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储存时间、不同比例的红细胞(RBC)与小鼠BV-2小胶质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对BV-2吞噬RBC的影响。方法:将用阿氏液保存1天、7天、14天、21天、30天的小鼠RBC按照5:1、10:1、20:1、40:1的比例加入BV-2小胶质细胞中,共培养1 h、3 h、6 h、9 h,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BV-2对于RBC的吞噬情况。结果:加入不同保存时间的RBC与BV-2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均可见到吞噬情况,其中保存28天的效果最明显;加入不同比例的RBC与BV-2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均出现吞噬情况,其中40:1最明显;RBC与BV-2小胶质细胞共培养各时间点均可观察到吞噬情况,其中6小时最明显。结论:应用RBC诱导小鼠BV-2小胶质细胞制作大鼠脑出血体外模型,选择保存28天RBC与BV-2小胶质细胞的比例为40:1共培养6小时,此时BV-2小胶质细胞吞噬清除RBC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2.
Huang F  Deng HM  Zhu MM  Xiao F  Yang L  Zhang ZJ  Xiao Y  Nie H 《动物学研究》2011,32(3):311-316
阿魏酸是川芎、当归等中药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抗炎作用。小胶质细胞是脑内常驻的免疫效应细胞,极易被激活而导致脑内发生慢性神经性炎症反应,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研究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胶质细胞(BV-2)活化,研究阿魏酸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5~22.5μg/mL的阿魏酸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1β(IL-1β)等炎症因子的产生,以及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四组:组一:小胶质细胞(BV2)生长于DMEM(High Glucose)培养液中;组二:BV2细胞生长于加入脂多糖(LPS)的上述培养液中;组三:BV2细胞、BMMSCs共培养于加入LPS的上述培养液中;组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生长于加入LPS的上述培养液中。观察BV2细胞的生长状态、电镜超微结构变化及其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光镜下BV2细胞密度依次为:组一组三组二,组四中BMMSCs生长状态良好;电镜下可见组二BV2细胞内出现大量肿胀及空泡化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少见生长活跃多核仁细胞,同时可见大量崩解细胞,组三细胞状态明显好于组二;BV2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TNF-α表达量依次为组二组三组一组四。结论 BM-MSCs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免疫细胞,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刺激后,小胶质细胞通过炎症反应来应对这种刺激,这种炎症反应在神经性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自噬在炎症的发生与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炎症反应,同时自身也被其他信号调控。自噬过程有利有弊,适当的自噬过程能促进疾病的恢复,自噬紊乱则使病情恶化,所以明确自噬的调控机制对治疗和预防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自噬在小胶质细胞相关炎症中研究进展,以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适宜浓度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混合物对炎症环境下小胶质细胞的抑炎作用及其机制.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建立神经炎症模型,并利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单一的乙酸钠、丙酸钠、丁酸钠处理后的细胞活力.设计选取这三种SCFAs对细胞活力无影响、且有抑炎效果的特定浓度进行组合(SCFAs mix),进一步检测SCFAs mix对LPS刺激下BV-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包括:a.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检测NO的释放;b.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的释放;c.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6、炎症小体NLRP3、炎症通路相关蛋白TLR4、NF-κB等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LPS刺激BV-2细胞4 h后,在体系中添加特定浓度的单一SCFA处理12 h后,不能缓解BV-2细胞的炎症反应,而将上述SCFAs配制成同等终浓度的SCFAs mix处理12 h却能显著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TNF-α和IL-6 (均P0.001)的量,还能抑制BV-2细胞内iNOS、TNF-α、IL-6和NLRP3 mRNA的升高(均P0.001);通过对炎症信号通路关键分子的检测发现,SCFAs mix可以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内TLR4、MyD88、TRAF6和NF-κB蛋白的表达升高.综上可见:适宜浓度的混合SCFAs可通过调控TLR4/MyD88/TRAF6/NF-κB炎症通路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而起到抗炎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究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脑内小胶质细胞极化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上清,超高速冷冻离心获取外泌体。采用纳米颗粒系统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检测外泌体粒径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完整性。通过免疫荧光、ELISA和细胞流式等方式检测LPS刺激下,外泌体对BV2细胞的表型极化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BV2细胞JAK1/STAT3通路活化的影响。