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辽宁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基因携带特点,对该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方法依据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及采用PCR扩增技术检测的方法对2016-2018年采自该省15个监测点、收集的3 310份食品检出的47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9种毒力基因检测。结果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42%(47/3310),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最少携带3种毒力基因,其中携带prfA、plcA、hly、mpl、plcB、inlA、inlB和iap八种毒力基因是该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主要毒力基因型,达到检出菌总数的65.96%。结论研究结果证实辽宁省食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情况,应严格监控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携带情况。  相似文献   

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PCR-DHPLC检测新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建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fimY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prfA和hlyA基因序列的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的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61株参考菌株做特异性试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菌株稀释成不同梯度,进行灵敏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灵敏度较高,检测低限可达到为181CFU/ml。可以快速、准确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9年辽宁省市场出售食品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污染情况,初步确定该菌易引起的高危食品种类,为食品风险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从我省13个监测点中共抽取753份不同种类食品样本,根据国标法GB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对样本进行L.monocytogenes菌株的分离及生化鉴定。结果 样品中检出L.monocytogenes 22株,检出率为2.9%(22/753)。污染最严重的是冷冻鱼糜制品9.4%(12/128),其次为预制半成品3.6%(8/221)和熟肉制品1.0%(2/196)。结论 辽宁省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L.monocytogenes污染,尤以冷冻鱼糜制品污染较为突出,应继续加强对市售食品L.monocytogenes的检测及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增菌液对单核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检出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杨峰  韩军  贾英民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12):1987-1991
为了了解食品中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茵(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污染状况,比较不同选择性增茵方法对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茵的检出效果,并进一步比较不同增茵方法在不同类食品中检出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茵的差异性,进而确定特定食品最合适的增茵方法,随机采集本市生鲜肉、水产品、果蔬及冷冻食品4类135份食品.采用国标LB二次增茵法、EB法、最新改良FDA法及Fraser肉汤增菌法进行增菌,采用PALCAM选择性平板进行分离,先用行标多重PCR法进行初步验证后再进行国标生化鉴定.4种方法共检出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茵23株,其中LB二次增菌法检出5株、Fraser肉汤增菌法检出6株、EB法检出5株、最新改良FDA法检出7株.结论是4种方法总的检出率没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对于不同类食品的检出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SD-PMA-ddPCR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活菌。【方法】利用脱氧胆酸钠(SD)对受损细胞预处理,然后使叠氮溴化丙锭(PMA)进入受损细胞与DNA发生共价交联,提取细菌基因组DNA进行微滴式数字PCR(dd PCR)检测。【结果】0.1%SD和5.0 mg/L PMA协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108 CFU/m L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死菌DNA的PCR扩增。经过SD和PMA对样品预处理,dd PCR可以在死菌存在条件下,定量检测鸡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活菌,消除了"假阳性"结果的出现。活菌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SD-PMA-dd PCR的灵敏度为2.0 copies/20μL。SD-PMA-dd PCR方法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结论】SD-PMA-dd PCR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方面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凉拌豆制品中检出率较高的一种致病菌。本研究考察了温度(4℃、15℃、25℃、30℃和37℃)对凉拌豆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的影响,并采用SGompertz和SLogistic模型对不同温度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长数据进行拟合;在此基础上,以拟合度(R2)、准确因子(A_f)和偏差因子(B_f)为指标,比较并建立了凉拌豆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二级生长模型。结果表明,SGompertz模型能更好的拟合凉拌豆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数据,平方根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凉拌豆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长状况,因此依次选择此两种模型作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凉拌豆制品中的一级和二级生长模型,且模型具有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凉拌豆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定量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一种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志贺氏菌(Shigella)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s)的选择性共增菌培养基(SSSL培养基)。方法:挑选添加成分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SSSL培养基的成分及配比,采用平板计数法验证SSSL培养基的增菌效果。结果:确立了SSSL培养基配方,目标菌在SSSL增菌培养基中培养8 h后,菌体浓度都达到了105~106CFU/mL,而且抑制非目标菌的生长。结论:SSSL培养基能用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共增菌,可望与多种检测方法联用,以提高检测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危害极大的食源性致病菌,建立快速及特异的检测方法对于食品安全监控尤为重要。文中联合免疫磁珠与选择性培养基对不同浓度(101~105CFU/mL)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检测,并对3种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副溶血弧菌进行交叉试验;同时模拟食物污染,探索免疫磁珠-平板法检测样品的检测限以及该方法的最快检测时间。结果显示特异性免疫磁珠联合选择性平板法可检出浓度为103CFU/mL及以上的单增李斯特菌;牛奶样品仅需6 h增菌能被检出,检测限为0.7 CFU/mL。联合使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与选择性培养基,能在30 h内完成对牛奶样品的检测,较国标法减少38 h以上,且具有同等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PCR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危害公共卫生和食品行业的一种重要人畜共患病致病菌.PCR技术是近年来被广泛地运用到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之一.就PCR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中的特异性鉴别基因、模板DNA制备等关键因素及多重PCR、巢式PCR、反转录PCR与定量PCR等主要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设计制备一种能够同时富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单增李斯特菌的复合增菌肉汤.[方法]挑选合适的添加剂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增菌肉汤的成分及配比,采用平板计数法及三重荧光PCR技术验证肉汤的增菌效果.