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在肿瘤诊断、临床应用方面的价值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它不仅可以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也可监测治疗效果、判断预后,但目前关于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产生机制的研究较少,深入研究其产生机制是阐明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促肿瘤或抑肿瘤作用的前提,也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的产生机制、肿瘤早期诊断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为积极寻找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及检测组合,明确肿瘤抗原相关自身抗体在不同肿瘤中的意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噬菌体抗体展示技术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体外抗体筛选技术,可用于发现治疗各种疾病的全人源抗体。虽然存在不同的抗体发现方法,但噬菌体抗体展示技术已成为发现和优化靶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不可或缺的工具。研究人员可通过在丝状噬菌体上创建组合抗体库,从而在几周内获得抗原特异性抗体。在当前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的情况下,对中和抗体的研究激励着研究人员寻找出抗SARS-CoV-2的候选治疗药物。通过对噬菌体抗体库的筛选,目前已有许多不同的SARS-CoV-2中和抗体被发现。因此,本文综述了噬菌体抗体展示技术的原理,抗体库的构建、分类及淘选流程,并对其优点及局限性进行了讨论。此外,还总结了利用该技术发现抗SARS-CoV-2中和抗体的最新进展。旨为今后该技术在抗体发现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由于取材简便、方法易行并且在某些肿瘤发生之前就有表达,已成为人们诊断肿瘤早期的首选方法;由于单一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准确率不高,导致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受到怀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将几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其对肿瘤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寻找新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是目前肿瘤早期诊断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新发现的一些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STB、MKRN1、DKK-1、MSMB等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Ma B  Guo ZD 《生理科学进展》1999,30(4):341-344
毒蕈碱受体与肿瘤之间关系密切,一方面,肿瘤组织mAChR特性异常,表现为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的改变;另一方面,mAChR是一种原癌基因,过度兴奋时可导致细胞增殖,转化及肿瘤发生,由于不同亚型mAChR介导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因此其机制也不同;同时发现mAChR兴奋也可抑制肿瘤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自1957年 Frion 报告间接免疫荧光 ANA后,Holman 等首先报告一些 SLE 患者的血清中存在一种能与细胞核的盐水可溶性成分反应的自身抗体,1961年 Lachman 等发现其与斑点荧光有关,1962年 Bach 发现同样的结果,取名为斑点型抗原,1965年 Holman等对该抗原作了进一步研究后命名为可提取性核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ati-gen,简称 ENA)。迄今已发现 ENA 包含20余种抗原,并证明在一些不同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存在与其相应的抗体。作 ENA 抗体检查,有助于某些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治  相似文献   

6.
由于双特异性抗体可以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因此和传统的单克隆抗体相比,往往可以更好的发挥靶向治疗的作用.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不同靶向的双特异性抗体被构建出来并被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本文综述了人工产生的双特异性抗体在靶向治疗中的进展,并且探讨了用于肿瘤治疗的动物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单链抗体(single-chain fragment variable, scFv)是由可变重链(VH)和可变轻链(VL)通过柔性肽接头连接在一起的小分子重组抗体。从杂交瘤中分离单链抗体的mRNA,逆转录成cDNA作为单链抗体基因扩增的模板,可得到包含大量不同VH和VL片段的单链抗体的基因文库。利用展示技术完成单链抗体亲和力和特异性筛选及鉴定,得到的单链抗体可通过各种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单链抗体的蛋白质。虽然单链抗体分子量小,但已包含了完整抗体的抗原结合域,对抗原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及低免疫原性,还具有较好的肿瘤组织穿透和扩散能力。因此,单链抗体已成为肿瘤诊疗方法开发中的研究热点。详细介绍了单链抗体的制备方法和问题,重点阐述了单链抗体在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单链抗体制备及其治疗和诊断肿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魏雪晨  颜炜群 《生物技术》2021,(1):89-95,88
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BsAb)是一类具有两种不同抗原结合臂的抗体,由两个不同的轻链和重链组成,可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自20世纪60年代双特异性抗体的概念被Nisonoff等首次提出以后,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异性和显著的肿瘤治疗效果,双特异性抗体迅速成为免疫治疗领域的热门研究项目.近些...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病影响着大约5%的人口,这类疾病的特点是患者体内存在大量的针对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通过不同的模式引起机体的损伤。一些严重的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引起致残和死亡。总之,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呈现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由于这种健康问题巨大的严重性和广泛性,引起了全球性的自身免疫病病因学的研究热潮。多代家系和大量双胞胎的流行病学调查清晰的显示自身免疫病遗传因素的存在。至少有20多个疾病易感基因被认为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基于这种遗传研究热潮,多个遗传研究小组采用基因组范围的易感基因的扫描工作,在人类和鼠模型中鉴定出多个遗传易感位点,这些位点可能含有自身免疫病的致病基因。本文就人类和鼠模型中定位的易感基因位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hARD1蛋白是一个乙酰基转移酶,催化蛋白质N末端的乙酰化。前期的研究发现hARD1的高表达可能作为乳腺癌的一个指标。为了制备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特异识别的抗hARD1的单克隆抗体,将纯化的全长hARD1/Histag融合蛋白(1~235aa)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8个稳定的阳性单克隆细胞株,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结果表明,所得抗体的轻链均为κ型,重链为3种亚型:IgG1、IgG2a和IgG2b。