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蚊子"作为主线贯穿于"种群的特征"教学中,将教学模块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并应用于实践,顺利完成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笔者选取丰富的教学素材,设计"提供例证—构建模型—揭示规律—实际应用"的教学环节、适当拓展种群增长的数学分析内容,使学生体验和尝试建立数学模型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科学方法,初步领悟到生物界宏观层次上的稳态机制以及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教学中,通过调整课程顺序,优化实验环节和实验材料,结合Excel软件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使生物学与数学整合,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同时培养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在"种群的特征(一)"一节的教学设计中,通过模拟调查农田中多个种群的种群密度,让学生在体验和思考中体会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2个模拟调查活动,学生学会以"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并理解2种方法的数学原理。避免了以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学带来的弊端,突出了技能、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以"种群"概念为核心,引导学生沿着概念学习进阶的途径,通过资料分析、模型建构等方式,探索种群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具有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达成对"种群"概念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7.
在"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教学中,以"大肠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为情境组织教学,基于学生系列实验探究后获得的数据构建数学模型,明确在现实条件下大肠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而利用不完全归纳法构建种群数量变化的一般曲线模型,让学生真正体会在做中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以"让学生习得分类归纳能力"为目标,通过使用"任务驱动,设置教学梯度""合作学习,消除认知盲点",以及"提供资料,降低阅读难度"等3个策略,让学生学会使用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3第4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新授课为例,从探索的缘起、探索的意义、激发深度思维的策略、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实践反思5个方面,就构建基于"深度思维"的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视觉渠道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大脑接受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来源,人类对视觉信息的处理也比对文字信息的处理要快几千倍。在学习中采用视觉化学习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视觉化学习不仅仅指学习内容、学习结果的可视化呈现,更是学习过程视觉化的开展。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为例,阐述了视觉化教学策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是普通高中教材中的经典实验之一。联系2014届南通市优课评比举办地——启东吕四镇的当地实际,巧妙选用小球藻为实验材料,采取多种不同的实验教学环节,在课前与课后实现了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统一,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完成实验,不仅有效突破了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相关重、难点,构建了S型曲线,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学生首次接触到生物学中常用技术"透析"、"琼脂糖凝胶色谱法"、"电泳"的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利用导学案构建知识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置问题,巧妙点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学习该实验技术时保持清晰的思路,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中生物学必修1《细胞增殖》中"细胞分裂的主要事实、有丝分裂过程的模型构建、相关演示和观察实验"等关键模块的教学内容,从"生物学史的阐释与传递中重回知识发生过程;通过自主与合作在实验中提升探究能力;构建3种模型,从具象到抽象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在模块组合与变换中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阐述了相应的教学创新设计思路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人的性状和遗传"一节为例,从教材、学情、目标和模式、设计、教学法、评价和计划7个方面阐述基于"三一三"教学模型的备课。学校推出每周1次的"七说"备课,便于教师整体把握教材、课程标准、学情、教学方法、评价策略等,为上好每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近2年的实践,生物学课堂更加有效,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教师成长更快。  相似文献   

15.
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也将生态学基础知识列入学习内容之一。种群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高中生物学中主要阐述了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动态及调节。本文将探讨“种群”部分的教学组织。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整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力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构建,创建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教师为导师而非讲师,学生为学习活动的实施者而非听众。因此在"免疫调节"一节教学设计思路上采用以学生活动为明线,以教材栏目为暗线,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不偏离教学目标,在教学形式上采用分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酶作用的"过渡态假说"为核心主线,通过基于材料的探究和基于实验的探究策略引发学生对"酶作用机理"一节的生物学科本质进行探索,并利用所学习的内容解决新情境下的问题。教学设计凸显新课程标准对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尝试利用4级学业水平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18.
王萍 《生物学通报》2022,(11):58-60
高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课堂教学,将知行合一的理念融入高中生物学课堂,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种群的数量特征”为例,进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从而总结有效的生物学课堂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9.
以"种群的数量变化"为例,说明教师基于系列探究实验进行模型构建的思路与方法,进而引导学生构建概念模型,完成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和不断深化,并能依据构建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实证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细胞膜的功能"一节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为便于学生理解,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运用动画演示物质跨膜运输过程,化静为动;利用图表对比进行学习,掌握内容本质;采用简单实例挂图,简单易懂明了。这3步层层深入使学生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