结果:(1)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粒径大小主要介于40-100 nm,透射电镜显示外泌体形态呈典型膜性"杯盘"状结构;(2)流式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LPS组能显著激活M1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和M2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CD206的表达,而经外泌体处理,CD11b的表达显著被抑制,CD206显著升高。同时ELISA结果证实,相比于LPS组,外泌体组分泌的促炎症因子(IL-1β、IL-6)和NO水平显著降低(P<0.05),抗炎因子(IL-10)显著升高 (P<0.05);(3)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显著提高了BV2细胞JAK1/STAT3通路的磷酸化水平。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通过激活JAK1/STAT3通路有效促进脑内小胶质细胞M1型向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连素(Berberine,BBR)对暴露于A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中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并明确细胞因子沉默蛋白1(Silencing of Cytokine Signaling Factor 1, SOCS1)是否参与了BBR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将N9小胶质细胞暴露于含5μM Aβ的培养基中模拟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AD)中的小胶质细胞激活。随后,将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Control组、5μM的Aβ损伤组(Aβ)、BBR+Aβ组、SOCS1-siRNA干扰组(SOCS1-siRNA+BBR+Aβ)和乱序si RNA处理组(SC-si RNA+BBR+Aβ),细胞处理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SOCS1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内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培养的Control组相比,5μM的Aβ暴露24 h可显著增加细胞i NOS蛋白表达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IL-6的释放(P0.05),但并未对SOCS1蛋白表达产生显著影响(P0.05),5μM的BBR可显著降低i NOS表达和上述3种促炎症因子的释放(P0.05),并上调SOCS1蛋白表达,而SOCS1-siRNA可显著逆转BBR对i NOS和SOCS1蛋白表达及3种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P0.05)。结论:BBR可能通过SOCS1减轻Aβ淀粉样蛋白对小胶质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8.
针灸是祖国传统医学中古老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它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并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证据表明,针刺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炎症,改善认知。炎症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共有的病理反应,如胶质细胞激活、炎症因子的增加与释放。目前,针灸抗炎领域已积累了大量工作。为探讨针灸在痴呆中改善神经炎症的作用,本综述以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脑血管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PD)为重点,讨论针刺在胶质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分布在14条经络上,集中在头部和四肢远端的穴位与胶质细胞激活调节关系密切,针刺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改善神经炎症反应。在AD、VD、PD等脑病中,本文展望,由TLRs/NF-κB、MAPKs等关键通路介导,抑制M1型小胶质细胞激活途径,可能是针刺调节神经炎症反应,改善认知的关键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亟须寻找新的干预靶点。天冬酰胺内肽酶 (asparaginyl endopeptidase, AEP)在免疫和神经系统疾病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观察了小鼠TBI模型中AEP的激活和变化,探讨AEP对脑损伤和修复的意义。方法:控制性皮层撞击法在小鼠右脑半球制作TBI损伤,在造模后的不同时间点,测定受损脑组织内的乳酸含量和AEP的活性变化,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观察TBI之后3天的胶质细胞活化,以及AEP在其中的表达。结果:TBI造成乳酸在受损脑组织内逐渐堆积,导致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活化和增生,AEP的上调和激活出现在TBI的继发性脑损伤阶段,AEP在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内均出现上调。结论:AEP有可能参与调控TBI引发的胶质细胞活化,在神经损伤和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胶质细胞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志友  晏勇 《生命科学》2008,20(1):95-100
国内外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神经元病理和神经胶质细胞病理机制进行了大量探索,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在致炎因素作用下它被激活成反应性MG,反应性MG既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也能分泌细胞毒因子、补体蛋白而损害神经元。尽管目前AD发病机理还不清楚,但大多数学者认为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激活MG引起的炎症反应是AD的核心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中小胶质细胞的免疫监测和吞噬功能逐渐减弱并发生炎症激活。以往研究报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素1型(TRPV1)通道的激活可以缓解3xTg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炎症激活和吞噬功能障碍,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方法:首先,通过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实验测量3xTg小鼠大脑细胞核内组蛋白H4的12位赖氨酸乳酸化(H4K12la)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定位情况。