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树种幼苗对外源氮素添加的反应不同,施氮显著促进观光木幼苗株高、基径、冠幅以及全株生物量和各部分生物量的增加,中低氮促进半枫荷幼苗的生长,但高氮抑制其生长;少量施氮对棱角山矾幼苗的形态和生物量参数没有产生显著影响,中量施氮抑制其生长。氮素营养的改变显著影响3种植物幼苗的生物量分配,观光木幼苗的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除高氮处理外,半枫荷幼苗的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均随供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棱角山矾的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均随供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可能与施氮抑制其茎叶的生长有关。总的来看,观光木幼苗更能耐受高氮条件,半枫荷幼苗次之,而棱角山矾幼苗不耐高氮;但到当年生长季末,各氮处理半枫荷幼苗的株高、基径和总相对生长速率均显著大于其它两种植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腐殖质土添加不同腐熟程度杉木屑对金线莲生长与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金线莲组培苗为材料,设置100%腐殖质土(处理A)、40%腐熟杉木屑+60%腐殖质土(处理B)、40%未腐熟杉木屑+60%腐殖质土(处理C)3个处理,测定金线莲生长指标以及活性成分含量,分析腐殖质土中添加不同腐熟程度杉木屑对杉木下仿野生栽培金线莲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种植在处理B中的金线莲幼苗保存率最高,达到了84.80%;幼苗茎粗、叶片数、叶片长、叶片宽、根长的增长量均高于其余2个处理;总黄酮与生物碱含量分别比处理A与处理C高出1.17%、25.63%和3.55%、11.34%。结论:腐殖质土中添加杉木屑可提高金线莲保存率,促进金线莲生长,其中60%腐殖土+40%腐熟杉木屑栽培效果最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幼龄枇杷园套种科杂1号大豆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幼龄枇杷园套种科杂1号,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土壤速效P由清耕对照的痕迹增至18.27 mg/kg,全P和速效K分别增加260.0%和183.6%,有机质、全N、全K和速效N的增幅在40%左右;研究还表明,套种提高了枇杷树体营养和促进丰产树冠的形成,叶片N、P、K、Ca、Mg含量均比对照区增加9%以上,冠幅和枝梢数分别增加27.3%和57.7%,枝梢抽穗率提高86.8%,同时,套种对改善果实品质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有机质含量仅为0.65%的低碳冲积沙土为栽培基质,以当年生山定子幼苗为试材,分别添加与土壤本体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等量的碳量(2 g·kg-1)、5倍MBC碳量(10g·kg-1)的葡萄糖,以不添加葡萄糖为对照,处理后0~30 d内定期采集根系样品,研究外源葡萄糖对低碳土壤中山定子幼苗生长、根系构型及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5倍MBC碳源处理后山定子幼苗的株高、总生物量、总根长和根表面积分别显著增加12.3%、26.4%、23.2%和14.6%,而茎粗、根体积和平均直径无显著变化.等量及5倍MBC碳源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山定子的根系活力,分别在第3和15天达到峰值,高于对照119.1%和75.7%.在整个处理期间,等量及5倍MBC碳源处理显著增加了根中NO_3^-、NO_2^-和NH_4^+含量;整体上,等量及5倍MBC碳源处理均显著增强根系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酶、谷氨酸脱氢酶、谷氨酸合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其中5倍MBC处理的作用最显著.5倍MBC的外源葡萄糖浓度更有利于促进低碳土壤中山定子根系中氮素的吸收代谢过程,诱导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构型改变.  相似文献   

15.
以腐熟的甘蔗渣( SB)、木薯皮( CP)、花生壳( PS)和火炭灰( BA)及园土( GS)为原料,按照不同体积比配制成9种混配基质,并以等体积比泥炭和园土混配基质为对照,对各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基质中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Abel)幼苗的生长状况进行比较;在对基质理化指标和油茶幼苗的壮苗指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法对各基质的育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种农林废弃物混配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分别为0.23~0.47 g·cm-3、60.90%~67.23%和46.53%~58.27%, pH 6.72~pH 7.14,各基质的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pH值、电导率和通气孔隙度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容重则显著低于对照。在不同基质中油茶幼苗的茎粗、单株叶片数、叶长、叶宽、叶绿素相对含量( SPAD)、单株茎叶干质量、单株根干质量和壮苗指数均存在一定差异,而株高和根冠比却无显著差异;其中S9混配基质也V( SB):V( CP):V( BA)=2:1:1页中幼苗的大部分生长指标较高,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线性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显示:除通气孔隙度外,基质的其他8个理化指标基本涵盖了影响幼苗壮苗指数的关键因素;其中,速效钾含量是对壮苗指数直接影响最大的负相关因子,而速效磷含量、电导率和总孔隙度对壮苗指数则有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并且三者通过速效钾含量对壮苗指数产生较大的负向间接作用;此外,基质容重对壮苗指数也有一定的负向直接作用。综合评价结果显示:S9和S7混配基质也V( SB):V( BA):V( GS)=4:3:3页对油茶育苗效果的综合得分较高,分别为14.363和14.337,建议将S9混配基质作为油茶育苗的首选替代基质,S7混配基质作为备选基质。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炭化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水稻种植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水稻秸秆与生活垃圾炭化后还田对稻田温室气体CH4、CO2和N2O排放及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接还田相比,秸秆炭化后还田可显著降低稻田CH4和N2O的累积排放量,降幅分别为64.2%~78.5%和16.3%~18.4%.