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衣是大气元素沉降的良好监测生物,其元素积累能力具有物种间和个体间差异。地衣原位监测法常使用混合样品代表每个样点的地衣元素积累水平,但混合样品的代表性及其在不同地衣之间的差异尚需进一步研究。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了内蒙古多伦县的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和皮果衣Dermatocarpon miniatum 52种元素的含量并比较了样点内变异和物种间差异。结果显示,丽石黄衣与相似生境中的地衣元素含量大致相似,证实了研究区域以沙尘沉降为主的大气沉降特点。两种地衣的元素排序基本一致,表明其元素来源相同。7种营养元素(Ca、K、Mo、P、Rb、S和Se)的含量在物种间差异不显著,与地衣的生理调节有关。Hg含量的物种间差异不显著,可能与Hg的挥发性有关。皮果衣中44种元素(Al、As、B、Ba、Be、Bi、Cd、Ce、Co、Cr、Cs、Cu、Dy、Er、Eu、Fe、Gd、Ge、Ho、La、Li、Lu、Mg、Mn、Na、Nb、Nd、Ni、Pb、Pr、Sb、Sc、Sm、Sr、Tb、Th、Ti、Tl、Tm、U、V、Y、Yb和Zn)的含量是丽石黄衣的1.32-2.05倍,表明皮果衣具有较高的、元素特异性的元素积累能力。样点内除Ca含量变异较大(CV>31%)之外,其他51种元素的含量样点内变异在皮果衣和丽石黄衣中均<27.5%,表明混合样品在两种地衣中均可较好地代表地衣元素积累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物种和基物偏好对地衣元素水平的影响,测定了采集于河北太行山区6个地点的6种地衣体内的16种元素(Al、Ba、Cd、Cr、Cu、Fe、Mn、Mo、Na、P、S、Sc、Sr、Ti、V和Zn)的含量。这6种地衣包括3种石生地衣(鸡冠胶衣Collema cristatum、中国石黄衣Xanthoria mandschurica和淡腹黄梅Xanthoparmelia mexicana),2种土生地衣(莲座石蕊Cladonia pocillum和石果衣Endocarpon pusillum),及1种树生地衣(毛边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hispidula)。主成分分析(PCA)和费里德曼双向秩方差分析(Friedman检验)结果显示,物种和基物偏好对地衣体内元素含量的影响显著,而地点的影响不显著。树生地衣累积的大气源元素(P、S和Zn)高于土生和石生地衣。土生地衣体内的地壳源元素(Al、Ba、Fe、Mn、Mo、Na、Sc、Sr、Ti和V)和大气源元素Cr的含量最高。石生地衣的大气源元素(P、S和Zn)含量近于土生地衣,但地壳源元素含量较低;3种石生地衣在这些元素的含量方面差异不大。这些结果表明以地衣化学组成监测大气元素沉降的研究需慎重考虑物种及基物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五种南极地衣的Co、Cr、Pb和Cu元素富集能力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华杰  陈珍  吴清凤 《菌物学报》2010,29(5):719-725
随着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环境重金属污染负荷日益增加,重金属元素向南极地区的迁移和富集已成为该地区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地衣是研究重金属元素大气沉降特征的良好材料,但对南极地衣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沉降富集能力的比较研究甚少。作者以网袋法实验比较采自西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的5种南极优势地衣,即:王橙衣Caloplaca regalis、夹心果衣Himantormia lugubris、孔树花Ramalina terebrata、球粉衣Sphaerophorus globosus和簇花石萝Usnea aurantiacoatra对钴(Co)、铬(Cr)、铅(Pb)和铜(Cu)的富集能力。2个月的网袋法实验结果表明:1)5种地衣对Pb元素均表现出富集能力,其中夹心果衣富集能力最强,簇花石萝和孔树花次之;2)簇花石萝和夹心果衣对Cu元素的富集能力相近,球粉衣对Cu元素的富集能力较低,其他2种未表现出对Cu的富集作用;3)Co和Cr元素的富集仅分别在夹心果衣和簇花石萝中检测出来。因此,在综合检测Co、Cr、Cu和Pb的大气沉降时,可考虑簇花石萝和夹心果衣的组合;在单独检测Co、Pb和Cu的大气沉降时,夹心果衣均为最佳的物种。  相似文献   

4.
