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IL-6、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疗效、并发症、短期预后及手术前后不同时点血清TNF-α、IL-6、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与对照组(76.79%)相比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MODS、总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26.7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d、7d血清TNF-α、IL-6、CRP水平逐渐下降,且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对照组术后3d血清TNF-α、IL-6、CRP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7d则明显下降,并显著低于术前(P0.01);观察组术后3、7d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为80.36%,与对照组(62.50%)比较明显上升(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抑制体内炎症反应,降低病死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根治性切除术胃癌患者236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107)和实验组(n=129),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7 d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升高,而其他临床症状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对照组IL-6、TNF-α、CRP水平仍高于术前(P0.05),但实验组TNF-α、CRP水平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7 d,两组CD3~+、CD4~+、CD4~+/CD8~+均低于术前,CD8~+高于术前,且实验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疗效更好,可减轻炎性反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术在老年小结节非小细胞肺癌(Small nodules in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sn NSCL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电视胸腔镜术治疗的老年sn NSCLC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电视胸腔镜组与常规开胸组两个小组。电视胸腔镜组行电视胸腔镜术,常规开胸组行常规开胸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疼痛程度评分、手术前后1 d 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1-3年生存率以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电视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1 d 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常规开胸组(P0.05)。电视胸腔镜组术后1、2、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开胸组(P0.05),且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开胸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术治疗老年sn NSCLC创口小、恢复快,且有效避免过度激活炎性细胞,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评价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予以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金属大头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手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与全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surgery,LAP)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手辅助腹腔镜手术组(HALS组)和全腹腔镜手术组(LA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和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HALS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副损伤显著低于LAP组(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 h和术后1 d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α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HALS组显著低于LAP组(P0.05),术后1 w血清IL-10、CRP和TNF-α水平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ALS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小,炎性反应轻,且不影响患者的预后,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炎性因子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RLU组(n=44)和经输尿管镜取石术(URL)组(n=4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炎性因子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术后并发症。结果:RLU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均高于URL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 IL-6、TNF-α、ET-1以及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RLU组低于URL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d BUN、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 NGAL水平较术前升高,但RLU组低于URL组(P0.05)。RLU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URL组(P0.05)。结论:RLU对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炎症刺激和肾功能影响更小,且可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留灌肠清胰汤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cholangiography,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7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ERCP组,46例)及观察组(保留灌肠清胰汤联合ERCP组,53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中医临床疗效,治疗前后7天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s-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及治疗前、治疗后12 h、24 h、3 d的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变化,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痊愈、显效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TNF-α、CRP、IL-6、IL-8、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清TNF-α、CRP、IL-6、IL-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12 h、24 h、3 d时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12 h、24 h时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保留灌肠清胰汤联合ERCP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痊愈率及有效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NF-α、CRP、IL-6、IL-8及淀粉酶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贝酯联合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胃肠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P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醋酸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甲磺酸加贝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球蛋白lgG、lgM、lg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24%,高于对照组的67.03%(P0.05)。治疗后观察组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TNF-α、CRP、IL-6及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lgG、lgM、lgA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gG、l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贝酯联合奥曲肽治疗AP不仅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免疫功能,还能够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治疗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接诊的96例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行确定性手术,观察组行损伤控制性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排便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重胸腹联合伤患者中实施损伤控制手术效果显著,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宫颈癌根治术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a)、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分为腹腔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治疗前后血清IL-4、IL-10、TNF-a、IFN-r水平的变化。结果:腹腔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通气时间明显低于或短于开腹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4、IL-10、TNF-α及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腹腔组的血清IL-4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其余三组指标水平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和7天,腹腔组患者的血清IL-4、IL-10、TNF-α及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在术中失血量更少,安全性更高,且对于患者术后的IL-4、IL-10、TNF-α和IFN-γ水平抑制效果更加明显,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肺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胸腔镜手术组)60例与对照组(开胸手术组)6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留置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 d、3 d、7 d的血清炎症因子和疼痛物质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后引流等临床指标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癌患者术前1 d的血清炎症因子和疼痛物质水平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 d、3 d及7 d胸腔镜手术组的细胞炎症因子及疼痛物质血清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指标较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胸根治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不仅减少了患者体表创口,亦减小了患者的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且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亦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等离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PKRP)和常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5名需要手术治疗的BPH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即TURP组51例,PKRP组54例。