与不添加生物炭相比,无论种植水稻与否,添加秸秆炭和垃圾炭均显著降低了稻田N2O的累积排放量;不种植水稻情况下,添加垃圾炭显著降低了稻田CO2的累积排放量,降幅为25.3%.秸秆炭对提高稻田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的作用优于垃圾炭.两种生物炭均能显著提高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对土壤容重、全氮、有效磷、阳离子交换量及水稻籽粒产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与秸秆直接还田相比,秸秆炭化后还田对水稻增产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研究了杉木林采伐迹地及采伐后的炼山迹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采伐迹地的非毛管孔隙比杉木林地增加23%,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则下降2%;炼山迹地土壤容重比杉木林地增加10%,非毛管孔隙、自然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下降61%、48%和26%.采伐迹地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14%、14%、3%和22%,炼山迹地分别下降37%、37%、47%和7%.采伐迹地碱解N和有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增加24%和31%,有效P含量比杉木林地下降1%;炼山迹地的碱解N、有效P和有效K含量分别比杉木林地下降2%、43%和40%.采伐迹地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杉木林地增加1.4、11.3和0.8倍;炼山迹地细菌数量比杉木林地减少24%,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了.0和0.倍.采伐迹地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分别为杉木林地1.9、1.6和2.1倍,而炼山迹地分别为后者的3.4%、90%和106%.湿润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有利于碱解N、速效P、速效K积累和脲酶活性的增加.真菌数量随毛管孔隙的增加而减少.通气良好有利于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豫中褐土耕地土壤性质空间分异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省中部褐土集中分布区禹州县文殊镇为例,基于GIS对该镇进行500 m×500 m规则网格布点248个,将布点图层与土壤图进行叠加分析建立空间数据库,作为野外GPS定位精确采样的依据.野外实际共采集202个点的土壤样品(0~20 cm),其中随机均匀选取34个点进行容重环刀采样.获取有机质、速效K、速效P、pH值、全N、全P、质地、阳离子交换量(CEC)、缓效K和容重10项土壤指标作为耕地土壤质量评价的因素.对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排列出评价因子的权重,运用普通Kriging插值法得出研究区10项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及土壤质量等级分布和面积.结果表明:研究区褐土耕地土壤质量属于较好的水平,其中优、中等占95%以上,差等只有不到5%.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容重对玉米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用玉米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分根实验。种子根平分在装有土娄土的分隔的白铁皮桶中。土壤容重分 4种处理 :低容重 (两边容重都为 1 .2 0 g· cm-3 )、中容重 (两边容重都为1 .33g· cm-3 )、高容重 (两边容重都为 1 .45g· cm-3 )和混合容重 (一边为 1 .2 0 g· cm-3 ,另一边为 1 .45g· cm-3 )。土壤水分控制在高基质势 (- 0 .1 7MPa)和低基质势 (- 0 .86MPa) 2个水平。结果表明 :当植株生长在高紧实土壤或土壤基质势从 - 0 .1 7MPa降到 - 0 .86 MPa时 ,根长和根干重都显著降低 ;紧实土壤使根长降低的同时还使根的直径增大。然而 ,当植株生长在混合容重土壤中时 ,处在低容重土壤中的根系生长得到加强 ,补偿甚至超补偿高容重土壤中根系生长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容器规格和添加生物炭的基质配方对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无性系幼苗生长的影响,以3个西南桦优良无性系(FB4、FB4+和FB01)作为研究对象,选用3种容器规格(4.5 cm×8.0 cm,6.0 cm×9.0 cm,8.0 cm×12.0 cm,直径×高)和6种基质配方(黄心土、沤制树皮、锯末、炭化树皮和竹炭不同比例)开展育苗试验,通过比较不同处理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等指标,结合育苗效果综合评价,确定适宜的容器规格和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基质配方、容器规格、无性系均显著影响西南桦幼苗的地径、苗高、叶面积、叶片数、生物量和根系形态,且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比较所有无性系在相同基质种类下不同基质比例之间的生长表现后发现:6个基质配方中,基质4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其地径、苗高、生物量、分枝数、叶面积、叶片数、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分别是其他基质配方的1.01~1.36、1.11~1. 62、1. 13~2. 94、1. 05~3. 94、1. 05~2. 86、1. 03~2. 44、1. 29~2.17、1. 29~2.20、1.32~2.44和1.00~1.60倍。所有无性系幼苗的地径、苗高、叶面积、叶片数、生物量和根系形态特征均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而增加,表明容器规格越大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对西南桦幼苗的生长指标和根系形态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叶面积、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存活率作为苗木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进一步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发现,无性系FB4+、容器规格3(8.0 cm×12.0 cm)和基质4(74.625%黄心土+24.875%沤制树皮+0.5%竹炭)的综合评价指数最大(1.566),其育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