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戈利木单抗联合雷公藤多苷对甲氨蝶呤(MTX)治疗反应不佳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MTX治疗反应不佳(MTX治疗超3个月,但应答不足)的活动性RA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单用雷公藤多苷治疗,试验组加用戈利木单抗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变化,记录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评定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患者对疾病总体症状的耐受情况,监测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ESR、CRP、RF均降低,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ESR、CRP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减少、关节肿胀及压痛数目均减少,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ACR50、ACR70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5)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戈利木单抗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MTX反应不佳活动性RA疗效肯定,可下调患者ESR、CRP水平,缩短晨僵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关节疼痛程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RA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症状(晨僵时间、关节压痛及肿胀数、关节疼痛度及肿胀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ESR、CRP、R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能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副反应,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联合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氨蝶呤(MTX)联合不同剂量的叶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RA患者,按照28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分为高疾病活动度组(使用MTX 15 mg 每周1次)50例和低疾病活动度组(使用MTX 10 mg 每周1次)50例。高疾病活动度组按叶酸使用10 mg 每周1次 或5 mg 每周1次随机分为两组。低疾病活动度组按叶酸使用5 mg 每周1次或不使用随机分为两组,对比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高疾病活动度叶酸5 mg组DAS28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叶酸10 mg组(P<0.05),但是两组健康评定问卷(HAQ)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MTX浓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低疾病活动度叶酸5 mg 组与无叶酸组患者治疗后hs-CRP、ESR、MTX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A高疾病活动时,使用MTX 15 mg 每周1次联合叶酸5 mg 每周1次疗效更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及MTX浓度变化不明显。RA低疾病活动时,MTX 10 mg 每周1次,与是否使用叶酸在疗效和安全性上无显著差异,但未使用叶酸患者的MTX浓度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联合白芍总苷治疗甲氨蝶呤不耐受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86例甲氨蝶呤不耐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FR)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FR)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FR)水平较低(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联合白芍总苷能够降低甲氨蝶呤不耐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ESR、FR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RA患者,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免疫球蛋白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44/46),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26%(36/4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RA患者效果优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降低Ig G、Ig A、Ig M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风湿免疫科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15例,治疗组45例,两组患者都应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患者联合使用依那西普治疗,总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的核心标准作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治疗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晨僵情况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的休息痛、患者评分以及HAQ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ACR20和ACR70缓解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达ACR50缓解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的甲氨蝶呤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MTX)或来氟米特(LEF)联合泼尼松(PDN)对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112例老年R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LEF组(n=28)、MTX组(n=28)、LET+PDN组(n=28)、MTX+PDN组(n=28),治疗3个月后统计四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DAS28评分、VAS评分、RF、晨僵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MTX组和LEF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MTX+PDN组与LEF+PDN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1);MTX+PDN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MTX组(P0.001);LEF+PDN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LEF组(P0.001);MTX+PDN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3.57%,高于LEF+PDN组的42.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26,P=0.119)。结论:四组对RA均有治疗效果,联合使用效果更佳,且服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究补肾通络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到2018年6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7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仅接受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通络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炎症细胞因子、骨代谢标志物、血管新生相关因子水平、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79%(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碱性磷酸酶 (B-AL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以及DAS28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25羟维生素D[25( OH) D]、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 (PICP)、甲状旁腺激素(PTH)、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与对照组的25.64%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络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炎性反应,实现对骨代谢的调节,且能够对新生血管增生形成有效抑制,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NB-UVB对寻常型银屑病炎症水平、血脂指标及卒中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NB-UVB的全身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时的PASI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的血清IL-22、IL-17、TNF-α及YKL-40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的血清血脂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2周时的卒中风险程度,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98.33%明显较对照组86.67%高,P<0.05。治疗前,两组的PASI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12周时,两组的PASI评分降低明显,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IL-22、IL-17、TNF-α及YKL-40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时,两组的血清IL-22、IL-17、TNF-α及YKL-40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血脂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观察组的卒中风险程度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独应用NB-UVB相比,雷公藤多苷片联合NB-UVB可降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炎症水平,改善血脂指标水平,降低患者的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联合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雷公藤多苷联合孕三烯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hs-CRP、VEGF、APN、E2、FSH水平、TDS评分的变化并评价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hs-CRP、VEGF、E2、FSH水平及T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PN水平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孕三烯酮能够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卵巢功能,可能与其调节血清IL-6、TNF-α、hs-CRP、VEGF和AP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拉莫德片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介素(IL)-17、IL-2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片及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拉莫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醋瑞因胶囊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血清IL-17、IL-23水平的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58%(4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83%(34/48)(P0.05);两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晨僵时间评分、ESR、CRP、RF、IgG、IgA、IgM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17、IL-2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23±1.30)pg/ml vs(16.49±1.79)pg/mL,(83.41±10.25)pg/mL vs(103.52±12.47)pg/mL](P0.05)。两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拉莫德片联合双醋瑞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其内在机制可能和降低血清IL-17、IL-23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评价及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塞来昔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CRP、RF、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患者的自评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RF、IL-1、IL-1、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RF、IL-1、IL-1、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CRP、RF、IL-1、IL-1、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塞来昔布能显著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CRP、R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使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羟基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联合使用MTX+HCQ或单独使用MTX治疗的RA合并DM患者,且在治疗前及开始治疗12个月内分别至少有1次HbA1C值,记录其年龄、性别、诊断、体重指数、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计算用药前到用药后12个月内HbA1C最低值的变化。结果:40例使用HCQ+MTX和45例使用MTX患者符合入选标准。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用药前HbA1C水平相似,MTX+HCQ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比例(40.00%)比HCQ组更多(26.67%)(P=0.25)。MTX+HCQ组治疗后HbA1C有明显下降(0.42%,P=0.00),且MTX+HCQ组HbA1C降低幅度高于MTX组(0.42%,0.12%,P=0.02)。结论:与单独使用MTX相比,RA合并DM患者联合使用HCQ+MTX可明显降低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桂枝芍药知母汤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中医证候评分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RA患者13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8)和研究组(n=68)。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β(IL-1β)]水平、风湿四项检查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血沉(ESR)]水平及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1.18%(62/68)高于对照组的77.94%(53/68)(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关节肿胀程度、关节屈伸不利程度、畏恶风寒、晨僵证候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血清TNF-α、IL-1β、IL-17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IgA、IgM、IgG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RF、ESR、CRP、ASO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A患者在甲氨蝶呤的基础上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风湿四项检查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