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自噬与非小细胞肺癌对Gefitinib耐药的相关性,寻找逆转非小细胞肺癌对Gefitinib耐药的新靶点。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非小细胞肺癌Gefitinib敏感细胞PC-9与Gefitinib耐药细胞PC-9/GR为研究对象,通过MTT法检测Gefitinib对PC-9及PC-9/GR细胞存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Gefitinib对PC-9及PC-9/GR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和Gefitinib对PC-9/GR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PC-9/GR细胞Gefitinib IC50为PC-9细胞的200倍以上,具有非常明显的耐药性。PC-9/GR细胞中LC3II的表达显著低于PC-9/GR细胞(P0.05)。Rapamycin联合Gefitinib作用于PC-9/GR细胞可以明显提高其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细胞自噬减弱与非小细胞肺癌对Gefitinib耐药有关,诱导细胞自噬可能逆转非小细胞肺癌对Gefitinib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9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前给予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后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6个月、1年生存率,并记录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化疗的化疗缓解率(71.79%)显著高于对照组(52.50%)(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关节痛、脱发、肝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患者对以上症状均可耐受,给予对症治疗后均自行缓解。观察组患者6个月、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吉非替尼靶向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较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BalB/CA-nu品系裸小鼠分成两组,各组20只,均造肺癌模型,其中吉非替尼治疗组小鼠在肺癌组模型的基础上给予吉非替尼25mg/kg 14d,停药后剖杀。取组织切片,通过免疫荧光、RT-PCR以及Western blot的试验方法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MAPLC3的表达。结果:免疫荧光、RT-PCR以及Western blot的试验方法检测均发现肺癌组小鼠组织中Beclin1和MAPLC3表达较低,而在吉非替尼处理组中,Beclin1和MAPLC3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吉非替尼可以通过增强细胞自噬从而发挥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吉非替尼(Gefitinib)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晚期NSCLC( Ⅲ、Ⅳ期)患者用RFA联合Gefitinib治疗,与23例单独使用RFA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之间有效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根据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评价,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65.4%,高于单纯RFA治疗组的34.8%,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接受RFA和Gefitinib联合治疗组中有71.3%的病人生活质量良好,而接受单纯RFA治疗组中只有47%的患者生活质量良好,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疼痛、发热、腹泻等,只需对症处理.结论:RFA联合Gefitinib综合治疗NSCLC方案优于单纯采用RFA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王志鸿  李鲁  周乃康  邵壮  解华杰  杨帆 《生物磁学》2011,(Z1):4672-4674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A)联合吉非替尼(Gefitinib)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晚期NSCLC(III、IV期)患者用RFA联合Gefitinib治疗,与23例单独使用RFA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之间有效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根据疗效、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评价,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65.4%,高于单纯RFA治疗组的34.8%,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接受RFA和Gefitinib联合治疗组中有71.3%的病人生活质量良好,而接受单纯RFA治疗组中只有47%的患者生活质量良好,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疼痛、发热、腹泻等,只需对症处理。结论:RFA联合Gefitinib综合治疗NSCLC方案优于单纯采用RFA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诱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机制。方法:用吉非替尼诱导PC9细胞构建耐药细胞株PC9/GR,用CCK-8、平板克隆形成、transwell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状况,qRT-PCR、免疫荧光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基因表达水平。进一步采用FGFR1抑制剂PD173074或si RNA-FGFR1处理PC9/GR细胞,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及Akt、p-Akt、m TOR和p-mTOR表达的变化。结果:PC9/GR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对吉非替尼的耐受能力显著增强;FGFR1在PC9/GR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用PD173074处理PC9细胞后,其增殖、迁移能力及对吉非替尼的耐受能力显著下降;敲低FGFR1后Akt和m TO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结论:FGFR1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的耐药。  相似文献   

7.