使用IPSS、QOL和WHOQOL-BREF量表,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6和12个月对患者的LUTS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TURP组和PKRP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术后6个月得到明显改善。TURP组术后第6个月的IPSS、QOL和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10.4±2.6,1.7±0.6和55.1±7.4,术后第12个月的IPSS、QOL和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11.4±2.6,1.7±0.5和55.2±6.9,均比术前(21.5±5.3,5.3±0.9和52.4±7.0)有明显改善。PKRP组术后第6个月的IPSS、QOL和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9.8±2.4,1.5±0.4和57.9±8.1,术后第12个月的IPSS、QOL和WHOQOL-BREF评分分别为10.6±2.2,1.7±0.5和56.3±6.2,均比术前(21.3±6.1,5.2±1.0和55.0±8.8)有明显改善。结论:TURP和PKRP术后第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改善,WHO-QOL-BREF可以作为评价TURP和PKRP对BPH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可靠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的6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探讨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可行对策。结果:68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共9例,占13.2%。切口并发症4例,术后排尿困难2例,术后骶尾部疼痛3例。结论: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因为手术切除范围大,术后并发症亦随之凸显。但通过精细的术中解剖、重叠缝合腹膜关闭盆底、骶前通畅引流、合理掌握尿管拔管时机等手段,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巨大痛风石手术切除一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的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典型病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的选择以及病理学表现.结果:该患者为晚期通风症患者,发展为痛风石.表现为痛风石结节增生,破坏肌腱以及骨组织.各项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后病理结果均支持痛风病的诊断.通过手术切除第一跖趾关节旁巨大痛风石,疗效满意.结论: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本例患者经过各种保守对症治疗均无效.接收此患者后,通过文献复习分析以及临床检查确诊,本病例痛风病变已发展至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彻底治愈.手术后证明对晚期巨大痛风石结节同时伴有骨关节破损的痛风石患者行手术治疗是完全可行,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实验组患者给予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病变残留例数、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切除效果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复发率较低(P0.05),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患者切除效果相比较,实验组分次切除、肿瘤残留例数患者较少,完全切除患者例数较多(P0.05),两组患者的整块切除例数无差异(P0.05)。结论: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对于低位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在我院就诊的 前列腺增生患者64 例,并将其随机分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P)组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组,每组各 32 例。PKRP组患者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治疗,TURP 组患者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术后观察和比较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URP组比较,PKRP 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导尿管 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腺体切除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IPSS、QOL、RUV和Qmax 均 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PKRP 组患者的IPSS、QOL、RUV均显著低于TURP 组,而Qmax 明显高于TURP 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包括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暂时性尿失禁、迟发性出血和尿道狭窄,PKRP组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 TURP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P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优于TURP,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 得临床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7.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 which arise following exposure to a number of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agents, can be repaired by either the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 or non-homologous end-joining (NHEJ) pathways in eukaryotic cells. A vital step in HR repair is DNA end resection, which generates a long 30 single-stranded DNA (ssDNA) tail that can invade the homologous DNA strand. The generation of 30 ssDNA is not only essential for HR repair, but also promotes activation of the 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related protein (ATR). Multiple fac-tors, including the MRN/X complex, C-terminal-binding protein interacting protein (CtIP)/Sae2, exonuclease 1 (EXO1), Bloom syndrome protein (BLM)/Sgs1, DNA2 nuclease/helicase, and several chromatin remodelers, cooperate to complete the process of end resection. Here we review the basic machinery involved in DNA end resection in eukaryotic cells.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疗效。方法:抽取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46例住院手术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患者,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23例,分别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和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纽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及矫正率。结果: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后凸cobb角及后凸矫正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后凸畸形矫正方面优于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且其手术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全球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腹胃癌根治术,但该方法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治疗的效果。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微创外科"理念的不断深入,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治疗中。近年来,3D腹腔镜技术的出现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术中操作更加简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临床对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远期疗效一直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作用及意义作以综述,为胃癌的微创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经纤维结肠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手术组及腹腔镜手术组两组,每组各选取93例。开腹手术组采用开腹完整结肠系膜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手术质量。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术后引流量减少,引流管拔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0.43%)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35.48%)(P0.05);切口相关感染发生率(1.08%)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6.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感染发生率(11.83%)低于开腹手术组(30.11%)(P0.05)。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均达到完整系膜切除标准,肿瘤组织、系膜等均整块完整切除且系膜未发现损伤,切除标本质量分级达到C级及以上,切除肠管均距离恶性肿瘤上缘10 cm、下缘15 cm,且对切除肠管上切缘及下切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恶性肿瘤细胞。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在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TNM病理分期方面比较均未发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组肿瘤大小明显小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手术创伤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手术时间还有待优化,应用指征还有待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