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选取了与海菜花属系统发育有重要关系的19个性状,采用分支分析方法,研究了代表中国海菜花属全部已知分类群的18个居群的系统发育关系;根据简约性原则,构建了18个居群的分支图。结果表明,18个居群可划分为4类,它们分别对应于现知的4个分类学种,而与数值分类学研究中的Q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在分类群的划分上,分支分析与Q分析一样有效,并能反映系统发育关系。本文最后对海菜花属的起源和演化作了探索性推测,认为本属可能最迟在白垩纪末起源于冈瓦纳古陆的热带湖沼地区,此后分化成沉水叶多花支、沉水叶单花支和浮水叶单花支繁衍演化。  相似文献   

2.
李丕鹏  陆宇燕  李昂 《蛇志》2014,(2):156-158,182,F0004
目的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 David,1875)是我国林蛙属分布最为广泛的特有种,在上一世纪对其分类问题多有争议,曾被认为广布于中国、蒙古、俄罗斯、日本和朝鲜半岛等。随着对其分类地位的确定,其分布范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一重要资源,本文对其分类研究历史和分布进行了总结。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文献,结合本实验室多年来掌握的野外资料,进行系统的总结。结果中国林蛙自1875年由戴维(中文名为谭卫道)命名以来,曾被划归欧洲林蛙的亚种,并将多种其他林蛙归并入其下。1981年,经过细胞分类学研究,正式恢复为有效种,随后进一步划分出5个亚种。直至本世纪初,经过进一步的分类学研究,厘清了其与东北林蛙和西北林蛙的关系,从而确定其为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种。在此基础上,对其分布也进行了重新确立。结论中国林蛙隶属于蛙科林蛙属中国林蛙种组,目前没有种下分化和亚种形成,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中及其周边地区,分布海拔不高于2500m。  相似文献   

3.
中国栎属植物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明  周浙昆 《广西植物》2002,22(1):14-18
从系统学分类学的角度出发 ,对国产栎属 31个种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栎属的花粉萌发孔对该属的系统与分类无太大的参考价值 ;但栎属的花粉纹饰有颗粒状、聚颗粒状两种主要类型 ,具有重要的系统学分类学价值。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栎属植物划分为常绿类与落叶类的观点 ;栎属巴东栎组植物的花粉纹饰在种间存在分化 ,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巴东栎组至少划分为两个不同类群的观点 ;在佐以其他证据的情况下 ,栎属植物的花粉纹饰还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曹明  周浙昆 《广西植物》2002,22(1):T001-T005
从系统学分类学的角度出发,对国产栎属31个种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栎属的花粉萌发孔对该属的系统与分类无太大的参考价值;但栎属的花粉纹饰有颗粒状,聚粒状两种主要类型,具有重要的系统学分类学价值。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栎属植物划分为常绿类与落叶类的观点,栎属巴东栎组植物的花粉纹饰在种间存在分化,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支持将巴东栎组至少划分为两个不同类群的观点;在佐以其他证据的情况下,栎属植物的花粉纹饰还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21种珍珠菜属植物叶表皮纹饰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叶表皮外壁纹饰特征,可以明显的划分为两种类型,即黑腺珍珠菜型和细梗香草型。这两种类型与以雄蕊群的构造为主要依据的属下分类系统的对应关系不密切,表明叶表皮纹饰特征在亚属级水平上分类学意义不大。但该属植物叶腺体的有无,颜色和分布以及叶表皮纹饰特征在种内相当稳定,种间差异较大,在种级水平上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井冈寒竹属(又名短枝竹属,Gelidocalamus Wen)是1982年温太辉以产于井冈山区的井冈寒竹Gelidocalamus stellatus Wen为模式种建立的新属。自井冈寒竹属建立以来,陆续有新的分类群发表,或将一些分类群归并到本属中,但迄今尚未开展系统研究。为了发现更多的井冈寒竹属分类学证据,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井冈寒竹属9个分类群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9个分类群竹叶下表皮的长细胞、微毛、大毛的形态和分布较为一致,但乳突、刺毛、气孔器和短细胞呈现较丰富的微形态差异。尤其是乳突的形状、气孔器及其周围的乳突排列式样最为丰富,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可以作为属内种的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7.
周伟  李旭  杨颖 《动物学研究》2005,26(6):673-679
中国鮡科鰋鮡群鱼类至今已记录8属23种(亚种),但分布于云南澜沧江、怒江等水系的一些种类及分布于四川西南地区的属和石爬属的一些种的有效性仍存疑问或争议,值得进一步研究。分子生物学证据为解决种级阶元分类地位的争议,或者为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微观证据。但形态学之间、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之间、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研究结果均不完全吻合,甚至同一作者不同年代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也相互矛盾。鱼类的分布格局及不同阶元的分化与青藏高原的3次隆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鰋鮡鱼类的分化不仅体现在各大水系之间,也体现在同一水系的不同支流或上下游之间。该类群的分化既包括了自然阻障形成导致的分类阶元的隔离分化过程,也包括了同一阶元在同一水系扩散分化的生态适应过程。这两个过程的交织,使得鰋鮡鱼类的分化和分布异常复杂。尽可能收全鰋鮡鱼类现生种类,发现更多的分类学证据,形态特征与分子证据的有机结合,是今后鰋鮡鱼类分类、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格局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知识果味派     
正是真是假海蟑螂是生活在海里的"小强"吗?蟑螂常被称为"打不死的小强",海蟑螂可不是生活在海里的"小强"。蟑螂和海蟑螂虽然名字差不多,但其实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关系。蟑螂是昆虫,而海蟑螂是潮虫——生活在海边的甲壳类动物。海蟑螂长着7对步足,步足上长满了刚毛和尖刺,末端呈钩状,能牢牢地抓住湿滑的礁石表面。它们平时主要以海岸边的藻类、动物腐尸以及人类的有机垃圾为食。  相似文献   