丁海斌  刘敏  周永清  南媛  李雅 《生物磁学》2011,(21):4135-4137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存活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无完全缓解患(CR)病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40.0%;对照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RR)2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0.0%(20/4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45.0%(18/4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中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3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皮肤水泡等。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个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能取得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不会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EGFR-TKI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综合治疗中显示出重要作用;然而,耐药性却极大限制其临床治疗效果。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receptor tyrosine kinase-like orphan receptor 1, ROR1)是I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中的成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拟探讨ROR1介导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的作用及机制。采用吉非替尼反复诱导非小细胞肺癌HCC827细胞,建立吉非替尼耐药细胞株HCC827/GR。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印迹检测HCC827/GR内ROR1的表达。采用shRNA的方法体外检测ROR1敲除前后HCC827/GR对吉非替尼耐药的变化,采用体外检测ROR1过表达前后HCC827对吉非替尼耐药的变化。体内检测ROR1敲除前后HCC827/GR对吉非替尼耐药的变化。Western 印迹检测HCC827/GR内ROR1下游信号分子的活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HCC827/GR耐药细胞中的ROR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CC827敏感细胞。体外干扰ROR1表达,可明显增强HCC827/GR耐药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 (IC50 15.3±3.69 vs. 4.2±1.38),增加吉非替尼诱导的细胞凋亡 (20.5±2.52 vs. 41.8±3.74)。体外过表达ROR1显著增强HCC827敏感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药性(IC50 0.8±0.52 vs. 2.2±0.87)。体内裸鼠移植瘤实验同样发现,干扰ROR1能增强HCC827/GR移植瘤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AKT/FOXO1信号在HCC827/GR耐药细胞中异常活化,而干扰ROR1能够抑制AKT的磷酸化,并上调FOXO1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ROR1参与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抑制ROR1能够逆转吉非替尼耐药,其机制与ROR1调控AKT/FOXO1信号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采用吉非替尼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存活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无完全缓解患(CR)病例,部分缓解(PR)16例,有效率(RR)40.0%;对照组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8例,有效率(RR)20.0%。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50.0%(20/40),对照组1年生存率为45.0%(18/40),两组1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中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3例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腹泻、转氨酶升高、皮肤水泡等。两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各个单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有能取得更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不会提高1年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结合吉非替尼片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治疗的EGFR阳性晚期NSCLC患者62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给予艾迪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片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吉非替尼片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结果:实验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疼痛减轻率、睡眠质量改善率和饮食改善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发现实验组28例存活,对照组22例存活,实验组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吉非替尼片较单纯应用吉非替尼片治疗EGFR阳性晚期NSCLC的疗效更好,能够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饮食状况,减轻疼痛,用药安全性较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恶性肿瘤,虽然放疗在NSCLC的治疗中具有可观的局部疗效,但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出现治疗失败。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复发或远处转移。与常规分割相比,大分割放疗可在不增加放疗次数的情况下提高总的放疗剂量;对于接受相同BED照射的NSCLC患者,大分割放疗除了能带来局部控制率上的增加外,还可减少治疗次数,节省治疗时间和费用,增加病人的便捷,提高医用加速器的使用效率。L-Q模型的数据在预测大分割放疗疗效时存在许多局限。除经典L-Q模型所模拟的机制外,还可能有其他机制的参与。分子影像是无创性评价放疗疗效的可靠手段,利用不同分子显像剂结合胞内特定靶分子,能够对恶性肿瘤的代谢水平、乏氧状态、增殖能力等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为大分割放疗提供良好的疗效评估手段并成为研究其特殊放射生物效应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2.
