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进行治疗的83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对照组41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观察期为7天。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黏膜屏障功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而ChE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不全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及D-乳酸、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天冬氨酸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肌酐(creatinine,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血浆DAO及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Gln、Alb、TP水平高于对照组,AST、ALT、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浆置换能够促进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恢复,减少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保护胃肠道黏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托宁、阿托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A组35例,B组33例,A组患者接受长托宁联合阿托品常规治疗,B组患者接受长托宁、阿托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清乙酰胆碱酶、肌酸激酶的含量以及治疗情况、临床疗效,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B组患者血清Ach E的含量显著高于A组患者(P0.05),血清CK含量显著低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到达阿托品化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的病死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长托宁、阿托品联合血液灌流可以显著缓解急性有机磷中毒伴呼吸衰竭患者体内胆碱能紊乱的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有效降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观察采用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9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行序贯性血液灌流,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序贯性血液灌流以及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有效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昏迷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治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86.7%,此外,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时间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对比P0.05,说明差异性较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采用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9,(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青少年急性肝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6例青少年急性肝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行单一血浆置换治疗,实验组行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持续性治疗3次后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INR)、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以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等相关生化检测指标、3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96.97%)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血浆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术治疗)和研究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血清谷草转氨酶(serum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GO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GP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浆白蛋白(plasma 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球蛋白(globulin,GLO)]、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8、IL-8、IL-10]、T细胞亚群[CD4+、CD8+]及HBV-DNA载量。统计两组治疗后血浆用量及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2.5 % vs 72.5 %,P<0.05);两组TBA、AST、ALT、TBiL、GLO、TNF-α、IL-6、IL-18及IL-8水平,CD8+含量及HBV-DNA载量均有所下降,而Alb、IL-10水平及CD4+含量均上升(P<0.05),其中研究组上述指标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血浆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50 % vs. 27.50 %,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效果明显优于与血浆置换,可调节血清生化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3例。A组患者给予大剂量长托宁及血液灌流治疗,B组患者给予小剂量长托宁及血液灌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意识恢复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64±0.42)d、(4.84±1.25)d、(4.75±1.21)d、(5.43±1.88)d,显著少于B组的(2.10±0.82)d、(5.22±1.84)d、(5.67±1.92)d、(7.24±2.45)d(P0.05),且A组死亡率0.00%(0/33)显著低于B组的18.18%(6/33)(P0.05)。A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分别为(38.71±1.44)mm Hg、(74.54±6.12)U/L、(24.45±3.57)U/L,显著低于B组治疗后的(42.43±2.45)mm Hg、(82.78±8.57)U/L、(30.12±5.75)U/L(P0.05),A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为(86.91±5.76)mm Hg,显著高于B组治疗后的(83.76±4.87)mm Hg(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8.18%VS 11.11%)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小剂量用药相比,大剂量长托宁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更好,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梁立强  杨小勇 《蛇志》2006,18(3):204-205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使用最广、用量最大的杀虫剂。自服或误服有机磷农药引起的中毒时有发生,重度中毒对健康、生命危害较大。2002年以来我院应用血液灌流(HP)疗法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24例,与同期常规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19例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蛇志》2018,(4)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诊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AOPP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洗胃、吸氧、静脉推注阿托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5.79±4.01)天、住院时间(10.29±2.51)天、阿托品用量(163.98±15.06)mg均少于对照组,ALT(46.06±3.73)U/L、CK(98.53±8.03)U/L、LDH(204.72±32.51)U/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9%、病死率3.39%相对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OPP患者使用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可减少相关并发症,减轻机体重要脏器的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与血浆灌流(PP)联合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其对炎症因子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实验组行PE联合PP治疗,对照组行单纯PE治疗。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血氨(NH3)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白蛋白(ALB)和凝血酶活动度(PTA)明显上升(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ALT、TBIL和NH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ALB和PT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血清中炎症因子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实验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E与PP联合治疗肝衰竭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有效清除炎症因子,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9,(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蛇咬伤所致急性重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蛇咬伤所致急性重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抗蛇毒血清+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肾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68.57%),总胆红素(TB)、尿素氮(BUN)均低于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蛇咬伤所致急性重症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愈率,对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与全量血浆置换术(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治疗的101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DPMAS+ LPE)治疗组51例和全量血浆置换术(PE)治疗组50例。对首次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肝功能、凝血系列、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PMAS+LPE组与PE组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DPMAS+LPE组对胆红素清除效果优于PE组,两组TBIL下降率分别为36.5±17.1% vs 25.