9.
周伟  李旭  杨颖 《动物学研究》2005,26(6):673-679
中国科群鱼类至今已记录8属23种(亚种),但分布于云南澜沧江、怒江等水系的一些种类及分布于四川西南地区的属和石爬属的一些种的有效性仍存疑问或争议,值得进一步研究。分子生物学证据为解决种级阶元分类地位的争议,或者为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微观证据。但形态学之间、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之间、分子生物学之间的研究结果均不完全吻合,甚至同一作者不同年代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也相互矛盾。鱼类的分布格局及不同阶元的分化与青藏高原的3次隆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鱼类的分化不仅体现在各大水系之间,也体现在同一水系的不同支流或上下游之间。该类群的分化既包括了自然阻障形成导致的分类阶元的隔离分化过程,也包括了同一阶元在同一水系扩散分化的生态适应过程。这两个过程的交织,使得鱼类的分化和分布异常复杂。尽可能收全鱼类现生种类,发现更多的分类学证据,形态特征与分子证据的有机结合,是今后鱼类分类、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格局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海三棱蔍草种群的物候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三棱藨草群落是生长在海岸带滩涂原生裸地上的原生植被,在上海地区分布面积达20多万亩。本项工作研究了上海市南汇县东海农场海堤外侧滩涂上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物候和分布格局。根据滩涂高程以及海三棱藨草种群生长状况,可以划分成三个地带,即地带A,海三棱藨草与芦苇群落交错区;地带B,海三棱藨草种群生长最适的中潮位地带;地带C,海三棱藨草种群定居地带。由于三个地带内,生境条件不同,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物候有明显差异。从地带A至C,海三棱藨草种群的分布格局依次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或群聚分布。其空间分布格局在随时间变化的同时也在空间上改变其位置。  相似文献   