山西太岳山区大气元素沉降研究较少。为摸清该区域大气污染水平及其受盆地的可能影响,以ICP-MS法测定采自15个样点的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地衣体内7种常见有害元素(As、Cd、Cu、Pb、S、Sb和Zn)的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元素含量一般高于"清洁区",但低于"严重污染区"的相应数据,表明太岳山区具有一定程度的大气污染。聚类分析将15个样点分为两类,两类样点在距盆地距离(distance from the nearest basin, DFNB)和多数元素的含量方面均差异显著,近盆地区(DFNB=13.7±7.987 km)中的6种元素(As、Cd、Cu、Pb、Sb和Zn)含量均显著高于远盆地区(DFNB=32.5±6.062 km), 5种元素(As、Cu、Pb、Sb和Zn)的含量与DFNB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显著(r≤-0.59; P≤0.02),表明山区内部的大气质量受盆地地区的大气污染物传输的影响。S含量的空间异质性低(变异系数CV10%),和DFNB的相关性及在近盆地区和远盆地区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仍随DFNB增加呈下降趋势,表明盆地人类活动所释放的S可能主要是以更易于扩散的气态形式向山区传输的。本研究结果表明丽石黄衣是太岳山区大气有害元素污染的良好监测生物。  相似文献   

5.
地衣元素组成是监测大气元素沉降的有效和可靠指标,其受地衣年龄的影响较大,但该影响在土生枝状地衣中的研究并不充分。本研究测定了采自黑龙江大兴安岭呼中自然保护区的枝状地衣高山珊瑚枝(Stereocaulon alpinum)中55种化学元素(Ag、Al、As、B、Ba、Be、Bi、Ca、Cd、Ce、Co、Cr、Cs、Cu、Dy、Er、Eu、Fe、Gd、Ge、Hg、Ho、K、La、Li、Lu、Mg、Mn、Mo、Na、Nb、Nd、Ni、P、Pb、Pr、Rb、S、Sb、Sc、Se、Si、Sm、Sn、Sr、Tb、Th、Ti、Tl、Tm、U、V、Y、Yb和Zn)的含量,并比较了其在假果柄不同部位(顶部、中部和基部)的差异,以检测无污染生境中地衣体部位与元素种类对地衣体内元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地衣元素含量与已有研究中地衣元素含量的背景值/基线值范围相符,表明研究区域内大气元素沉降程度极低;绝大多数生理代谢意义甚小的元素在年老部位含量较高,表明这些元素在地衣体内随地衣年龄增长而持续积累,且在地衣体内的转运强度较低;部分营养元素垂直趋势不明显,或在中部最低,反映了地衣体内营养元素向生长旺盛的顶端转运的趋势。因此,在以地衣元素组成为测试指标的大气污染监测中,需针对拟研究的元素,选取地衣的特定部位,并在不同研究的数据比较中使用相同部位,以增加数据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达坂城山区地衣对生境资源的利用状况及竞争程度,该研究在野外设置30个样方并调查其物种盖度数据,利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及排序分析,探讨达坂城山区地衣的生态位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达坂城山区生态位最宽的为丽黄鳞衣(Rusavskia elegans)和内卷野粮衣(Circinaria contorta),对不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他地衣物种生态位宽度较窄,对环境资源利用程度低。(2)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整体偏低,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的物种对极少,地衣物种生态位分化程度高,物种间竞争不激烈。(3)生态位较宽的物种与多数物种之间都存在生态位重叠,但重叠值较低; 一些生态位较窄的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 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宽度之间并无直接的线性关系。(4)地衣物种沿海拔梯度分布具有差异,海拔、光照强度、湿度、风速和人为干扰是本地区地衣群落物种生态位特征差异的主导环境因子。综上所述,达坂城山区地衣物种由于生境资源的竞争占据各自独特的生态位,形成了生态位的分化,群落较为稳定,沿海拔梯度的生境条件差异是物种差异分布的重要原因。