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芯片技术在病原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快速、高通量、平行化等优点,在病原细菌检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选择细菌适宜的靶基因是芯片制备的关键之一。用细菌核糖体基因做靶基因的芯片技术,虽然应用广泛,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随着基因组信息及基因功能的深入研究,包括毒力基因、耐药基因等具有较好种属特异性的细菌基因不断被发现,为芯片技术检测病原细菌提供了更多特异的靶基因,使检测结果更加灵敏、准确,在病原细菌研究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但对应的检测方法较少。为寻找创建基因编辑作物适用的检测方法,以 PL3 基因编辑水稻编辑位点为靶标,有效设计了焦磷酸测序的扩增引物及测序引物,并进行有效性检测,分别利用Sequence to Analyze等程序以及SNP和AQ两种模式完成了对PL3 基因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试验,建立了 PL3 基因编辑水稻编辑位点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编辑位点从而将基因编辑型水稻与野生型水稻进行区分。与常规的转基因检测方法相比,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高效性及高灵敏度等优点,在基因编辑型水稻编辑位点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电化学发光基因检测是把电化学发光的高灵敏性和传统分子生物学方法的稳定性结合于一体的一种新型的基因检测技术。与传统的基因检测方法相比,它具有无放射性危害、高灵敏度、操作简便等优点。近年被广泛地应用于核酸序列分析,基因突变分析,遗传病、转基因物种、病毒、微生物等的检测。本文概述了电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以及传统的基因检测技术,详细地介绍了电化学发光在当前基因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液相芯片是一种重要的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对一个样本进行多重检测和分析。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液相芯片检测人类和模式动物的致病基因的应用,发现该技术能够对遗传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致病相关基因及其在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定量检测,为临床诊疗和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还能够筛查实验动物的相关致病基因,以期为深入研究疾病与致病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疾病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内外生物技术产业革命加速推进,以基因编辑为代表的转基因新技术发展迅猛,新基因、新性状、新产品不断涌现。围绕基因编辑产品的检测方法将成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的重要一环和有效支撑。因此,基于测序技术、酶切技术、PCR技术和其他检测技术4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应用于基因编辑产品检测的一些技术方法,并对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今后基因编辑产品的检测提供思路,做好转基因监管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6.
自2012年首次证明了CRISPR/Cas9可以在体外进行DNA切割试验以来,CRISPR技术逐渐在基因编辑研究中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除了应用于基因编辑领域之外,它在基因表达调控、基因成像、基因分析等方面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尤其在基因分析领域,CRISPR技术由于其精确的基因识别、室温的反应条件、易设计性和操作性等特色,使得一系列新型的基因检测技术得以发展,并取得了超越常规技术的一些检测参数。本文以Cas9蛋白为对象,综述了近些年来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主要论述Cas9蛋白的功能、改造、引导RNA(sgRNA)的设计及其在基因分析方法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型分子诊断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反应快速等优点,且仅利用简单的恒温水浴设备即可实现对特异性靶基因的高效扩增,在分子诊断领域具有巨大潜力。近几年来LAMP技术在分子诊断领域的研究非常广泛,涉及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检测及食品转基因成分检验等诸多方面,受到越来越多学者认可,有研究者认为其可作为PCR的替补技术应用于临床基因诊断工作中。然而由于目前该技术缺乏规范化且成熟配套的上下游技术措施,如快速简单的核酸抽提技术、完善的应用体系和方案、防止交叉污染的有效措施及小型便携的检测设备等,因此在现场即时诊断领域的推广应用较为缓慢。为发挥利用LAMP技术在快速基因诊断方面的优越性,科研人员针对LAMP技术开发应用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立足于临床基因快速诊断的技术需求,对影响LAMP技术应用的核酸物质的快速抽提、LAMP检测体系的优化完善、结果判定、假阳性结果的规避、结果确诊及现场诊断一体化平台设计应用等领域的发展现状、需要攻克的难点及未来的应用展望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指明方向,促进LAMP技术的不断完善及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建立了转基因烟草常用调控基因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标记基因npt-II和目的基因TMV-CP的PCR检测技术,并用轻构建的pUC18质粒提纯的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基因经地高辛标记后制成了基因探针,建立了检测35S启动子和os终止子的分子杂交技术,杂交试验证明,PCR扩增的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为特异性扩增产物,此项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经济以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蓝舌病毒(BTV)血清型较多,其核酸检测主要涉及通用型检测和分型检测,寻求相应的适宜检测靶基因尤为重要。