11.
现生鼢鼠是分布于东亚的一类典型地下啮齿动物,中国西部是其多个种的模式产地和主要分布区域。该类动物分布广、数量多,经济和生态意义重要,有关其控制和管理问题长期存有困扰。有效的物种管理离不开分类及生态学知识,但学界对该类群的分类地位与系统发育关系等至今仍有争议。随着分子系统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系统发育和分类地位等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结果。本文对近年来鼢鼠现存种系统学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综述了鼢鼠亚科动物各系统分类的观点及其主要依据,分析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分类研究等提出了建议,旨在促进鼢鼠亚科动物系统分类学研究的发展,为该类群物种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陈健斌 《菌物研究》2014,(3):125-129
简述了分类学的基本概念、主要任务、重要意义、学科特点和巨大贡献。以事实为依据为分类学正名,并向分类学家致敬。举例说明了削弱分类学引起的负面影响,初步分析了当前我国分类学不景气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我国分类学持续发展的某些建议。笔者认为分类学仍有希望,并概述了其理由。为分类学正名和振兴分类学,群众是基础,领导是关键,院士是桥梁。本文可视为是"群众基础"中的一份子。  相似文献   

13.
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物候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三棱藨草群落是生长在海岸带滩涂原生裸地上的原生植被,在上海地区分布面积达20多万亩。本项工作研究了上海市南汇县东海农场海堤外侧滩涂上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物候和分布格局。根据滩涂高程以及海三棱藨草种群生长状况,可以划分成三个地带,即地带A,海三棱藨草与芦苇群落交错区;地带B,海三棱藨草种群生长最适的中潮位地带;地带C,梅三棱藨草种群定居地带。由于三个地带内,生境条件不同,海三棱藨草种群的物候有明显差异。从地带A至C,海三棱藨草种群的分布格局依次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或群聚分布。其空间分布格局在随时间变化的同时也在空间上改变其位置。  相似文献   

14.
倪喜军 《人类学学报》2022,41(4):576-592
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是指具有近圆球形头骨、短而平的面颅、纤细的骨骼等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古老人类的化石和现今的人群。支持多地区演化模型和支持近期非洲起源模型的学者,在“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的应用范围方面是不同的,前者以连续演化为基本思想,认为这一名词只包括智人中较进步的类群;而后者以分支系统学思想为基础,认为包括所有智人。分子古生物学研究显示,尼人、丹人和智人在遗传学水平上属于不同的人种。新近的以标本-种群为单元的系统分析,因为不是以属、种等分类学阶元进行的,因此与分类学的阶元划分无关。该系统分析的结果显示智人属于单系类群,哈尔滨人、大荔人等组成其姊妹群。尼人与智人的分异早于1百万年,与基因组水平的谱系分析相符合。多次多向的穿梭扩散是统计学上符合系统关系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红车轴草原产欧洲,1912年引入我国,作为优良牧草广为栽培利用。由于该种种内变异颇大,在分类学上种内分类群的划分非常困难。本文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分布的红车轴草进行了种内综合研究,以期对该种种内变异类型的起源和演化趋势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纵横两个方面比较了植物形态分类学与化学分类学的发展,论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认为这两个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共同的哲学渊源;形态分类学是化学分类学的重要基础,今后仍将起着主导的、重要的作用,化学分类学是现代植物分类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它不能取代形态分类学,而是作为后者的一个重要补充,与其他生物学科一起,共同促进现代植物分类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木霉属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朱兆香  庄文颖 《菌物学报》2014,33(6):1136-1153
木霉属Trichoderma真菌种类众多、分布广泛,是一类重要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简要概述其经济重要性、分类学研究和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遵循现行命名法规采用该类群的正确名称,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梦华  张宪春 《生物多样性》2021,29(12):1607-66
卷柏属(Selaginella)是石松类植物中最大的属, 也是分类难度较大的类群之一。该属的物种划分主要基于形态特征, 但许多近缘种在形态上很难区分。近年来, 已有大量分子证据被用于各植物类群的分类学研究, 但目前未发现一套适合卷柏属物种鉴定的分子标记。薄叶卷柏复合群(S. delicatula group)是卷柏属下鉴定较为困难的类群, 包括了薄叶卷柏(S. delicatula)、黑顶卷柏(S. picta)和瓦氏卷柏(S. wallichii) 3个物种, 主要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了探讨薄叶卷柏复合群内物种的亲缘关系和评估不同分子标记在卷柏属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对该复合群物种进行广泛取样, 共收集到73个个体, 并选取3个叶绿体基因(rbcL, psbAatpI)和2个核基因(26S nrDNA和pgiC)片段进行系统树的构建及叶绿体单倍型分析。研究发现, 基于叶绿体和核基因构建的系统发生关系存在冲突: 叶绿体基因树上薄叶卷柏个体分为两个分支(A和B), 薄叶卷柏B分支与薄叶卷柏A-S. picta分支呈姐妹关系, 并且rbcL单倍型分析结果也表明薄叶卷柏A和B两个分支存在明显分化; 而核基因结果则支持该复合群3个物种各自的单系性, 其中, S. delicatula分支与S. picta分支为姐妹群, S. wallichiiS. delicatula-S. picta分支为姐妹关系。在对复合群分布区大量标本的观察以及野外群体调查的基础上, 评估了植株茎和枝的分枝方式、孢子叶、营养叶(侧叶、中叶和腋叶)和孢子表面纹饰等形态性状的分类学价值。结果表明, 薄叶卷柏A和B分支的样本仅在植株分枝方式和大孢子表面纹饰上存在差异, 但无法依靠小孢子表面纹饰、孢子叶穗和营养叶形态等特征进行区分。基于现有证据, 薄叶卷柏复合群至少可划分为薄叶卷柏、黑顶卷柏和瓦氏卷柏3种, 但彻底澄清该复合群的物种划分还需要获取模式标本产地的材料和细胞学证据。最后, 建议在未来卷柏属的分类学研究集中于该属分类复杂的复合群, 结合使用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同时使用核基因和叶绿体分子标记)及地理分布等整合证据来进行物种划分。  相似文献   