[结果]结果得到一种能同时富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单增李斯特菌的选择性增菌肉汤(SSL),经验证SSL可使得3种目标菌以相对一致的速度进行富集,经过37℃ 150 r/min振荡培养24 h后,菌体浓度到达10~7~10~8 CFU/mL,非目标菌生长受到抑制.应用荧光PCR扩增样品,可同时得到3种目标菌的扩增曲线.在710份实际样品检测中,无假阳性及假阴性报告.[结论]研究结果表明,SSL肉汤可用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单增李斯特菌的共增菌,可用于多重PCR检测的前增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婴幼儿经常食用的奶粉伴侣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方法:2016年在我国8个省(直辖市)采集奶粉伴侣864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阪崎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结果:104%(9/864)的奶粉伴侣菌落总数>104 cfu/g,012%(1/864)大肠菌群>102 cfu/g,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但1份样品检出阪崎肠杆菌。结论:奶粉伴侣微生物污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重要的革兰阳性食源性致病菌。近年来的报道显示出该菌耐受抗生素的能力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为了探讨其耐药机制,对Sigma B(σB,李斯特菌中应对环境胁迫的主要调控因子)在抗生素耐受性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检测和比较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标准菌株EGDe和其σB缺失突变菌株EGDeΔsigB对盘尼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利福平、硫酸庆大霉素、四环素盐酸和红霉素6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测定的MIC的基础上,利用MTT(噻唑蓝活体染色法)法比较EGDe和EGDeΔsigB在1×MIC、2×MIC和8×MIC的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3种抗生素中的生长活性。EGDe对盘尼西林青霉素(0.16μg/mL)、四环素盐酸(0.25μg/mL)和硫酸庆大霉素(0.5μg/mL)的MIC高于EGDeΔsigB(分别为0.08、0.125和0.125μg/mL);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的MIC 2种菌株没有差别,分别为0.19、0.125和0.032μg/mL;与EGDe相比,EGDeΔsigB在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培养基中的生长活性较差,对抗生素的抑制更为敏感,而且随着这3种抗生素浓度的增加,其抑制程度也随之增强。Sigma B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抗生素的耐受中起到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食品中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和李斯特菌病的危害近年来引起世界各国食品和卫生部门的广泛关注.关于如何找到一种快速、敏感、准确、合理的检验方法,是当今各国食品卫生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对该菌的传统分离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核酸检测等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行该菌的准确、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摘要:Sigma B(σB)因子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压力应答和毒力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致病力与耐受环境条件的胁迫息息相关。在压力存在的情况下能启动一些基因的表达,以增强细菌对环境的耐受性,这些基因包括与耐受渗透压、酸碱性环境、氧化、极端温度和宿主体内胆碱等环境压力相关的基因。本文综述了σB因子在上述几种环境压力胁迫中的作用,为深入了解该菌的生理特征、探讨食品的最佳生产和保藏条件、防止细菌的感染等方面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滨州市餐饮服务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相关国标和标准检测方法对2014—2017年餐饮服务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共采集滨州市10大类食品共计328份,进行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328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45份,总检出率为13.7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合格率为100.00%,蜡样芽孢杆菌检出率较高。食源性致病菌高检出率样品集中在街头摊点及第三季度。结论:滨州市餐饮服务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存在一定程度污染,应加强餐饮服务环节中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控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设计制备一种能够同时富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单增李斯特菌的复合增菌肉汤。【方法】挑选合适的添加剂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增菌肉汤的成分及配比,采用平板计数法及三重荧光PCR技术验证肉汤的增菌效果。【结果】结果得到一种能同时富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单增李斯特菌的选择性增菌肉汤(SSL),经验证SSL可使得3种目标菌以相对一致的速度进行富集,经过37℃ 150r/min 振荡培养24h后,菌体浓度到达107~108CFU/mL,非目标菌生长受到抑制。应用荧光PCR扩增样品,可同时得到3种  相似文献   

17.
单核增生李斯特菌Internalin A的克隆表达与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表达单核增生李斯特菌Internalin A(InlA),并以之为抗原制备检测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抗体。方法通过PCR技术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b中扩增出inlA基因,克隆筛选和测序鉴定后,最终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GEX-4T-InlA,谷胱甘肽树脂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后,免疫小鼠分别制备相应的多抗和单抗。结果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了InlA,并对其进行了纯化,融合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110 kD;免疫小鼠获得的抗血清效价达到1∶1600;得到了3株抗InlA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腹水单抗效价为1∶1×10^5-1∶3×10^5。2种抗体与其他病原菌均无交叉反应。结论通过表达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特异性蛋白制备的抗体,能有效地消除交叉反应,提高检测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肿瘤免疫疗法已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法,是当今肿瘤治疗的新希望。将细菌疫苗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已经历了多方面的探索。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因其能够趋向肿瘤病灶,在肿瘤微环境保护下激起肿瘤浸润细胞的免疫反应,削弱免疫抑制作用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其在乳腺癌、肝癌、黑素瘤、胰腺癌等癌症中都已具有较为广泛的研究。本文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免疫应答方式、作为肿瘤载体的优势、减毒策略以及在多种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福州市2015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为减少食品微生物污染、提高食品卫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抽取10类共204份食品样本,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铜绿假单胞菌、霍乱弧菌、广州管圆线虫等的检测。结果:全年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2株和寄生虫3份,总体检出率为7.3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12.20%。10类食品中动物性淡水产品致病菌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3.81%,其次为桶装饮用水11.54%。结论:不同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不同,福州市以水产中副溶血性弧菌和桶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污染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建立了可快速特异检测乳制品中阪崎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多重荧光PCR方法。通过设计阪崎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多重PCR反应体系,评价了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精密度,并用该方法和国标法分别检测了150份乳制品中的4种致病菌,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检测目标菌为相应阳性,检测其他12种非目标供试菌为阴性;检测灵敏度分别为1 cfu/μL;其精密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与国标检测方法相比其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