BTV核酸检测技术是蓝舌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其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基因杂交探针技术、RT-PCR检测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及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等;同时,建立和完善高通量BTV筛查技术成为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精准医疗理念的发展,近几年来对药物靶位基因组学有更深入的研究,为临床个体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依据,临床通过对患者药物基因多态性检测,了解药物敏感性基因差异,确定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从而提高疗效。然而临床对高效率、低成本、高通量的检测技术需求越来越明显,液相芯片技术(Luminex x MAP)做为新一代高通量检测技术能满足上述要求,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多态性检测,为高通量基因检测研究提供新的平台,本研究重点对液相芯片技术原理、Luminex x MAP检测基因多态性分析模式、液相芯片技术在合理用药中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异源多倍体基因组中直系同源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对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SP)技术进行了改进优化。结果表明,改进的BSP技术检测到萝卜-芥蓝四倍体及其亲本BZIP17同源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为3.8%~18.8%,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ZIP1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且BZIP17同源基因的表达调控与启动子甲基化等作用相关。因此,改进的BSP技术可应用到更多同源基因的甲基化检测中,以分析异源多倍体中同源基因的分子进化方式。  相似文献   

12.
科技信息     
李炜 《激光生物学报》2006,15(2):131-131
荧光定量PCR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定量核酸检测分子诊断技术,在西方国家广泛用于乙肝HBV,丙肝HCV,艾滋病HIV,性病STD等传染病及肿瘤性疾病快速早期诊断,并作为一种先进手段用于多种生物学及医学研究,在我国现行禽流感诊断国家标准中也规定了要用该方法检测核酸确诊。荧光定量基因扩增PCR检测系统是实现荧光定量PCR技术的核心设备,目前国内主要依赖进口,价格大约是普通PCR仪的十倍。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西安交通大学教育部生物医学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及分子光子学中心产学研结合,自主研发的荧光定量基因扩增PCR检测系…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中,经过拷贝数筛选得到的单拷贝基因编辑株系,可以进行遗传分离获得具有改良性状但不携带外源基因成分的非转基因植株,消除转基因安全性的风险。目前拷贝数的检测主要采用Southern杂交,但是该方法存在操作复杂,需要相对大量的植物材料等缺点,不能进行高通量的筛选。为建立简便高效的基因编辑番茄植株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体系,以内源性基因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作为内参基因,外源性基因HPT(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利用Taqman法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有12株PDS基因(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编辑番茄中外源抗性基因HPT的拷贝数为1,初步建立了一种检测基因编辑植株中外源基因整合拷贝数的方法,为快速可靠的筛选单拷贝改良株系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是一种高通量、针对待测核酸中靶序列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的新技术。该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等诸多优势而广泛用于检测人类基因组内拷贝数变异(CNV)。近年来,MLPA在技术与应用上又有许多新的发展,如运用化学合成法制备3'、5'探针,MLPA在基因甲基化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基因部分片段重复区域拷贝数分析及转基因基因分型中的应用,并且MLPA与基因芯片微阵列技术的结合,使得多重连接探针扩增真正具备了高通量检测能力。本文就MLPA技术及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转基因产品商业化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国际贸易日趋频繁,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作为安全评价的关键环节,逐渐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关注。