19.
施伟  叶辉 《生态学报》2007,27(6):2477-2482
对云南桔小实蝇季节分布区内六库、大理、昆明和曲靖4个典型地区桔小实蝇种群(Bactrocera dorsalis),共52个个体的线粒体DNACOⅠ基因中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在获得的503bp序列中,共发现15个多态位点,定义了14种单倍型,其中种群间的共享单倍型有4个。通过对桔小实蝇4个地理种群的K2P遗传距离、Fst值,种群间和种群内遗传差异平均数的统计检测,以及4个种群之间基因流状况分析表明,研究的各种群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六库种群与其余3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最大,遗传差异显著(p〈0.05)。大理种群与曲靖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遗传分化(p〈0.10),但与昆明种群间的分化程度较低。昆明种群与曲靖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最低。简言之,在桔小实蝇季节性分布区内,位于西部的种群遗传分化程度最高,由西向东,遗传分化程度渐次下降,位于东部的两个种群遗传结构相近。研究认为,地理隔离是导致六库种群与其余3个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而大理、昆明和曲靖种群之间遗传分化较低,可能是这些种群来自相近或相同的虫源地。研究结果对于在桔小实蝇季节性分布区的不同地点制定桔小实蝇治理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沿海线形亚属海链藻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面孔纹的形态学特征是海链藻的重要分类学依据之一。线形亚属的海链藻种类大多是从圆筛藻属修订而来, 它们之间的区别特征细微, 需电镜下观察才能准确鉴定。我国关于线形亚属海链藻的报道较少。研究利用电镜(EM)技术, 对采自我国沿海海域的自然水样, 以及分离获得的单克隆培养藻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 针对其中的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 Cleve种类开展了形态分类学的专题研究。报道了6个隶属于线形亚属的海链藻种类, 分别是紧密海链藻T. densannula Hasle &; Fryxell、微小海链藻T. exigua Fryxell &; Hasle、线形海链藻T. lineata Jousé、微线形海链藻T. nanolineata (Mann) Fryxell &; Hasle、结线形海链藻T. nodulolineata (Hendey) Hasle &; Fryxell和柔弱海链藻T. tenera Proschkina-Lavrenko, 其中有4个为我国新记录种类: 紧密海链藻、线形海链藻、微线形海链藻和结线形海链藻。对每个种类的形态学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分布进行了描述, 提供了电镜照片。对相似种类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 分析了孔纹特征的变化类型及其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