该研究可为地衣群落构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该地区地衣物种的多样性和生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查明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附生地衣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在保护区的不同海拔随机设计样点,进行树附生地衣的生态调查,以地衣盖度为指标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揭示树附生地衣群落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5个样点中共得出31种树附生地衣,地衣群落结构主要受海拔、湿度、郁闭度和光照强度的强烈影响,并随这些因素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说明保护区附生地衣的群落变化和空间分布与这些环境因子高度相关。此外,某些地衣可能受全球暖化和气候干旱化的潜在威胁,增加森林盖度和生境湿度是保护地衣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通过对山西管涔山和五鹿山等区域采集的蜈蚣衣科地衣300余份标本的鉴定分析,结合已有报道,从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特点、生境类型及区系成分等方面对蜈蚣衣科地衣进行研究,以明确中国蜈蚣衣科地衣物种组成及区系特点。结果表明:(1)中国蜈蚣衣科地衣共有7属197种54变种,饼干衣属(Rinodina)占绝对优势,约占蜈蚣衣科地衣总种数的30.5%。(2)中国蜈蚣衣科地衣多分布于新疆,蜈蚣衣属(Physcia)是该科中分布最广泛的属,但其中有26.4%的物种仅分布于单一地区。(3)蜈蚣衣科地衣生境类型多样,有树生、石生、藓丛生、土生和多生境5种,以多生境地衣为主(48.5%)。(4)中国蜈蚣衣科地衣的地理成分复杂,同时伴随多种区系成分,但以温带性质显著(占43.1%),东亚特色明显。(5)仅分布于中国的蜈蚣衣科地衣共4属10种,且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以新疆的地图衣科(Rhizocarpaceae)地图衣属(Rhizocarpon)100余份地衣标本为材料,通过形态解剖学观察、化学成分分析及分子学鉴定的方法了解新疆地图衣属地衣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鉴定出7种地图衣属地衣,包括1个中国新记录种,命名为淡黄色地图衣(R.atroflavescens),6个常见种分别是黑红地图衣(R.badioatrum)、灰地图衣(R.disporum)、双孢地图衣(R.geminatum)、地图衣(R.geographicum)、巨地图衣(R.grande)和岩表地图衣(R.superficiale)。(2)编制了新疆22种地图衣属地衣的分种检索表。(3)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地图衣属地衣的分子鉴定与形态解剖特征结果一致,更准确地证明淡黄色地图衣为中国新记录种。(4)对已报道的新疆22种地图衣属地衣的地区分布及海拔分布统计显示,新疆22种地图衣属地衣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亚洲分布最丰富;该22种地图衣属地衣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都有分布,且各海拔高度物种分布不均匀,总体在高海拔地区分布的物种较多。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对采自新疆天山及阿尔泰山山脉、保存于新疆大学中国西北干旱地衣研究中心地衣标本室(XJUNALH)的130余份黑尔衣属(Melanohalea O.Blanco et al.)地衣标本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新疆黑尔衣属地衣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烟色黑尔衣(M.infumata)和亚橄榄黑尔衣(M.subolivacea),1个新疆新记录种亚长芽黑尔衣(M.subelegantula)以及4个常见种地衣等7个地衣物种。并提供了新记录种地衣的形态-解剖特征描述和彩色照片,以及包括这些种的检索表、地衣名录和分布地区。这些新记录种的发现,为中国和新疆的地衣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采自新疆的100余份粉衣科地衣标本为研究材料,通过形态解剖学、地衣化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出6个种和1个变种,分别为中央黑瘤衣(Buellia centralis)、丽黑瘤衣(B.elegans)、蒙古黑瘤衣(B.mongolica)、鳞饼衣(Dimelaena oreina)、鳞饼衣白磷变种(D.oreina var.exalbescens)、海登氏多瘤胞(Diplotomma hedinii)和绿色四孢黑瘤衣(Tetramelas chloroleucus),其中丽黑瘤衣、蒙古黑瘤衣和绿色四孢黑瘤衣为新疆新增粉衣科地衣新记录,至此新疆粉衣科地衣共有6属13种1变种;并提供了新疆粉衣科地衣的分种检索表、物种描述、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形态解剖结构照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丽石黄衣(Xanthoria elegans)、中国石黄衣(X.mandschurica)和刺盘石黄衣(X.alfredi)的共生菌,尤其是刺盘石黄衣共生菌的分离培养物进行了首次研究。