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铁蛋白(SF)、血管内皮素(ET-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神经缺损程度将研究组分为轻度组28例、中度组43例和重度组25例,根据预后结果将研究组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不同神经缺损程度及不同预后患者血清HMGB-1、SF、ET-1水平,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HMGB-1、SF、ET-1水平与美国国立研究院急性脑卒中量表(NIHSS)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HMGB-1、SF、ET-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越严重,血清HMGB-1、SF、ET-1水平越高(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HMGB-1、SF、ET-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HMGB-1、SF、ET-1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HMGB-1、SF、ET-1水平与神经缺损程度、预后密切相关,三指标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且预后越差,检测上述指标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入院第1 d、3 d、7 d的血清NT-proBNP、H-FABP水平,按照入院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评分≤2分)及预后不良组(m RS评分2分);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血清NT-proBNP、H-FABP与m RS评分的关系。结果: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后3个月的m RS评分较高,而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评分较低(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第3 d、7 d的血清NT-proBNP、H-FABP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入院第1 d、3 d、7 d的血清NT-proBNP、H-FABP分别与m RS评分呈正相关,而与GCS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第3d、7d的血清NT-proBNP、H-FABP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T-proBNP、H-FABP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是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40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首先收集了我院自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CVST患者的人口学、危险因素及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血脂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红细胞沉降率、脑脊液压力、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资料,并以患者出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RS)暴露分组,将m RS为0~2分的CVST患者纳入转归良好组(n=31),将mRS评分3~5分患者纳入转归不良组(n=9),对比上述统计指标,并筛选p0.01选项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其是否为CVST患者短期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转归不良组中经皮颅内静脉窦碎栓取栓术比例显著少于转归良好组,发病至治疗时间较转归良好组长,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行多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D-二聚体、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均是CVST患者短期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经皮颅内静脉窦碎栓取栓术为保护因素。综上,D-二聚体和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过长或为CVST患者短期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行经皮颅内静脉窦碎栓取栓术或能改善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4.
酒习明 《蛇志》2017,(2):162-164
目的探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在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保肝、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之上接受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以及Glasgow昏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总胆红素以及血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肝性脑病清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在综合治疗上采取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肝性脑病清醒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IPFI)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IPFI患者51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糖尿病未合并IPFI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白蛋白、血红蛋白、住院时间、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体内保留导管、有创机械通气、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均是侵袭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进行筛选,选择P0.05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向后剔除法筛选变量,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贫血、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创机械通气均是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预后较差,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预防工作和适宜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药物治疗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雷尼替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接受上述治疗后治愈24例(63.16%),好转12例(31.58%),无效2例(5.26%),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愈17例(44.74%),好转8例(21.05%),无效13例(34.21%),总有效率为65.7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脑出血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优于雷尼替丁,安全指数高,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MRI评估颈动脉血管及斑块稳定性,并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斑块最大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总面积、血管壁面积、血管腔面积及血管壁标准化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糖尿病以及饮酒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RI能够有效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利于临床诊断以及确定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先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患者术后24 h内确定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脑水肿体积、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S100β蛋白及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水平的变化及术后3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基本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都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手术后第7 d、14 d及28 d的脑水肿体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的脑水肿体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MMP-9、S100β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NGF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MMP-9、S100β水平显著低于、血清N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脂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对痔瘘术后患者的预后及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接诊的120例痔瘘术后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波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血清炎症因子、NGF、PGE2、NPY水平的变化情况、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_3~+、CD_8~+均高于对照组,CD_4~+/CD_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CRP、TNF-α和PCT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NGF、PGE2、NP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和5天肛门水肿评分和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治疗痔瘘术后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清NGF、PGE2、NPY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心肌损害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7例,分为研究组(n=39)、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研究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心肌损害指标、输液量、失血量、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研究组的输液量、失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与复苏前相比,两组患者复苏1 h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延长,且研究组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苏1 h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和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减轻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米索前列醇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及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98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9)和研究组(n=49),对照组患者给予米索前列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临床指标、血清NO、NOS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产后恶露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 h内出血、产后2~24 h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率(HR)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O、NOS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给予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血清NO、NOS水平,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蛋白(S-100B)、血管生成素(An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血清S-100B、人血管生成素(ANG)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NIHSS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100B、AN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S-100B、AN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明显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治疗,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S-100B、ANG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和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2月期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10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为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脑血流动力学、Barthel指数评分、氧化应激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细胞因子。结果: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相比,联合组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舌强言蹇、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等症状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相比,联合组NIHSS评分更低,Barthel指数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相比,联合组搏动指数(PI)更低,平均血流速度值(Vm)、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s)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相比,联合组丙二醛(MDA)更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相比,联合组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更低,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更高(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可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好转,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减轻氧化应激,改善神经细胞因子分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糖氧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麻醉,研究组患者接受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联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糖氧代谢指标[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O2)、脑动静脉氧差(AVDO2)]、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完毕时(T4)时间点,研究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研究组SjvO2高于对照组,CEO2、AVDO2低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研究组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更好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善脑糖氧代谢,减轻氧化应激,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挥出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如意珍宝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138例SAH后C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9例,依达拉奉治疗)和研究组(69例,如意珍宝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大脑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GCS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NIHS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VICA-Vm)、Li指数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如意珍宝丸联合依达拉奉治疗SAH后CVS患者,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脑血流速度,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对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2,LP-PLA2)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21年4月在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颈动脉重度狭窄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早期CAS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2周后脑梗死稳定后再给予手术,CA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3~5 d后给予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检测两组患者血清Lp-PLA2和Hcy水平变化情况。结果:CAS组治疗后7 d的总有效率为97.7 %,高于对照组的86.0 %(P<0.05)。CAS组治疗后7 d的高灌注综合征、脑出血、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7 %,对照组无出现高灌注综合征、脑出血、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 d的颈内动脉相对脑血流量与脑血容量高于治疗前(P<0.05),CAS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7 d的血清Lp-PLA2、Hcy含量低于治疗前(P<0.05),CAS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颈内动脉支架置入在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的应用能抑制Lp-PLA2、Hcy的表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促进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26例,根据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3)与研究组(n=63),其中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研究组则给予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凝血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出血量以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 h后两组患者心率(HR)较治疗前升高,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降低,且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治疗24 h后研究组患者SB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活动以及社会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与研究组的6.3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0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3)。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清S-100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14 d内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50/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40/5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02,P=0.01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S100B、NSE及MB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S100B、NSE及M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内,研究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腰大池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脂肪酸结合蛋白质(FABP)、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和脑积水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64)。对照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联合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sICAM-1、FABP、MCP-1水平、血压、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变化,脑积水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02%vs.72.91%,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ICAM-1、FABP、MCP-1、血压、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均较治疗前下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较治疗前上升,研究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联合法舒地尔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腰大池引流治疗,其可显著降低血清sICAM-1、FABP、MCP-1水平,降低脑积水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种莉  陈丽  唐鹏  刘鹏  刘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5):4948-4951
目的:研究脑心通胶囊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S100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4例每组。对照组使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观察组使用脑心通胶囊联合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GCS、GOS评分、血清IL-6、MMP-9、S100B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GCS、GO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IL-6、MMP-9、S100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GCS、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MMP-9、S100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肯定,且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IL-6、MMP-9、S100B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