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紫山药花青苷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山药为实验材料,以酸性乙醇为提取溶剂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及Design-Expert 8.0.6分析软件建立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优化紫山药花青苷的提取工艺及参数。研究表明,五种单因素对花青苷得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X5(盐酸质量分数)X2(时间)X4(乙醇体积分数)X3(料液比)X1(温度)。并且温度和料液比、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提取时间和盐酸体积分数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得到紫山药花青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温度:81℃、时间:3.5 h、料液比:1∶25、乙醇体积分数:70%、盐酸质量分数:18‰。在此条件下花青苷平均得率达到4.928 mg/g,相对标准偏差为0.31%,与数学模型理论得率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2.
以紫山药为实验材料,以酸性乙醇为提取溶剂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及Design-Expert 8.0.6分析软件建立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优化紫山药花青苷的提取工艺及参数。研究表明,五种单因素对花青苷得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X5(盐酸质量分数)>X2(时间)>X4(乙醇体积分数)>X3(料液比)>X1(温度)。并且温度和料液比、温度和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料液比、提取时间和盐酸体积分数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得到紫山药花青苷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温度:81℃、时间:3.5 h、料液比:1∶25、乙醇体积分数:70%、盐酸质量分数:18‰。在此条件下花青苷平均得率达到4.928 mg/g,相对标准偏差为0.31%,与数学模型理论得率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3.
油茶饼粕中茶皂素的提取及脱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油茶饼粕为原料,通过有机溶剂进行浸取,研究并确定提取了茶皂素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5%,料液比(g:m l)为1:4,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60℃;脱色的最佳条件为pH9,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1 h,加入H2O220 mL。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茶皂素得率为16.6%,纯化的茶皂素质量分数达到87.3%。  相似文献   

4.
基于正交实验法,优化从栀子黄色素中提取制备藏红花酸的碱水解工艺,以期可以简单高效地获得高纯度藏红花酸。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藏红花酸含量,以藏红花酸的含量和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碱水解工艺中的料液比、NaOH浓度、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对产品中藏红花酸含量和得率的影响。确定栀子黄色素碱水解的最佳条件:料液比1∶6 g/mL、NaOH浓度3 mol/L、水解温度55℃、水解时间60 min。在该条件下制备获得的藏红花酸得率可达15.33%±1.25%;含量可达到97.24%±0.78%。优化后方法步骤简单易行,绿色无污染,一步制得高纯度藏红花酸,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采用碱性过氧化氢法对纤维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以期获得含量较高的柚皮纤维素。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NaOH质量分数及H_2O_2体积分数对柚皮纤维素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并利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柚皮纤维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为4 h、NaOH质量分数为4%、H_2O_2体积分数为0.9%,在此条件下纤维素含量为77%。由红外光谱分析可知所得提取物为纤维素物质。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利用秸秆水解产生的五碳糖发酵产壳聚糖,以米根霉为研究对象,研究水解温度、水解时间、酸浓度等不同预处理方式获得的半纤维素水解液对米根霉发酵产壳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对水解液中木糖含量以及甲酸、乙酸、糠醛等抑制剂浓度具有显著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后续发酵产壳聚糖的生成量。利用响应曲面对稀酸水解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工艺条件:H_2SO_413.6 g/L,99.5℃,水解时间1.91 h,在此条件下预测壳聚糖发酵产量为0.79 g/L,实验验证产量为0.82 g/L,占菌体生物量的15%~18%。研究结果为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发酵生产壳聚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优选回流提取和超声波提取竹柏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总黄酮得率为参考指标,选取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温度和时间4个影响因子,进行正交试验,分别确立回流提取和超声波提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回流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30∶1(m L∶g),乙醇体积分数为70%,回流时间1.0 h,回流温度80℃;超声波提取优化工艺为:液料比25∶1(m L∶g),乙醇体积分数为7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水浴温度60℃。两种提取方法的最终提取效果比较,回流提取的总黄酮得率为15.522%,超声波提取总黄酮得率为13.637%,回流提取法总黄酮得率高于超声波提取法。本实验结果为后续竹柏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交试验法优化桑叶多糖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脱除黄酮的桑叶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桑叶多糖,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水溶液pH和提取次数对桑叶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提取次数为2次条件下,桑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4 h、提取液pH7、料液比(原料:提取液,g/mL)1:30,多糖得率为2.74%。该工艺稳定,桑叶多糖得率高,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基复合材料类新型生物医用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壳聚糖是由N-乙酰基-D-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胺单元通过β-D(1→4)连接组成的碱性线性多糖。壳聚糖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活性,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壳聚糖由于具有许多的活性基团,能进行各种衍生化反应以及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制备各类复合材料。本文主要介绍壳聚糖与各类材料如蛋白质、糖胺聚糖、DNA、可降解的聚酯、无机物、合成(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的聚合物、或脂质的复合物及其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合萌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提取温度及提取次数对合萌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选取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提取温度为影响因子,应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合萌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60 min,乙醇浓度65%,液固比(g∶m L)25∶1,提取温度90℃,在此条件下,合萌总黄酮得率为4.08 mg/g,接近模型预测值4.11 mg/g。结论:响应面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合萌总黄酮得率,表明响应面法用于合萌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以葡萄糖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磷酰化试剂,马铃薯磷酸化酶为催化剂,制备1-磷酸葡萄糖.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产物含量为响应值考察温度、物料比(葡萄糖/三聚磷酸钠)、时间3个因素影响.采用氢核磁共振波谱仪对产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磷酸化酶制备葡萄糖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5℃,葡萄糖与三聚磷酸钠物料比为1.35∶1(mol/mol),时间19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以枸杞子和菊花为主药,玫瑰花、麦芽、陈皮为辅药组建的复方明目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复合多糖提取率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复方明目口服液的制备工艺进行探究。结果:单因素实验结果可得,复方明目口服液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4、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5 h。正交实验方差分析表明液料比在提取工艺中为显著性因素,其次为提取温度,而提取时间对提取结果影响最小。结论:复方明目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料液比1∶14、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2 h,且多糖提取率和浸膏得率分别高达15.28%±0.012%、33.89%±0.024%。  相似文献   