其次,验证TRPV1的激活是否可以调控3xTg小鼠大脑细胞核内H4K12la的表达水平。最后,使用Imaris软件和流式细胞术分析TRPV1的激活对小胶质细胞炎症激活形态和生物标志物的影响。结果:蛋白印迹法显示3xTg小鼠大脑细胞核内H4K12la的表达水平上升,免疫荧光实验证明H4K12la与小胶质细胞共定位。TRPV1的激活可以减少3xTg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中H4K12la的表达水平,缓解3xTg小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炎症激活。结论:TRPV1可以通过抑制组蛋白H4K12la表达缓解AD小胶质细胞炎症激活。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其介导的神经炎症在帕金森病的病程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适度干预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有望延缓帕金森病的进程。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巨噬细胞,Notch信号途径可以调控小鼠外周巨噬细胞的分化及功能。Notch通路也参与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细胞因子的表达、吞噬活性的变化等,而这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情进展相关。因此,本文将综述Notch信号途径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发性和迟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红细胞(RBC)膜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经青海省人民医院确诊为AD的患者40例,根据年龄将AD患者分为迟发性AD患者(年龄≥65岁)23例和早发性AD患者(年龄65岁)17例。选取同期同医院19名年龄≥65岁的健康体检者为迟发性AD对照组,16名年龄65岁的健康体检者为早发性AD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样本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 (glucose transporter1, Glut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 ABCA1)、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超家族G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ABCG2)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超家族B成员6 (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B member 6, ABCB6)等转运蛋白以及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 INSR)、质膜钙泵(plasma membrane Ca2+ATPase, PMCA)等这些RBC膜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对比,早发性AD患者RBC膜Glut1和INSR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均0.05),而ABCA1、ABCG2、PMCA和ABCB6表达无显著差异。与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对比,迟发性AD患者RBC膜Glut1、INSR、ABCA1和ABCG2的表达显著增加(P均0.05),而PMCA和ABCB6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RBC膜Glut1、INSR、ABCA1和ABCG2蛋白表达的检测可能可作为AD病程诊断的新的参考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烟碱是存在于烟草植物中的主要生物碱,是代表性的乙酰胆碱激动剂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以及乙酰胆碱受体均有一定作用。文章针对烟碱对烟碱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作用展开讨论。如:调节胆碱能、减轻氧化应激、抑制Aβ生成及聚合以及神经保护作用。为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筛选提供了一条极具潜力的研发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选取炎症性肠病(IBD)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包括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37例,活动期克罗恩病(CD)2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交感神经功能采用握力试验以及卧立位血压差的方式进行检查;迷走神经功能则采用卧立位心率变化和Valsalva动作反应指数检查方法。结果:(1)观察组卧立位心率变化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心率变化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心率变化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Valsalva动作反应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6,P0.05)。(2)观察组卧立位血压差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握力试验的血压反应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卧立位血压差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握力试验的血压反应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卧立位血压差均值及血压反应均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增强而迷走神经功能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16.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疾病的发生与氧化应激紧密相关。NAD和NADP是维持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平衡的两个关键物质。