对于上述三种地衣体及其共生菌的化学物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石黄衣地衣体化学物质,即蒽醌类化合物完全一致。此外,Lindblom从15种北美石黄衣地衣体中检测出了彼此一致的5种葸醌类化合物。因此,该作者认为石黄衣属的蒽醌类化合物不具有种级分类学意义。本文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但是,本文对于通过子囊孢子释放法获得的中国三种石黄衣共生菌的化学物质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其结果呈现出比较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刺盘石黄衣共生菌化学物质与丽石黄衣和中国石黄衣共生菌所含的化学物质存在明显差异。因而,刺盘石黄衣共生菌化学物质在该种地衣的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文章亦检测和分析了丽石黄衣的10株共生菌化学物质。供试菌株均在相同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下获得。其化学物质的TLC图谱,除Nos.5,7,及10稍有差异外,几乎完全一致。由此看来,它们稳定性也是比较明显的。上述结果提示我们,在地衣系统生物学研究中,除了对于地衣体化学物质进行常规检测与分析之外,对于分离培养的各种地衣共生真菌化学物质的检测与分析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地衣系统生物学归根结底是地衣型真菌的系统生物学。在上述三种石黄衣共生菌化学物质以及其地衣体化学物质的比较研究中,并未发现丽石黄衣和中国石黄衣之间的明显差异。因此,有理由怀疑,这两种地衣究竟是不同的物种,抑或是同一物种的多态型?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研究中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琳琳  左骐嘉  张璐璐 《广西植物》2023,43(7):1268-1275
为探讨中国腹枝衣属地衣的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其分布特征与种类组成,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及采集地衣标本,结合形态、解剖、化学等方法,对128份采自中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个省份的腹枝衣属(Herpothallon)地衣标本进行了分类鉴定,共鉴定出腹枝衣属地衣12种,其中南方腹枝衣 [H. australasicum (Elix)Elix & G. Thor]、颗粒腹枝衣(H. granulosum Jagadeesh Ram & G. P. Sinha)、喜马拉雅腹枝衣(H. himalayanum Jagadeesh & G. P. Sinha)、裂芽腹枝衣(H. isidiatum Jagadeesh Ram & G. P. Sinha)和小腹枝衣(H. minutum Jagadeesh)为中国新记录种。并且对该属所有已知(已报道和本次鉴定)种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已知腹枝衣属地衣14种,占世界已报道种类的29.17%。(2)地理成分有5种类型,即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澳大利亚分布、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3)中国腹枝衣属地衣主要分布在海拔300~2 500 m的范围内。(4)生长基物多为树皮,叶生、石生和藓生的物种较少。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方腹枝衣属地衣的物种多样性较高,这对明确中国该属地衣物种组成以及地衣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地法对新疆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岩面生地衣群落的种类组成进行调查和统计,并以各种类的盖度为指标、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 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 DCA)对岩面生地衣群落进行数量分类;采用S?rensen相似性系数分析各群丛的物种相似性;此外,应用典范对应分析( CCA)探讨了岩面生地衣种类分布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岩面生地衣群落共包含58种地衣,隶属于6目18科35属;优势科有5个,包含的属、种数量分别占该保护区岩面生地衣属、种总数的42.86%和62.07%。