肺癌是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男性肿瘤患者致死率最高的,5年生存率低于18%。尽管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在手术治疗、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晚期NSCLC的预后依然很差。免疫治疗为NSCLC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向。免疫治疗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pilimumab、Nivolumab、MK-3475)和肿瘤疫苗(MAGE-A3,L-BLP25,TG4010,Belagenpumatucel-L)等。免疫治疗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少、效率高的特点,并在Ⅱ、Ⅲ期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成为在手术、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后一种新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就当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原理、临床试验及待解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是否参与调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对EGFR-TKIs的敏感性,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GFR-TKIs敏感细胞H3255和耐药细胞H1975中Mcl-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给予敏感细胞H3255和耐药细胞H1975 EGFR-TKIs处理后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Mcl-1蛋白表达水平。设计并合成特异性si RNA下调耐药细胞H1975中Mcl-1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H3255细胞Mcl-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1975细胞。一代EGFR-TKIs Gefitinib显著降低H3255细胞Mcl-1表达而不能减少H1975细胞Mcl-1表达。H1975细胞经二代EGFR-TKIs Afatinib和三代EGFR-TKIs AZD9291处理后Mcl-1表达明显减少。特异性si RNA下调H1975细胞Mcl-1表达可以促进细胞凋亡。结论:Mcl-1参与了调节NSCLC对EGFR-TKIs的敏感性,可能成为防止或逆转NSCLC对EGFR-TKIs耐药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19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9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癌组织中miR-191的表达显著上调。组织分化程度低或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miR-191表达明显高于组织分化程度高或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P0.05),癌组织高表达miR-191的NSCLC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癌组织低表达miR-191的NSCLC患者(P0.05)。结论:miR-19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上调,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综合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瘤患者生存预后影响因素,为NSCLC脑转移瘤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83例诊断为NSCLC脑转移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后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6月、12月、18月的生存率分别为79.0%、32.7%、19.4%。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转移瘤的病理类型、原发灶控制情况、治疗方式、靶向治疗是NSCLC脑转移生存的独立影响预后因素。单发转移瘤中,手术联合全脑放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WBRT)与手术相比风险率(hazard rate,HR)为0.645(P>0.05),说明联合方式并没有在生存中获益。多发转移瘤中,手术与WBRT相结合与单纯手术对比HR=0.29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理类型为非腺癌,原发灶未得到控制,治疗方式不当以及未应用靶向治疗是NSCLC脑转移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局部治疗,单独手术治疗可能具有更高的优势;对于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局部治疗,手术与WBRT联合可能具有更多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EAD-box家族的DDX5(RNA解旋酶)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74例及癌旁组织(距肿瘤5 cm)36例中DDX5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与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SCLC组织中DDX5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63.5%vs 30.6%),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60.8%vs 1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X5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SCLC的TNM分期以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二者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组织类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DDX5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327,P0.05)。结论:DDX5的过度表达及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且二者在其中可能也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胸膜腔黏连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影响,探讨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份在我科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检索电子病历和电话随访的方式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指数、是否吸烟、一秒用气呼气容积百分比(Percentage predicte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 FEV1%)、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术后病理结果和术前合发症等资料。收集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包括胸膜是否黏连、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中转开胸、术后引流、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术后30天死亡,根据患者是否有胸膜黏连将其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基本情况和术后情况,观察胸膜黏连对术中及术后的影响。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将患者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指标,并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胸膜黏连是否为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和其他危险因素。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44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有142例患者术中发现胸膜黏连,胸膜黏连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中转开胸、术后前两天引流量、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胸膜没有黏连的患者(P0.05)。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年龄、女性比例、吸烟人数、术前呼吸并发症、胸膜黏连、ASA评分和手术时间均高于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P0.05)。胸膜黏连(OR=4.185, P=0.020)、ASA评分(OR=1.143, P=0.001)、吸烟(OR=3.329, P=0.005)、手术时间延长(OR=1.623, P=0.038)和术前呼吸合并症(OR=2.713, P=0.027)均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膜黏连增加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手术难度、术中中转开胸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吞适配蛋白Epsin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中的潜在作用。方法:选择体外培养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筛选Epsin 1和Epsin 2 shRNA干扰效率达标的细胞。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第1、2组裸鼠分别经胸腔植入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及epsin表达敲减的A549细胞,第3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比较1、2组小鼠肿瘤体积的变化。8周后,处死所有裸鼠,留取肺组织及肿瘤组织,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非肿瘤(正常)肺和致瘤性肺组织中的epsin 1和2的蛋白质水平。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来研究epsin 1和2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肺肿瘤组织epsin1和2的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中(P0.05)。种植epsin表达敲减的A549细胞裸鼠肿瘤生长速度及体积均大于种植正常A549细胞的裸鼠肿瘤。结论:Epsins表达上调可能促进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的发生发展,而敲减epsins的表达可能为未来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培美曲塞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我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研究,其中,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化疗、50例采用多西他赛进行化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与化疗前比较,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CD_3~+、CD_4~+、CD_4~+/CD_8~+比值以及NK细胞显著上升,而CD_8~+显著下降(P0.05)。为了验证培美曲塞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本研究将部分患者采用多西他赛化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培美曲塞和多西他赛化疗后CD_3~+、CD_4~+、CD_4~+/CD_8~+比值以及NK细胞相比差异不大(P0.05)。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肾功能障碍差异不大(P0.05)。结论:培美曲塞化疗可以显著改变非小细胞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构成,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