目前,针对转基因产品的快速检测方法层出不穷,但这些检测方法对于设备、试剂和专业的实验人员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有效支撑转基因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管理,亟需建立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及高效的转基因检测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遗传修饰技术,其代表技术——CRISPR/Cas技术,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CRISPR/Cas技术除了被应用于基因编辑领域,也逐渐被应用于核酸分子检测领域。基于此,以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为立足点,从CRISPR/Cas的检测原理、检测效果等技术层面分析了CRISPR/Cas检测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并对其在转基因产品检测上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转基因产品快速检测和有效监管工作提供资料,对于保障我国转基因产品贸易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产业动向     
<正>卫计委发布两份基因检测技术指南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实验室开展药物代谢酶和药物靶点基因检测技术,以及肿瘤个体化用药基因检测技术的规范化水平,国家卫生计生委个体化医学检测技术专家委员会制定了《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基因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检测技术指南(试行)》,并于7月29日正式发布。《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基于CRISPR/Cas13a蛋白的SHERLOCK技术平台,并将其应用于肺癌EML4-ALK融合基因的检测。[方法]构建EML4-ALK融合基因的质粒标准品;利用RPA和PCR技术分别扩增目的基因后进行SHERLOCK检测并比对结果,比较基于RPA和PCR扩增的SHERLOCK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的灵敏度,评估SHERLOCK检测目的基因及多种非目标基因的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EML4-ALK融合基因表达质粒标准品;基于RPA和PCR扩增的SHERLOCK检测EML4-ALK融合基因的相对荧光值无显著差异,最低检测下限为10 copies/μL,且在5 min内荧光达到平台期;SHERLOCK技术仅对EML4-ALK融合基因有阳性检测信号,对EML4、ALK、EGFR T790M和EGFR L858R基因无阳性检测信号。[结论]基于SHERLOCK技术的EML4-ALK融合基因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等优势,有望为肺癌EML4-ALK融合基因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寡核苷酸芯片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基因组研究技术———基因芯片技术为微生物检测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地开展了利用寡核苷酸芯片对多种微生物 (主要是病毒和细菌 ,少量有真菌 )进行相关检测的研究 ,并在对微生物病原体检测、种类鉴定、功能基因检测、基因分型、突变检测、基因组监测等方面获得了成功。由于寡核苷酸探针具有可根据研究需要任意设计、特异性高等特点 ,寡核苷酸芯片在微生物检测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因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造血干祖细胞基因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CRISPR-Cas9等技术能够实现特定基因的定向编辑。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优化使编辑效率显著提高,检测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对基因编辑细胞安全性的评估,包括检测脱靶效应和大片段删除突变。造血干祖细胞基因编辑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是目前的编辑技术可能会影响细胞功能和基因组稳定性,在临床应用中应当引起注意。这篇综述总结了基因编辑的技术原理、基因编辑技术在造血干祖细胞中的应用和基因治疗研究,并探讨了基因编辑产品的安全性提升方法和质控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为构建一种敏感性强、特异性好的检测砷离子的大肠杆菌荧光报告菌株,本研究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敲除了大肠杆菌中负责向胞外转运砷离子的ars B基因,构建对As~(3+)敏感的菌株;利用egfp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构建融合检测载体p ET28b-Pars-ars R-egfp。然后将检测载体p ET28b-Pars-ars R-egfp转化至ars B基因敲除菌中完成敏感型As~(3+)检测菌株的构建。接着对此微生物传感器进行了检测条件的优化,以及线性检测范围、最低检出限、特异性等性能的确定。研究结果表明,与利用野生大肠杆菌作为检测宿主相比,此敏感型砷检测菌株对检测As~(3+)的灵敏度有显著提高,最适检测As~(3+)浓度范围为0.013-42.71μmol/L,最低检出下限为5.13 nmol/L。因此,本研究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对大肠杆菌进行改造,成功地提高了砷检测微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为重金属微生物传感器的优化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