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PMAS+LPE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白蛋白(ALB)较前有所降低(P<0.0001),PE组治疗后PT、PTA、APTT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但两组PLT下降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与全量血浆置换术比较,不仅在清除血清胆红素方面更有优势,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节约血浆用量,是治疗肝衰竭有效、安全的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肝化症方联合隔姜灸对原发性肝癌(PHC)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1月期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PHC患者121例,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1),其中对照组予以TACE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正肝化症方联合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肝功能、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5.41%(46/6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67%(34/6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肝化症方联合隔姜灸辅助TACE治疗PHC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痰清宁雾化吸入对重症肺炎患者肌钙蛋白水平、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104例重症肺炎患者,52例行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52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乌司他丁联合痰清宁雾化吸入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体征及症状消失时间、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谱[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氢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体征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TnT、cTn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ST、LDH、HBDH、CK-C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82.6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痰清宁雾化吸入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好,且可有效降低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水平,减轻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自控镇痛(PCIA)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的镇痛镇静效果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9例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9)和研究组(n=60),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生理盐水联合 PCIA,研究组患者术后给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指标、镇痛镇静效果、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术后 PCIA 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 h~术后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 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PCIA应用于肝癌肝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术后指标,且不增加肝功能损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在应用目标指导下液体复苏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影响,本研究选取5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休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其中27例患者采用基础治疗+目标指导下液体复苏治疗(A组)、另外27例患者采用基础治疗+常规抗休克治疗(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差异。治疗前,A组和B组患者的SBP、血乳酸、CRP、APACHEⅡ评分、CHE、LDH、淀粉酶、CK、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24 h、48 h,A组患者的SBP显著高于B组(p<0.05),血乳酸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后24 h、48 h,A组的CHE显著高于B组(p<0.05),CRP、APACHEⅡ评分、LDH、淀粉酶、CK、AST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的阿托品用量、血清CHE恢复时间、反跳率、治愈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11.11%显著低于B组的37.04%(p<0.05)。本研究表明,应用目标指导下液体复苏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休克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可以减轻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并不能显著地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血气指标、肝肾功能和肠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期间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73例SAP并发ARDS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7),对照组患者予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血气指标、肝肾功能指标以及肠黏膜功能指标,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7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9 %(33/37),高于对照组的66.67 %(24/36)(P<0.05)。两组治疗7 d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以及血清肌酐(creatinine,Cr)、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SAP并发ARDS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肝肾功能和肠黏膜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与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dsorption system,DPMA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0例肝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4例,观察组10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采取PE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DPMAS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WBC和NLR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血清ALT、AST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TBIL的表达水平较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T和PTA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Na+和K+水平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l-水平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K+和C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N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WB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LR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和DPMAS对肝衰竭均具有显著的的临床疗效,均可显著改善肝功能,降低NLR,但两种治疗方案对凝血功能、电解质等部分指标的影响不一,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权衡利弊,选取应用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atropine with micropump in combination with hemoperfusion on organophosphorus poisoning patients, and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MethodsIn this study, we enrolled 136 organophosphorus poisoning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in this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December 2017,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methods, i.e. Group A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with HP, n = 47), Group B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atropine with micropump, n = 43) and Group C (regular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atropine, n = 46). In addition to the close 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 we recorded the atropinization time (min), cholinesterase reactivation time (h), total dose of atropine, recurrence, incidence rate of atropine poisoning (%), hospitalization time (d) and cure rate (%).ResultsIn comparison with Group C, patients in Group A and B manifested more stable vital signs with lower total dose of atropine and incidence rate of atropine poisoning and shorter cholinesterase reactivation time, while the cure rate was remarkably increased (p < 0.05), a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atropinization time among three groups (p > 0.05). Compared to Group B and C, total dose of atropine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ith obvious excellence in hospitalization time, reduction of complications and increases in cure rates (p < 0.05). Moreover, patients in Group A had the lowest mortality rate among three groups.ConclusionIn treatment of organophosphorus poisoning patients, HP and continuous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atropine using micropump can elevate the survival rate,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shorten the reactivation time of cholinesterase and de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which are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metho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物性重症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我院药物性重症肝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18%)明显低于对照组(5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素E1联合糖皮质激素能够提高药物性重症肝炎的临床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