13.
用表面活性剂辅助提取首乌藤中总黄酮,分别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质量浓度、液固比、提取温度和加热时间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以优化工艺条件,结合对照实验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质量浓度3 g/L,液固比30 mL/g,提取温度90℃,加热时间2.5 h。此时总黄酮得率为6.0%。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本方法具有成本低、得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以合成废水为基质,研究了采用硫酸盐还原-甲烷化两相厌氧新型工艺处理含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的系统运行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酸化-硫酸盐还原反应器的适宜pH为6.5-7.0;500mg/l的S~(2-)使SRB的硫酸盐还原活性下降;208mg/l的[H_2S]_L抑制MPB活性的95.4%;推导出估算气提塔出水回流比R的模型;以得到的工艺条件为依据处理了含19200mg/1的SO_4~(2-)和29400mg/l COD的味精废水.  相似文献   

15.
响应曲面优化醇法提取桑叶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含水乙醇为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桑叶黄酮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醇法提取桑叶黄酮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1.75%、提取温度67.1℃、料液比23.2:1(醇溶液:桑叶粉,mL:g)、提取时间150 min、提取次数2,桑叶黄酮得率为2.37%。验证试验表明,该优化工艺稳定,与模型预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16.
以江西万载龙牙百合为原料,研究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百合多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g/mL)、温度121℃、时间92 min,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百合多糖的得率为6. 284%。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比较适于百合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水法提取茶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料水质量比、温度、时间及次数4个因素对茶多糖(TPS)的水法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茶多糖得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料水质量比,其次是温度、次数和时间;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水质量比1:25,温度85℃,时间90 min,次数1次。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中国楤木根皮多糖(ACP),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对影响ACP得率的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微波功率4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优化,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为40 min,温度为50℃,料液比为1∶30(g·mL-1),微波功率400 W,多糖得率为15.189%。粗多糖经Sevage法脱蛋白、透析处理后,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得出ACP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采用体积排阻色谱-光散射联用法测得ACP的分子量为:Mn=5.259×105 g·mol-1。ACP经水解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发现, ACP是由D-阿拉伯糖、D-葡糖糖、D-半乳糖三种单糖组成,相对摩尔比为:4.67∶76.44∶18.18。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牛樟芝固态发酵菌丝体中三萜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选取浸提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3个因素,分别设置3个水平,以三萜和多糖得率为指标,并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萜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3 h、料液比1∶30 (g·mL-1)、温度70 ℃,在此条件下,得率为3.43%;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时间2 h、料液比1∶20 (g·mL-1)、温度95 ℃,在此条件下得率为4.71%。研究结果为牛樟芝固态发酵菌丝体中三萜和多糖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不同条件下超声辅助提取紫叶李叶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花青素、芦丁、槲皮素、山奈酚4种黄酮类物质的得率,并根据4种物质的活性,建立紫叶李叶中黄酮类物质得率权重计算公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紫叶李叶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应用最佳提取工艺处理不同月份紫叶李叶,并根据4种成分权重计算黄酮类物质得率,确定最佳采收月份。结果表明,紫叶李叶黄酮类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3.93%、液料比25∶1(mL/g)、提取温度44.08℃、提取时间41.62 min;最佳采收月份为8月份。此结果重复性好,可信度高,其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花青素得率随时间变化最明显,且与日照条件显著相关,该试验对后期相关具体成分的提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