依据TWINSPAN和DCA分析结果并结合生境特征,可将该保护区岩面生地衣群落划分为5个群丛:群丛 A,包氏微孢衣+双缘衣群丛( Assoc. Acarospora bohlinii+Diploschistes scruposus);群丛 B,油黄茶渍+亚白平茶渍+柔扁枝衣群丛( Assoc. Candelariella oleifera+Aspicilia subalbicans+Evernia divaricata);群丛C ,斑纹网衣+旱梅衣+淡肤根石耳群丛( Assoc. Lecidea tessellata+Parmelia vegans+Umbilicaria verginis);群丛D,丽石黄衣+白泡鳞衣群丛( Assoc. Xanthoria elegans+Toninia candida);群丛E,皮果衣+硬袋衣群丛( Assoc. Dermatocarpon miniatum+Hypogymnia austerodes)。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群丛A与群丛B、群丛C与群丛D间的物种相似性较高,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615和0.733;群丛B与群丛C间的物种相似性次之,相似性系数为0.363;其他群丛间的物种相似性均较低。 CCA分析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岩面生地衣群落的物种分布受到海拔、光照强度、岩面pH值和相对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附生地衣是森林附生植物的重要类群之一, 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以及水分和养分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于2005年12月至2006年5月利用树干取样法调查了云南哀牢山徐家坝地区原生山地常绿阔叶林及其次生群落栎类萌生林、滇山杨(Populus bonatii)林和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人工林中525株不同种类和径级树木距地面 0–2.0 m处附生地衣的组成和分布, 并收集了各个群落地面上凋落的地衣, 分析了林冠层附生地衣的物种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森林中附生地衣物种比较丰富。共收集到附生地衣61种, 分属17科29属, 其中原生林、栎类萌生林、滇山杨林和花椒人工林分别有51、53、46和23种。在树干距地面 0–2.0 m位置, 各群落中的附生地衣组成明显不同;但在林冠层中, 各群落内的附生地衣基本相似。原生林中附生地衣种类较多, 但分布不均匀。树干附生地衣的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以栎类萌生林最高, 分别为2.71和0.89;花椒林和滇山杨林次之, 分别为2.43–2.45和0.88–0.89;原生林最低, 为1.25和0.67。树干方位、宿主种类和宿主径级等都对附生地衣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 附生地衣更多地出现于树干南向方位, 云南越桔(Vaccinium duclouxii)的附生地衣最为丰富, 胸径5.0–25.0 cm的树木上附生地衣较多。哀牢山山地森林群落中丰富的附生地衣种类及物种多样性在维系本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格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是中国地衣的重要分布地之一, 蕴藏着丰富的地衣生物多样性。本研究基于259份标本馆馆藏及采集自东北大小兴安岭31个保护区的新鲜地衣标本, 结合形态学、解剖学、化学和DNA片段的综合分析, 鉴定并报道了该地区梅衣科岛衣类和袋衣类地衣11属31种, 包括环北极成分13种, 东亚成分11种, 世界广布成分3种, 中国特有成分3种, 欧亚成分1种。与之前记录和报道的该地区同类地衣物种组成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隶属于2属的6种地衣在该地区未被重新发现, 表明这些地衣在该地区的分布可能大大萎缩乃至消失, 尤其是属于东亚成分的袋衣属2种: 粉袋衣(Hypogymnia farinacea)和日光山袋衣(H. nikkoensis), 自最初以东北大小兴安岭标本为凭证在中国报道分布后, 30余年未再新增任何标本信息, 日光山袋衣在近期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中被推测处于易危状态。