NAD和NADP的生物合成和降解有多种途径,参与其生物途径的物质如NAMPT、NADK、PARP1、SIRT1、CD38等,均报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本文分别从NAD和NADP的合成和降解途径中的一些关键物质出发,结合氧化应激总结并探讨它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为近期记忆力下降,后来逐渐发展为生活不能自理最终死亡。目前,有许多种假说阐述其发病机制,如β-淀粉样蛋白、载脂蛋白E、一些金属元素、炎症因子等,但都不全面,也有人认为其可能与朊蛋白有关。部分药物被用于治疗AD,如美金刚、胆碱酯酶抑制剂等,但疗效均不显著。一些新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也逐渐被发现,如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以及免疫疗法等,但其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证实,且一些副作用还并未被人们所知晓。本文主要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究卡巴拉汀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所选取的大鼠随机分组,第一组,模型组(MO组):该组大鼠制作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第二组,假手术组(SS组):该组大鼠在颅脑处做切口后不做任何处理;第三组,治疗组(TR组):该组大鼠制作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后给予卡巴拉汀进行治疗,每组5只。通过避暗实验、qRT-PCR法、流式细胞仪、水迷宫行为测试、Western blot法等方法分析三组小鼠被动学习记忆能力、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脑细胞凋亡情况、肠道菌群分布情况、TNF-α、IL-6的蛋白含量的差异性来探究卡巴拉汀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肠道菌群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由表可知,SS组、TR组、MO组小鼠潜伏期分别为158.39±84.26、127.54±71.84、65.82±21.03 s,错误次数分别为0.75±0.14、1.21±0.35、1.79±0.67,SS组小鼠潜伏期最长,错误次数最少,MO组则与之相反,TR组与MO组相比较,TR组被动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比MO组优良(P<0.05)。实验结果显示,SS组小鼠潜伏期时间最长,错误次数最少,MO组小鼠潜伏期时间最短,错误次数最多,TR组与MO组相比较,TR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比MO组优良(P<0.05)。检测结果显示,SS组、TR组、MO组小鼠脑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59 %、43.68 %、89.38 %。SS组小鼠脑细胞凋亡数量最少,MO组小鼠脑细胞大量凋亡,MO组与TR组、SS组相比较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TR组与MO组相比较,TR组小鼠脑细胞凋亡数量显著比MO组少(均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SS组、TR组、MO组小鼠肠道菌群分布有显著差异,SS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最多,大肠杆菌数量最少,MO组小鼠肠道细菌与之相反,MO组与TR组相比较,TR组小鼠肠道菌群分布优于MO组(均P<0.05)。通过Western blot法,对SS组、TR组、MO组小鼠脑细胞内的TNF-α、IL-6蛋白进行免疫印迹,灰度显示,SS组的TNF-α、IL-6蛋白含量最低,MO组蛋白含量最高,MO组和SS组、TR组相比较,脑细胞中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TR组与SS组相比较,TR组显著比SS组高(均P<0.05)。结论:卡巴拉汀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有显著治疗作用,能够对小鼠的认知功能、肠道菌群有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合并抑郁对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以及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表达的影响。方法:2017年9月到2019年8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98例阿兹尔海默症合并抑郁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帕罗西汀组50例与多奈哌齐组48例。多奈哌齐组给予多奈哌齐治疗,帕罗西汀组在多奈哌齐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帕罗西汀治疗,两组治疗观察3个月,记录血清NE、5-HT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帕罗西汀组的总有效率是96.0 % (48/50),显著高于多奈哌齐组的79.2 % (38/48) (P<0.05)。两组治疗前的MMSE评分对差异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帕罗西汀组也显著高于多奈哌齐组(P<0.05)。帕罗西汀组治疗期间的便秘、嗜睡、头晕、心动过速、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 % (20/50),多奈哌齐组为31.3 % (15/48),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NE、5-HT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NE、5-HT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帕罗西汀组也显著高于多奈哌齐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合并抑郁能促进血清NE、5-HT的释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确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反向传播算法(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预测老年痴呆症疾病进展的效果。方法:以老年痴呆症随访数据为研究对象,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有无高血压、有无高胆固醇、有无心脏病、有无中风史、有无家族史8个指标作为输入变量,以五年随访的MMSE差值为输出变量,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的老年痴呆症疾病进展预测模型。结果:与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RBF神经网络预测的结果更好,能够有效地预测老年痴呆症疾病进展。结论:神经网络模型将老年痴呆症疾病进展预测问题转化为随访数据中相关测量指标与MMSE差值的非线性问题,为复杂的老年痴呆症疾病进展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