在不同肿瘤组织样本中进行抗体特异性筛选,获得一个在乳腺肿瘤组织中具有相对特异性的抗hARD1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将抗hARD1的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乳腺癌的病理诊断奠定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hARD1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研究者在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中发现,microRNA-664(miR-664)很可能是一个在肿瘤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miRNA。和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相比,在不同的肿瘤组织中,miR-664的表达水平有些出现升高,有些出现降低,因此,其在不同肿瘤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也不尽相同。相关研究证实,miR-664可影响细胞的增殖、周期调控、再生等过程,而其在代谢、凋亡和自噬等生物学功能中发挥何种作用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究。更加系统的深入研究miR-664将有助于发掘其在基因靶向诊断与治疗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黏附分子在肿瘤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黏附分子是以配体和受体相结合的形式,介导细胞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相互作用的一类分子,参与机体的多种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在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研究中发现,黏附分子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过程.因此.对黏附分子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作用及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分子指标和发现新的治疗靶标.并为进而形成临床诊疗新策略提供重要理论支持.现就几种重要黏附分子在肿瘤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角蛋白属于I型和II型中间纤维,是上皮细胞中间纤维的主要组成蛋白。角蛋白对上皮细胞及组织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的功能,此外,许多角蛋白还参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角蛋白的基因突变会导致一系列的遗传性皮肤病,还能引起肝脏、口腔粘膜、食管、外阴、直肠粘膜的白海绵痣等疾病。最近大量研究发现,角蛋白在人类多种类型肿瘤中也存在特异性表达,角蛋白及其抗体在肿瘤的免疫化学诊断、核转移、精确的分型或分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还有助于预测肿瘤治疗反应和预后情况。因此,研究角蛋白与肿瘤之间的相互联系,揭示它们的作用机制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回顾了近年来角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及临床应用,对各种角蛋白与肿瘤发生、进展、诊断以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作了探讨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角蛋白属于I型和II型中间纤维,是上皮细胞中间纤维的主要组成蛋白。角蛋白对上皮细胞及组织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的功能,此外,许多角蛋白还参与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角蛋白的基因突变会导致一系列的遗传性皮肤病,还能引起肝脏、口腔粘膜、食管、外阴、直肠粘膜的白海绵痣等疾病。最近大量研究发现,角蛋白在人类多种类型肿瘤中也存在特异性表达,角蛋白及其抗体在肿瘤的免疫化学诊断、核转移、精确的分型或分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还有助于预测肿瘤治疗反应和预后情况。因此,研究角蛋白与肿瘤之间的相互联系,揭示它们的作用机制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该文回顾了近年来角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及临床应用,对各种角蛋白与肿瘤发生、进展、诊断以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作了探讨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肿瘤组织中常伴随基因组整体甲基化水平降低和(或)某些基因CpG岛甲基化水平异常升高,这两种变化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诸多研究报道了CpG岛高甲基化可导致乳腺癌相关的一系列关键基因的表达缺失。由于表观遗传变化存在潜在可逆性,因此,通过检测患者特定基因甲基化状态早期诊断乳腺癌,以及运用甲基化抑制剂来治疗乳腺癌,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Wnt和MAPK信号通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参与调控胚胎发育和细胞增殖、分化及凋亡等。Wnt和MAPK信号通路调控失常可导致胚胎发育异常和肿瘤形成。近年来发现这两条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存在着大量串话(crosstalk),彼此之间相互调节,共同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因此,更好地了解两条通路是如何在肿瘤形成中发生交叉对话对于将来肿瘤治疗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防治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胃肠道内的菌群常参与机体的代谢和免疫反应,协同维持机体的平衡状态。多项研究发现消化道内细菌种类和数目的变化在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菌可通过毒力因子、生物膜、代谢产物等多种因素参与致肿瘤作用,甚至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然而,细菌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地位尚不明确。因此,本文对细菌致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胃肠道肿瘤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疱性类天疱疮 Ig G 型抗基底膜带抗体的靶抗原。方法 应用 D I F与 I I F检测的 Ig G型抗体阳性 B P 血清进行 W estern 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初步研究发现 Ig G 阳性的 B P 血清能结合抗原180 K D,160 K D 以及 105 K D 与 77 K D 的多肽。结论  Ig G 型 B P自身抗体可能靶向基底膜带不同层出现的不同抗原并提示该病的发生可能涉及不同的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用杂交瘤技术可产生具有所期望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为在细胞分化和成熟过程中对抗原变化(分化抗原)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工具。用小鼠脾细胞免疫大鼠后,偶然产生了这种类型的杂交瘤抗体,这种途径的可行性是明显的。血清学研究证明:能识别在早期鼠胚胎表达阶段特异性抗原的抗体,  相似文献   

20.
对Epstein-Barr(EB)病毒抗原的研究,发现有淋巴细胞确定的膜抗原(Lydma)、早期抗原(EA)、壳抗原(VCA)、核抗原(EBNA)、早期膜抗原(EMA)和晚期膜抗原(LMA)。除了Lydma抗原外,鼻咽癌患者对上述抗原均产生相应的IgG和IgA抗体。因而研究这些抗体,对阐明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及鼻咽癌的早期诊断都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