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中国新疆博格达山周边地区大型地衣进行地衣分类学和生态学结合的综合研究,通过分析大型地衣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探讨影响地衣分布的环境变量与生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分布在博格达山周边地区的大型地衣共有43种,隶属于6目、11科、15属,其中茶渍目和黄枝衣目大型地衣占优势,分别占该地区大型地衣科、属、种总数的55%、67%、81%。(2)博格达山周边地区的大型地衣组成5个样点组,分别是蓝灰蜈蚣衣+裂片石黄衣组、细片石黄衣+亚灰大孢蜈蚣衣组、长缘毛蜈蚣衣+菊叶黄梅组、地卷+暗裂芽黑蜈蚣衣组、黑蜈蚣衣+枪石蕊组,样点组的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3)在影响大型地衣分布的环境因素中海拔对地衣种类分布的影响较显著。本研究为更准确地确定博格达山区大型地衣分布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内选择17个样地,以树生地衣盖度为指标,应用TWINSPAN方法对样地内树生地衣群落进行数量分类,确定地衣群丛的类型;计算和分析了样地内各地衣群落的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鉴定出树生地衣52种,隶属12科21属,这些树生地衣群丛可以分为8种类型:群丛I:波曲哑铃孢+硫黄袋衣群丛,群丛II:中国树花+栎缘毛衣群丛,群丛III:硫黄袋衣+针芽肺衣群丛,群丛IV:掌状绵腹衣+针芽肺衣+皱梅衣群丛,群丛V:杯树花日本变种+皱梅衣群丛,群丛VI:皱梅衣+亚洲藓发群丛,群丛VII:橄榄斑叶+拟橄榄斑叶群丛,群丛VIII:黄袋衣+粉缘斑叶群丛。(2)群丛间相似性指数最高的为群丛Ⅰ与群丛Ⅲ(0.321),其次为群丛Ⅲ与群丛Ⅳ(0.305),最低的为群丛Ⅱ与群丛Ⅷ、群丛Ⅳ与群丛Ⅷ,均为0.000;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群丛Ⅲ(2.062),其次为群丛Ⅴ(2.047),最低的为群丛Ⅱ(0.721);均匀度指数最高的为群丛Ⅰ(0.809),其次为群丛Ⅴ(0.802),最低的为群丛Ⅱ(0.301)。(3)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树生地衣群落物种多样性主要受湿度、温度、光照和海拔等环境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氮沉降对神农架地区川金丝猴栖息地地衣多样性的潜在影响,本文以最大光合效率Fv/Fm、地衣细胞膜完整性(RE)和叶绿素OD435/OD415为指标,以神农架地区生物量较大、可能被川金丝猴取食的4种树生地衣(长松萝Usnea longissima、桦树松萝Usnea betulina、杯树花日本变种Ramalina calicaris var.japonica和裸缘衣Parmotrema hypoleucinum)为对象,以去离子水和不同浓度的KNO3、NH4NO3和(NH4)2SO4的溶液浸泡处理,采用MiniPAM荧光仪在氮处理前和处理后的0、24、48和72 h分别测定地衣的Fv/Fm值,在72 h后测定地衣浸出液电导率RE和叶绿素OD435/OD415值,研究4种地衣的氮敏感性。结果表明,4种地衣对72 h的高氮处理均表现出敏感性,但敏感的氮素类型和指示指标存在种间差异。其中,(1)以Fv/Fm为指标,长松萝和桦树松萝对KNO3最敏感,杯树花日本变种和裸缘衣则对(NH4)2SO4较为敏感;(2)以RE为指标时,长松萝和桦树松萝对(NH4)2SO4最敏感,而杯树花日本变种在KNO3、NH4NO3和(NH4)2SO4间无差异,裸缘衣则对(NH4)2SO4较为敏感;(3)以OD435/OD415为指标时,长松萝和裸缘衣对(NH4)2SO4较为敏感,桦树松萝对KNO3和(NH4)2SO4均敏感,杯树花日本变种则对KNO3、NH4NO3和(NH4)2SO4均敏感。上述研究结果不仅证明川金丝猴栖息地树生地衣面临氮沉降的现实威胁,还说明其氮敏感性具有种特异性和及其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因此,进一步开展川金丝猴栖息地氮沉降特征及其对川金丝猴主食地衣影响的研究,对川金丝猴保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五大连池蜈蚣衣科地衣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地理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五大连池的蜈蚣衣科地衣共有4属,38种。其中,黑龙江新记录种25种,中国新记录种2种。这些种类分别为世界广布成分、东亚‐北美成分、东亚成分、北温带成分、泛热带成分、中国特有成分6个类型。本地区以北温带成分(29%)、东亚‐北美成分(29%)和世界广布成分(18%)为主。蜈蚣衣科地衣在五大连池地区主要生长在蒙古栎、火山杨、朽木和岩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